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盐稀态酿造酱油生产工艺.doc
5页高盐稀态发酵酱油生产工艺 1、生产工艺流程面粉 曲精黄豆 泡豆 入锅 蒸料 出料 风冷 水 接种 制曲 出曲 拌盐水 发酵 抽油2、生产准备2、1 设备用具检查、清理,水、电、汽供应检视;2、2 曲房、曲箱、发酵罐提前清理清洗、灭菌;2、3 原料、辅料采购准备:大豆、曲精、食盐等3、原料处理3.1 大豆经筛选除杂(豆皮、豆杆、泥沙、铁质、石子)3.2 大豆浸泡:准确称取除杂后的大豆放入泡豆罐中,按加水比1:3加水浸泡,其间搅拌1—2次,浸泡至豆粒膨胀无皱纹,以两指挤捏可使皮肉分开, 将豆粒切开不发现干心为适度。
浸泡时间根据季节不同而异,春秋季节(15℃左右)一般6—7小时,夏季(28℃左右)一般3—4小时,冬季(-10℃左右)一般为12-15小时大豆浸泡好后放出水,输入蒸料罐中4、蒸料4.1 入料:将浸泡控干水的大豆送入蒸料罐中,盖好罐盖启动蒸料罐,使其旋转运行4.2 蒸料:4.2.1 开启蒸汽阀,同时打开排汽阀,当排汽管开始持续喷出蒸汽时关闭排气阀,使罐压迅速升至0.05mpa,关闭蒸汽阀,打开排汽阀,排除罐内空气4.2.2 待压力降至零位,关闭排汽阀同时打开蒸汽阀,使压力迅速升至0.15mpa保压10—15分钟,然后关闭进汽阀,迅速打开排汽阀,快速排出罐内蒸汽,降至常压4.3 冷却:开启水力喷射泵,使罐内降压至-0.04Mpa,快速将物料品温降至工艺规定温度,关闭水力喷射泵,打开罐盖,出料4.4熟料质量标准:感官:外观呈黄褐色,有豆香气及弹性,无夹心,无黏结理化:消化率≥85%,水分60%~62%,无N性蛋白5、制曲5.1 接种:5.1.1 先将需用的曲精与适量面粉掺拌均匀供接种使用,以保证接种均匀5.1.2 将曲种接入物料并充分混合均匀后,送至曲房曲池或曲箱接种量:使用曲精按大豆数量的万分之3—5的量添加,即每500千克原料使用200克曲精;接种温度:35—40℃。
5.2 入曲: 将已接种的曲料均匀、松散摊平,曲料厚度为25㎝左右,插入传感器和温度计,通风调节品温于32℃左右,控制室温于28—30℃5.3 培养:5.3.1 间隔1小时,准确测定并记录曲料品温及曲室室温5.3.2 维持曲料品温在工艺规定范围内,培养8小时,然后间断性给曲料通风5.3.2 再培养4小时左右,曲料结饼并呈白色,品温达到36℃左右,应及时进行第一次翻曲翻曲后曲料应疏松平整,且无块状5.3.3 继续培养4-6小时,曲料出现结饼、裂缝等现象且品温上升至36℃左右时,应及时进行第二次翻曲,要求同第一次翻曲5.3.4 当培养时间达30小时左右,曲料呈淡黄绿色,即可出曲5.3.4 成曲质量标准感官标准:菌丝致密无夹心,呈嫩黄绿色,具有浓郁曲香,无其他异味理化标准:中性蛋白酶活力≥1000单位/克(千基)(福林法)培养后成曲水分:28%~32%5.4 拌盐水:5.4.1 配制18—20OBe食盐水,澄清备用5.4.2 开启出曲绞龙,将成曲送入绞龙中,使其与盐水充分混合均匀并送入发酵罐中盐水量为原料量的2.5倍5.4.3 出曲完毕,关闭绞龙电源,并将曲床、曲室及工用具清洗干净备用6、发酵操作及取没油6.1 发酵容器的型式不限,但应设假底及出料品。
所用的材质应能防止腐蚀6.2 酱油曲用18°Be`/20℃食盐溶液拌湿后才进发酵罐(或池)内 制醪时食盐溶液用量为原料量的 2.3~2.5倍6.3 制醪后的第三天起进行抽油淋浇,淋油量约为原料量的10%其后 每隔一周淋油一次,淋油时注意控制流速,并在酱醅表面均匀淋浇,避免破坏酱醅的多孔性状6.4 发酵期3~6个月此时豆粒已溃烂,酱醅色泽已变暗褐,醅液氨基酸态氮含量约为 1g/100mL,前后一周无大变动时,意味醅已成熟6.5以上为淋浇法发酵,如用搅拌(人工或气泵)发酵醪的方法进行发酵管理,醪料结构性状发生变化,抽油困难,需用压榨法取油7.抽油或榨油7.1 发酵成熟的酱醪即可放出酱油抽油,为原油7.2放出原油的醪渣用18°Be’/20℃食盐溶液浸泡,10天后放二油7.3放出二油的酱渣用加盐后的四油及18°Be’/20℃食盐溶液浸泡,时间也为10天,放出三油7.4调配,将原油、二油、三油进行检验,按质量标准进行调配7.5放完三油的酱渣用80℃热水浸泡12小时以上,即行放油,四油应立即加盐,使浓度达18°Be’/20℃,供下批浸泡二醪渣使用7.6出渣,四油放完,酱渣含盐量应在2g/100g以下,氨基酸含量不应高于0.05g/100g,即可出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