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武冈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自测易错汇总题(详细参考解析)x - 经典试题解析与模拟.docx
15页姓名 :__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______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1、 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下图所示是根据化石复原的我国某遗址的远古人类头像下列关于这一远古人类说法不正确的是( )A.距今约70—20万年B.会长时间保存火种C.能够使用打制石器D.发掘于云南元谋县2、 某班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排演历史剧《轩辕黄帝》如果请你当编剧,你应该选择的背景包括( )①联合炎帝打败了蚩尤②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③黄帝及其部属的许多发明,改善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④最早培育成水稻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3、 历史课堂上老师提示:“世袭制”、“二里头遗址”“禹”、“启”、“桀”等关键词,同学们能立刻联想到( )A.夏朝的兴衰B.农耕文明成就C.商朝的兴衰D.青铜文明成就4、 汉字形声表意,历经数千年而不衰,成为维持和联结中华民族的纽带。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史前时期B.夏朝C.商朝D.西周5、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请问已经能够走出洞穴盖房定居的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北京人B.半坡居民、河姆渡人C.北京人、山顶洞人D.山顶洞人、半坡居民6、 提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并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是( )A.老子B.孔子C.孟子D.荀子7、 考古学家根据掌握的资料整理出如下算式:1引=10丈=100尺,1尺=10寸,1寸=10分; 1斛=10斗,1斗=10升,1升=200毫升, 1斛=20 000毫升; 1石=4钧,1钧=30斤,1斤=16两,1两=24铢其中关于“引”“斛”“石”标准的统一发生于( )A.秦始皇时期B.汉武帝时期C.隋炀帝时期D.唐太宗时期8、 象棋盘上两军之间有楚河汉界,与楚河汉界件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楚汉之争B.牧野决战C.长平之战D.秦统一六国9、 能统领下列史实的“大概念”是( )①秦灭六国 ②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③文景之治 ④推恩令A.中华文明起源B.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C.思想文化繁荣D.政权分立10、 西汉前期,币制十分混乱,诸侯、达官、豪富多私造牟利,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于市场,折算困难,交易不便。
面对这样的情况,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统一铸币B.平抑物价C.兴办太学D.罢黜百家11、 东汉皇帝刘秀在位期间,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以下对这一局面出现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释放奴婢,减轻刑罚 ②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③让士兵返乡务农 ④惩处贪官污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2、 “它直接诱导了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打乱了秦王朝的统治秩序,加速了残暴的秦朝统治的灭亡;它也间接影响了自此以后的历次农民起义,为后世农民起义树立了光辉的形象材料评述的是A.大泽乡起义B.“国人暴动”C.王莽篡政D.黄巾起义13、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可以从《史记》中查阅的史实有( )①齐桓公称霸 ②秦始皇统一中国 ③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④赤壁之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4、 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表(部分),空白处政权的建立者是( )A.刘邦B.刘秀C.司马炎D.司马睿15、 他力主迁都洛阳,并推行系列汉化措施,使得北方礼乐行政、民情俗尚与汉族封建社会无异,致使江南人士有“衣冠士族并在中原”之叹。
他是A.北魏孝文帝B.唐太宗C.宋太祖D.明太祖16、 这部书综合整理了西周以来的农艺科学文献,记录了当时农艺的实践经验,涵盖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可知,这部书是( )A.《齐民要术》B.《水经注》C.《缀术》D.《九章算术》17、 下表为西汉初期中央与封国力量对比从表中可以看出,西汉初期( )A.开始进入鼎盛局面B.封国强大威胁中央政权C.社会生产遭到破坏D.国家推行休养生息政策18、 商朝末年,泰伯、仲雍兄弟避居吴地,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明但他们还不可能做到的是( )A.传授铸造铁器的方法B.带来青铜礼器C.带来精美玉器D.传播甲骨文字19、 在“旧石器时代”人们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类型的工具下列属于这时期的制作的工具有( )①尖状器②刮削器③石锤④渔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0、 运用时间轴培养时空观念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小钟同学在学习“三国鼎立”时制作如下时间轴,与该时间轴上的“221年”相对应的事件是( )A.曹丕称帝B.刘备称帝C.孙权称帝D.曹操称帝二、综合题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材料二:卫鞅相秦十年,极大地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强烈不满后五月,秦惠王车裂商君1)材料一中“卫鞅”指谁?“孝公”指哪国国君?这一理论属哪家学派?(2)变法的作用是什么?(3)材料二中秦惠王为什么要车裂商君?那么,商君的变法失败了没有?为什么?22、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学习辉煌的秦王朝材料一 廿六年(公元前221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人民安居乐业),立号为皇帝材料二 秦朝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政治制度体系材料三 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膺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材料四 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推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1)材料一中的“皇帝”是谁?(写出人名)“尽并兼天下诸侯”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根据材料二说出,通过这个体系秦朝建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其中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推行的是什么制度?(3)根据所学写出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官职名称?根据材料三说明中国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4)材料四反映了秦朝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两项措施?有什么意义?23、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人物衣食住行等物质文明文字等精神文明炎帝生产工具、耕种、陶器、纺织、煮盐天文、历法、琴瑟黄帝及其部下宫室、衣裳、水井、船只、弓箭文字、算盘、音律材料二 古代埃及人用的是天然生长的植物纸草,不容易长期保存希腊人用羊皮作书写材料,但羊皮太贵东汉时代的蔡伦在改进造纸技术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提出了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渔网作原料造纸的新技术这一技术不仅使原料来源更为广泛,而且纸的质量也大大提高了1)每年清明节都有大量来自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到炎帝陵、黄帝陵拜祭依据材料一,写出炎帝和黄帝被中华民族尊崇的原因?(2)有学者认为“世界受蔡侯(伦)的恩惠要比受许多更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依据材料二,谈谈理由3)如下图为中华古代文化的部分成就,请任选一幅,写出作者及该作品或作者的历史地位《齐民要术》书影 《兰亭集序》(摹本·局部)24、 思想的解放推动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他的至理名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他的学说主要收集在哪部著作里?(2)图二中的人物是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他开创了哪一学派?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材料二:韩非目睹了战国后期韩国积贫积弱的局面,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后来,韩非被韩王派遣出使秦国,得到秦王嬴政的赏识并受到重用——《韩非子》(3)韩非是哪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受到秦王嬴政赏识和重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三:当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形成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这一时期“形成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5、 阅读下列材料 (1)秦灭六国后,颁行笔划规整的小篆(如上图)为全国通用的文字,这一措施有何重大历史意义?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文化交流得到加强,文化思想方面也打开局面文人士大夫追求自由、强调个性,书法已经上升为文人表情达意的方式魏两晋行书大行其道,行书取楷书之典范隽永,取草书之潇洒酣畅此时书法艺术领域中“书圣”王羲之是最有引领作用的人物王羲之的作品《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摘编自360豆瓣小组2015年7月14日《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概述》(2)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繁荣的原因。
3)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列举王羲之在书法方面的成就 参考答案与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