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公开教学设计(共14篇).doc
31页数学公开教学设计(共14篇) 第1篇: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北师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节圆的认识(一)授课教师:蔡雪丽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现实,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认识到“同一次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3、通过观察、操作、要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教学着重:在观察和操作中体会圆的特征,知道直径和半径的概念教学难点:圆的特征的认识及空间观念的发展教学资源:圆规、剪刀、直尺、圆形实物若干、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教法:直观教学法、演示操作法,讲授法、归纳总结法、练习法;学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感知圆:师:老师有一件礼物,只能送给你们当中的一次人,要求是谁先抢到就送给谁不外大家觉得现在这样排列合理吗?为什么?(分歧理,每次人离老师的距离不同)师:怎么排队才合理?(排成一次圆)我应该站在哪?(圆的中心)你们站在哪?导入:这公平了吗?为什么圆有这么大的优点呢?让我们一起来探寻圆的神秘吧!板书课题:圆的认识(一)【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生活的经验出发去初步地感知圆的特征,发生疑问,再从这种感知和疑问中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二、互动探索认识圆:1、欣赏图形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圆,让学生观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圆形的,指名回答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和联要,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圆,发现圆的美,寻找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的连接点,辅助学生在后面进一步去认识圆的特征2、尝试画圆:⑴用圆形物体、圆规等器具尝试画圆交流画法⑵学习用圆规画圆教师示范, 强调了应该注意的问题,学生练习,完成后展示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一次尝试画圆—学习方法—再次画圆的过程,了解画圆的方法,同时能初步感知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特点3、对比圆和其他图形的区别让学生对比区别圆和学过的其他平面图形发现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和对比等活动,让学生发现圆和其他平面图形的不同,让学生接受圆是一次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这一知识点也发现圆和球的区别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4、看课本自学圆各局部的名称⑴自学后在自己手中的圆上注上圆心(o)、画出一条直径(d)、一条半径(r)⑵投影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介绍什么是圆心、半径、直径生答后追问:既然半径是一条线段,那它的两次端点在哪?(在黑板上用红笔标出)直径呢?(继续标出)只要两次端点在圆上的线段都是直径吗?(还要通过圆心)⑶举学生画的大小不同的两次圆,问:这两次圆一大一小,圆的大小和圆的什么相关系?(半径或直径)那圆的位置和什么相关系呢?(圆心)【设计意图:通过自学,学生了解了圆心、直径和半径的概念,了解了圆心、直径和半径在圆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5、探索圆的特征:小组合作通过画一画、比一比、折一折来探索圆的特征,探索结束后,让学生汇报结论:(1)在同一次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2)在同一次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汇报时, 强调了在同一次圆内,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长度都相等)(3)同一次圆的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汇报时要求学生尝试完整地表述,在同一次圆内,半径是直径的 ,直径是半径的2倍再尝试用字母表现,生试概括师板书:d=2r或r =1/2d )(4)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让学生演示推导的过程,同时 强调了圆的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那条直线)7、首尾呼应:要一要,在抢礼物的游戏中,我站在圆的什么位置?(圆心)你们站在圆的什么位置?(圆上)我们之间的距离是什么?(半径)能解释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方案公平吗?(同圆内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操作,体验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并且把这种收获在小组内交流,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再将这种收获用来解决课程开始时的问题,既首尾呼应,又增强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三、巩固练习扩大圆:1、判断:(课件出示,让学生逐题完成,并且说一说判断的理由)(1)在同一次圆内能画无数条半径。
( )(2)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 )(3)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4)用圆规画一次直径为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应该是4厘米 ( ) 【设计意图:通过循序渐进地展开练习,既辅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了应用知识的能力,又让他们将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现实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的美四、史料再现升华圆:课件出示墨子和古希腊数学家关于圆的论述,让学生了解设计意图:通过数学史料的浮现,让学生感受前人的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五、全课总结,梳理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六、安排作业:如果要在操场上画一次很大的圆,你有什么方法吗?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和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激活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经验,促使学生逐步归纳、内化,上升到数学层面来认识圆第2篇:_数学思考公开课教学设计课题:数学思考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100页例1及练习二十二第1、2、4题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观察、探索,了解正确计算线段数的方法。
