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其它相关毕业论文关于对“英雄流血又流泪”现象的体制性反思.doc
4页关于对“英雄流血又流泪”现象的体制性反思论文关键词:英雄;社会道徳;和谐社会论文摘要:“善有善报,恶有恶果”是促进和谐社会道徳建设的一条基木原则倘若“善 有善报”嬉变为“善有恶果”,这会给和谐社会道徳建设带来巨大的影响然而,现实中屡屡 发生的“英雄流血又流泪"现象却正衣强化这一荒谬逻辑这种现象主要与当前政府显性价值 导向偏失、补偿立法滞示、社会保障缺位和感恩意识匮乏等因素密切相关要彻底解决这个 问题,必须建立道徳问责机制,补偿道徳再生产成木,创新社会保障制度和加强感恩意识教 育建设双赢、互利,可持续发展的人际关系,培冇友爱、融洽、和谐的道徳环境,是建设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丿M有Z义而“善有善报,恶有恶果”则应是促进和谐社会道徳建设的一条 基木原则倘若这一报应逻他发生了错位,“善有善报”擅变为“善有恶果”,这将对和谐社会 道徳建设带来难以想象的破坏然而,现实中搂屡发生的“英雄流血乂流肝'的事例,却恰恰 在强化这一可怕的悖谬逻辑因此,探析“英雄流血流泪”现彖内在体制原因,构建道徳激励 机制,对促进和谐社会道徳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 现象概述“英雄流血又流泪”的事例信手可拈,不胜枚举以2005年为例:2005年3月,开县救人英 雄金有树,因在刺骨的寒水中救人时间过长诱发了肺气肿和肺癌,由于无钱治病而抱憾病死 家中;2005年7月,在中百商厦大火中英勇救出11个人的英雄胡茂东由于病重无钱医治,其 女儿在吉林市河南街顶着烈口跪地乞讨;2005年8月一名叫韦兆安的年轻人因两年前见义勇 为留下伤病,无力承担昂贵的医疗费用而跳楼自杀……悲剧仍在持续。
•事实上,早在20()1年初,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对历屈全国见义勇为先进分了中64位烈士 家庭的调查已显示令人心酸的结果:64位烈士家庭中,42家相当困难,人均月收人不足200 元,29名烈士子女因困难辍学、失学这些现象带给人们的是无言的悲哀和身心的刺痛 这种悲哀不仅是英雄烈士的悲哀,也是教育的悲哀,社会的悲哀!在某种意义上而言,普通百姓的英雄义举是基于人性的善而迸发出的这也正是促进和谐 社会道徳建设的动力源泉和重要依靠但令人愧疚的是,这些在别人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撑 起社会道徳标杆,尤为值得全社会尊敬的英雄,却往往被社会遗忘,H身或家人的生活常陷 人困境层岀不穷的“英雄流血又流泪”事件对和谐社会的道徳建设带来严重影响对社会而言,如 果道徳主体践行高尚道徳,其合法利益受到损失时,社会若不能以制度化、体系化的形式予 以补偿,而仅靠民间的H发救助,这无疑在暗示人们好心带来恶果,强化一种“抑善扬恶” 的社会道徳氛用;对个人而言,道徳主体在见义勇为前,必须认真考虑因救人可能导致的伤、 残、病、死以及因善行给H己和家人带来的后果,这只会增加个人践行高尚道徳的后顾Z优, 甚至动摇、消解这种信念因此,当民众和社会在谴责“冷漠事件"中的观众道德水平低下时, 更应该反思的是,“英雄流血又流泪”现彖一再发生正在无形中强化这样一种价值导向一“善 有恶报如果英雄救人导致伤病,生命、生活及家人没有任何保障,而一个个无助地离开 我们,这样悲剧的结局一再重演,人们又凭什么要人们去见义勇为呢?因此,强化扬善惩恶 的价值导向,构建徳行激励机制,解决英雄的后顾Z优,才是提高社会道徳水平的根木出路。
二、 原因探析1. 显性价值导向偏失面对英雄的悲剧,需要反思的很多很多其最根木的一点是显性价值导向偏失这里“显 性价值导向"是指政府在口常管理行为中体现的真实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为执政者是否真 愿意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二从根木上讲,这才是民众关注的重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效率优先,鼓励一部分地区和群众先富起 来,确实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但也带来一个不容冋避的社会问题,那就是备级政府有意 无意地片面追求“效率优先”,追求数字GDP,忽视公共服务事业发展,甚至漠视社会公平从某种童义上讲,“英雄流血又流泪"悲剧的一再重演与当前政府非科学的政绩考核观是密 不可分的效率优先引发的GDP崇拜导致衡量政府官员的作为与不作为的唯一标准就是能 否在短期内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促使自身快速升迁这正是当前各级政府官员忙着抓经济、 搞项目,而对文化、社会保障等事业发展投入不重视共至漠视的一个直接原因正因为如此,在“英雄流血•乂流泪”事件报道中,才会产生那么多政府不作为现象,才会出 现事发地官员推1}、冷漠的态度这不仅严重伤害了民众的感情,更严重袭读当前中央政 府看力犁造的亲民形彖。
