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八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教案.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15208985
  • 上传时间:2017-11-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2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湖心亭看雪【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3)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4)背诵课文2.过程与方法(1)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2)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3)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3.情感与价值观本文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但又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意绪,应引导学生批判地对待,历史地分析【重点、难点】1.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2.熟读背诵课文3.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教法、学法】1.诵读法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本文文字较浅显,注释较详细,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意不成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风格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作者及背景简介;学生朗读课文,对照注释,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引导学生把握“白描”这一描写手段,赏析作者的语言风格;分析作品写景、叙事、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的写作特色,在写作中学习借鉴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背诵课文一、导语设计冬季中最温暖的日子无疑是下雪的日子,那飘扬的雪花,凝聚了春雾夏雨秋露的情绪,播撒而来,从每一个点上摩挲着我们,感化着我们,让我们享受热烈、静穆、自由。

      啊,下雪,真好!多媒体显示“西湖雪景”让我们步入张岱的世界,去品品《湖心亭看雪》二、作者及背景简介张岱:字宗子,明末清初文学家出身仕宦世家,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清兵南下灭亡了明朝,他入山隐居、著书,作品中时时流露出明亡之后怀旧的伤感情绪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三、朗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句,整体感知文意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设置背景音乐,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把握字音及停顿教师提示以下字音:更(gēng)定 毳(cuì)衣 雾凇(sōng ) 沆砀(hàng dàng) 一芥(jiè)2.学生读课文,参照注释,借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粗知文意1)学生自读课文,疏通文句并质疑明崇祯五年十二月,我正住在西湖边 连续下了三天大雪,西湖中人、鸟、声音都没有了这一天,晚上八点了,我划一条小船, 抱着细毛皮衣和火炉,独自往湖心亭看雪寒气弥漫,白茫茫一片,( 只见)天和云、和山、和水,上下全是白色的湖上映出出的影子,只有像一条印记的长堤,像一个墨点的湖心亭,和我那像一片芥叶的小船,像米粒一般大小的船中两三个人罢了。

      来到湖心亭,看见还有两个人铺着毡子,面 对面坐着,一个小书童在温酒  ,酒烧开了 (他 们) 见到我,喜出望外,说:“湖中怎么可能还有这种人?” 拽着我一起喝酒我勉强喝下三大杯就告辞问他们的姓名,他们说是金陵人,现客住这里下船时,船夫嘟嘟哝哝地说:“别说相公痴,还有比我们这位相公更痴的人呢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质疑解难,教师巡视酌情指导3)教师提示以下词语,帮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余拿一小船(撑、划)客此(动词,客居)(4)学生齐读课文三遍,试背课文四、师生共同品读文中描写雪景的文字,学习白描手法,体味作者的语言风格1.多媒体显示文中描写雪景的文字: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选一位同学翻译,学生明确: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2.学生齐读该段文字,想像画面教师可用多媒体显示课本中的配套插图,帮助学生再现形象3.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想像中的西湖雪景,体味白描手法的运用教师提示:这段写景文字运用了白描手法。

      什么是白描呢?多媒体显示: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 为 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 图画,使人如 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 动形象教师讲解:文中的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征来写,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表现出悠远脱俗的情味4.师生共同回顾本单元的写景段落,找出使用白描技法的文句学生明确:《三峡》中“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直写山“连”;“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直写大水猛涨,江水汪洋而其他大部分的文字,如《三峡》中三峡春冬秋景的描绘、《答谢中书书》对四季常景和一日变景的描绘、《记承天寺夜游》中对庭院月夜小景的描写、《观潮》中四幅画面的描写等都用的是渲染烘托的手法5.多媒体显示白描手法用于写人的范例,要求学生学习运用这种方法多媒体显示:“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

