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文心雕龙神思》解读.pdf

2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53099010
  • 上传时间:2018-08-28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4.86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文心雕龙·神思》解读“神思”为《文心雕龙》创作论的首篇,是对于艺术构思活动的论述,所谓“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刘勰在这一章主要从神思的特征、神思的形成方式、神思与外物的关系以及神思与语言的关系几个方面来探讨关健词:文心雕龙神思构思对《文心雕龙》 中神思含义的理解,学术界历来存在着分歧,贺天忠先生在 《神思新探:获得灵感时的文思》一文中,归纳了六种有代表性的观点:1、艺术想象活动说,以王元化、叶朗、、刘纲纪等为代表2、 “文思”或“艺术构思”说,以张文勋、牟世金、缪俊杰、祁志祥等为代表3、艺术构思为主,包括想象、灵感等因素说,以张少康、陈思苓、周振甫、郭晋稀、王运熙、鲁文忠等为代表4、形象思维说,以王达津等为代表5、精神活动说,以赵仲邑等为代表6、灵感想象等同说以朱广贤等为代表各家优缺点贺先生已经指出,这里不再赘述本文解读刘勰的神思论,从神思本质特征、神思的形成方式、神思与外物的关系以及神 思与语言的关系这几个方面综合来考一、从本质特征来看,神思突破了艺术表象的局限性,具有超越时空的特点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 ”阐述了艺术思维是不受身体的约束和限制的文之思也, 其神远矣 故寂然凝虚, 思接千载; 悄焉动容, 视通万里。

      “夫神思方运, 万涂竟萌;规矩虚位, 刻镂无形 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 我才之多少, 将与风云而并驱矣 ”刘勰强调神思的无限性是为了说明创作过程中作者思维活动的灵敏活跃状态这首先是创作灵感产生的状态而创作灵感产生的前提是“陶钧文思,贵在虚静”要求培养酝酿文思首先应排除不必要的心理因素而达到全神灌注的状态刘勰认为, 只有这样, 作文时心神才能合乎要求地活跃起来,才会产生作为创作过程心理活动的神思否则,心乱神驰, 躁动不宁,想要作文又为诸多杂念琐事所牵扯,只会造成文思运行的滞涩乃至阻塞,以致于根本无法实际产生神思虚静也就是神思发动和运行的关键要素我们知道, 审美意象的创造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当神思全面展开时,就表现出如下特征:1、神思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相统一的特点在“神与物游”的神思过程中,神与物二元素的作用是不相同的,审美情思具有主导和动力作用,它往往制约着神思的进程,规定着神思的方向, 推动着神思的发展作家创作首先要有冲动于心的审美感情,审美感情促动艺术家进行丰富奇妙的想象所以,刘勰说神思是“情变所孕”2、神思具有虚拟性神思过程也就是艺术表象向审美意象过渡的过程,即由艺术表象转化为审美意象。

      从《文心雕龙·神思》来看,刘勰主张“虚构”是文学的根本属性之一,开篇就提出了“文之思也,其神远矣”,就是指为文运思,驰骋想象,可无往而不达可见,在刘勰看来,“想象”是文学创作不可缺少的要素,而“想象”与“虚构”又几乎是同义词接下来的 “思接千载 ,, 视通万里”都不是现实中的现象,而只有在文学想象与虚构中才能实现之后,刘勰又说“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就是指作家用自己的独到见解,可以按照自己所想的来写作,也即“虚构”刘勰的这一“虚构”观确定了文学的价值,文学描写的内容不能等同于生活,不能完全客观地摹仿生活因此, 艺术家神思必须突破艺术表象的局限性,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进行艺术虚构,虚构虚拟性是神思的又一重要特征3、神思具有超越时空、自由驰骛的特征神思是一种积极活跃、自由无拘的心理活动, 神思全面展开时,艺术家思维不受周围事物和时空范围的制约,思维任意腾跃, 心灵自由驰骛 《神思》云: “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事实上,神思的创造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思维活动的自由性,若无这种思维活动的自由,没有对现实时空的超越,艺术家很难创造出特异独出、姿态不俗的审美意象艺术家神思时,总要打破时空限制,自由舒展想象的翅膀,无拘无束地翱翔于审美意象的天国。

      艺术家大开记忆之门,调动一切记忆表象,发动思维,展开思路,作上下千古之思,纵横万里之想, 艺术家的思维无所不达,无处不至, 艺术家对所积累的艺术表象进行充分地“内视” 、 “妙观”, “抱景者咸叩,怀响者毕弹”通过这种“荡思八荒,神游万古”的逸想,艺术家能够“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从而铸造出精彩动人的审美意象二、从神思的形成方式上来看,贵在虚静就构思方式而言,他提出了“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的动静说这一观点是对陆机《文赋》中“观占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恢万里而无阂,通亿载而为津”的继承与发展他认为酝酿文思,贵在虚静,排除杂念,净化心神就动静的关系而言,静是动的前提,动是静的深入:静是手段,动是目的在这里首先强调了静在构思中的作用, 只有“寂然凝虑” ,才能“思接千载, 视通万里”,即只有心静, 构思时才能聚精会神,才能突破时空的限制,驰骋丰富的想象力,使思路开阔 其次谈到由静而动的转换,其中“悄焉动容”就是由静而动的开始由静而动最明显的表现是“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即构思满足了人味觉、听觉的艺术享受; “眉睫之前, 卷舒风云之色” ,即构思满足了人视觉的艺术享受。

      三、从神思与外物的关系看,神思是物我交融、互相渗透在谈到神思与外物的关系时,刘勰说:“思理为妙,神与物游艺术构思的突出特点,在于作家之精神与客观之物象一起活动实际上,之所以能够 “神与物游” , 乃是作家之 “神”与自然之“物”产生了共鸣,也就是外界景物与引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谓“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 ,没有作者思想情感的波动,是不可能“神与物游”的,所谓“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 四、从神思与语言的关系看,神思的表达受到语言的制约在言、象和意三者上,刘勰在这里偏于“辞不达意”的观点,如何处理“意翻空而易 奇,言征实而难巧”的矛盾,他除了指出多加积累学识和多加练习而熟练创作外,并没有提供具体的方法一是“是以秉心养术,无务若虑,含章司契,不必劳情也”,认为刻意苦思是没用的,大有“感物吟志,莫非自然”的意思另一是“至于思表纤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笔固知止” ,他认为细微深远意旨言语难于表达,只能为之停笔至精而后阐其妙,至变而后通其数,伊挚不能言鼎,轮扁不能语斤,其微矣乎!”他一面指出只有大理论家大作家才能阐述创作妙理和写作规律,另一面又举例指出这是微妙的,即使是大理论家大作家他们也“有口难言” 。

      这里体现了刘勰受佛家思想的影响,但他并没有采取消极的态度,提出了关键在于“博而能一”博指丰富的素材或丰富的诗意,一指丰富的情意中能够贯一的部分, 这部分构成文思从博而能一所构成的文思,有内容有条理,可以要求文辞和文思的一致总之, 刘勰在论述“神思”一篇时并没有局限于艺术构思这一阶段,而是从创作的整个过程来探讨这一活动不仅论述到了构思前的准备和构思的思维活动特征,还论述到了构思与外物的关系和构思后物化的阶段神用象通,情变所孕,物以貌求,心以理应刻镂声律,萌芽比兴,结虑司契,垂帷制胜心神通过物象产生了思想情感,并通过语言声律、文字修辞来经营将其物化,便可以创作出好作品也可以这么说,“神思”篇在整个创作论部分起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