群众利益无小事,更何况是“流血流泪”的英雄的事情这是关系到 政府能否坚守道徳、正义底线的原则问题而扌雀卫道徳、正义底线的价值远大于“高调”道徳、 正义的宣传如果连基木的道徳、正义都无法维护,其它的一切道徳、正义宣传只能是伪善 和虚假的这正是当前道徳教育得不到社会和民众认可的根木原因2. 徳行补偿立法滞后2003年,报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其中规定:“见义勇为者可请求受益人给予补偿然而,这仅规定了个案中的“具体受益人” 的义务,并未明确政府补偿责任若依据木法及其司法解释,获救者理当慷慨解囊援助白己 的救命恩人但问题是,如果获救者“不认识”英雄或者没有经济补偿能力,更茯者不愿意“给 予补偿”时,那就意味看英雄只能默默承受或者与受益者打持久官司即便伤病中的英雄有 时间、有精力打赢了官司,但他赢不来心灵上的安慰和平静由此,通过立法明确政府救助补偿责任,将政府救助英雄的职责法律化是非常必要的一 方面,英雄见义勇为的壮举,保护了许多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了社会稳定,同时为政 府及其职能部门节省了许多费用从这个角度而言,政府也是英雄壮举的受益者作为受益 者且有经济补偿能力,政府就有责任和义务救助补偿英雄,帮助英雄解决实际问题,为正义 力量提供相应制度支持。
另一方面,英雄的壮举无疑弘扬了社会正气,符合社会先进的道徳 要求,政府通过宣传帮助英雄,解决英雄示顾Z忧,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他群众去践行先进 道徳要求,推动和谐社会建设这比空洞的道徳说教和高调的新闻宣传更具可信性和说服力, 是政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作风的最好注解,真 正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目的3. 社会保障缺位当前,我国虽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社会保障覆盖瓯狭窄且水平低下据《JOO四年民 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表明,截止到2犷年12月底,全国仅1371.5力人享受了农村低 保和特困生活救助待遇,总计支出34.26亿元,人均每月补助20.8元这种保障仅具有象征 意义至于农村医疗等其它保障制度则没有建立或刚刚起步此外,广大农民、进城农民T、 城镇下岗工人等弱势群体享受不到社会保障的帮助,因病致穷、因受教育致穷,英至因“见 义勇为”致穷等现彖层岀不穷而一个不容冋避的事实是,“英雄流血又流泪,,的主角主要是来自弱势群体的兄弟,他们的 经济力量有限英雄流泪的原因,除了有关部门及受救助人的冷漠无情之外,最主要的就是 英雄因无钱治病而导致病情不断恶化,最终不治,或因治病欠下一大笔债务,生活陷人绝境。
如果英雄们有一张能够兑现的农民医疗保障单,有享受社会低保的照顾机会,那么很多英雄 的生活会是另一种情景因此,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把广大弱势群体纳人社会保障体系,使他们享受到低保救 助、教冇救助和医疗救助,共享发展成果,不仅有利于体现社会公正,也有利于彻底消除“英 雄流血又流泪”的悲剧,促进和谐社会友爱互助的人际环境的形成4. 感恩意识匾乏在“英雄流血乂流泪”的事件中,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被救助者缺乏感恩意识感恩意识的 直乏使许多被救助者对救命恩人表现出极端的冷漠调杳表明,只有极少数被救者在事麻还 多次主动来看望英雄或其家人,多数都是杳无音信,有的共至颠倒黑白、混淆是非这是非 常值得有关部门警惕和反思的道徳现实三、改革思路1. 