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机械制图入门》课件.ppt

103页
  • 卖家[上传人]:pu****.1
  • 文档编号:586167942
  • 上传时间:2024-09-04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13MB
  • / 10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机械制图入门》PPT课件《机械制图入门》PPT课件 5.1 视图视图(GB/T17451—1998) 5.1.1 基本基本视图               国标规定正六面体的六个面为基本投影面,如图     5–1(a)所示物体在基本投影面上的投影称为基本视图表示一个物体可有六个基本投影方向国标还规定采用第一角投影法,即物体处于观察者与投影面之间进行投影,然后按规定展开投影面,便得到六个基本视图各视图名称规定为:主视图(A)、俯视图(B)、左视图(C)、仰视图(E)(自下方投影)、右视图(D)(自右方投影)、后视图(F)(自后方投影)六个5.1  视图(GB/T17451—1998)    5      基本投影面的展开方法,如图5–1(b)所示各视图的配置如图5–1(c)所示            有时为了合理利用图纸幅面或其它原因,不能按规定位置配置视图,可将视图移动到适当位置,这时必须加标注标注的方法是在视图(称为向视图)的上方标一个大写拉丁字母,在相应的视图附近用箭头指明投影方向,并注上同样的字母,如图5–2所示     基本投影面的展开方法,如图5–1(b)所示各视图 图5–1  六个基本视图的形成及其配置图5–1  六个基本视图的形成及其配置 图5–2  基本视图不按规定位置配置时的标注方法图5–2  基本视图不按规定位置配置时的标注方法 5.1.2 局部局部视图            将机件的某一部分向基本投影面投影所得的视图称为局部视图。

      局部视图是一个不完整的基本视图,利用局部视图可以减少基本视图的数量当机件某一局部形状没有表达清楚,而又没有必要用一完整基本视图表达时,可单独将这一部分向基本投影面投影,从而避免另一部分结构的重复表达如图5–3所示     5.1.2  局部视图 图5–3  局部视图图5–3  局部视图             局部视图的断裂边界线用波浪线表示,如图5–3中的“A”视图画波浪线时应注意:① 波浪线不应与轮廓线重合或在轮廓线的延长线上;② 不应超出机件轮廓线;③ 不应穿空而过当所表达的局部结构是完整的,且外形轮廓线自成封闭,又与其它部分截然分开时,波浪线可省略不画,如图5–3(c)所示             画局部视图时,应在局部视图上方正中位置用大写拉丁字母标出视图名称,在相应视图附近用箭头指明投影方向,并注上同样的字母,如图5–3中“A”所示当局部视图按投影关系配置,中间又无其它图形隔开时,允许省略标注,如图5–3(c)所示              局部视图的断裂边界线用波浪线表示,如 5.1.3 斜斜视图            机件向不平行任何基本投影面的平面进行投影所得的视图,称为斜视图。

      如图5–4所示的机件,其倾斜部分在俯视图和左视图上均得不到真形投影            设立一个与该倾斜部分平行且与正面投影面垂直的新投影面,将该倾斜部分向这个投影面进行投影,以反映倾斜部分的真形,即得到斜视图,如图5–5所示       5.1.3  斜视图          图5–4  斜视图的形成          图5–4  斜视图的形成              斜视图一般按箭头所指的方向,且符合投影关系配置(图5–5(a));有时为了合理利用图纸幅面,也可配置在其它适当位置(图5–5(b))在不致引起误解时,为了画图方便,也允许将其图形旋转放正,一般以不大于90°旋转放正为宜,其标注形式为字母加旋转箭头“      ”,旋转箭头的方向应该与图形的旋转方向一致,字母放在箭头指向的一边,如图5–5(c)中的“      A”所示            斜视图一般按箭头所指的方向,且符合投 图5–5  斜视图画法图5–5  斜视图画法 5.2 剖视图剖视图(GB/T 17452—1998)             用视图表达机件时,机件内部的结构形状需要用虚线表示,如图5–6(b)所示。

