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低温配送中心规划设计指南》(征求意见稿).doc
8页ICS 点击此处添加ICS号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XXXXX—XXXX 食品低温配送中心规划设计指南点击此处添加标准英文译名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2018.6.24XXXX - XX - XX发布XXXX - XX - XX实施GB/T XXXXX—XXXX目 次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与定义 14 基本要求 25 总体规划 26 核心功能区域规划 27 作业动线的设计与优化 38 建筑设施要求 49 作业设施设备的设计与选用 410 现场监控与管理系统 5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上海冷链协会、北京时代商联商业咨询有限公司、国内贸易工程设计研究院、武汉山绿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北京启达乔泰公司、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北京市东方友谊食品配送公司、大连冰山集团工程有限公司、快行线(北京)食品物流有限公司、普洛斯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上海领鲜物流有限公司、上海新天天大众低温物流有限公司、中外运普菲斯物流(上海)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绍基、李涛、曹胜明、刘龙昌、肖大海、唐俊杰、谢珮玲、李忠良、袁彦、陈医、李文江、黎明、王宏伟、黎瑞、刘培军、陆悦5食品低温配送中心规划设计指南1 范围本标准基于现代冷链物流的运作需求,规定了食品低温配送中心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并就总体规划、功能区域规划、作业动线的设计与优化、建筑设施要求、作业设施设备的设计与选用、现场监控与管理系统等提出了设计依据与参考方法本标准适用于第三方冷链服务及连锁超市、餐饮、电子商务等企业低温配送中心的新建、改建或扩建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4617-2009 冷冻食品物流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GB/T28581-2012 通用仓库及库区规划设计参数GB/T31078-2014 低温仓储作业规范GB 50016-201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72-2010 冷库设计规范3 术语与定义3.1 低温配送中心满足易腐食品冷链物流要求,具有收货、存储、理货、分拣、流通加工、发货、配送与信息管理等功能的面向终端的物流场所。
3.2 站台与运输车辆底板或车厢底板高度相适应、方便收发货物装卸作业的平台3.3 站台调节板用于调整站台与货车车厢底板高差的设备3.4 站台门封门罩用于车厢与冷库装卸门连接的气密设备4 基本要求4.1 低温配送中心的冷库应当符合《冷库设计规范》(GB50072)的要求,宜选择安全、环保、绿色、高效、节能的工艺技术4.2 根据食品流通终端对配送中心服务(作业)功能要求,按照因地制宜、因企制宜的原则进行整体规划,并配套设计与配送服务相适应的各项功能区域4.3 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特性与全程冷链的要求,规划与衔接冷链配套设施、温控设施4.4 根据节能环保、高效运营的原则,合理设计储存空间、温区划分与作业动线、信息管理系统4.5 根据保障人身安全、减少劳动强度的原则,设计装卸、搬运、传输、存储、分拣与包装设施5 总体规划5.1 需求调研调研企业经营现状与未来发展需求,包括存储与配送食品的大类及其品种、食品进、出、存的规模、配送模式(面向零售门店、机构团体或消费者;仓配一体或叠加越库分拨)等5.2 项目定位在需求调研的基础上,根据调研数据,通过EIQ分析、ABC分析、物流工艺分析、定容定量分析等方法,对物流模式、物流策略、功能(存储型、通过型、加工通过型、存储加工型)、产品、加工工艺梳理以及物流系统进行定位分析。
