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循证医学的中医药治疗食管癌的作用特点研究.doc
9页基于循证医学的中医药治疗食管癌的作用特点研究摘要:中医药参与是我国食管癌治疗的重要特色在循证医学研究依据基础上, 我们系统归纳整理了 2005至2015年中具有代表性的食管癌病因病机、中西结合 治疗等研究文献;从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预防术后及放化疗后复发、转移, 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阐述中医药干预在食管癌中的作用,旨在发现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为今后进一步对•食管癌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和研究方 向关键词:食管癌;中医•药;毒副;生活质量食管癌是指起源于食管鳞状上皮或腺上皮的恶性肿瘤,属中医“噎膈”范畴 我国是食管癌大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全球首位⑴,尽管诊疗技术不断进步, 但现代医学在食管癌防治方面仍存在着许多局限和不足之处,-•方面早期诊断滞 后,临床诊治中80%确诊时都处于中晚期,无法行根治性手术,中晚期患者5年 生存率仅6%〜15%邓;食管癌对化疗相对不敏感七 且放化疗毒副反应明显,患 者耐受差,容易治疗中断和复发转移此外,加之近年来相关的研究进展不显著, 食管癌仍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恶性肿瘤之一中医参与的综合治疗是我国食管癌治疗的重要特色近年来,伴随着循证医 学指导下的临床证据增多,许多研究⑸表明,中医药干预在食管癌治疗中可以改 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与西医配合则有增效减毒、防复发转移之效。
中医 药在食管癌中的作用越来越被国际及患者认可、接受,现将近10年来中医药治 疗食管癌的研究整理如下1. 病因病机1. 1古代医家对食管癌病因病机的认识食管癌在古代文献记载中没有确切病名,但有相似症状和体征的描述,属于 “噎膈”范畴,古代医家对噎嗝的认识是我们研究食管癌的重要依据《诸病源 候论》记述:“噎膈者,饥欲得食,但噎塞迎逆于咽喉胸膈之间,在胃口之上, 未曾入胃即带痰涎而出元代朱丹溪对•噎与膈作了明确区分,称其槁在上,近 咽之下,水饮可行,食物难入,入亦不多,名之曰噎;其槁在下,与胃为近,食 虽可入,难尽入胃,良久复出,名之曰膈古代医家对噎膈病因病机主要从情志、 饮食习惯、年老体虚、先天禀赋不足等方面认识《黄帝内径》认为膈塞与情志 密切相关,谓“膈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素食肥甘或酗酒是其重要 的致病因素,朱丹溪谓“夫气之为病或饮食不谨,内伤七情或食味过厚,偏助阳 气,积成膈热疽’赵献可认为与年老体虚有关,在《医贯》论膈证时谓“惟年高 者有之,少无噎膈反胃者明代医家张景岳认为与精血不足有关,谓“阴伤则 精血枯涸,则燥结病于下清代尤怡强调津液不足,在《金匮翼,膈噎反胃统 论》曰:“噎膈之病,大都年逾五十者,是津液枯槁者居多。
其病位在食管,与 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病理因素主要有气滞、顽痰、瘀血及阴液亏虚《临 证指南医案•噎膈反胃》曰:“气滞痰聚日拥,清阳莫展,肮管窄隘,不能食物, 噎膈渐至疽明徐灵胎认为“噎嗝之证必有瘀血,顽痰逆气,阻隔胃气赵献可 则认为主要是肾水的枯涸而致,《医贯•噎膈论》云:“盖肾主五液,又肾主大小 便,肾水既干,阳火偏盛,煎熬津液,三阳热结古代医家认为食管癌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脾肾两亏,外加七情、酒食所伤, 痰瘀互结,津枯血竭,致食道狭窄不通,日久噎嗝乃成1. 2现代医家对食管癌病因病机的认识现代医家多从本虚标实来阐述食管癌病因病机,主要认为以脾肾亏虚、气阴 不足为本,痰气瘀毒为标沈舒文⑹教授认为食管为胃之口,胃腑阳气隆盛,易 化燥伤阴,导致胃阴不足,以气阴两虚为本,痰气瘀毒凝聚为标单兆伟⑴强调 机体正气盛衰在食管癌的发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的作用,认为人体正气虚弱,机 体失于濡养,正虚无以气化,推动力不足,瘀血、痰湿等病理产物产生,且二者 相互胶结,是食管癌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王三虎⑻教授独辟蹊径,指出“三阳 结,谓之膈”中的结并非单纯指热结,而是指气结,气机不畅导致全身津液输布 障碍,在上则呕吐粘液,在下则大便不通,提出气机不畅引起的燥湿相混、阴衰 阳结是食管癌的核心病机。