      如果不可见的结构形状愈复杂,视图中虚线就愈多,这样会使图形不够清晰,既不利于看图,又不便于标注尺寸为此,机件不可见的内部结构形状常采用剖视图表达  5.2  剖视图(GB/T 17452—1998)    图5–6  用虚线表示机件内部结构图5–6  用虚线表示机件内部结构 5.2.1 剖剖视图的概念的概念 1. 剖视图的形成            假想用剖切面(平面或柱面)剖开机件,将处在观察者与剖切面之间的部分移去,将剩下部分向投影面投影,所得到的图形称为剖视图(简称剖视)剖视图主要用于表达机件的内部结构形状如图5–7、图5–8所示机件,其主视图是沿前后对称平面剖切后画出的剖视图       5.2.1  剖视图的概念          图5–7  剖视图的形成        图5–7  剖视图的形成        图5–8  机件的剖视图       图5–8  机件的剖视图  2. 剖面符号             国标规定对剖切面与机件接触的部分(断面)要画出剖面符号并且规定不同材料要用不同的剖面符号各种材料的剖面符号,如表5–1所示。

                  2. 剖面符号  表5–1 材料的剖面符号(GB4457.5—84)金属材料(已有规定剖面符号者除外) 液    体 非金属材料(已有规定剖面符号者除外) 胶合板(不分层数) 木材纵  剖  面 混  凝  土 横  剖  面 表5–1  材料的剖面符号(GB4457.5—84)金属材料 续表玻璃及供观察用的其它透明材料 钢筋混凝土 线圈绕组元件 砖 转子、电枢、变压器和电抗器等的叠钢片 基础周围的泥土 型砂、填砂、粉末冶金、砂轮、陶瓷刀片、硬质合金刀片等 格网(筛网、过滤网等) 续表玻璃及供观察用的其它透明材料 钢筋混凝土 线圈绕组元件               画金属材料的剖面符号时,应遵守下述规定:             ① 金属材料的剖面符号(也称剖面线)为与水平方向成45°(向左向右倾斜均可)且间隔相等的细实线             ② 同一机件所有各剖视图和断面图中的剖面线应方向相同,间隔相等             ③ 当图形的主要轮廓线与水平线成45°或接近45°时,则该图形的剖面线应改画成与水平方向成30°或60°的平行线,同一机件各剖视图剖面线的倾斜方向和间隔均应一致,如图5–9所示。

                   画金属材料的剖面符号时,应遵守下述        图5–9  画金属材料剖面符号的规定       图5–9  画金属材料剖面符号的规定 3. 画剖视图时应注意的几点            ① 剖切平面一般应通过机件的对称面或孔、槽的轴线、中心线,以便反映结构的真形,如图5–10(a)所示             ② 剖切是假想的,实际上并没有把机件切去一部分,因此,当机件的某一个视图画成剖视图以后,其它视图仍应按完整的机件画出            ③ 剖切面后方的可见轮廓线应全部画出,不能遗漏,如图5–10(b)中主视图上漏画了圆柱孔的阶台面              3. 画剖视图时应注意的几点       图5–10  剖视图正、误举例       图5–10  剖视图正、误举例              ④ 剖视图中一般不画不可见轮廓线只有当需要在剖视图上表达这些结构时,才画出必要的虚线,如图5–11所示            ⑤ 根据需要可同时将几个视图画成剖视图,它们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影响,各有所用,如图5–9中主、俯视图都画成剖视图。

                     ④ 剖视图中一般不画不可见轮廓线只 图5–11  剖视图上的虚线图5–11  剖视图上的虚线 4. 剖视图的标注            剖视图一般要用规定的剖切符号、箭头、拉丁字母标注出剖切面的剖切位置、剖切后的投影方向和剖视图的名称,如图5–9所示,并作如下说明:            ① 用线宽(1~1.5)b、长约5~10 mm断开的粗实线作为剖切符号,在相应的视图上表示出剖切平面的位置为了不影响图形的清晰,剖切符号应避免与图形轮廓线相交            ② 在剖切符号的起、止处外侧画出与剖切符号相垂直的箭头,表示剖切后的投影方向               4. 剖视图的标注             ③ 在剖切符号的起、止及转折处的外侧写上相同的大写拉丁字母,并在剖视图的正上方标注出剖视图的名称“×—×”,字母一律水平书写            在以下几种情形下,可省略对剖视图的标注:            ① 当剖视图按投影关系配置,而中间又没有其它图形隔开时,可省略标注中的箭头            ② 用单一剖切平面通过机件的对称平面或基本对称的平面,且剖视图按投影关系配置,而又中间没有其它图形隔开时,可省略标注。