5.3 项目选址须从城市规划、产业布局、企业项目定位、客户分布、配送半径、交通条件、地质条件、基础设施、环保要求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确定低温配送中心建设的选址5.4 项目总体规划依据项目定位和项目选址的用地规划指标,综合考虑气候条件、地势高差、道路情况、消防要求等因素,对主体建筑(存储等核心功能区域、制冷机房、发电间、配电间、叉车充电间、食品检测室等)、主通道与车辆装卸作业区域、附属管理区域(办公、住宿、食堂、司机休息室等)、配套保障区域(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消防设施、车辆检修清洗、器具清洗、卫生间、门卫等)进行合理布局总体建筑密度宜控制在50%左右6 核心功能区域规划6.1 总体要求根据项目需求调研、功能定位,按照《冷库设计规范》(GB5007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以及SC质量安全认证、HACCP体系、ISO22000等相关标准、规范,合理规划设计收货区、存储区、加工区、分拣区、发货区等6.2 收发货区配送中心的收发货区应根据食品品种多少与进出频率及其合理的物流动线,尽可能分开设计,收发货区须设置在采用密封站台的区域,区域面积的大小由进出货量、品种数、上游供应商数、下游配送终端数量等因素决定,密封站台内的温度须根据配送食品的品质保证要求设定,一般设定为0~5℃6.3 存储区按照储存食品的不同需求,规划不同的储存区域。
根据配送量、配送频次、周转天数等规划储存区域的规模,按照各功能区有效衔接,合理利用温度的互补原则进行规划根据食品的形态及特性要求,低温配送中心存储区一般划分为3~5个温区:①适用于金枪鱼等高档海鲜类商品存储的-50℃超低温区,②适用于高档冰淇淋等存储的-25℃低温区,③适用于速冻水饺等冷冻食品存储的-18 ℃低温区,④适用于冷鲜肉、乳制品等存储的0~4℃冷藏区,⑤适用于蔬果类商品存储的2~8℃冷藏区等,同时需要考虑特殊食品的二次复冻需求合理的温区布局可以降低制冷设备的投资,提高作业效率同时从物流角度更有利于食品的合流作业6.4 加工整理区作为食品二次加工整理的区域,应符合《食品卫生法》的要求,须规划为相对独立密闭区域,配置相应的给排水、新风、排风并满足相关卫生要求,温度一般设定为8~12℃6.5 理货分拣区理货分拣区是进行分拣、包装等流通加工操作的作业区域,需按照所分拣的食品对温度的要求,设定该区域温度一般规划在靠近出货暂存区或单独设置位置适用于速冻商品、冷鲜肉等低温商品分拣区为0-5℃、适用于蔬果等冷藏商品分拣区为12-15℃6.6 待发暂存区库内理货区域至出货装车门洞之间需设置商品待发暂存区域,相对对应各自商品温度存放,以保障温度的延续性和商品有足够充足的氧分,一般适用于速冻商品、冷鲜肉等低温商品分拣区为0-5℃、适用于蔬果等冷藏商品分拣区为12-15℃。
6.7 洁净区划分根据食品规范的要求,不同类别、不同状态的加工作业房间的洁净等级要求不同,按照食品定位、食品加工工艺的要求,确定相应作业区域清洁等级的规划设计,一般分为污染区、准洁净区、洁净区7 作业动线的设计与优化7.1 车流动线根据项目地块所在地理位置,根据周边规划道路,确定低温配送中心内外的运输方式和食品搬运方法,使园区车辆行驶顺畅,道路宜设置环形通道,规定车辆走向,并设置非机动车和人行专用道车道宽度和转弯半径应考虑配送中心最大进出车辆的外廓尺寸及消防车辆的行驶要求,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装卸区宽度要求:单侧装卸作业时,宽度(含车辆通道)宜不小于30米;相向作业时,宽度(含车辆通道)宜不小于45米主通道宽度要求:双车道宽度不小于9m;单向通行时,其宽度不小于5m车辆及站台的结合方式采用多种模式,垂直停靠,30度停靠,45度停靠,平行停靠,镶嵌式停靠等,因地制宜,提升站台使用效率站台区域宜采用大范围射灯照明,保障车辆行驶安全,同时园区配置应急广播、限速标识等7.2 