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课程清代戏曲.ppt
17页第二章 清代戏曲第一节第一节 清代剧坛清代剧坛一、清代传奇一、清代传奇 1 1 1 1、、、、苏苏苏苏州州州州派派派派 明明末末清清初初的的一一个个现现实实主主义义戏戏剧剧流流派派,,以以李李玉玉为为首首,,成成员员有有朱朱素素臣臣,,朱朱佑佑朝朝、、张张大大复复、、叶叶时时章章、、毕毕魏魏、、丘丘园园等等因因都都是是苏苏州州人人,,创创作作倾倾向向和和创创作作风格都有共同特点,故称苏州派风格都有共同特点,故称苏州派 苏州派戏曲创作特点苏州派戏曲创作特点:: (1)(1)多多采采用用现现实实主主义义创创作作方方法法;;(2)(2)题题材材上上多多描描写写重重大大政政治治斗斗争争;; (3)(3)讲讲求求本本色色当当行行,,注注重重舞舞台台效效果果;;(4)(4)语语言言通通俗俗易易懂懂,,生生活活气气息息浓浓郁郁;;(5)(5)封封建建道道德德观观念念较较为为浓厚zz苏州派剧作:苏州派剧作:多是传奇剧名作,如:zz 朱素臣《双熊梦》(《十五贯》)zz 朱佐朝《渔家乐》zz 叶时章《琥珀匙》zz 毕万侯《三报恩》zz 丘园《虎囊弹》等zz 最著名的是李玉的《清忠谱》。
2 2、方成培的《雷峰塔》、方成培的《雷峰塔》 《雷峰塔》写白娘子与许仙的爱情故事,深刻地揭露了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宗法制度对妇女的残酷厂压迫这是一个以神话为题材的悲剧,在舞台上历演不衰 3 3、洪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洪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 清代传奇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是洪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这两位剧作家被誉为“南洪北孔”4 4、吴伟业、尤侗的抒情剧、吴伟业、尤侗的抒情剧 吴伟业、尤侗等都是著名诗人,写戏不是为演出,只是为抒情 吴伟业传奇《秣陵春》:写南唐徐适和黄展娘的婚姻故事(又叫《双影记》),寄托作者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语言典丽,头绪纷繁,不便演出,开传奇“案头戏”之先风 尤侗传奇剧《钧天乐》:以书生沈白、杨云在人间、天界截然不同遭遇,表现对科举黑暗、文人受困的强烈不满此剧也曲辞典雅,宾白艰深,抒情性有余而戏剧性不够,只能作为案头读物二、清代杂剧二、清代杂剧 较有影响的是蒋士铨和杨潮观的作品 1、蒋士铨,著有戏曲30余种,现存杂剧8种其中《四弦秋》是其压卷之作 2、杨潮观,仿明代徐渭《四声猿》写短剧32种,结集为《吟风阁杂剧》,多有现实批判精神。
构思新颖,富有诗意但往往可供阅读而不便演出《寇莱公思亲罢宴》是代表作 3、吴伟业、王夫之、孔广林等人都有杂剧作品,多是案头之曲三、清中叶各种地方戏三、清中叶各种地方戏 清中叶后,各种地方戏如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二黄腔等,被士大夫称之为“花部”、“乱弹”,不仅遍布农村,而且还涌进北京和杭州,终于取代传奇,统治了戏曲舞台 四、戏曲理论和戏曲批评四、戏曲理论和戏曲批评 金圣叹评点《西厢记》影响大 李渔《闲情偶寄》是古代戏曲理论集大成者 焦循《花部农谭》是早期地方剧目重要著作第二节 李玉与《清忠谱》一、李玉生平和创作一、李玉生平和创作 李玉,吴县人入清后绝意仕进,致力戏曲传奇约40种,现存18种明亡前传奇《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园》《占花魁》,世称“一人永占”入清后有《千钟禄》《万安民》和代表作《清忠谱》 《《千千钟钟禄禄》》建文帝所唱【倾杯玉芙蓉】 “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同洪异《长生殿弹词》中【南吕一枝花】“不提防余年值乱离” 广为传诵,时有“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的俗谚二、《清忠谱》二、《清忠谱》 l、思想内容 据明末苏州市民暴动史实写成,歌颂周顺昌为首的东林党人反阉斗争和崇高气节,表彰颜佩韦等下层市民见义勇为、不畏强暴的可贵品质,深刻反映明末的政治斗争和社会矛盾。
