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医学影像学影像诊断学大纲内容完全版教材.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386005479
  • 上传时间:2023-07-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9.75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章 医学影像学绪论X 线特性X 线成像特性: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电离效应X线成像基本原理X线成像基于两方面的相互作用:1.X线的基本性质(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2.人体各部的组织结构之间存在着固有的密度和 厚度差异X线影像基本条件:1.穿透性穿透人体组织2•人体组织存在密度和厚度的差异,吸收量不同,穿透身体的X线量有差别3•有差别的剩 余X线经过显像,在荧屏或胶片卜形成了具有黑白对比,层次差异的X线影像自然对比:基于人体组织结构固有的密度和厚度差异说形成的灰度对比 人工对比:认为引入密度高于或低于该组织或器官的物质,使之产生灰度对比引入的物质称对比剂1. 医学影像学的历史、现状、发展和内容2. X线图像特点、X线检查技术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X线图像特点:1.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影像组成,是灰阶图像2•图像的白影、黑影与人体组织的厚度及组织结构密度的高低有关3•是 穿透不同组织结构相互叠加的影像X线疾病诊断的基本原理:组织结构发生病变时,固有的密度和厚度也随之改变,当这种改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可使X线图像上的正 常黑白灰度对比发生变化3. CT、MRI 成像原理CT成像原理:1.获取扫面层面的数字化信息2.获取扫面层面各个体素的X线吸收系数3.获取CT灰阶图像。

      MRI成像原理:1.人体在强外磁场内产生纵向磁矢量和1H进动2.发射特定的RF (射频)脉冲引起磁共振现象3.停止RF脉冲后1H恢复 至原有状态并产生MR信号4.采集、处理MR信号并重建为MRI图像第二章 骨骼与肌肉系统1. 骨骼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⑴骨质疏松: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含量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两者比例仍正常影像表现:X线骨密度减低,长骨见骨小梁变细、减少,但边缘清晰,小梁间隙增宽,骨皮质分层和变薄;脊椎椎体内结构呈纵 行条纹,周围骨皮质变薄,严重时椎体内结构消失,椎体变扁上下缘内凹,椎间隙增宽,呈鱼脊椎状;疏松谷歌易骨折,椎体可压缩 呈楔形⑵骨质软化: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影像表现:X线骨密度减低,以腰椎和骨盆为明显;与骨质疏松不同的是骨小梁和骨皮质边缘模糊,大量未钙化骨样组织所致;承 重骨常发生变形,三叶草样骨盆等;可见假骨折线,与骨皮质垂直,边缘稍致密,好发于耻骨支、肱骨、股骨上段和胫骨⑶骨质破坏: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破坏原因可由病变组织本身或由其引起的破骨细胞活动增强所致骨 松质和骨皮质均可发生破坏。

      影像表现:X线骨质局限性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消失,正常骨结构消失;早期可表现为斑片状骨小梁缺损,骨皮质破坏发生于哈 氏管而致扩大,呈筛孔状密度减低影,骨皮质表层破坏时呈虫蚀状;严重时有骨皮质和松质的大片缺失⑷骨质增生硬化: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量增多组织学见骨皮质增厚、骨小梁增粗增多影像表现:X线骨质密度增高,或伴骨骼增大;骨小梁增粗、增多、密集;骨皮质增厚、致密;明显者难于分清骨皮质与松质;发 生于长骨可见骨干粗大,骨髓腔变窄或消失⑸骨膜增生(骨膜反应):因骨膜受刺激出现水肿、增厚,并致骨膜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形成骨膜下新生骨影像表现:X线早期表现为一段长短不定、与骨皮质平行的细线状致密影,与骨皮质间可见1-2mm的透亮间隙;继而骨膜新生骨增 厚,呈与骨皮质表面平行排列的线状、层状或花边状表现;若引起骨膜增生病变进展,已形成的骨膜新生骨可被破坏,破坏区两侧的 残留骨膜新生骨与骨皮质间呈三角形改变,称骨膜三角(Codman三角),常为恶性肿瘤征象⑹瘤软骨钙化影像表现:X线表现为颗粒状、小环或半环状的致密影,数量不等,可在瘤体内广泛分布或局限于某一区域7)骨质坏死:骨组织局部代谢的停止,坏死的骨质称死骨。

