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XX地产苏州金门路项目.doc
31页项目编号: ZY2013-042(K)方兴地产苏州金门路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第一分册)苏州中岩勘察有限公司二零一三年五月项目编号: ZY2013-042(K)方兴地产苏州金门路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第二分册)苏州中岩勘察有限公司二零一三年五月工程名称:方兴地产苏州金门路项目委托单位:方兴地产(苏州)有限公司勘察单位:苏州中岩勘察有限公司 资质等级:岩土工程甲级证书编号:102529勘察阶段:详细勘察工程负责:张杰签名:黄治灿签名:报告编写:黄治灿签名:检查:耿志宏签名:审核:王照光签名:审 定:薛更须签名: 批准人:张杰签名: 1002-1005 室联系地址:苏州吴中区迎春南路112号苏州国际科技大厦联系: 0512-65165025 65165010 () 13962527789 ()目 录1. 工程概述 1..2. 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 J.2.1勘察目的、任务要求 1.2.2勘察依据 2.3. 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量 2.3.1勘察方法 2.3.2勘探点的测放 3.3.3勘察工作量布置与完成情况 34.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3.4.1 气象气候条件 3.4.2地形地貌 4.4.3岩土层结构与类型 4.4.4水文地质条件 5.5.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5.5.1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5.5.2不良地质作用及对工程不利埋藏物 .65.3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65.4 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65.5各土层性质综合评价 7.6. 地基基础方案论证 8.6.1工程结构条件 8.6.2天然地基 8.6.3桩基础 8..6.4地基均匀性评价 1. 16.5地基变形预测 1. 17. 基坑稳定性和围护方案建议 L 17.1周边环境条件 丄.17.2基坑围护设计参数 1. 27.3基坑方案及其稳定性 L 27.4地下车库抗浮设计 1. 38建筑物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 】39. 结论与建议 L.410. 附表及附图序号图表名称编号图号1勘探点一览表附录一1-1~1-132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表附录二2-1〜2-43综合固结试验成果图附录三3-1~3-34综合图例附录四4-15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附录五5-1〜5-26工程地质剖面图附录六6-1〜6-101以下为第二分册7土工试验成杲报告表附录七7-1~7-378分层土工试验成果报告表附录八8-1~8-379波速测试报告附录十一9-1~9-1710三轴剪切试验成果图附录十二10-1~10-1211高压固结和回弹曲线附录十三11-1~11-2512水质分析报告附录十四12-1~12-213抽水实验报告附录十五13-1~13-614静力触探孔柱状图附录十六14-1〜14-5615钻孔柱状图附录十七15-1~15-52方兴地产苏州金门路项目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1. 工程概述我公司受方兴地产(苏州)有限公司的邀请,参加本工程建筑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项目的投标,并中标承担了本场地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
拟建方兴地产苏州金门路项目项目位于苏州市区金门路南, 桐泾路西所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本次勘察包括15幢17~30层高层住宅、2层裙楼、2层商业用房、1~2层地下室 及门卫、变电所、煤气站等附属建筑设计提供暂定各建筑特性如下表 1.1:建筑物特性表 表1.1楼号建筑名称地上 层数地下 层数预估荷载kN/m 2/层结构基础形式(暂定±).00)相 当于1985国家咼程(m)暂定埋深(m)1#商业2115框架桩基+独立承台4.506.42~4#高层住宅17~18117剪力墙桩基+筏板4.507.25~7#、9~12#高层住宅30117剪力墙桩基+筏板4.507.28#、 13#高层住宅22~23117剪力墙桩基+筏板4.507.214#、15#高层住宅22217剪力墙桩基+筏板4.509.016#高层住宅26117剪力墙桩基+筏板4.507.217#物业办公及 管理用房1无15剪力墙天然基础地面下2.5公变1~6变电所11框架天然基础4.506.4门卫及煤气 站等附属建 筑1无砖混天然基础地面下1.0纯地下车库1133框架桩基+独立承台4.506.4纯地下车库2233框架桩基+独立承台4.509.0各建筑位置见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本场地为中等复杂场地,地基复杂程度为中等,根据《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2009年版)》(GB 50021-2001),确定本工程17~30层高层 建筑及全地下车库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1~2层管理用房、商业、门卫及煤气站等建筑重 要性等级为二级;确定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建议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二级;本次勘察阶 段为详细勘察;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8),本工程抗震设防分类为丙类2. 