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行走在追逐幸福的路上—《高度参与的课堂》读后感.doc
3页行走在追逐幸福的路上—《高度参与的课堂》读后感北师大教授顾明远说过,“教师的成长也需要经过三个境界——理想信念、 实践反思、学习提高”假期是教师静心修炼、读书学习、提升自我的好时机, 2022 年寒假我有幸阅读了《高度参与的课堂——提高学生专注力的沉浸式教学》 一书,收获颇多一、内容精讲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是高效教学的核心方面之一创造一个学生高度参与 的课堂并不是自动发生的,它是教师精心计划和实施具体策略的结果让学生参 与变成一种课堂常态就需要让学生对以下四个问题产生积极应答问题一:我感觉如何?问题二:我感兴趣吗?问题三:这重要吗?问题四:我能做到吗?单从这四个问题本身来看,都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基于学生自身的实情来考 虑,可以说是“学为中心”思想的体现其中,“我感觉如何”探讨学生的学习 情绪,关乎学生情感我感兴趣吗”研究学生对课堂活动的感兴趣程度这两 个问题涉及“专注力”这一短期现象这重要吗”探讨学生如何将课堂目标与 个人目标联系起来我能做到吗”研究学生拥有或培养自我效能感的程度这 两个问题涉及长期的课堂参与二、主要感受平日里,我们都渴望学生能集中精力听讲,期盼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可是理想与现实总是差距很大,让我们添增不少苦恼。
读罢此书,我茅塞顿开 这本书是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体,理论的宣讲不是死板的灌输,而是通过生动 的教学案例加以解释说明,并由此梳理归纳出一些切实可用的课堂策略,对我们 的教育教学有很大的指导帮助本书的第二个特点是它的课后练习,通过自我测 评可以很好地检测出读者对该部分内容掌握了多少,能运用多少,对读者的自我 学习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反馈三、联系实际(一)“安排课堂作业”策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讲完核心知识点之后,会适当地布置一些课堂作 业来检测学生当堂掌握情况总有一部分头脑比较灵光的学生会快速完成,然后 他们会无所事事,调皮一些的学生还有可能会干扰未完成的学生,分散他们的注 意力遇到这种情况,我多数是提醒他们好好检查,或者让他们把完成的内容读 一读可不一会儿,他们又会坐不住了书中支招让他们帮助其他学生;开始学 习更高级别的内容;从另一个角度研究与课堂作业内容相关的活动;学习自己选 择的主题等这就带给我很多启示比如,当堂英语课的作业内容是“朗读课文” 当他们能流利朗读之后,可以安排另一项挑战任务包括:帮助组内的一名同学 完成朗读;背诵课文;简单制作思维导图;课文仿写等这样先完成的同学可以 根据自己的情况多选择一项任务完成。
这样既能体现教学分层,还能让学生提高 专注力,时刻有事可做,在不断挑战种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让他们更积极地参 与课堂二)“带领学生将身体运动融入课堂”策略 众所周知,简单的体育锻炼能让更多的血液和氧气流向大脑,帮助学生提升 精力和认知功能我们的英语课一般都安排在上午三四节或下午一二节,此时学 生的精力并不是太好,而且这之前他们都沉浸在一个全汉语的环境中上课伊始, 老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唱英文歌,一边唱一边起身做动作,或者是 TPR 活动,这样 一来,学生的肢体等多个器官得到了一定的活动,既可以快速进入学习英语的氛 围,又可以复现旧知,可谓一举两得另外,在讲完课文之后,老师都会安排小 组合作表演,学生借助故事中的对话和情节,适切添加相应的人物动作、表情和 语言,共同创编课文,并进行全班展演这样的身体运动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 本内容的理解,让思维更充满活力;可以让学生适当放松心情,特别是比较内向 和学困生,在同伴的帮助下能获取一定的知识,由此对英语课堂产生好感觉,从 而扩大了课堂的参与面四、提炼做法(一)保持课堂节奏的平衡教学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情,调整适当的课堂节奏,既保持教师精 力充沛,又能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处理信息。
反之,节奏太快导致部分学生跟不 上,可能会感到困惑或沮丧节奏太慢导致部分学生精力下降,专注力减弱二)展现对所教授内容的专注和热情 教师的专注和热情有感染力,可以对学生的专注水平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 可以通过分享个人故事、传递语言和非语言信号等途径来重燃教学热情三)与学生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如果学生觉得老师尊重并喜欢他,他就更有可能关注课堂内 容课堂上,老师通过公平公正对待所有学生,对学生表现出兴趣和情感,识别 和使用关于他们的积极信息,师生之间就可以建立积极的关系,以此鼓励学生与 他人建立牢固的同伴关系四)给予行之有效的口头反馈 教师应该使用口头反馈强化学生的成长型思维,避免引用学生的固定特征 比如,对于完成得很好任务提供反馈时,可以赞扬学生的努力和工作质量对于 一项做的很差的任务提供口头反馈时,可以对其努力和准备程度进行评论,帮助 学生在缺乏努力和他们的表现之间建立联系,鼓励他们在未来更加努力或更好地 准备五、拓展延伸书中提到的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于 20 世纪 70 年 代在其著作《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中提出的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开始, 自我效能感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也得到了大量实证研究的支持。
我通过查阅 资料得知,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包括: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经验或 模仿、言语劝说、情绪唤醒、情境条件等它具有下述功能:决定人们对活动的 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 得行为的表现;影响活动时的情绪自我效能感对一个人的成长产生很大的影响,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要关注培 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通过努力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特别是深入研 究自我效能感理论并积极实践,帮助我们的学生提高自信和学习力正如费奥多•陀斯妥耶夫斯基说的那样,“幸福不在于幸福本身,而在得到 幸福的过程”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高度参与课堂,体验学习的乐趣, 为其幸福人生奠基!在帮助学生寻找幸福的过程中,自己也是幸福的!。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