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章生产理论11.docx
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第四章生产理论11 第四章 生产理论 一、简述短期生产函数中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三者之间关系 假定生产某种产品需要两种投入要素:资本K和劳动L,其中资本K为固定投入要素,劳动L是可变投入要素产量随着劳动者人数的变化而变化 劳动的总产量(total product,TPL)指短期内在技术水平既定条件下,利用确定数量的可变要素(如劳动)所生产产品的全部产量其表达式为:TPL=f(L) 劳动的平均产量(average product,APE)是指平均每一单位可变要素所分摊的总产量其表达式为: 劳动的边际产量(marginal product,MPL)是指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的投入所导致的总产量的增加量其表达式为: 或 (1)总产量(TP)曲线、平均产量(AP)曲线和边际(MP)产量曲线都是先上升后下降 (2)当TP曲线上升时,MP为正;TP下降时,MP为负;因此,当TP为极大时,MP=0MP是TP曲线上相对应点的斜率 (3)当MP>AP时,AP曲线上升;MP (4)TP曲线上任何一点到原点连线的斜率,就是该TP水平上的AP连线斜率与该点斜率相等时,AP最大。
画图说明TP、AP、MP的关系 关系: (1)总产量(TP)曲线、平均产量(AP)曲线和边际(MP)产量曲线都是先上升后下降 (2)当TP曲线上升时,MP为正;TP下降时,MP为负;因此,当TP为极大时,MP=0 (3)当MP>AP时,AP曲线上升;MP 二、生产的三个阶段是如何划分的?问什么厂商只会在其次阶段上生产? (画图说明为什么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在第Ⅱ区间?) 画图 图 生产的三个阶段 根据平均产量及边际产量的变化特点,可以将生产或者要素的投入分为三个阶段在 图中,生产的三个阶段具有如下特点: 第I阶段:(0,L1),此时MPL>APL,APL递增 第Ⅱ阶段:(L1,L2),此时,APL>MPL>0,APL递减 第Ⅲ阶段:(L2,∞),此时,MPLMPL>0,这时持续投入生产要素,仍会有额外的产出,TP依旧增加因此,第2阶段可称生产的经济阶段亦可称为生产的合理区域所以,一种生产要素,即劳动的合理投入理应在第2区间 综合以上所述,可知第I阶段中要素的生产力尚未充分发挥,不是最有利的生产阶段。
第Ⅲ阶段中要素的边际产量为负,总产量开头下降,此种情形不但无利,而且有害,因此也不是有利的生产阶段第Ⅱ阶段那么无上述两阶段的缺点,故为生产的经济阶段至于厂商在实际生产中会选取第Ⅱ阶段中的哪一点来安置生产,要看生产要素的价格,假设相对于资本的价格而言,劳动的价格较高,那么劳动的投入量靠近点L1对于生产者较有利;若相对于资本的价格而言,劳动的价格较低,那么劳动的投入量靠近点L2对于生产者较有利无论如何,都不能将生产维持在第I阶段或推进到第Ⅲ阶段 三、如何理解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简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在生产技术水平不变的处境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过程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总产量增量即边际产量增加,但当它的增加超过确定限度时,总产量的增量即边际产量将会展现递减现象,最终还会使产量十足裁减 四、什么是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递增的理由是什么? 规模报酬(Returns to scale)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处境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一致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当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这种情形叫做规模报酬递增指产出水平增长比例高于要素投入增长比例的生产状况。
也就是说,假设全体的投入都增加一倍,产出将增加一倍以上 设生产函数 q=f(K,L) K为生产要素资本投入量; L为生产要素劳动投入量; q为产量; 资本,劳动投入量按同样比例增加到原来的λ倍(λ为常数),新的产量为q’ q’=f(λK, λL) 若: q’=f(λK, λL)> λq=f(K,L) 那么表示生产函数的规模报酬递增 五、短期内生产的三个阶段及其合理区域 在短期生产函数中,除一种要素以外,其他要素固定不变在一种要素可变处境下,随着可变要素逐步增加,总产量、平均产量及边际产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 图2 生产的三个阶段 根据平均产量及边际产的变化特点,可以将生产或者要素的投入分为三个阶段在图2中,生产的三个阶段具有如下特点: 第I阶段:(0,L2),此时MPL>APL,APL递增 第Ⅱ阶段:(L2,L3),此时,APL>MPL>0,APL递减 第Ⅲ阶段:(L3,∞),此时,MPL0,这时持续投入生产要素,仍会有额外的产出因此,第2阶段可称生产的经济阶段。
亦可称为生产的合理区域 在第Ⅲ阶段中,MP<0,TP开头下降,这表示生产要素投入过多,不但不能增加生产,反而使总产量裁减,使生产者蒙受双重损失,一是资源的滥用,二是总产量的裁减因此,第Ⅲ阶段可称为生产不经济的阶段 综合以上所述,可知第I阶段中要素的生产力尚未充分发挥,不是最有利的生产阶段第Ⅲ阶段中要素的边际产量为负,总产量开头下降,此种情形不但无利,而且有害,因此也不是有利的生产阶段第Ⅱ阶段那么无上述两阶段的缺点,故为生产的经济阶段至于厂商在实际生产中会选取第Ⅱ阶段中的哪一点来安置生产,要看生产要素的价格,假设相对于资本的价格而言,劳动的价格较高,那么劳动的投入量靠近点L2对于生产者较有利;若相对于资本的价格而言,劳动的价格较低,那么劳动的投入量靠近点L3对于生产者较有利无论如何,都不能将生产维持在第I阶段或推进到第Ⅲ阶段 论述题 1.规模报酬变动的三种处境及其理由 规模报酬(Returns to scale)变化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处境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一致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 企业的规模报酬变化可以分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三种处境。
例如,假设一座月产量化肥10万吨的工厂所使用的资本为10个单位,劳动为5个单位.现在将企业的生产规模扩大一倍,即使用20个单位的资本,10个单位的劳动,由于这种生产规模的变化所带来的收益变化可能有如下三种情形 (1)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即产量为20吨以上,这种情形叫做规模收益递增. (2)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即产量为小于20吨,这种情形称为规模收益递减. (3)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即产量为20吨,这种情形称为规模收益不变.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