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生带您了解北京的殡葬习俗.doc
7页意生带您了解北京的殡葬习俗灵堂设置和祭奠:人死后的停丧日期因家境不同而有长有短除“四天接三五天埋”和极 贫之家不计时日外,有七天、九天、十一天、十三天和三七、五七、七七(四十九天)种种 日期,都是三日接三,出殡前一天伴宿,其中念多少棚经是随便的早年人死后很少借庙 宇移灵办事的,都是在本宅搭棚办事人死的当天一方面准备棺殓,一方面就招棚铺搭棚 搭棚是平地立杆,顷刻便成楼台,和杠夫抬杠全是北京特有的技术所搭的棚按不同季节 区分质料:冬日搭“暖棚”、“布棚”;夏日搭“凉棚”、“席棚”,凡四面上一半玻璃 的叫做“玻璃棚”以形式分:大富之家可搭“起脊棚”、“三殿两卷棚”、“一脊一平 棚”,有脊棚只能用在丧事上中等人家都搭“平棚”,上素玻璃下等人家好的可以搭 “一撒竿凉棚”,次的只能支“布帐子”丧事灵前应有“月台”,并有头二三号之分 头号月台上有天井,可以由前、左、右设阶,二号稍小一点,三号设天井,只前方一阶 穷家没有月台,可以平地安栏杆,再穷连栏杆都可不用有身分的人家,棺木例加红锦 “落地罩”,左右设幔帐,由外看不见守灵的丧家妇女灵前扎素花灵帏,前挂白布灵帏, 棺前设红锦大坐椅,椅前设灵桌,桌上设“闷灯”和五供。
旗籍世家还在桌前设矮桌,上 放“锡奠池”,池左设“执壶”和“奠爵”,备来宾奠酒致祭如遇皇帝赐奠或尊长上辈 致奠,即改设高茶几,以便立奠汉人不设奠池,体统的人家设高茶几,预放香炉燃炭, 备檀香,为来宾拈香致祭次一等的即在五供内高香炉中放五炷高香或白速定,白纸黏妥, 来宾举香后,仍插入炉中月台中心设蓝布拜垫,上罩红毯,表示丧家不敢请来宾跪素垫, 而由来宾自行揭去红毯以示谦逊 接三:人死三朝,谓之初祭习俗以亡人三朝必在望乡台上瞻望家中,所以三朝祭祀亡人, 希望亡人尚飨,所以称“接三”因必须送焚冥器,所以又称“送三”接三本日,大户 人家门外设对锣、对鼓或单锣、单鼓的“门吹”,另在大门设梆子(即古代的“云板”), 二门设□并站立回事人员,谓之全份另在月台旁设置“清音”一部助哀中等人家只有 门吹、清音;中等以下人家就只有门吹了中上人家的门吹都是一早就来,谓之“早上鼓” ,等而下之是“午上鼓”、“晚上鼓” 接三之日来祭吊的客人、至亲好友应在上午,稍远一些的戚友多在下午主人例备“炒菜 面”款客炒菜面就是炒几盘菜(以四盘为多数,也有六盘八盘的),另做打卤面条果腹 早年极富人家也不在接三之日预备全席,因人生的三面(初生时的洗三面、生日的寿面和死 后的接三面)例不能少。
入席时茶房必高声喊:“诸位老爷避屈啦您呐,改日造府道谢啦, 请诸位大驾送三啦您呐!”喊得非常清脆可听,在没有一句命令式的话中,透出命令式的 意思,所以茶房可谓北京一绝当来宾到门,门吹必然打鼓,外场人多半喊一声:“响响 鼓您呐!”于是男客三声鼓加吹大号,女客两声鼓加唢呐,大门梆子听见即连响四下(四下 为哀音),二门的□也跟着敲四下客到内门,回事的人在头前飞跑,高喊:“某老爷到”, “某太太到”,门吹大锣随在客后敲响,来宾不必投刺客至拜垫应奠酒的,即由本家奴 仆执壶斟满爵内递给来客(其实壶内是凉水) 客人双手举过头后,以左手端爵盘,右手执爵耳,洒入奠池中少许,递还执壶的家奴,随 着叩首奠酒全在“率劲”,叩首也要下深起而腰直,绝对冠冕体统当来客下跪后,门 吹响锣一声,门外吹打,月台旁清音随也吹打,清音只是吹那《哭皇天》一个曲牌子,声 音细细,堂鼓冬冬,真有个凄惨味儿清音是连续吹,大锣是每叩一头打一锣,直到叩毕 起立,大锣再打一声,清音和门吹一齐停止汉礼虽不奠酒而捻香,门吹和清音也是同样 吹打世家府第多在灵前灵后各设奠池,男客在灵前叩祭,孝家男丁在灵后左侧陪祭,女 客在灵后叩祭,孝家妇女在灵后右方陪祭。