主人公周顺昌:清廉、耿介、忠贞、刚直、嫉恶如仇,是理想的清官和忠臣形象 颜佩韦等“五义士”是市民英雄的典型标志着我国市民阶层的政治觉醒2 2、艺术成就、艺术成就 一是成功地把群众斗争场面搬上舞台,堪称是一部“事俱按实”(吴伟业《序》)的历史剧,填补了古代戏曲史的空白写群众斗争场面注意虚实结合,主次分明,场面纷沓,热而不乱,并善在斗争场面中突出人物性格 二是结构采取一主一副双线,主线是周顺昌与魏党之间的生死斗争,副线是颜佩韦等五人为拯救周顺昌而发动的市民暴动结构严谨而不单调,纷繁而不杂乱 三是曲词流利畅达,宾白通俗易懂第三节 李渔与《风筝误》一、李渔生平与创作一、李渔生平与创作 李渔,字笠翁,生于江苏如皋,流寓杭州,金陵等地,主要从事戏曲编写和演出曾带以妻妾为主的戏班游荡江湖,足迹几遍全国晚年回杭州“买山而隐” 李渔是我国第一个喜剧创作专家,喜剧集有《笠翁十种曲》:《奈何天》、《比目鱼》、《蜃中楼》、《怜香伴》、《风筝误》、《慎鸾交》、《凰求凤》、《巧团圆》、《玉搔头》、《意中缘》其中《风筝误》是代表作二、《风筝误》二、《风筝误》 《风筝误》取材于“家常事”。
即韩世勋、戚友先与詹淑娟、詹爱娟姊妹的婚姻故事通过他们之间荒唐可笑的婚姻故事,揭露和讽刺当时普遍存在的以假乱真,以丑充美的社会现象 《风筝误》艺术特点:构思精巧,情节新奇;结构严谨,针线细密,主线突出,不蔓不枝;宾白既通俗又机趣,既生动活泼,又符合人物身份三、李渔的戏曲理论三、李渔的戏曲理论三、李渔的戏曲理论三、李渔的戏曲理论 主主要要见见于于《《闲闲情情偶偶寄寄》》的的《《辞辞曲曲部部》》、、《《演演习习部部》》、、《声容部》:《声容部》: 1 1、强调戏曲的社会性和舞台性强调戏曲的社会性和舞台性 2 2、、创创作作强强调调““结结构构第第一一””立立主主脑脑””,,““脱脱窠窠臼臼””、、 “ “密针线密针线””,, “ “减头绪减头绪””等 3 3、、语语言言主主张张““贵贵显显浅浅””,,““重重机机趣趣””、、““戒戒浮浮泛泛””、、““忌填塞忌填塞” ” ,人物语言个性化人物语言个性化 4 4、题材选取和情节安排强调、题材选取和情节安排强调““奇奇””与与““新新”” 5 5、演员要训练有素,导演要加强修养。
演员要训练有素,导演要加强修养 6 6、、认认为为戏戏曲曲要要““有有裨裨风风教教””,,““点点缀缀升升平平””,,宣宣扬扬封建道德封建道德第第四节 清代地方戏( ( ( (一一一一) ) ) )地方戏兴起与繁荣地方戏兴起与繁荣地方戏兴起与繁荣地方戏兴起与繁荣 清清中中叶叶后后,,随随着着传传奇奇与与杂杂剧剧衰衰微微,,地地方方戏戏逐逐渐渐占占据据剧剧坛坛主主位位这这一一变变化化经经历历了了““两两个个时时期期””和和““一一场场斗斗争争”” 1 1 1 1.两个时期:指兴起和繁荣时期.两个时期:指兴起和繁荣时期.两个时期:指兴起和繁荣时期.两个时期:指兴起和繁荣时期 兴兴兴兴起起起起时时时时期期期期::指指康康熙熙末末年年到到乾乾隆隆中中叶叶,,各各种种地地方方戏戏开开始以小戏形式流行农村,逐渐发展为大戏流入到城市始以小戏形式流行农村,逐渐发展为大戏流入到城市 繁繁繁繁荣荣荣荣时时时时期期期期::::指指乾乾隆隆末末年年到到道道光光末末年年,,地地方方戏戏形形成成为为几几个个主主要要的的声声腔腔系系统统和和大大型型剧剧种种,,压压制制了了专专擅擅剧剧坛坛的的昆曲昆曲。
2 2、一场斗争:、一场斗争: 指指““花、雅之争花、雅之争”” 乾隆年间,地方戏深受群众欢迎,但封建士大夫却视昆曲为“雅乐”,把地方戏斥为“花部”、 “乱弹”加以禁止,因而出现了长期的“花雅之争” 乾隆初昆、弋之争昆、弋之争:由弋阳腔演变的京腔大有压倒昆曲之势,乾隆44年,秦腔艺人魏长生进京,昆曲不能与敌由于清政府干涉,魏长生被迫南下乾隆55年,“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相继进京,以绝对优势压倒了昆曲在“花、雅之争”中,各种声腔剧种艺术得到交流,产生了京剧的前身——北京皮簧戏( (二二) )清代地方戏的体制特点:清代地方戏的体制特点: 1、音乐属单曲体结构形式,突破了昆山腔、弋阳腔的曲牌联套结构形式 2、唱词以七言句、十言句为基本格式,不象昆曲的曲牌唱词——长短句 3、剧本组织结构主要依据冲突发展安排场次,不受杂剧、传奇那种完全按音乐套曲来分折、分出的局限( (三三) )清代地方戏的内容和艺术清代地方戏的内容和艺术 题材主要取材于日常生活,也有改编历史演义、民间传说的,内容极为丰富,现实性和生活气息强,有浓厚乡土色彩。
语言通俗,形式活泼,多用喜剧和闹剧手法,为大众喜闻乐见 优秀剧目有《打面缸》《借靴》《张古董借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