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资本论》研究全三卷.ppt

135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2211085
  • 上传时间:2017-07-2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496.50KB
  • / 13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资本论》研究,经济学系 赵 建,马克思是谁?,一位德国思想家,共产主义之父,Allen:(1818-1883),卡尔.马克思(1818-1883),《资本论》是一本什么样的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经典著作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百科全书,历史背景,作为《莱茵报》记者的困惑唯物史观的创立大英博物馆的读者五篇结构、六册结构和四卷结构未竟的事业,《资本论》创作过程,马克思写这部著作前后花费了近40年时间:从1843年开始系统研究政治经济学起,到1883年去世五篇计划(1857年):一般规定;基本范畴;社会的国家形式;生产的国际关系;世界市场和危机六册计划(1857年):资本;地产;雇佣劳动;国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1859年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1861-1863年完成《剩余价值理论》四册结构(1866年):资本的生产过程;资本的流通过程;总过程的各种形式;理论史1867年9月,《资本论》 第一卷出版;第二卷于1885年,第三卷于1894年由恩格斯整理出版篇章结构,三卷:17篇99章资本的生产、流通和总过程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学说、资本积累理论、资本运营理论、社会再生产理论、生产价格理论、商业周期和经济危机理论、资本形态理论、地租理论,方法论,辩证法从抽象到具体历史和逻辑的统一,重点和难点,劳资关系与资资关系价值理论和价格理论,理论和现实意义,马克思经济学所遭遇的挑战训练思维、保持警惕与启发思路经济学与人文关怀,Allen: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学习要求和方法,认知、理解和探索阅读、思考、交流、运用,讨论,思考: 1.“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2.马克思经济学与具体经济学科的关系,《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两个“决不会”,第一版序言,价值实体和价值量的分析是难题。

      研究对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工业较发达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一个国家应该而且可以向其他国家学习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社会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时常变化的机体第二版跋,资产阶级研究政治经济学只有在阶级斗争不发展的时期才可能是科学一旦阶级斗争采取了带有威胁性的形式,资产阶级经济学就转向了辩护只有继续革命的阶级才可能对既定的生产方式采取非绝对、非永恒的态度在形式上,叙述方法与研究方法不同辩证法强调流变,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经济周期是资本主义矛盾的集中体现第一篇 商品和货币 第一章 商品,1. 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研究从分析商品开始商品的使用价值:含义、尺度、基础、地位交换价值:揭示等同性的比例不同商品的共性:劳动产品——抽象人类劳动——价值价值量=劳动量=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物品 〉劳动产品 〉商品,第一章 商品,2. 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的二因素取决于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这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有用劳动与社会分工等同,不是物质财富的惟一源泉商品价值体现的是一般人类劳动的耗费抽象劳动以简单劳动计量,复杂劳动可化为简单劳动第一章 商品,3. 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价值只能在社会关系——交换——中表现出来A. 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x量商品A=y量商品B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相互排斥; 相互依赖; 相互转化价值形式不仅表现价值有无,而且表现价值大小等价形式是的化身,代表价值,令人着迷价值形式由商品二因素的矛盾产生商品形式的发展是同价值形式的发展一致的第一章 商品,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z量商品A = u量商品B,或 = v量商品C,或 = w量商品D,或 = x量商品E,或 = 其它一种商品的价值可以由任何其他商品来表现,清楚地揭示了劳动的一般性另外,不是交换调节价值量,而是价值量调节交换比例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的缺点:等价形式不统一C. 一般价值形式它是前一种价值形式的倒转,表现出价值的共同性不同的商品通过同一个材料相互反映价值在这里,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的关系逐渐固定化,第一章 商品,D. 货币形式 20码麻布= 01件上衣= 10磅茶叶= = 2盎司金 40磅咖啡= 01夸特麦= ……一旦金在商品价值表现中独占了等价物的地位,它就成为货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第一章 商品,4.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商品很神奇——它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命运但它的神秘性不是来自它的使用价值它的神秘性也并非由价值规定的内容产生它的神秘性质来源于商品形式本身:人们相互提供劳动的社会关系变成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的关系人的产物变成了有生命、彼此发生关系并与人发生关系的独立的存在的现象,就是拜物教商品拜物教的根源是由于生产商品的劳动既有社会性又有私人性。

