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资源调查与规划.doc
11页1.概念区分:①资源:指环境中能为人类直接利用,并带来物质财富的部分②自然资源:在一定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总称2.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①自然资源的有效性 ②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 ③自然资源的整体性④自然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匀性 ⑤自然资源的多用性3.自然资源的地理分类和利用分类 按照形成自然资源的各种地理要素进行分类: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根据不同的利用方向, 按照经济部门进行分类如农业资源、工业资源、能源、旅游资源等 4.自然资源调查的目的和任务调查目的①为资源管理提供基本数据②为资源分析评价和国土规划提供基础图件和属性数据③资源动态监测的实现过程④资源调查资料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综合农业区划和农业生产计划提供重要依据调查任务①清查各类资源的数量(类型面积及其分布、 空间布局) ②清查资源的基本特性和质量状况③分析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利用分区④资源调查的成果记录5.自然资源调查的原则1)以人类的利用为核心2)遵循经济规律3)遵循自然规律4)遵循区域综合性规律 5)调查与评价结果应以实用性为目标 一、名词解释:1.水资源的涵义 可资利用或可能被利用的水源。
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能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或多种用途而可被利用2.流域、河流某一断面来水的集水区域,即该断面(称流域出口断面)以上地面、地下分水线包围的区域闭合流域 在垂直方向地面、地下分水线重合,地面集水区上降水形成的径流正好由流域出口断面流出,一般的大中流域均属此类3.供需平衡分析 是在一定区域、一定时段内,对不同水平年(如现状水平年或未预测的未来水平年)及某一保证率的各部门进行供水量和需水量的平衡关系分析,其实质是在考察区域水资源可利用水量及其变化的基础上,进行可供水量、需水量及其盈亏分析4.水质评价 根据水体的用途,按照一定的评价参数、质量标准和评价方法,对水域的水质进行定性 和定量评价5.总降雨量6.林冠截流 是指被树木枝叶拦截的降水量树干流 是由枝叶汇集到树干的降雨和直接降落到树干的降雨形成的7.蒸发 是液态水或固态水表面水分子的能量足以超过分子间的吸力时,不断地从水体表面逸出的现象蒸发量 单位时间蒸发的水深8.径流 是指沿地表或地下运动汇入河网向流域出口断面汇集的水流9.径流量 指在一特定时段内流过河流测流断面的总水量10.包气带、指地面与地下潜水面之间的土层,是包含有空气的水、土三相系统下渗 指地面上的雨水从地表渗入土壤的运动过程。
11.坡面径流、流域径流、年径流坡面径流 降水沿坡面和土壤表层汇集流动的过程年径流包括年径流总量和径流年内分配两方面二、填空1.水资源的特性(有限性与无限性 ) (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 ) (利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 ) (利害两重性 ) 2.水循环的四个阶段:(蒸发) 、 (水汽输送) 、 (降水) 、(径流)3.影响水循环的因素(气候因素) 、 (下垫面因素) 、 (人为因素) 4.列举出流域的六项几何特征(流域面积 F ) (平均宽度 B) (流域形状系数) (流域河网密度) (流域平均高程)(平均坡度)等5.水量平衡方程的基本符号 P、Q、E、S、V、G、M、W 分别代表(降水量) (径流量) (蒸发量) (蓄水量深度单位)(蓄水量体积单位) (地下储水量) (土壤和包气带) (大气中的含水量) 6.指定时间、任意地区的水量平衡方程为() ,流域水量平衡方程为(P-E-Q-) ,S-ȵ=0流域多年平均水量平衡方程为 (7.降水观测方法(器测法) (雷达探测) (气象卫星云图) 8.林内雨量测定方法(网格法 ) (受雨器法 ) (标准木法 ) 9.径流含义及其形成过程(降雨过程)→(扣除损失)→(净雨过程(流域蓄渗过程) )→(坡地汇流过程)→(河网汇流过程) 。