2、渗透“化难为易”的数学思要方法,能运用一定规律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要,感受数学的魅力,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找到数线段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游戏设疑,激趣导入1、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先来做一次游戏,请你们拿出纸和笔在纸上任意点上10次点,并将它们每两点连成一条线,再数一数,看看连成了多少条线段课件出现,之后学生操作)2、师:同学们,有结果了吗?(生:太乱了,都数昏了)大家别着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用数学的思考方法去研究这次问题板书课题)二、逐层探索,发现规律1、从简到繁,动态演示,经历连线过程 (1)教师引导师:同学们,用10次点来连线,我们觉得很困难,看来用书数的措施很难解决,那我们就可以研究其中的规律巧妙地解决怎么研究呢? 我们可以从2次点开始,逐步增加点数,找找其中的规律课件出示2次点) 师:2次点可以连几条线段生(1条)课件出示师:如果增加1次点,现在有几次点呢?(生:3次点)如果每2次点连1条线段,这样会增加几条线段?为什么会增加2条线段? 那么3次点就连了几条线段?用算式怎样表现?师:你说得很好!为了便于观察,我们把这次连线情况记录在表格里。
课件动态演示) (2)学生探索师:如果再增加1次点,现在有几次点?又会增加几条线段呢? 4次点可以连出几条线段?请大家自己动手连一连,并把表格填上师:用这样的思路,接下来请大家继续研究5次点、6次点可以连出多少条线段?为什么?2、观察对比,发现增加线段和点数的关系师:仔细观察表格中的“点数”和“增加条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引导学生明确:2次点时总条数是1,3次点时就增加2条线段,总条数是3;4次点时增加了3条线段,总条数是6;5次点时增加了4条线段,总条数是10;到6次点时增加了5条线段,总条数是15 师:那么,看着这些信息你有什么发现吗?师小结:我们可以发现,每次增加的线段数就是(点数-1)3、进一步探索,推导总线段数的算法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6次点可以连15条线段,现在你们有什么措施知道8次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吗?(尝试让学生回答,学生可能会从7次点连线的情况去推理8次点的连线情况 师追问:如果当点数再大一些时,我们这样去计算是不是很麻烦呢? 师:我们先来看看,3次点时,可以连多少条线段?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2次点连1条线段,增加一次点,就增加了2条线段,1+2=3(条),所以3次点就连了3条线师:接着要要4次点共连了6条线段,这又可以怎么计算呢?(贴示:) 师:计算3次点连出的线段数时,我们用了1+2,再增加1次点,就在增加了3条线段,我们就再加3,所以列式为1+2+3=6(条),那么按着这次方法,你能罗列出5次点共连线段的算式吗?(根据学生回答,贴示:) (2)观察算式,探索算理。
师:接下来,同学们仔细观观察看这些算式,有什么发现吗? (3)归纳小结,应用规律师:现在我们知道了总线段数其实就是从1依次连加到点数减1的那次数的自然数数列之和因此,我们只要知道点数是几,就从1开始,依次加到几减1,所得的和就是总线段数同学们,你们明白了吗?师:接下来我们运用这条规律去计算一下6次点和8次点时共连的线段数,就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100页,把算式写在书上相应的横线上!4、回应课前游戏的设疑,进一步提高1)师:现在我们就知道了课前游戏的答案,在纸上任意点上10次点,每两点连成一条线,可以连成45条线段有这么多条,难怪同学们数时会比拟麻烦呢!看来利用这次规律可以非常方便的辅助我们计算点数较多时的总线段数接下来你们能根据这次规律,计算出12次点、20次点能连多少条线段吗?(学生独立完成) (2)反馈 师:我们来看看答案吧!(课件示:12次点共连了1+2+3+4+5+6+7+8+9+10+11=45(条),师:20次点共连的线段数为:1+2+3+4+5一直加到19,为了书写方便,这些列式还可以省略不写中间的一些加数,列式可以写为:1+2+3……+9+10+11=45(条)(课件示)(3)要一要:n次点能连多少条线段?5、还原生活,解决问题。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精灵聪聪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题目!(课件示情景问题:10次好朋友,每2位好朋友握手1次,大家一共要握多少次手?) 师:你们能帮他解决这次问题吗?小组同学互相说说!(小组合作交流,之后学生回答:这道题其实就可以把它转化为我们刚才解决的连线问题那么答案就是1+2+3+…+9=45)三、巩固练习师: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看似复杂的问题,我们都可以尝试从简单问题去思考,逐步找到其中的规律,从而来解决复杂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书上的几道练习题,看看能不能运用这样的思考方法去解决它们1、完成做一做2、练习二十二第2题师:同学们,你们可以先用小棒摆一摆,找找其中的规律 (学生独立完成,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多样化解决方法)3、练习二十二第4题师:仔细观察表格,你能找出规律吗?请同学们要要多边形的内角和和它的边数有什么关系呢? (1)小组交流 (2)反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多边形里分成的三角形次数正好是这次多边形的边数-2!所以,多边形内角和就等于边数减2的差去乘180?四、全课总结师:今天同学们都表示得非常棒,我们运用了化难为易的数学思考方法,解决了一些问题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运用数学思考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第3篇:中班数学活动公开课教学设计中班数学活动公开课教学设计:认识几何图形活动目标: 1、区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梯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