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属性、非金属性.ppt
32页第二课时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一 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的变化 1 随原子序数的递增 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由1 8的周期性变化 H He除外 2 随原子序数的递增 元素原子半径呈现由大 小经过稀有气体后 又重复出现由大到小的周期性变化 3 随原子序数的递增 元素的最高正价呈现 1 7 O F除外 第一周期除外 最低负价呈现 4 1 0的周期性变化 二 元素周期律 结论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 原子半径 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原子半径数据 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1 18号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1 18号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除了O F外 最高正价 最外层电子数 主族序数 价电子数 最低负价与最高正价 最外层电子数 的关系为 最高正价 最低负价 8或最低负价 最外层电子数 8 H为2 金属元素无负价 除零价外 在化学反应中只显正价 氟元素无正价 氧元素一般无正价 元素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1 20号元素中 既有正价又有负价的元素一定是非金属元素 2 判断元素性质 金属 非金属性 主要事实依据 金属性 单质跟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非金属性 与H2反应的难易及氢化物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性强弱 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元素性质 二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判断标准 1 理论判据 金属性 非金属性 元素的原子失电子的能力 元素的原子得电子的能力 金属活动顺序表 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 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强弱 第三周期 11 17号 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变化情况 NaMgAlSiPSCl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电子层数 核电荷数 原子半径 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 逐渐增加 逐渐减小 逐渐增多 逐渐减弱 逐渐增强 金属性 非金属性 逐渐减弱 逐渐增强 以第三周期元素为研究对象 如何通过实验来比较元 科学探究 素 钠 镁 铝 的金属性强弱呢 如何比较元素 硅 磷 硫 氯 的非金属性强弱呢 实验方案讨论 2 从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角度设计 在刚才反应后的溶液中都滴1 2滴酚酞 观察溶液的颜色 NaMgAlSiPSCl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1 钠 镁 铝分别与水和稀盐酸反应 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 3 比较硅酸 磷酸 硫酸 高氯酸的酸性强弱 4 四种单质Si P S Cl2分别与氢气反应难易 5 四种氢化物SiH4 PH3 H2S HCl稳定性比较 18电子微粒分子 SiH4 PH3 H2S HCl Ar F2 H2O2 N2H4 C2H6 CH3OH 阳离子 K Ca2 阴离子 P3 Cl S2 HS O22 Na Mg Al元素的金属性递变规律 与冷水剧烈反应 与水反应很困难 反应很剧烈 反应剧烈 反应不太剧烈 NaOH Mg OH 2 Al OH 3 沉淀不溶 沉淀溶解 碱性逐渐减弱 金属性逐渐减弱 与冷水微弱反应 滴入酚酞 溶液为浅红色 加热后产生大量气泡 溶液红色加深 强碱 中强碱 两性氢氧化物 科学探究1 H2SiO3H3PO4H2SO4HClO4 弱酸中强酸强酸最强酸 酸性逐渐增强 SiO2P2O5SO3Cl2O7 Si P S Cl元素的非金属性递变规律 科学探究2 氢化物化学式 元素 Si P S Cl 化合条件 稳定性 SiH4 PH3 H2S HCl 高温下少量反应 磷蒸气 困难 加热反应 光照或点燃 很不稳定 不稳定 较不稳定 稳定 科学事实 H2SiO3H3PO4H2SO4HClO4 弱酸中强酸强酸最强酸 酸性逐渐增强 高温磷蒸气加热点燃或光照 SiH4PH3H2SHCl 稳定性逐渐增强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SiO2P2O5SO3Cl2O7 Si P S Cl元素的非金属性递变规律 科学探究 综上所述可知 NaMgAlSiPSCl 金属性逐渐减弱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 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递增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Ar 稀有气体元素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结论 元素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1 18号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除了O F外 最高正价 最外层电子数 主族序数 价电子数 最低负价与最高正价 最外层电子数 的关系为 最高正价 最低负价 8或最低负价 最外层电子数 8 H为2 金属元素无负价 除零价外 在化学反应中只显正价 氟元素无正价 氧元素一般无正价 元素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1 20号元素中 既有正价又有负价的元素一定是非金属元素 三 元素周期律的概念与实质 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实质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元素周期律的涵义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元素性质呈周期性的变化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量变 质变 小结 1 下列关于元素金属性 非金属性强弱说法正确的是 A 与某金属反应时 非金属甲得电子数目比非金属乙多 则甲比乙非金属强B 非金属单质甲能与非金属乙的阴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则甲比乙非金属性强C 金属丙比金属丁最外层电子数少 说明丙比丁金属性强D 1mol金属丙与酸反应比1mol金属丁与酸反应产生氢气少 说明丙比丁金属性弱 B 课堂练习 2 有11 17号中三种元素X Y Z 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 则下列有关性质的判断中错误的是 A 元素的非金属性X Y ZB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 ZD 最高正化合价X Y Z 3 电子层数为3的元素R 它的原子核外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所需电子数 小于次外层和最内层电子数之差 且等于最内层电子数的正整数倍 则关于R的说法正确的是 A R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强酸B 常温下能稳定存在的R的氧化物都能与烧碱溶液反应C R的气态氢化物在常温下都能稳定地在空气中存在D R的非金属性一定比磷的非金属性强 B A 4 A B C D E是同一周期的一种元素 A和B的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呈碱性 且碱性B A C和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呈酸性 且酸性C D E是这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 则元素的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A ABCDEB CDABEC BADCED ECDBA C 5 某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2R 则此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A H2RO3B H2RO4C HRO3D H3RO4 B 6 同周期的X Y Z三种元素 已知最高价含氧酸存在如下关系 HXO4 H2YO4 H3ZO4的酸性依次减弱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X最大 Z最小B 非金属性X最强 Z最弱C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最强D 三种元素的原子得电子形成阴离子 X 还原性最强 BC 7 某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只有两个电子 A 一定是金属元素B 一定是 A族元素C 一定是过渡元素D 可能是金属也可能不是金属元素 D B 8 9 某元素R最高价氧化物为RO3 其气态氢化物中含氢5 88 又知该元素的一种原子的原子核内有16个中子 确定R的原子序数 10 X和Y均为短周期元素 已知aXn 比bYm 多两个电子层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b 5B X只能位于第三周期C a n b m 10或16D Y不可能位于第2周期 AC 11 若短周期的X Y两元素可形成X2Y3型化合物 则这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是 A 1B 3C 5D 6 D 12 两元素X Y均为短周期的元素 它们可以形成化学式为X2Y和X2Y2两种化合物 已知X原子半径大于Y 则这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可能为 A 9B 18C 19D 39 C 4 AC 例7 通常情况下 微粒A和B为分子 C和E为阳离子 D为阴离子 它们都含有10个电子 B溶于A后所得的物质可电离出C和D A B E三种微粒反应后可得C和一种白色沉淀 请回答 1 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4种微粒 A B C D 2 写出A B E三种微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 Si F H K2O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