                  ③ 在剖切符号的起、止及转折处的外侧             ③ 用单一剖切平面剖切,其剖切位置明显,不标注不致引起误解时,也可省略标注例如图5–8、图5–11的剖视图均省略了标注            ③ 用单一剖切平面剖切,其剖切位置明 5.2.2 剖剖视图的种的种类            按剖切范围,剖视图可分为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和局部剖视图三种 1. 全剖视图全剖视图            用剖切面完全地剖开机件所得的剖视图,称为全剖视图如图5–11中的主视图即为全剖视图            当机件的外形比较简单(或外形已在其它视图上表达清楚),内部结构较复杂时,常采用全剖视表达机件的内部结构形状                5.2.2  剖视图的种类             当剖切平面通过机件的对称面且按投影关系配置,中间又无其它图形隔开时,全剖视图可省略标注,如图5–11的主视图所示 2. 半剖视图半剖视图            当机件具有对称平面时,在垂直于机件对称面的投影平面上的投影所得的图形,以对称中心线为界,一半画成剖视图,另一半画成视图,这样组合的图形称为半剖视图。

      如图5–12(a)所示机件,其主、俯、左视图如图5–12(b)所示,都是半剖视图            当剖切平面通过机件的对称面且按投影关 图5–12  半剖视图图5–12  半剖视图             半剖视图主要用于内、外形状需在同一图上兼顾表达的对称机件当机件形状接近对称,且不对称部分已另有视图表达清楚时,也可画成半剖视图,如图5–13所示            半剖视图主要用于内、外形状需在同一图 图5–13  近似对称机件的半剖视图 图5–13  近似对称机件的半剖视图              半剖视图的标注方法及省略标注的原则与全剖视图相同如图5–12(b)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完全省略了标注,俯视图是省略了箭头的标注            画半剖视图应注意:            ① 半个剖视图与半个视图的分界线应是细点划线,不能是其它任何图线如果机件的对称中心正好有一条轮廓线,此机件不适合使用半剖视图绘制            ② 由于机件内部结构已由半剖视图表达清楚,因此在表示机件外部结构形状的半个视图上,一般不需要再画虚线来表示内部结构            半剖视图的标注方法及省略标注的原则与 3. 局部剖视图            用剖切面局部地剖开机件,所得的剖视图称为局部剖视图,如图5–14所示。

                  3. 局部剖视图 图5–14  局部剖视图图5–14  局部剖视图             当不对称机件的内、外形状均需要在同一图上兼顾表达或对称机件不宜作半剖视(分界线是粗实线)时(如图5–15),可采用局部剖视图表达当实心零件上有孔、凹坑和键槽等局部结构时,也常用局部剖视图表达            当不对称机件的内、外形状均需要在同一 图5–15  机件棱线与对称线重合时局部剖视图的画法 图5–15  机件棱线与对称线重合时局部剖视图的画法              局部剖视图中,剖视部分与未剖视部分之间应以波浪线为界波浪线也可表示机件断裂处的边界线波浪线的画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波浪线不能与图形中其它图线重合,也不要画在其它图线的延长线上            ② 波浪线不能超出图形轮廓线            ③ 波浪线不能穿空而过,如遇到孔、槽等结构时,波浪线必须断开            当单一剖切平面的剖切位置明显时,局部剖视图可省略标注但当剖切位置不明显或局部剖视图未按投影关系配置时,则必须加以标注            局部剖视图中,剖视部分与未剖视部分之 5.2.3 剖切方法剖切方法            由于机件内部结构形状多种多样,故剖切方法也不尽相同。

        1. 用单一剖切面剖切            用一个剖切面(平面或柱面)剖开机件的方法称为单一剖切,一般用平行于基本投影面的单一剖切平面剖切  2. 用两相交的剖切平面剖切            用两相交的剖切平面(交线垂直于某一基本投影面)剖开机件的方法称为旋转剖,如图5–16、图5–17所示    5.2.3  剖切方法             当机件内部结构形状用单一剖切平面剖切不能完全表达,而这个机件在整体上又有回转轴线时,则可用旋转剖表达            采用旋转剖画剖视图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两相交的剖切平面的交线应与机件上旋转轴线重合,并垂直于某一基本投影面            ② 剖开的倾斜结构及其有关部分应旋转到与选定的投影面平行后再投影画出,以反映被剖切结构的真实形状,但在剖切平面后的部分结构一般仍按原来位置投影画出,如图5–17(a)中的小油孔                        当机件内部结构形状用单一剖切平面剖切             ③ 当两相交剖切平面剖到机件上的结构会出现不完整要素时,则这部分结构按不剖处理,如图5–17(b)所示。

