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古代皇帝谥号的命名方法.docx

21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8610703
  • 上传时间:2017-09-2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3.36KB
  • / 2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古代皇帝谥号的命名方法谥号的历史谥号制度形成,传统说法是西周早期,即《逸周书·谥法解》中提到的周公制谥但是近代以来,王国维等根据金文考释得出的结论谥法应当形成于西周中期的恭王、懿王阶段,这一说法现在得到广泛认同周王室和春秋战国各国广泛施行谥法制度,直至秦始皇认为谥号有“子议父、臣议君”的嫌疑,因此把它废除了直到西汉建立之后又恢复了谥号中国古代,皇帝的称呼往往和年号、谥号和庙号联系在一起,比如汉高祖就是庙号,隋炀帝就是谥号,乾隆皇帝就是年号一般最早的皇帝谥号用得多,后来庙号多,明清则往往年号更深入人心夏商时代的王没有谥号,往往直呼其名,他们的称呼多数用干支,例如太甲、孔甲、盘庚、帝辛,这究竟是排行还是出生年份,现在也众说纷纭,我们还是不要去管他谥号是周朝开始有的,但周文王、周武王不是谥号,是自称,昭王穆王开始才是谥号所谓谥号,就是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的评价,算是盖棺定论吧象文、武、明、睿、康、景、庄、宣、懿都是好字眼,惠帝都是些平庸的,如汉惠帝、晋惠帝都是没什么能力的,质帝、冲帝、少帝往往是幼年即位而且早死的,厉、灵、炀都含有否定的意思,哀、思也不是好词,但还有点同情的意味,如果末帝、献帝、顺帝,那就是胜利者对失败者的嘲笑了。

      另外孙权是个特例,他的谥号是大帝,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谥号是周开始的,除了天子,诸侯、大臣也有谥号,但我这里是专讲皇帝天子的秦始皇认为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于是废了谥号,从他这个始皇帝开始,想传二世、三世以至无穷,可惜只传了二世汉代开始又实行了汉倡导以孝治天下,所有皇帝的谥号都有个孝字,如孝惠、孝文、孝景一直到孝献汉献帝是他死去之后曹魏给他加的谥号,他做皇帝的时候没有这个叫法,三国的文艺片里在他做皇帝的时候就把他叫做献帝,那是胡说八道,难道献帝未卜先知,早就知道他会把皇位献出来?按照周礼,天子七庙,也就是天子也只敬七代祖先,但有庙号就一代一代都保留着,没有庙号的,到了一定时间就“亲尽宜毁” ,不再保留他的庙,而是把他的神主附在别的庙里庙号就是祖啊宗啊的称呼,一般祖的档次比宗更高些起初,有庙号的皇帝不多,例如两汉,刘邦是高祖,刘彻是世宗,刘询是中宗,刘秀是世祖等,不是每一个皇帝身后都有庙号这个祖,和欧洲尊某皇帝为大帝一样,一定要有特殊的功绩才行,一般往往都是开国或者是有保全社稷大功,号称中兴的皇帝但也有滥封的,曹魏时,曹操是太祖武皇帝,曹丕是世祖文皇帝,曹睿活着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自称烈祖明皇帝,很被后世嘲笑。

      一般庙号叫高祖或太祖都是开国皇帝,如汉太祖刘邦(刘邦庙号是太祖,习惯称高祖) 、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元太祖铁木真、明太祖朱元璋、清太祖努尔哈赤,叫世祖的往往是完成统一的,如世祖忽必烈、清世祖福临,刘秀也是靠自己重新建立一个王朝的,所以也是世祖,另外玄烨被叫做圣祖,也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年号也不是一开始都有的,汉朝初期就没有,后来才开始出现,而且皇帝一般都喜欢换年号,好事坏事都要换,有的几年换一次,偶有的一年要换几次,一般朴素务实的皇帝年号换得少,爱标新立异的年号换得多,比如唐太宗一直用贞观,玄宗也不大换,而武则天就特别喜欢改年号,一般年号是两个字的,她还用过四个字的而南梁武帝萧衍亦使用过三字的年号本来不是所有皇帝都有庙号,但是都有谥号,所以唐以前的皇帝大多称谥号从唐开始就谁都有庙号了,所以人们习惯称庙号明清两代的皇帝一般一个年号用一辈子(一世一元) ,所以人们习惯称他的年号,这里面只有明英宗用过两个年号(正统,天顺) ,因为他被瓦剌俘虏去,代宗即位,他被放回来后成了太上皇,在代宗病重时他发动政变(夺门之变)重新做了皇帝,所以有两个年号另外同治原来的年号叫琪祥,是肃顺他们拟的,不久慈禧发动政变,杀了肃顺,年号改作同治,原来的年号没叫开,人们都习惯地称同治帝。