此外,周仲瑛就认为癌毒是食管癌发病的根本病因, 将癌毒分为结毒和流毒,且二者也是食管癌局部发病和转移扩散的重要原因古代和现代医家们对病因、病机的认识为后续的中西医结合、单纯的中医药 治疗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 .中西结合治疗2. 1中医药减轻食管癌术后并发症食管癌治疗首选手术,因其解剖学位置特殊,且多见于中老年人,手术创伤 大,各种手术方式均会对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国外 研究显示其发生率为28%-36%,常见的并发症有吻合曰痿、喉返神经损伤、胃 排空障碍、肺部并发症、乳糜胸及术后癌因性疲乏等•些学者在食管癌根治 术后加以中医中药治疗,取得了明显的疗效其一,食管癌根治术后早期应用中药调理可以有效改善胃肠功能紊乱,谢刚 由等人以经验方(鸡内金20g、牛山楂20g、广木香12g、砂仁9g、人参10g、 白术10g、茯苓10g、甘草6g)治疗食管癌术中切断迷走神经引起的胃肠功能紊 乱50例,从术后24h开始连续应用12d,每日1剂胃管注入,结果治疗组术后3 天胃窦蠕动34例、胃部分排空34例,术后8天胃功能恢复到术前水平44例, 而对照组分别为3例、2例、28例,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V0.05)。
李杰教授监 基于大气下陷理论中的中气下陷,运用升阳举陷法辨治食管癌术后泄泻,临证常 以补中益气汤合升陷汤加减治疗,疗效显著其二,中医药在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溃疡方面疗效确切,张宏伟”,观察 316例胃-食管癌术后吻合口溃疡病人,将其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中西结 合组,分别予以四逆散合半夏泻心汤、奥美拉哇合头泡哇林、四逆散合半夏泻心 汤联用奥美拉哇合头饱哩林,结果中西结合组治愈率93.65%,中药组53. 19%, 西药组26.04%,中西结合组较中药组、西药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其三,中医药可以明显改善食管癌术后疲乏,路平"等人发现食管癌术后运 用中药组方(太子参15g、麦冬20g、玉竹15g、当归15g、红花6g、天花粉6g、 天龙3条、夏枯草15g、石见穿30g、白花蛇舌草30g、山慈菇30g、螟蚣2条), 结合辨证加减,中药治疗干预12个月,中药组和中药联合化疗组治疗后患者血 清IgG、IgA、IgM均增高,CD"、CD4\ CD44/CDy,较治疗前增高,CD火降低,前后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中药可以增强食管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改善术后气短、 疲乏等症状其四,中医药可以有效改善术后胃食管反流成,孙建红*将60例食管贲门 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给予半夏泻 心汤加味(姜半夏12g,川连9g,党参18g,黄苓15g,干姜,甘草各6g,大枣 7枚,加浙贝、海蝶蛆、藤梨根、山豆根各15g,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蒲公英 各30g,吴茱萸3g),对照组给予雷尼替丁胶囊和吗叮噂片,治疗8周后,治疗 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66.6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其五,中医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张春盛皿等人 观察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8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 组予以抗感染、化痰,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痰热清注射液,观察5天,结果实验 组白细胞计数正常,肺不张例数较对照组明显少,白细胞计数和肺不张在两组间 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中医药在放化疗期间的减毒、增效2. 2. 1配合放疗起增效、减毒之效放疗属中医“火热毒邪”范畴,易伤津耗气,同时腐灼脏腑经络,壅遏气机, 煎凝津血,导致血脉运行不畅,瘀血内停中医药联合放疗一方面可以提高食管 癌放疗疗效,另-•方面能减轻其副作用活血化瘀、扶正培本、清热解毒、化痰 软坚类中药具有放疗增敏及减轻副反应的作用啊,其中活血化瘀类中药可以增加 食管局部血运,改善食管癌肿瘤细胞的乏氧环境起到放疗增敏作用;扶正培本类 中药通过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起到增敏作用徐行s将老年食管癌放 疗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单纯放疗,治疗组通过辨证论治分为痰气交阻、 津亏热结、痰瘀互结、气虚阳微四种类型,分别予以逍遥散合四逆散、沙参麦门 冬汤、二陈汤合血府逐瘀汤、桂枝人参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减,中药干预1个月后, 治疗组近期总有效率为72%,对照组近期总有效率为69%;治疗组放射性食管炎、 放射性肺炎、骨髓抑制均较对照组低,KPS评分较对照组高,二者之间有统计学 意义,认为中医药联合同步放疗具有协同作用,能减轻毒副反应,旦局部控制率 有增强趋势。