                   采用旋转剖必须标注其标注方法是在剖切平面的起、止和转折处用相同的大写拉丁字母及剖切符号表示剖切位置,并在起、止两端外侧画上与剖切符号垂直相连的箭头表示投影方向;在其相应的剖视图上方正中位置用相同的大写字母标注出“×—×”以表示剖视图的名称,如图5–16、图5–17所示但要注意的是标注中箭头所指方向是与剖切平面垂直的投影方向,而不是旋转方向            ③ 当两相交剖切平面剖到机件上的结构 图5–16  旋转剖图5–16  旋转剖       图5–17  旋转剖       图5–17  旋转剖  3. 用几个相互平行的剖切平面剖切            用几个相互平行的剖切平面剖开机件的方法称为阶梯剖如图5–18所示的机件,用了三个相互平行且平行于基本投影面(正面)的剖切平面剖切,即为阶梯剖               3. 用几个相互平行的剖切平面剖切 图5–18  阶梯剖图5–18  阶梯剖               阶梯剖适用于表达外形简单,内形较复杂且难以用单一剖切平面表达的机件             采 用阶梯剖的方法画剖视图,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 各剖切平面剖切后所得的剖视是一个图形,不应在剖视图中画出各剖切平面的界限,即不应在剖视图中画出转折处轮廓线。

                    ② 剖切平面转折处的剖切符号不应与视图中的轮廓线重合           ③ 要恰当地选择剖切位置,避免在剖视图上出现不完整的要素,仅当两个要素在图形上具有公共对称中心线或轴线时,可以用中心线或轴线为界,各画一半,如图5–19所示               阶梯剖适用于表达外形简单,内形较 图5–19  阶梯剖 图5–19  阶梯剖  4. 用组合的剖切平面剖切            当机件的内部结构形状较复杂,单用阶梯剖或旋转剖仍不能表达清楚时,可以用组合的剖切平面剖开机件,这种方法称为复合剖采用这种剖切方法画剖视图时,可用展开画法,如图5–20、图5–21所示            4. 用组合的剖切平面剖切 图5–20  复合剖图5–20  复合剖 图5–21  复合剖图5–21  复合剖 5. 用不平行于任何基本投影面的剖切平面剖切             用不平行于任何基本投影面的剖切平面剖开机件的方法称为斜剖,如图5–22所示斜剖主要用于表达机件上倾斜的内部结构              5. 用不平行于任何基本投影面的剖切 图5–22  斜剖图5–22  斜剖             用斜剖方法画剖视图,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剖切平面应与倾斜的内部结构平行(或垂直),但垂直于某基本投影面,剖开后向剖切平面的垂直方向投影,并将其翻转到与基本投影面重合后画出,以反映所剖内部结构的真形(图5–22(a))。

                  ② 斜剖视图最好配置在箭头所指的前方,以保持直接的投影关系             用斜剖方法画剖视图,应注意以下几点: 5.3 断断 面面 图图            假想用剖切平面将机件的某处切断,仅画出断面的图形,称为断面图(简称断面),如图5–23所示            断面图有重合断面和移出断面之分  5.3  断  面  图            假想用剖切 图5–23  断面图图5–23  断面图 5.3.1 重合断面重合断面            断面图形配置在剖切平面迹线处,并与视图重合,称为重合断面,如图5–24所示重合断面的轮廓线用细实线绘制,当视图中的轮廓线与重合断面的图形重叠时,视图中原有的轮廓线仍需完整,连续地画出,不可间断,如图5–25所示            配置在剖切符号上的不对称重合断面,应用箭头表示投影方向,如图5–24所示            对称的重合断面不必标注剖切符号,如图5–25所示    5.3.1  重合断面        图5–24  不对称重合断面        图5–24  不对称重合断面  图5–25  对称重合断面图5–25  对称重合断面 5.3.2 移出断面移出断面            画在视图轮廓线外面的断面图形,称为移出断面。

      移出断面的轮廓线规定用粗实线绘制,并尽量配置在剖切符号或剖切平面迹线的延长线上,如图5–26(b)、(c)所示,也可画在其它适当位置,如图5–26(a)、(d)所示            移出断面一般用剖切符号表示剖切位置,用箭头表示投射方向,并注上字母,在断面图的上方用同样的字母标出相应的名称“×-×”,如图5–26(a)、(d)中的“A—A”、“B-B”所示    5.3.2  移出断面 图5–26  移出断面图图5–26  移出断面图             移出断面的标注方法如表5–2所示            作断面图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由两个或多个相交的剖切平面剖切得出的移出断面,中间一般应断开,如图5–27所示            (2) 当剖切平面通过由回转面形成的孔或凹坑的轴线时,断面图形应画成封闭的图形,如图5–26中A-A、B-B所示            (3) 当剖切平面通过非圆孔,将导致断面图出现完全分离的两个断面时,则这些结构应按剖视图绘制,如图5–26(c)和图5–28所示的画法            移出断面的标注方法如表5–2所示。