      有时候,不做皇帝的,死后给尊为皇帝,如曹操、司马懿父子,还有一个是多尔衮,他手握大权,死后被福临尊为成宗义皇帝,但那是权宜之计,不大一个月,福临囚禁了多尔衮的兄弟阿济格等人,然后宣布多尔衮有篡逆之心抄了他的家,成宗义皇帝的称呼自然也没了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 )按其生平事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周公旦和姜子牙有大功于周室,死后获谥这是谥法之始 《周礼》说:“小丧赐谥 ”小丧,指死后一段时间 《逸周书·谥法解》: “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谥法制度有两个要点:一是谥号要符合死者的为人,二是谥号在死后由别人评定并授予君主的谥号由礼官确定,由即位皇帝宣布,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赐予的谥号带有评判性,相当于盖棺定论谥号来自于谥法谥法规定了若干个有固定涵义的字,大致分为三类:属表扬的有:文、武、景、烈、昭、穆等;属于批评的有:炀、历、灵等;属于同情的有:哀、怀、愍、悼等如,楚怀王的“怀”表示“慈仁短折” 前者称为上谥、美谥;中者称为下谥,恶谥;后者称为中谥一九二六年六月,著名学者王国维自沉身亡,溥仪“诏”谥“忠悫” ,墓碑上刻着“王忠悫公” 。

      悫:诚实陈寅恪在其碑文中说:“思想不自由,毋宁死耳!”惟恐思想不自由,是王国维寻死的主要原因这是中国谥号制度的终点恶谥是后来才有的——人们渐渐觉察到,有些帝王大臣不是好人,有一些还很可恨周厉王在“厉” 表示“暴慢无亲” 、 “杀戮无辜” 他是一个贪婪的君主, “国人”发动暴动,他逃到彘(今山西霍县东北),后来死在了那里 《召公谏厉王弥谤 》是先秦历史散文名篇,选进了多种课本本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厉王的专制残暴隋炀帝的“炀”表示“好内怠政” 、 “外内从乱” ,是他被缢杀当年,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加的始皇倨傲废谥法秦代皇帝赵政看到谥号有“子议父、臣议君”的嫌疑,因此把它废除了他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高五帝” ,就将“皇” 、 “帝”连起来开始称“皇帝” “皇帝”比上谥更加溢美,所以历朝最高统治者欣然接受西汉又恢复了谥号[编辑本段]谥号的对象官谥的资格西周东周的天子,各国诸侯,卿大夫及夫人有得谥资格;汉朝规定只有生前封侯者有得谥资格;唐朝规定职事官三品以上有得谥资格;一般文人学士或隐士的谥号,则由其亲友、门生或故吏所加,称为私谥,与朝廷颁赐的不同[编辑本段]得谥过程  皇帝的谥号是在嗣位皇帝的参与下得到的;末代皇帝的谥号由下一王朝的帝王追赠,或者由遗民政权上谥,比如明崇祯帝的谥号。

      南明上的是“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 ,清代定鼎中原后,追赠崇祯的谥号为“庄烈帝” 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赐予的,一般由礼部(礼官)主持,在皇帝同意的情况下赐谥[编辑本段]谥号的含义所谓谥号,就是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的评价,算是盖棺定论吧有褒的美谥,怜的平谥,贬的恶谥三种美谥如文、武、明、睿、康、景、庄、宣懿都是好字眼;恶谥如厉、灵、炀都含有否定的意思;平谥如怀,悼,哀,闵,殇,有点同情的意味;另外孙权的谥号是“大皇帝” ,比较特殊由于恶谥是对死者的批评,这在古代是比较反感的事情所以北宋做出规定:不立恶谥,只作美谥,平谥[编辑本段]谥法的字数 谥号的字数,从一个字开始,发展到后来用好多个字,简直成了褒义词堆砌在一个字或者几个字的情形下,人们一般用谥号称呼皇帝,比如隋炀帝但是从武则天开创了皇帝生前叠加谀词即自己定谥的先例其实质由客观地评判变成了一味地溢美,字数的增加是溢美程度的发展唐代对殁世皇帝简称谥号明朝皇帝谥号十七字清朝皇帝谥号为廿一字字数这么多,当然就无法当名字叫了,只是在特定场合用[编辑本段]逸周书·谥法解第五十四维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之野,终将葬,乃制谥。