建立道徳问责制度,明确政府法律责任“侧隐Z心,人皆有Z对于相关政府部门对见义勇为者求助的麻木不仁,或许责Z于某 个个人有欠公允但如果归罪于官僚主义作风应该是没有异议的长此以往,这将会堵塞民 众求助之路,最终也将断送民众对政府的信任邓小平曾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 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茯至会走向反面',①因此,建立及时有效的应 对民众求助的长效机制,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健康发展。
首先,用法律来明确政府救助“英雄”的职责,强化政府“扬善惩恶"的价值导向, 保障英雄流血不流泪的权利当前的法律设计,对“惩恶”固然是做得较为完全,但对“扬善" 强调的还远远不够由于相关法律的缺位,政府救助责任模糊,发生许多不作为行为,导致 英雄流血又流泪,却不能获得明确的法律支持和救助,只能吞下“善有恶报”的苦果其次,建立道徳问责机制要想让政府宾正履行职责,最根木的就是对政府在救助英雄时 的不作为行为进行严厉惩罚,严格追究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责任否则,类似的悲剧就还会不 断上演,“不让英雄流血又流泪”也只能永远停留在口号上一般來说,瓯对官员的失职、失 误,民众会更多地关注官员受到什么样的处分,从而显示出其不是仅仅享受权力,而且还担 负与权力相一致的责任;而不愿仅接受官员的敷衍道歉2. 构建徳行激励机制,促进徳行“再生产"假设一个人可以不计报酬地奉献社会,那么这种情况存在的前提就是他的付出不至于损害 到他的健康和生命也就是说,道徳也需要激励机制“再生产”,再生产出维系他今后继续格 守道徳、道义的基木生存条件如果他为格守高尚的道徳救助了别人的生命,但自己却受到 伤害而无助时,他就会非常需要来白社会和政府的道徳补偿。
假如缺乏这种激励机制,一个 英雄倒下了,那会让更多的人从英雄的悲剧中看到道徳的亏木和危险,这必为整个社会道徳 建设带来消极影响事实上,“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②如果“不 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了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如果 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二③当前,“英雄流血又流泪”事件已成为一 种活的道徳传播标木它告诉人们:这就是讲道徳的下场这种对徳行的逆向鼓励,已形成 一种抑善扬恶的社会氛围,导致整个社会道徳水平迅速下滑因此,对于见义勇为这类在转型社会中L1益稀缺而又不可或缺的道徳资源,政府应该有相 M的激励机制来补偿救人者的实际损失此激励机制主耍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骨先,建立 徳行补偿制度,对在见义勇为中受伤的,补偿其医疗费、住院费、营养费和误工费等费用; 对致残的,除补偿上述费用外,还应根据劳动力丧失程度,补偿因不能工作而减少的收人; 对死亡的,除给上述两种补偿外,还要给予必要的丧葬费和一定数额的抚恤金各项补偿费 均来白国家财政拨款,由民政部负责实施此外,对于没有参保的英雄及其配偶子女由民政 部门负贲给予办理各种保障其次,规范徳行奖励制度,对见义勇为的英雄rtr见义勇为基 金会”另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最示,明确规定英雄有权力获得被救助单位或个人按照民政 部补偿其伤、残、死的费用标准的20%以上给予物质慰问;对有经济能力而恶意不支付英雄 物质慰问的单位和个人由法院加倍强制执行3. 创新社会低保制度,解决英雄后顾Z忧“英雄流血又流泪”现彖中的主角主要來自弱势群体,他们没有多余的钱或国家没有创造条 件让其参与到社会保障中来这是他们事示生活常陷人困境的直接原因因此,创新社会保 障制度,让更多的弱势人群共厚改革发展的成果,享受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低保救助等社 会保障的关怀,是根除这种现象的重要措施首先,创新社会保障制度,解决英雄后顾Z忧的关键突破点在于建立城乡居民报低生活保 障制度,把原来不规范的社会救济制度化一是完善城市低保制度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