      表5–2 移出断面的标注          对称的移动断面不对称的移动断面在剖切符号沿长线上断面位置断面形状断      面               图省略标注箭头、字母     省略字母        表5–2  移出断面的标注      断面位 图5–27  用两个剖切平面剖得的移出断面 图5–27  用两个剖切平面剖得的移出断面  图5–28  断面图形分离时的画法图5–28  断面图形分离时的画法 5.4 局部放大图和简化画法局部放大图和简化画法 5.4.1 局部放大局部放大图 1. 基本概念            将机件的部分结构用大于原图形所采用的比例画出的图形,称为局部放大图,如图5–29所示当机件的某些结构较小,如按原图所用的比例画出,图形过小而表达不清,或标注尺寸困难时,可采用局部放大画法5.4  局部放大图和简化画法    5.4.1  局部放 图5–29  局部放大图图5–29  局部放大图 2. 局部放大图的画法            (1) 局部放大图可以画成视图、剖视图或断面图,它与被放大部分在原图中的表达方法无关,如图5–29所示。

                  (2) 局部放大图应尽量配置在被放大部位的附近;局部放大图的投影方向应与被放大部分的投影方向一致;与整体联系的部分用波浪线画出;画成剖视和断面时,其剖面符号的方向和距离应与原图中相应的剖面符号相同,如图5–29所示           (3) 斜视图中的局部视图也可画成局部放大图            2. 局部放大图的画法 3. 局部放大图的标注            (1) 画局部放大图时,应用细实线圈出被放大部分的部位,如图5–29所示            (2) 当机件上有几个被放大部位时,必须用罗马数字和指引线依次标明被放大的部位;并在局部放大图上方正中位置注出相应的罗马数字和采用的比例(罗马数字和比例之间的横线用细实线画出,前者写在横线之上,后者写在横线之下),如图5–29中的Ⅰ、Ⅱ处所示            (3) 当机件上仅有一个需要放大的部位时,不必编号,只需在被放大部位画圈,并在局部放大图的上方正中位置注明所采用的比例               3. 局部放大图的标注 5.4.2 简化画法化画法 1. 剖视图、断面图中的简化画法            (1) 对于机件上的肋、轮辐及薄壁等结构,当剖切平面沿纵向剖切时,这些结构都不画剖面符号,而用粗实线将它与其邻接部分分开(该粗实线并非外表面的交线或外轮廓线而是理论轮廓线),如图5–30中的主视图所示;当剖切平面沿横向剖切时,这些结构仍需画出剖面符号,如图5–30俯视图中的剖视图所示。

          5.4.2  简化画法          图5–30  肋板的画法          图5–30  肋板的画法             (2) 当需要表达机件回转体上均匀分布的肋、轮辐、孔等结构不处于剖切平面上时,可将这些结构旋转到剖切平面上画出,且不需加任何标注,如图5–31所示           (3) 在需要表示位于剖切平面前的机件结构时,这些结构按假想投影的轮廓线即双点划线画出,如图5–32中所示的键槽           (4) 在不致引起误解时,机件的移出断面允许省略剖面符号,但剖切位置和断面图是否标注,必须遵照前面所述剖面标注的原则和方法,如图5–33所示           (2) 当需要表达机件回转体上均匀分布 2. 相同结构的简化画法           (1) 当机件上具有若干相同结构(如齿、槽等)并按一定规律分布时,只需画出几个完整的结构,其余的用细实线连接,在图上则必须注明该结构的总数,如图5–34(a)、(b)所示             2. 相同结构的简化画法         图5–31  肋板和孔的画法         图5–31  肋板和孔的画法  图5–32  用双点划线表示被切去的机件结构图5–32  用双点划线表示被切去的机件结构 图5–33  可省略剖面符号的移出断面 图5–33  可省略剖面符号的移出断面               (2) 当机件上具有若干直径相同且成规律分布的孔(圆孔、螺孔、沉孔等),可以仅画出一个或几个,其余的只需用点划线表示其中心位置,在图上注明孔的总数,如图5–34(c)所示。