满族妇女叩首礼,跪的时候不似男子腰板直立, 而是坐在脚上,由女仆执壶,叩“鞑儿头”,即头向右前倾,以右手指尖摩两把头右翅来宾叩祭起立后,即向孝家跪首位的见礼,来宾作揖或请安,丧家叩首(陪祭诸人同叩首), 来客交“折祭”封套,少慰问几句退出接三之日,来客除应交赠代替楮箔的折祭外,还 有送礼的,除近年才有的花圈花篮以外,以礼幛为大宗,挽联也不及近日的多至亲还有 送“灵人”、“松枝鹤鹿”、“松狮”、“松亭”的满蒙八旗世家多以送“饽饽桌子” 为最隆重所谓饽饽就是满汉饽饽铺所定制的“七星饼”七星饼色白,上有小孔,只七 成熟(但丧家事后赠送亲友,烤焦味美异常),放在买来的矮桌子上,五个一层,每层几十 份,上架红油木板,共架七层九层不等,最上层放假花花盆、面鲜等物饽饽桌子赠送既 多,排列也要以关系远近来区分 接三以前例不供饭,在接三供早饭以前,必须先“开烟火”,由亡人亲女出资置备“什锦 盒子”一个,经三行吹打后,上供,叩首,举哀,谓之开烟火,就是《礼记》所谓“饭生 苴熟”的“苴熟”开烟火后,亡人方能享受肴馔,于是开始供饭,来宾的开席用饭,必 须在开烟火以后 在用晚餐前后,蒸锅铺送来“斛食”供于灵前斛食是用木制的一座方塔形状,高三五级, 底层正面画刻成抠钉兽环的门样,每级围绕插着“江米人”,最上级立一旗竿,竿前置多 层荷叶蒸饼。
送三之际,江米人为亲友分有,名为“抢江米人”,荷叶饼留作晚间“放焰 口”施食的“法食”同时经绸局搭经座,大族人多用“托子” “莲花座”,中等人家 用“鬼脸座”有托子的,多半伴宿有经鬼脸座”系用油桌砌成,上搭经绸,这种经 座多半没有伴宿或伴宿没经贫家就没有经座,而用“地摊”了 冥衣铺在此时进烧活——冥器 接三烧活,按规矩只应有车马一份、杠箱四只,稍富人家可以添糊跟班顶马,多加几只杠 箱车用活轱辘车,马用菊花青骡子就足够了以先没有在接三多糊冥器的,近年就随便 摆阔了如系妇人因产病死的,多添糊一只黄羊,也有在牛前加糊一个纸盆的,表示令牛 代喝妇人所费秽水及至和尚的“仆辈”进鼓,陈设法器,悬挂大士三化身圣像,就离送 三不远了在晚席吃完,或因时间已晚,末巡席未完时,如丧家不再候等至戚,和尚即上 座,一面喊“拿烧活”,一面请来宾点香,每人一股官吊香因时已黄昏,借此照路,以 代火把近年多用纸灯笼,以前只大族能用和尚在座上吹三通,打三通,念三通,即为 完毕下座,换袈裟,执法器,等来宾已出门外,丧家跪满灵前,一声“师父点鼓”,登 时“气死风灯”前引,鼓手吹起大号,来宾分两行随行丧家也在点鼓时大声呼叫号哭, 和尚在丧家后面两行跟随吹打,“放正”僧人执手鼓或龙头香殿后。
有番(喇嘛)、道、尼 送三的都在丧家前面,和尚永远是在丧家后边丧家妇女和女客不送三,只送到门跪哭一 番送三到焚化烧活地点,丧家跪好即举火焚烧冥器,不回去的来宾至丧家前告辞,或揖 或安,丧家皆还以一叩首烧活焚完,来宾走净,鼓乐声停,丧主回家进门后仍跪在灵 前一哭,妇女同哭哭止,丧家用饭,就静候放焰口了 接三焰口 北京丧事,最重接三,所以除极赤贫人家以外,小的也要来个“光头三”,大 的用“音乐焰口”、“传灯焰口”、“对台焰口”等,可说无尽无休 和尚念经放焰口,有“官经”和“音乐经”之别官经法器没有笙管笛,只手锣手鼓,并 不热闹,近年几乎都成音乐经了焰口是瑜珈宗召魂施甘露法食的仪式,本有赈济鬼魂的 意思传灯焰口是由经座前拴到灵前两道老弦,上系小布人,布人手执灯盏由座前系一 道弦,布人将灯送往灵前,由丧家跪接,经亲丁传递绕棺,由另一道弦将布人扯回,循环 不已,名为为亡人免罪送三后,天交初鼓,和尚遛斋兴阑,陆续回棚,由正座和尚作 “疏头”,写丧家族人姓名、年岁,作为召请亡人灵魂时诵念之用仆辈将法器预备齐全, 正座前放龙头香、铃杵、净水、斛食、疏头,其余和尚前放置乐器,静候上座 焰口内容很有趣味,我在幼年时曾学习过,写出以供读者参考。