      影像表现:X线坏死早期无异常表现,其后死骨表现为骨质局限性密度增高⑻矿物质沉积:铅、磷、铋等进入体内,沉积于骨内,生长期主要沉积于生长较快的干骺端影像表现:X线干骺端内多条平行于骺线的致密带,厚薄不一,成年期不易显示⑼骨骼变形影像表现:X线显示局部和全身骨骼变形,对于适合矫形治疗的骨骼变形可于术前进行精确测量2. 长骨骨折的基本影像表现和对位对线关系、脊柱骨折的影像表现长骨骨折表现:骨的断裂多为不整齐的断面,断端间呈不规则透明线,称骨折线骨皮质断裂端显示清楚整齐,骨松质断裂表现为骨第1页共9页小梁中断、扭曲、错位 分类:根据骨折线是否完全(完全性和不完全性骨折);根据骨折线形状和走向(横行、斜行、螺旋形骨折);根据骨碎片、断端关 系(撕脱性、嵌入性、压缩性、粉碎性骨折)嵌入性骨折为骨折断端相互嵌入,易漏诊,以股骨颈部发生较多骨折对位、对线情况:骨折断端的内外、前后、上下位移称为对位不良,成角移位则称为对线不良摄片至少需包括正顺位骨折对 位及对线与预后关系密切骨折常见并发症:①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②骨折畸形愈合③骨质疏松④骨感染⑤骨缺血性坏死⑥关节强直⑦关节退行性变⑧骨化性 肌炎脊柱骨折:①单纯压缩骨折:椎体压缩呈楔形,前缘变短,无骨折线,横行不规则带状致密带,上下椎间隙一般保持正常。

      ②爆裂骨 折:脊椎垂直方向上受压后的粉碎骨折,椎体和附件的骨折片向左右、前后各个方向移位,椎体压缩变扁(CT检查更佳)③骨折并脱 位:骨折伴有椎体脱位、关节突绞锁有时可见突入椎管的游离骨折片3.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和脊柱结核的影像表现急性化脓性骨髓炎X线、CT、MRI:(X线1.早期软组织充血、水肿2.骨质疏松3.骨质破坏4.骨膜增生5.骨质增生6.死骨形成)①早期(2周内),X线和CT表现为软组织肿胀,皮下脂肪层模糊并可出现网状影;MRI显示为广泛的骨髓水肿和软组织肿胀,呈弥漫 性长T1长T2异常信号;②进展期(2周后),X线表现为干骺端松质骨内筛孔样或斑片状低密度骨质破坏灶,骨小梁结构模糊,可见 少量骨膜新生骨;CT可显示骨髓内脓肿的部位和蔓延范围,骨髓充满脓液,密度稍高;MRI显示骨髓炎症区在T1WI低信号,在T2WI 呈不均匀高信号;③进一步发展,X线和CT显示干骺端骨质破坏范围扩大、相互融合,累及骨皮质;或沿骨干方向发展,可有片状骨 破坏及块状死骨出现;骨骺多不受侵犯;骨膜新生骨明显,葱皮状或花边状,偶可呈“袖口”样或断续状骨膜增生;MRI骨皮质多发的 虫蚀状骨质破坏,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骨膜反应在T1WI、T2WI上连续环状稍高信号,增强扫面有明显强化。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与骨结核鉴别:骨结核起病隐匿,骨质破坏范围小,常有砂粒样死骨,病变邻近骨质疏松,一般无骨膜新生骨,常 越过骨骺线生长,不同于急性化脓性骨髓炎脊椎结核:最常累及腰椎X线表现1.骨质破坏2.椎间隙变窄或消失[重要特征]3.后突畸形4.冷脓肿)①骨质破坏:依椎体结合早期破坏部位分中心型、边缘型、韧带下型,常见的是进展期难以分型,均表现为椎体骨质破坏,常见小死 骨,呈“砂粒样”;椎体常塌陷变扁或楔形,重者椎体被破坏小时;附件结核少见,表现为相应部位骨质破坏;②椎间隙变窄或消失: 病变侵袭破坏椎间盘及软骨终板,致椎间隙变窄、消失,相邻破坏的椎体相互融合,是重要特征;③后突畸形:晚期脊椎结核特征性 表现,可伴有侧弯;④冷脓肿:脊椎结核周围软组织内的脓肿;腰大肌脓肿表现为腰大肌外突;胸椎结核形成的椎旁脓肿表现为胸椎 两旁梭形软组织影;颈椎结核形成的咽后壁脓肿表现为咽后壁软组织影增厚,呈弧形前突;较久的冷脓肿壁可有不规则钙化4.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良性恶性生长速度缓慢迅速生长方式膨胀性浸润性骨质破坏边缘清楚,常有周围硬化带不清楚骨皮质改变变薄、膨胀,但多完整虫蚀样破坏,缺损、中断骨膜反应少有常见,破坏并产生骨膜三角肿瘤骨无常见,针状、放射状等软组织肿块少有,边界清楚常见,边界不清远隔器官转移无常见1. 儿童骨折的特点。