      张 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鲁迅《故乡》中的杨二嫂“他留着浓黑的胡 须,目光明亮, 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唐弢《琐忆》中的鲁迅先生选两位同学运用白描的手法说说自己的同桌,其余同学评点6.学生背诵西湖雪景的文字,总结作者的语言特色学生明确:简练自然质朴,不事雕琢第二课时五、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特色1.学生齐背课文2.雪后西湖人鸟声“俱绝”而作者“独往”反映出作者什么“情怀”? (超凡脱俗 孤芳自赏)(媒体明确)如何理解文中“莫说相公痴”中的“痴”,他“痴”表现在何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高雅之趣中国历史上,有多少这样的古代文人,他们在现实中被压弯了腰,透不过气来,于是,只有在大自然中来舒展自己他们宁愿自己是山是水是树是花是草是一朵云是一片冰他们寄情于山水,在山水中来寻找心灵的依托雪是其节,冰是其志,苍茫天地是其归宿,凌寒独立是其人格 比较阅读:江 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提问:作为一篇游记,作者是怎样处理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的?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叙事是行文的线索作者开头用俭省的笔墨交代了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中间交代了游踪“到亭上”“及下船”,并且记叙了湖心亭巧遇一事但是叙事中处处有情比如“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西湖经历三天大雪后,人鸟声俱绝,空阔的雪景使天地间呈现出一股肃杀、冷寂,作者偏偏此时去赏雪,可见他此时的心态及与众不同的情趣再如“独往湖心亭看雪”“舟中人两三粒”,看似矛盾,实则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文人雅士式的孤傲又如湖心亭巧遇一事,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有独自赏雪的落寞,有意外相遇的惊喜,有分别的伤感,也有天涯巧遇知音的愉悦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作者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正是茫茫雪景中的亮点,这正透露出作者游湖观雪的雅趣,显得悠远脱俗,卓然独立3.学生齐背课文六、课堂练习提问: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不同之处学生共同回忆《江雪》,背诵“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学生思考,交流明确: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在表达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超凡脱俗的感情,《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七、课堂小结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淡雅致的西湖雪景,白描手法的运用娴熟老练,浑然天成;写景、叙事、抒情水乳交融,浑化无迹;文中所展示的作者高雅脱俗的情怀,颇让我们这些生活在都市忙碌不堪的人唏嘘感叹如此精美绝伦、形神兼备的小品文,学起来简直是一种享受但是不容忽视的一点就是对作者这种消极避世的意绪,还应该批判地对待八、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课文2.研讨与练习第三题第三课时活动与探究一、写作活动设计1.学习运用白描手法,写一个人或叙一件事,力求简洁、传神2.学习运用记叙、描写、抒情三种表达方式相融的写法写一篇文章,不少于 500 字3.写一段文字描写雪景,可以运用白描、渲染、烘托等手法中的一种或几种二、关于举办读书交流会的设想课外搜集描写西湖的诗文,了解有关西湖的文化,召开一次以“文人眼中的西湖”为主题的读书交流会,开阔学生的视野三、关于组织一次诗文朗诵比赛的设想四、六单元第一次将文言文合编,背诵量极大,为促进学生背诵,可以组织一次诗文背诵比赛,以五、六单元学过的 13 篇诗文为抽查对象,学生抽签选题,比赛背诵五、开放探究阅读张岱《西湖七月半》,了解感受明末杭州一带士庶僧俗七月十五之夜赏月游湖的风俗,理解文章精到而简洁的议论,细致生动的描述。

      西湖七月半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 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 娈,笑啼 杂之,还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 桥,呜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 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怖以关门,灯 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吾辈始舣舟近岸。

      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共 饮 此时月色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 huǐ)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 树 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抗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茶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 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作者:张岱 提示:本文写西湖七月半看月的风俗,它很鲜明地表现了作者鄙视那些达官贵人豪富无赖和追求风雅生活的思想感情作者用高度概括的文笔把成千上万的游客归纳为五类逐一评品第一类是达官显贵,第二类是名娃闺秀,第三类是名妓闲僧,第四类是一些市井无赖、浪荡公子,第五类是一些鄙弃世俗、厌恶繁华的高洁之士这五类人归纳起来只有两类:真心赏月之人和借赏月之名追欢寻笑或沽名钓誉之徒作者将前者引为同类,对后者加以嘲讽鄙弃第二段写游湖的热闹情景,以传神之笔极写一时之盛第三段写真正懂得看月和领略湖光山色的,只有作者和一些风雅之士,西湖七月半的湖山之美也到此刻才显露出来:“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寥寥几笔,就把山川风物描绘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关键语句翻译如下: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

      译文:因此二更以前,人声和音乐声,像沸 腾,像摇 撼,像发梦魇,像呓语,闹得别的什么都听不见,不好 讲话,人 们变得像聋子,如 哑巴大船小船一齐靠岸,别。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