孙静⑵:等人观察到噎消通口服液(生南星30g,生半夏30g,山豆 根15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露蜂房12g,重楼15g,穿山甲15g,威 灵仙30g,醋制砧砂0. 5g,白及15g,生姜10g,大枣10枚)对人食管癌TE-1 细胞具有抑制作用,与放疗配合则有增敏作用岳玉仁⑵:等人对清膈养阴汤治疗 放射性食管炎的疗效进行观察,治疗组30例从放疗第1天至放疗结束后2周口 服清膈养阴汤(金银花15g,芦根15g,麦冬10g,北沙参10g,生黄茂20g,炒 白术10g,丹皮10g,白及10g,生甘草6g),每日1剂,对照组单纯放疗,2周 后治疗组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的时间较对照组晚,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及程度比 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 2.2配合化疗起增效、减毒之效化疗属全身性反应,常见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神经毒性等毒副作用中 医认为大多数患者在化疗期间的毒副反应以消化道症状为主,中西治疗予以健脾 和胃、调理胃肠功能为主;化疗后则以虚证为主,常见脾肾两亏,气血不足,中 药予以健脾益气养血、益肾生髓等杨迪盅观察健脾和胃方(太子参20g,旋覆 花10g,代赭石30g,白术10g,茯苓15g,姜半夏15g,陈皮6g,木香5g,砂 仁5g,枳壳10g,桔梗10g,半枝莲15g,白花蛇舌草15g,炙甘草6g,炒谷麦 芽各15g)治疗食管癌TFP方案化疗30例,与单纯化疗组相比,健脾和胃方联 合化疗组呕吐粘液、纳食差、神疲乏力等症状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马 纯政以匚将60例中晚期食管癌行DDP+CF+5-Fu或DDP+PTX化疗方案的患者分为治 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化疗联合化痰散瘀法(姜半夏9g,桃仁15g,威灵仙 30g,胆南星9g,黄药子10g,川贝母10g,瓜篓15g,丹参9g,红花15g,茯苓 15g,郁金15g,当归15g),发现治疗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中医症状积分降低 显著、KPS评分升高、治疗组的缓解率和稳定率均高于对照组,且稳定率有明显 统计学意义,认为化痰散瘀法联合化疗能改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临床症状,提高 肿瘤稳定率,减轻化疗对骨髓的毒性2. 3中医药在食管癌术后、放化疗后的防复发转移作用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英国Paget于1889年提出“种子一土壤〃学说, 认为器官微环境(土壤)可影响特定肿瘤细胞(种子)的种植、侵袭、存活、生 长,只有完好的种子在合适的土壤中才能生长对于食管癌术后,残留的癌毒即 是种子,气滞、血瘀、痰凝即是土壤,防止食管癌术后的复发转移,不仅要去除 种子,还要改善土壤环境,中医药在食管癌术后防复发转移中是必不可少的组成 部分王雯倩盗将120例食管癌根治性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脾胃气虚 证62例、胃阴亏虚证33例、脾肾阳虚证25例,通过中医辨证论治分别予以四 君子汤、沙参麦冬汤、补气运脾汤加减,从术后开始中药干预志疾病复发转移, 其中持续服用中药70例,复发转移率为80.0%,未持续服用中药27例,复发转 移率为88. 89%,未服用中药23例,复发转移率为100%,三者之间差异有显著统 计学意义,认为服用中药可更加有效地延缓食管癌术后的复发转移。
李荣际等人 将食管癌术后128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化疗组、中西结合组,化疗组给予亚叶酸 钙+5-Fu+顺伯6周期的化疗,中药组基本方药(太子参、麦冬、玉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