焰口是由慢敲法鼓开始, 正座用高亮的声音念道:“道场成就,赈济将成,斋主虔诚,上香设拜,坛下海众,举扬圣号”,于是“驳文”和尚接唱:“杨枝净水遍三千,性空八德利人天,饿鬼免针咽,灭 罪除愆,火焰化红莲 下面由正座诵佛号,驳文接唱诗句四次,正座再连诵四声佛号,众僧接念:“护法藏菩萨 摩诃萨”,下接驳文念五言四句白,正座念七言四句白,于是奏乐 乐毕少停,开始焰口施食仪文正座驳文互念佛号、诗句多首,众僧合诵准提咒三遍正 座加持五福冠,手掐五方结界佛印(佛印即掐诀)诵佛号,众和真言如“南方宝生佛”, 佛印为中指向上,正座念:“南方世界宝生佛,”众和“□嘛呢□”正座再念:“其身 赤色”,众和“□哑□”,正座再念:“放光明”,众和“□□□嘛呢□”其余东、西、 北三方除了佛印不同,其余佛号等大致相同再往下则有咒,有佛经记事,有说明,是念、 白、和三者相间进行如“盖闻昔日如来正教方兴……”是佛经记事,如“盖闻瑜珈显密 之座,六度齐修……”是说明,“十二因缘咒”是咒,内容包括太多,佛印的种类也不少, 结坛、奉食、破地狱、遣魔、施食、召请……都有佛印、佛咒,还有默念的佛咒到结破 地狱佛印(两食指相对)以后,便是“奉请”,奉请的都是神佛鬼王,计有:“地藏王”、 “引魂王”、“三界有名上圣”、“十殿阎王”,共诵念四次,并间以奏乐。
乐毕,正座 摇动铃杵,开始召请,念:“以此振铃申召请,孤魂闻召远来临,仗承三宝力加持,此夜 今时临法食 念毕,再合诵召请总纲三段,至“户□步”咒为止,正座提高调门念: “孤魂闻召远来临下面就是“二十召请”了二十召请是:①历代帝王后妃,②卿相 官僚,③武将,④文人,⑤僧人,⑥道士,⑦商贾,⑧军士,⑨农夫,⑩渔翁,^11 妓女, ^12 乞丐,^13 本家亡人(由①至^12 都不念人名,^13 要念出亡人名字来),^14 至^16 再申 召请亡人,^17 亡人家已故先祖,^18 得道高僧名道,^19 一切枉死鬼,^20 一切孤魂召 请开始时请丧家脆灵,至召请完叩头起立 召请文字很工整优美,都是先叙生前美事,只落身亡凄惨,如召请武将时念到:“一心召 请:筑坛拜将,秉节武臣,碧纱幢拥万甲之兵,金斗印镇三边之地坐帷幄,卧帷幄,声 振诸侯;出边疆,入边疆,威扬四海呜呼!岂不闻暑往寒来春复秋,夕阳西下水东流, 将军战马今何在?野草闲花满地愁如是古往今来,武臣将帅,一类神魂等众,唯愿承三 宝力、仗秘密言,此夜今时,来受无者遮、甘露法食!” 念到末句,以左手紧摇铃杵,右手往座下抛斛食对奉请的称“奉食”,对召请的称“施 食”。
对二十召请施食完毕即念《骷髅真言》,即北京俗说的《叹骷髅》,表示独行野外 看见骷髅骨而生的感叹先振铃诵佛号,即唱:“昨日荒郊去玩游,忽睹一个大的骷髅, 荆棘丛中草没丘,冷飕飕,风吹荷叶倒愁,骷髅,骷髅……” 《骷髅真言》共一百六十三个字,唱完诵咒,诵佛号以下吹打奏乐毕,合念《金刚上师 诫谕》,约一千四百字一夜焰口只这一段像佛事念经,其实也不过是勉人为善的话,并 不是真正佛经上的文字诫谕念完,合唱《挂金索》,共二十段,把各种孤魂分类呼叫, 既不够奉,又不够召,所以用《挂金索》来叫,和《叹骷髅》都是焰口中最好听的如: “子弟郎君不顾家活计,歌馆楼台逢场而作戏,暮宿花街,朝穿柳巷里,游荡孤魂来受甘 露味!” 《挂金索》是打着铙钹唱,很有意思最后结三界佛印和咒,再念《尊胜真言》,结遣鬼 佛印和咒,以“回向惕”七言六句作结,念“一切菩萨摩诃萨,皈依三宝,上来设瑜珈焰 口,平等甘露法食,功德圆满,无限良因,普沾沙界,和南圣众”毕,下座喝“柳叶汤” 完事 接三焰口正进行当中,丧家另加外赏给和尚,名曰“衬钱”,交给和尚的“仆辈”,意在 要和尚多卖力气如系老丧,可以在奏乐中间吹奏各种小曲,如《二十四糊涂》、《小放 牛》、《百花名》、《饽饽歌》、《锔大缸》、《探亲家》……但丧主本家不可点曲。
也 有在焰口完了时,随点随吹直到天明的,须由点曲戳活人另给赏钱大凡焰口时间,城内时间短,由下午九时上座至后夜一二时下座;城外时间长,可以到五 更天凡焰口承应吹曲的都是“口子和尚”,大长处僧人不应吹曲,口子和尚是由经绸局 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