物流动线物流动线规划应考虑动线最短、搬运工作量最小、食品温度损失最小等原则;物流动线应包括卸货验收动线、食品搬运入库动线、往返加工区动线、往返理货分拣区动线、食品出仓动线、分播集货合流动线、物流载具动线、废弃物动线;物流动线的规划应设计为单向循环,避免不同动线间的干扰。
7.3 人流动线人员动线应考虑减少或避免与搬运车辆交叉,可与物流动线并行,但须明显区分应包括人员从办公区、更衣室等进入低温配送中心动线,进出各作业区域的动线等园区内外的办公车辆及人员通行路线需要标识化、可视化8 建筑设施要求8.1 低温配送中心冷库的温度要满足配送食品的温度要求,适当配备温度可调的功能区域;8.2 低温配送中心冷库宜采用单层、高货架立体存储的方式;应考虑仓库容积率、储存货物类别、货架类型、作业机械等因素确定库内净高,宜为9m;8.3 冷库柱网结构设计需考虑1.2m*1.0m的托盘尺寸以及货架、叉车的要求,合理设计库内柱间距及通道,以保证充分利用空间与进出方便;跨度宜在20m-30m之间,柱距宜在9m-12m之间,柱间支撑及斜拉支撑不应对货架安装及库内作业造成障碍;8.4 收发货站台须采用满足进出食品品质要求的温度可控的封闭站台及密闭门,收货、发货站台的高度应当分别与到货、送货车辆的底盘高度相匹配,并配置调节平台;8.5 站台须设计雨棚,宜采用有组织排水;雨棚的有效宽度(库门或仓库平台外沿至防雨棚外沿)应不小于2.5 m,距离地面净高宜不小于5m;8.6 站台高度应根据运输车辆底板高度确定,宜为1m-1.4m;站台宽度应根据作业机械类型、回转半径及储存和配送作业特点等进行设计,宜不小于4.5m;当站台登车桥不设在库门时,宜不小于5m;8.7 地坪须采用防污染、易清洗、耐磨损的材料,且满足食品存储的荷载要求;应根据存储货物类别、货架类型、装卸机械等因素进行设计,宜不小于3t/㎡;当仓库净高在9m以上,采用多层货架时,应对仓库地面进行超平处理;8.8 对于温层在-18℃以下的大型冷链物流中心的库区,宜做地下防冻的地层处理;8.9 库区通道及作业区上方如需架设管线架或其他障碍物时,其净高应高于运输车辆和消防车辆要求高度的1m以上;8.10 须有各功能区防撞系统;8.11 在项目工程施工阶段,需制定工程阶段性验收、隐蔽工程的验收节点及验收标准。
9 作业设施设备的设计与选用9.1 存储设备根据食品的存储需求与投资运营成本,采用不同的存储设备,包含自动化立体仓库、压入式货架、驶入式货架、横梁式货架、巧固笼、隔板式货架等9.2 物流容器采用与食品相匹配的物流容器,包含托盘、周转箱等9.3 分拣设备根据食品分拣规模与投资运营成本,合理选取分拣设备,包含电子标签、手持RF、自动分拣机等9.4 搬运设备选择与存储单元设备相匹配的搬运设备,含前移式叉车、托盘搬运车、地牛、输送带、运输车辆等9.5 加工包装根据食品的包装需求,选择与加工能力相匹配的设备,包含包装机、金属检测、贴标机等10 现场监控与管理系统10.1 温度监控:在各功能区域须安装温度测量与传感设备、温度报警设备,并与管理信息系统对接;10.2 作业监控:在各作业区域须安装视频监控设备;10.3 管理信息系统:根据食品低温配送中心作业流程及管理规范要求,规划低温配送中心信息系统的功能需求,信息系统主要由仓库管理和运输管理功能组成,配备自动化设备的低温配送中心还应有自动化控制系统(WCS)、RFID技术信息系统应与客户、供应商间应开设接口,并实现无缝对接10.4 设置电脑系统要求时,除符合常见的商品收货、储存、发货等功能外,更应保证系统能做到商品的查询、跟踪追溯、状态反馈及车辆实时GPS跟踪和车厢监控探头链接;车辆调度室具备出货门的控制按钮(利用红、黄、绿灯闪烁提示),有内部保安人员具体操作;收货区域单证处,利用超大屏幕,告知供应商车辆停靠门洞和卸货平台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