10.在流域蓄渗过程中产生三种径流形式(植物截留)(下渗) (填洼) ,其速度( )>( )>( )11.按径流途径分为(地表径流) (壤中流) (地下径流) 12.坡面径流观测方法(体积法) (溢流堰法) (混合法) 13.列举出表达径流的 5 种指标(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径流模数、径流系数、径流的变率、年径流的多面平均值) 14.小流域的研究方法有(单独流域法) (并行流域法)15.小流域测流方法(断面法) (测流建筑物法) (测流建筑物)是观测研究流域径流的设施,常见的有(溢流堰)和(测流槽) 16.小流域流量的常规观测 常用的方法有(流速面积法) (水力学法) (化学法) (物理法) (航测法) 17.影响年径流的因素(气候因素) (流域的下垫面因素 ) (人类活动) 18.水文资料的“三性”审查(可靠性审查) (一致性审查) (代表性审查) 19.根据观测资料的长短或有无,正常年径流量的推算有三种情况(有长期实测资料) (有短期实测资料)(无实测资料 ) 20.无实测资料时正常年径流量的推求常用的方法有(等值线图法) (水文比拟法) (径流系数法) (水文查勘法)21.区域水资源总量为( ) 。
22.需(用)水部门可分为河道外用水和河道内用水两类,其中(河道外用水)是供需平衡分析的重点对象23.单项参数评价法定义及其 6 种常用的水质参数(常规水质参数) (氧平衡参数) (重金属参数) (有机污染物参数) (无机污染物参数) (生物参数) 三、问答1.水分循环的类型有哪些?内陆水分循环及其意义是什么?大循环和小循环陆地的水分经蒸发和蒸腾上升到空中,与从海洋输送来的水汽一起再向内陆输送至离海洋更远的地方,凝结降水,然后再蒸散到上空气团中向内陆运动,直至不能形成降水为止,这种水分循环称为内陆水分循环内陆水分循环越活跃,输送到内陆的水汽量就越多,内陆的降水量就越大2.水量平衡原理及其意义是什么?• 水文循环过程中,对任一地区、任一时段进入的水量与输出的水量之差,必等于其蓄水量的变化量,这就是水量平衡原理,是水文计算中始终要遵循的一项基本原理依此,可得任一地区、任一时段的水量平衡方程 • 意义:水量平衡原理是水文、水资源研究的基本原理,借助水量平衡原理可以对水循环现象进行定量研究,并可以建立各水文要素间的定量关系,在已知某些要素的条件下可以推求其它水文要素,因此对水量平衡的研究不但具有理论意义,还具有重大的实用价值。
3.列举出流域的六项几何特征(流域面积 F ) (平均宽度 B) (流域形状系数) (流域河网密度) (流域平均高程) (平均坡度)4.确定河流某一指定断面控制的流域面积的方法是什么?• Ⅰ.指定断面以上河流所在地区的地形图;• Ⅱ.在地形图上画出地面集水区的分水线;• Ⅲ.用求积仪量出地面分水线包围的面积,即流域面积5.判别一个流域是闭合流域的方法• Ⅰ.流域在非岩溶地区,没有暗河、天坑;• Ⅱ.径流系数小于 1;• Ⅲ.出口断面能下切至岩层 6.多年平均径流系数和多年平均蒸发系数的关系及意义• Q/P+E/P=α+β=1• 式中:α(=Q/P)为多年平均径流系数;• β(=E/P)为多年平均蒸发系数• α 和 β 是相互消长的,径流系数越大,蒸发系数越小在干旱地区,蒸发系数一般较大,径流系数较小,可见,径流系数和蒸发系数具有强烈的地区分布规律,他们可以综合反映流域内的干湿程度,是自然地理分区上的重要指标 7.分别如何测定计算8.如何以器测法测定大面积总降雨量(林外)根据流域面积大小,确定最低限量的降水量观测点√观测点点位应充分考虑观测点所在地的海拔高度、坡向等地形条件。