                   (2) 当机件上具有若干直径相同且 图5–34  相同要素的简化画法图5–34  相同要素的简化画法 3. 对称图形的简化画法            在不致引起误解时,对于对称机件的视图可只画一半或四分之一,并在图形对称中心线的两端分别画出两条与其垂直的平行细实线(短划),如图5–35(a)、(b)所示也可画出略大于一半的图形            3. 对称图形的简化画法 图5–35  对称图形的简化画法图5–35  对称图形的简化画法 4. 某些投影的简化画法             (1) 机件上较小结构所产生的交线(截交线、相贯线、过渡线),如在一个视图中已表示清楚时,则在其它视图中该线允许简化或省略,如图5–36(a)、(b)所示                4. 某些投影的简化画法 图5–36  小结构交线的简化画法图5–36  小结构交线的简化画法             (2) 机件上斜度不大的结构,如在一个视图中已表达清楚时,则其它视图可按小端画出,如图5–37所示            (3) 与投影面倾斜角度小于30°的圆或圆弧,其投影椭圆可用圆或圆弧代替,如图5–38所示。

                  (2) 机件上斜度不大的结构,如在一       图5–37  较小结构的简化画法       图5–37  较小结构的简化画法  图5–38  小于30°斜面上圆或圆弧的简化画法图5–38  小于30°斜面上圆或圆弧的简化画法             (4) 在不致引起误解时,零件图中的小圆角、锐边的小倒圆或45°小倒角允许省略不画,但必须注明尺寸或在技术要求中加以说明,如图5–39所示            (4) 在不致引起误解时,零件图中的 图5–39  小圆角、小倒角的简化画法和标注图5–39  小圆角、小倒角的简化画法和标注             (5) 当图形不能充分表达平面时,可用平面符号(相交两细实线)表示,如图5–40所示             (5) 当图形不能充分表达平面时,可                   图5–40  平面符号的画法                   图5–40  平面符号的 5. 长机件的简化画法            当机件(如轴、杆、型材、连杆等)较长,而沿长度方向形状一致或按一定规律变化时,可断开后缩短画出,但要按实际长度标注尺寸,如图5–41所示。

      断裂处的边界线可用波浪线或双点划线绘制             5. 长机件的简化画法 图5–41  较长机件的画法图5–41  较长机件的画法 5.5 表达方法的综合举例表达方法的综合举例           下面以图5–42所示的滑块盖为例,加以分析图   5–43列出了滑块盖的四种表达方案 5.5  表达方法的综合举例           下面以图                       图5–42  滑块盖                       图5–42  滑 图5–43  滑块盖表达方案比较图5–43  滑块盖表达方案比较 5.6 第三角投影法简介第三角投影法简介  5.6.1 第一、三角投影体系的比第一、三角投影体系的比较            图5–44(a)示出了三个彼此相互垂直的投影面,将空间分成八个分角Ⅰ、Ⅱ、Ⅲ、…、Ⅷ第一角投影法是将物体放在第一角内进行投影,即物体(物)置于观察者(人)和投影面(面)之间进行投影,保持“人—物—面”的相对位置关系,如图5–44(b)、(c)所示第三角投影法是将物体放在第三角内进行投影,假设投影面是透明的,即投影面置于观察者与物体之间进行投影,保持“人—面—物”的相对位置关系,如图5–44(d)、(e)所示。

      5.6  第三角投影法简介     5.6.1  第一、三角 图5–44  第一、三角投影体系的比较图5–44  第一、三角投影体系的比较 图5–45  第三角画法视图的配置图5–45  第三角画法视图的配置 图5–45  第三角画法视图的配置图5–45  第三角画法视图的配置 5.6.2 第三角投影法基本第三角投影法基本视图的形成及其配置的形成及其配置(GB/T 14692—93)            第三角投影法六个基本投影面的展开方法,如图5–45(a)所示各视图的位置配置是:前视图不动;顶视图放在前视图的上方;右视图放在前视图的右方;左视图放在前视图的左方;底视图放在前视图的下方;后视图放在右视图的右方,如图5–45(b)所示     5.6.2  第三角投影法基本视图的形成及其配置(G 5.6.3 国国际标准中的有关准中的有关规定定            国际标准中规定,可以采用第一角投影法,也可以采用第三角投影法影法,为了区别这两种投影法,规定在标题栏中专设的格内用规定的识别符号表示GB/T 14692—93中规定的识别符如图5–46所示,图(a)为第一角投影法的识别符号;图(b)为第三角投影法的识别符号。

           5.6.3  国际标准中的有关规定 图5–46  第一、三角画法的识别符号 图5–46  第一、三角画法的识别符号  感谢聆听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