      除非离开商品经济的社会历史环境,特别是生产成为自觉自由的社会过程,科学认识不能消除这一点;货币等形式强化了这一点第二章 交换过程,法的关系是反映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人们扮演的经济角色是经济关系的人格化商品二因素的矛盾只有通过交换才能解决商品转化为货币,与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是同一过程“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货币使金银的使用价值二重化了困难不在于了解货币是商品,而在于了解商品怎样、为什么、通过什么成为货币货币的“超强独立性”使它成为一种无概念的神奇之物,第三章 货币或商品流通,1. 价值尺度劳动时间是价值的内在尺度,货币是价值的外在尺度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可以是想象的或观念的价值尺度不同于货币标准,后者是货币本身的计量单位在量上,价格变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商品的价格与价值之间可能发生量的和质的背离,第三章 货币或商品流通,2. 流通手段流通本是社会物质变换的媒介,交换过程将商品的内在矛盾表现为外部对立,但买卖具有同一性W — G — W 即为商品流通,这是一种形式变换,包括第一形态变化W — G和第二形态变化G — W ,共四极三个人物,两个相反阶段组成一个循环商品流通打破了特定的交换限制,但同时造成了对交换的普遍依赖认为流通必然平衡买和卖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教条商品流通或者说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包含着危机的可能性,第三章 货币或商品流通,商品流通导致货币流通,但在市场上表现为相反的假象商品运动的连续性完全由货币承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由商品的价格总额决定商品价格同货币价值成反比例变化,货币数量同商品价格成正比例变化同一数量货币在一定时间内流通的次数即其流通速度,即: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商品价格决定于货币数量是一种错觉确立价格标准和铸造硬币常为国家职能仅就货币完成流通手段的职能而言,可用纸币这样的价值符号来代替;纸币流通由金属货币规律决定信用货币的自然根源是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第三章 货币或商品流通,3.贮藏手段代替商品形式的货币形式:物质财富的一般代表,人类劳动的直接化身,改变一切的社会权力。

      货币的质的无限性和量的有限性决定了货币积累作为贮藏手段可以起到调节货币流通“蓄水池”的作用4.支付手段在债权和债务关系中,货币即为支付手段为了集中支付也可能积累货币信用事业扩大了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先虚后实: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可能加剧危机5.世界货币主要是平衡国际贸易的手段,第一篇内容回顾,生存——生产——分工——交换——商品——价值——货币经济学范畴是社会关系的反映,第二篇内容提示,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运动的总公式及其矛盾劳动力的买和卖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第二篇 货币转化为资本 第四章 货币转化为资本,1.资本的总公式商品流通的最后产物是资本最初的表现形式资本流通G—W—G不同于商品流通W—G—W有意义的是G—W—G’,而G’=G+ΔG, ΔG即剩余价值资本运动没有限度,它变成了自动的主体资本家是资本运动的有意识的承担者G—W—G’即资本的总公式,第四章 货币转化为资本,2.总公式的矛盾价值形式变换并不包含价值量的改变,等价交换是说明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总公式的矛盾就是价值增殖事实与等价交换规律的矛盾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第四章 货币转化为资本,3.劳动力的买和卖价值增殖不发生在购买手段和商品出售上面,也不发生在所购买商品的价值上面,而发生在所购买商品的使用价值上面,这种特殊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力劳动力是活的人体中存在的、可用于使用价值生产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劳动力商品也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前提是:劳动者拥有人身自由但在物质财产方面一无所有劳动力成为商品是一个历史过程的结果,Allen:1. 劳动力的价值可以归结为一定量生活资料的价值。

      2.劳动力价值构成:劳动力再生产、劳动力繁衍和劳动力培训所需生活资料的价值3.劳动力价值包含历史和道德的因素4.劳动力的消费过程就是商品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第三篇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五章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1.劳动过程劳动过程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包括劳动活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它为一切社会形式所共有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劳动产品属于资本家2.价值增殖过程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生产过程首先必定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生产过程绝对必须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第六章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根据生产要素在价值形成中所起的不同作用,预付资本可以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被称作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过是预付资本价值在抛弃货币形式而转化为生产要素时所采取的形式要注意把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变化与它们在生产过程之外的变化区别开来也要注意把资本不同部分在价值形成中所起的作用与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改变区分开来第七章 剩余价值率,1.劳动力的剥削程度最初:C = c+v,后来:C’= c+v+m由于 c 价值不变,所以,m 是 v 价值变化的产物。

      m/v 即剩余价值率,或者,m’= m/v 在分工生产时,哪些价值是原有的,哪些价值是新增的难以直接分别,因此,要区分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从价值是凝结的抽象劳动的意义上,剩余价值率又可以表示为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价值率是劳动力受资本剥削的程度或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的程度的准确表现2.产品价值在产品相应部分上的表现3.西尼耳的“最后一小时” 4.剩余产品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第八章 工作日,1.工作日的界限工作日是一个不定量,最低界限无法确定,但存在生理的和道德的最高界限在平等的权利之间,力量就起决定作用:阶级斗争2.对剩余劳动的贪欲工厂主和领主资本并没有发明剩余劳动封建剥削泾渭分明;资本主义剥削最终受到法律约束3.在剥削上不受法律限制的英国工业部门4.日工和夜工换班制度5.争取正常工作日的斗争十四世纪中叶至十七世纪末叶关于延长工作日的强制性法律6.争取正常工作日的斗争对劳动时间的强制的法律限制1833-1864年英国的工厂立法7.争取正常工作日的斗争英国工厂立法对其他国家的影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