√观测点数量一般根据流域面积的大小和精度要求而定,在山区由于地形条件复杂,观测点要增加√当地形变化显著,以及有大面积森林时,降水测点的数目应增加√在开阔的平原条件下,雨量测点按面积均匀分布;√在森林流域降水观测点应设置在空旷地上√如果在流域内只设置一个降水观测点,则它应设在区域的中心;√有两个测点时,一个设在流域的上游,另一个设在下游 9.树干流的测定方法计算可以用量水计测定或直接用塑料桶直接测定 林分平均树干茎流流量量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P 干:林分平均树干茎流量(mm) ; • m:单位面积上的树木株数; • n:各径级的标准树木株数; • Li:第 i 径级单株标准树干茎流流量(ml) ;• Si:第 i 径级单株标准树冠投影面积(cm2) ;• d:径级级数10.林冠截流量的水量平衡方程• P=P 内+I+P 干• 式中 I——林冠截留量(mm)• P 干——树干茎流量(mm)• P 林内——林内降水量(mm)• P——林外降水量(mm)11.分别列举出 5 种降水的基本要素和降水特征的表达方法 降水量、降水历时和降水时间、降水强度、降水面积降水过程线、降水累计曲线、等降水量线、降水特性综合曲线12.流域平均降水量的 5 种计算方法及其适应条件,分别如何计算1)算术平均法 P=(p1+p2……+pn)/n 式中: p1,p2,pn —— 为各测站点同期降水量(mm) P ——流域平均降水量(mm)n ——测站数2)加权平均法P=a1p1/A+ a2p2/A .....+anpn/A式中 P——流域平均降水量(mm)A——流域面积(hm2 或 km2)a1 ,a2.... an——每个测点控制的面积(hm2 或km2) p1 ,p2.... pn——每个测点观测的降水量3)泰森多边形法P= (a1p1 + a2p2 .....+anpn)/A式中:a1 ,a2.... an——各测站控制面积• p1 ,p2.... pn——为各观测站同期降水量• A——流域总面积(hm2 或 km2)• P——流域平均降水量(mm)4)等雨量线法P=a1p1/A + a2p2/A .....+anpn/A式中 a1,a2.....an——各相邻等雨量线间的面积(hm2)p1 ,p2....pn——为各相邻等雨量间的雨深平均值(mm)• A——流域总面积(hm2 或 km2)• P——流域平均降水量(mm) 5)两轴法,• A1、A2…An:各雨量站站角度数;• P1、P2…Pn:各雨量站的同期雨量; A=A1+A2+…+An:各雨量站站角的总和;• W1、W2…Wn:各雨量站站角的权重(该雨量站站角占总站角的百分比)。
13.蒸发的组成包括哪些?各组分的影响因素是什么?蒸发量测定和计算方法怎样?土壤蒸发、植物蒸发、水面蒸发水面蒸发的影响因素①气象条件,如太阳辐射、饱和水汽压、风、温度、湿度等;②是水体自身条件,如水质、水深、水面面积、水面情况等水面蒸发量的计算方法:①由水面蒸发器观测资料计算水面蒸发;②由经验公式法计算土壤蒸发的影响因素 一是气象因素,包括温度、湿度、风速等;二是土壤本身的特性,如土壤含水量、地下水的埋藏深度、土壤质地、土壤颜色、土壤表面状况等 3) 植物蒸发散的影响因素• ①植物生理作用的调节 ②气候因素的影响 • ③土壤供水能力的限制 测定蒸散量的方法较多,但是都不够完善和准确,通常采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 ①经典的快速称重法 ②蒸发计称量法 • ③水量平衡法 ④热量平衡法 • ⑤同位素法测定蒸腾量,14.包气带、下渗的物理过程下渗的雨水,首先进入包气带,当那里吸收的水量超过它的蓄水能力(称蓄满)时,多余的雨水进入饱水带,成为潜水和地下径流下渗可分三个阶段: 渗润阶段 渗漏阶段 渗透阶段15.径流形成过程的实质意义或作用16. 研究流域径流时流域的选择要求与部署原则在选择研究流域时要根据研究目的,选择自然条件和土地利用情况在研究地区有代表性的流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流域必须是一个闭合流域。
在总体规划部署时,应按大流域套小流域、综合套单项、大区套小区的原则来考虑17.小流域的研究方法有哪两种?分别阐述之1)单独流域法在一个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