      遂叙谥法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民无能名曰神不名一善靖民则法曰皇德象天地曰帝同于天地仁义所往曰王民往归之立志及众曰公志无私也执应八方曰侯所执行八方应之赏庆刑威曰君能行四者从之成群曰君扬善赋简曰圣所称得人,所善得实,所赋得简敬宾厚礼曰圣照临四方曰明以明照之谮诉不行曰明逆知之,故不行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不耻下问慈惠爱民曰文惠以成政愍民惠礼曰文惠而有礼  赐民爵位曰文绥柔士民曰德安民以居,安士以事谏争不威曰德不以威拒谏刚彊直理曰武刚无欲,强不屈怀忠恕,正曲直威彊敌德曰武与有德者敌克定祸乱曰武以兵征,故能定刑民克服曰武法以正民,能使服夸志多穷曰武大志行兵,多所穷极安民立政曰成政以安定渊源流通曰康温柔好乐曰康好丰年,勤民事安乐抚民曰康无四方之虞合民安乐曰康富而教之布德执义曰穆中情见貌曰穆容仪恭美曰昭有仪可象,行恭可美昭德有劳曰昭圣闻周达曰昭圣圣通合治而无眚曰平无灾罪也执事有制曰平布纲治纪曰平施之政事由义而济曰景用义而成耆意大虑曰景耆,强也布义行刚曰景以刚行义清白守节曰贞行清白执志固大虑克就曰贞能大虑非正而何不隐无屈曰贞。

      坦然无私辟土服远曰桓以武正定克敬动民曰桓敬以使之辟土兼国曰桓兼人故启土能思辩众曰元别之,使各有次行义说民曰元民说其义始建国都曰元非善之长,何以始之主义行德曰元以义为主,行德政圣善周闻曰宣闻,谓所闻善事也兵甲亟作曰庄以数征为严叡圉克服曰庄通边圉,使能服胜敌志强曰庄不挠,故胜死于原野曰庄非严何以死难屡征杀伐曰庄以严厘之武而不遂曰庄武功不成柔质慈民曰惠爱民好与曰惠夙夜警戒曰敬敬身思戒  合善典法曰敬非敬何以善之刚德克就曰肃成其敬使为终执心决断曰肃不生其国曰声生于外家爱民好治曰戴典礼不愆曰戴未家短折曰伤未家,未娶短折不成曰殇有知而夭殇隐拂不成曰隐不以隐括改其性不显尸国曰隐以闲主国见美坚长曰隐美过其令官人应实曰知肆行劳祀曰悼放心劳于淫祀,言不修德年中早夭曰悼年不称志恐惧从处曰悼从处,言险圮凶年无谷曰荒不务耕稼外内从乱曰荒家不治,官不治好乐怠政曰荒淫于声乐,怠于政事在国遭忧曰愍仍多大丧在国逢□曰愍兵寇之事祸乱方作曰愍国无政,动长乱使民悲伤曰愍苛政贼害贞心大度曰匡心正而用察少德正应和曰莫正其德,应其和施勤无私曰类无私,唯义所在果虑果远曰明自任多,近于专啬于赐与曰爱危身奉上曰忠险不辞难克威捷行曰魏有威而敏行。

      克威惠礼曰魏虽威不逆礼教诲不倦曰长以道教之肇敏行成曰直始疾行成,言不深疏远继位曰绍非其弟过得之好廉自克曰节自胜其情欲好更改旧曰易变故改常爱民在刑曰克道之以政,齐之以法除残去虐曰汤一德不懈曰简一不委曲平易不訾曰简不信訾毁尊贤贵义曰恭尊事贤人,宠贵义士敬事供上曰恭尊贤敬让曰恭敬有德,让有功既过能改曰恭执事坚固曰恭守正不移  爱民长弟曰恭顺长接弟执礼御宾曰恭迎待宾也芘亲之阙曰恭修德以盖之尊贤让善曰恭不专己善,推于人威仪悉备曰钦威则可畏,仪则可象大虑静民曰定纯行不爽曰定行一不伤安民大虑曰定以虑安民安民法古曰定不失旧意辟地有德曰襄取之以义甲胄有劳曰襄小心畏忌曰僖思所当忌质渊受谏曰厘深故能受有罚而还曰厘知难而退温柔贤善曰懿心能制义曰度制事得宜聪明叡哲曰献有通知之聪知质有圣曰献有所通而无蔽五宗安之曰孝五世之宗慈惠爱亲曰孝周爱族亲秉德不回曰孝顺于德而不违协时肇享曰孝协合肇始执心克庄曰齐资辅共就曰齐资辅佐而共成。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