      儿童长骨可发生骨骺骨折(也称骺离骨折,骨骺损伤导致骨骺移位后只表现为骨骺与干骺端的距离增加)和青技骨折(儿童骨骼柔韧 性大,外力不易使骨质完全断裂,仅表现为局部骨皮质和骨小梁的扭曲,看不见骨折线或只引起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突)2. 骨巨细胞瘤、骨肉瘤的影像表现 骨巨细胞瘤:曾称破骨细胞瘤,是由于肿瘤的主要组成细胞之一类似破骨细胞以20-40岁为常见,约占65%,男女发病率相似X线表现:1.肿瘤内无钙化或骨化影2.邻近无反应性骨增生3.破坏区骨性包壳不完全4.于周围软组织肿出现肿块者表示肿瘤生长 活跃5.肿瘤边缘出现筛孔状或虫蚀状骨破坏骨脊残缺紊乱6.侵犯软组织出现明显肿块者破坏区内可有数量不等,比较纤细的骨脊, 形成大小不一的间隙,称为分房型;破坏区内无骨脊,表现为单一的骨质破坏,称为溶骨型骨肉瘤:起源于骨间叶组织,以瘤细胞能直接形成骨样组织或骨质为特征,是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多见于青年1 1-20岁占50%, 男性多于女性,干骺端为好发部位X线表现:1.骨质破坏2.骨膜反应3.肿瘤骨4.软组织肿块1. 成骨型骨肉瘤:以肿瘤骨形成为主,为均匀骨化影,呈斑片状范围较大2. 溶骨型骨肉瘤:以骨质破坏为主,很少或没有骨质增生。

      骨破坏呈不规则斑片状或大片低密度区,边界不清骨膜增生易被肿瘤破 坏形成骨膜三角3. 混合型骨肉瘤:骨质增生与破坏的程度大致相同1. 骨骼系统检查方法、正常的影像表现X线检查是骨、关节疾病常用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根据临床情况依据不同疾病的发展规律,定期复查或选择CT、MRI检查CT检查 的密度分辨力高、无影像重叠,显示骨和软组织改变明显优于X线平片MRI对骨、骨髓、关节和软组织病变显示优于X线、CT 多数骨关节和软组织疾病缺乏典型或特异性的影像学表现,容易出现“同病异影、同影异病”现象有时需实施“影像、临床、病理” 三结合才能明确诊断2. 几种常见骨折、椎间盘突出的影像表现Colles骨折:又称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桡骨远端3cm以内的横行或粉碎性骨折,骨折远段向背侧移位,断端向掌侧成角畸形,可伴 尺骨茎突骨折肱骨髁上骨折:多见于儿童骨折线横过喙突窝和鹰嘴窝,远侧端多向背侧移位 股骨颈骨折:多见于老年妇女骨折可发生于股骨头下、股骨颈中部或基底部断端常有错位或嵌插股骨头的血供几乎均来自股骨 颈基底部,头下骨折影响了对股骨头和颈的血供,致骨折愈合缓慢甚至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椎间盘突出(首选 MRI):X 线 1.椎间隙均匀或不对称狭窄,特别是后宽前窄 2.椎体边缘出现骨赘3.椎体排列变直或侧弯 4.Schmorl(许莫氏)结节形成:髓核经相邻上下椎体软骨板的薄弱区突入椎体松质骨内,形成凹记。

      CT:根据程度分为椎间盘变性、椎间盘膨 出、椎间盘突出显示椎间盘、韧带的钙化,帮助指导手术MRI:正常椎间盘髓核和内纤维环水分较多,在T1WI稍高信号,T2WI高 信号;外纤维环和后纵韧带水分少,在T1WI和T2WI上低信号①椎间盘变性:T2WI上高信号消失,矢状位椎间盘变扁;②椎间盘膨 出:矢状位见椎间盘向前后隆起,横断面椎间盘均匀超出椎体边缘,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不明显,伴有椎间盘变性;③椎间盘突出: 矢状位见椎间盘呈半球状、舌状向后方或侧方伸出,信号强度与主体部分一致,轴状位见椎间盘呈三角形或半圆形局限性突出于椎体 后缘在MRI能直接显示脊髓受压,T2WI 上表现更明显3.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影像表现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由急性化脓性骨髓炎转化,多无全身症状,局部可出现肿痛、窦道形成、流脓、久治不愈等影像表现:1.骨质破坏区周围大量骨质增生硬化,骨小梁增粗增多,骨密度明显增。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