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2.1勘察目的、任务要求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 50021-2001 中的4.1.11和491以及5.7.2条 等强制性条文的规定,通过对本场地进行详细勘察,应提出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 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做出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地基处理、基坑 支护、工程降水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主要应进行下列工作:⑴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 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⑵ 查明场地内的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等,对可 能的断裂错动、砂土液化、震灾等作出分析论证和判定,提出整治方案建议;⑶ 查明场地范围内的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和变化规律,分析和评价地基 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提供桩基设计、基坑临时支护结构设计和地下室外墙设计等所需 的土层各种抗剪强度指标标准值。
⑷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⑸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调查邻近建筑物和地 下设施、城市地下管网等周边环境条件⑹ 查明场地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勘察时的地下水位、历史最高水位和变化幅度及其 主要影响因素评价地下水对桩基设计和施工的影响,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⑺ 判别20m深度范围内砂(粉)土液化的可能性和场地液化等级,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 别,划分对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评价场地的地震效应,提供抗震设计参数⑻ 提供可选的桩基类型和桩端持力层;提出桩长、桩径方案的建议,对可能采用的桩基 方案进行论证提供桩基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提出估算的桩基侧阻力和端阻力,并估算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和抗拔承载力⑼ 查明与基坑开挖有关的场地条件、土质条件和工程条件,对基坑工程提出处理方式、1计算参数和支护结构选型的建议,提供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土层的渗透性参数和含水层的涌水 量参数,分析并评价基坑开挖过程中地下水位变化对支撑系统和邻近建筑物的影响,提出地下 水的控制方法和施工控制的建议,并提出施工方法和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的防治措施的建 议10) 分析成桩的可能性,对桩基施工和基坑开挖施工以及建筑物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的环境 保护和监测检验工作等提出建议。
2.2勘察依据本次勘察主要遵循并依据下列文件及规范、规程等进行:(1) 设计单位提供的总平面图以及设计和甲方提出的有关勘察技术要求(2)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 50021-2001)⑶《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⑸《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6)《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72-2004)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 120-201?(8)《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⑼《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10) 《建筑地基基础处理技术规范》 (JGJ 79-2002)(11)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12) 《静力触探技术标准》(CECS 04: 88)(13)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010年版)(14) 我公司依据IS09001: 2008编制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3. 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量3.1勘察方法⑴钻探根据勘探孔深要求,本次勘察采用SH30-2及GXY-1型钻机,钻进时适当采用套管护壁及泥 浆护壁等护壁措施,根据该场地土性采用薄壁取土器获取原状样; 砂土采用取砂器采取原状样, 对难以获取原状样的土层,取样质量等级为I ~ II级。
钻孔结束后,采用原钻芯捣实回填钻孔⑵标准贯入试验采用自动落锤装置,锤重63.5kg,落距76cm,贯入器入土至孔底后,预击15cm后开始记录 每打入10cm的锤击数,累计打入30cm的击数⑶静力触探试验本次勘探采用15cm2双桥探头,进场前探头已进行相关标定,试验时贯入速度1.2m/min,数 据采集间隔10cm自动记录,记录仪型号为:LMC-D310o⑷波速测试采用单孔检层法,试验设备包括震源、井下检波器、触发仪、记录仪采用地面激震,剪 切波震源采用锤和钻机压重的木板(压重重量大于400kg),测点间距为1.0m,自下而上均匀测试 测试结束后按5m的间距自下而上进行了重复观测,对测试结果进行检验⑸室内土(水)工试验本次试验除常规试验外还布置了固结快剪、三轴试验、渗透试验、高压试验、回弹试验和 水质分析等⑹地下水测量潜水水位测量:本次勘察在取土孔钻进时,预先进行干钻测得潜水初见水位,在场地内专 门布置潜水水文孔,钻入含水层一定深度,根据含水层的渗透性,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要求的稳定时间进行测量微承压水观测:成孔直径为 300mm (在抽水试验孔中进行),采用干钻法钻至黏性土(相 对隔水层)中部后,下套管至该位置,采用干钻至含水层,观测其初见水位(以浸湿钻具为标 准),再钻至含水层一定深度,用万用表对水位进行测量。
⑺抽水试验本次抽水试验按承压水完整井进行,为单孔抽水试验,设计孔深20m井孔施工以GXY-100 型钻机,清水钻进成孔,井管安装完毕即进行试抽洗井,水位恢复稳定后测量其稳定水位抽 水设备包括立式潜水泵一台,电测水位计 1台,测绳1套,水表一个,秒表及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