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教学设计怎么写(共6篇).doc
14页数学教学设计怎么写(共6篇) 第1篇:数学教学设计教 学 设 计科目:数学 姓名:单位: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第2课时)(加减消元法)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75人,这些学生大局部积极好学,求知欲强由于学校教学设备有限,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差,创新意识欠缺,数学应用意识较差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分3课时完成,在前面已经学过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关键是化二元方程为一元方程,故在求解过程中始终应抓住消元的思要方法讲解时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和铺设合适的台阶,尽可能激发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比拟、思考核归纳概括,发现和总结出消元化归的思要方法 本节课的着重是使学生学会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也是一种全新的知识,和在一元一次方程两边都加上、减去同一次数或同一次整式,或者都乘以、除以同一次非零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但运用这项知识(这里也表示为一种方法),有时可以简捷地求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因此学生同样会表示出一种极大的兴趣.必需充分利用学生学会这种方法的积极性.加减(消元)法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方法之一,因此要让学生学会,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2.能运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训练学生的运算技巧. (三)德育目标体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消元”思要,即通过消元把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成解两次一元一次方程由此感受化归思要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和关键1、会运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2、经历探索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了解了“消元”法所体现的“化末知为已知”的化归思要3、以挥学生在探索中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应用价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取:探索——发现——比拟“的变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1)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要是什么?(2)用代入法解下列方程组,并检验所得结果是否正确.学生活动:口答第(1)题,在练习本上完成第(2)题,一次同学说出结果上面的方程组中,我们用代入法消去了一次未知数,将“二元”转化为“一元”,从而得到了方程组的解.对于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否存在其他方法,也可以消去一次未知数,达到化“二元”为“一元”的目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教法说明】由练习导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引出了新课题,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进行代入法和加减法的对比,训练学生根据题目的特点选取适当的方法解题。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第(2)题中的第二次方程组中的两次方程中,未知数y 的系数有什么特点?(互为相反数)根据等式的性质,如果把这两次方程的左边和左边相加,右边和右边相加,就可以消掉 y,得到一次一元一次方程,进而求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解:由①+②,得4x=20 解得x=5把x=5代入①,得10+3y=16解得y=2 x=5 ∴方程组的解是y=2学生活动:比拟用这种方法得到的x、y 值是否和用代入法得到的相同相同)上面方程组的两次方程中,因为y 的系数互为相反数,所以我们把两次方程相加,就消去了y 察一下,x的系数有何特点?(相等)方程①和方程②经过怎样的变更可以消去x ?(相减)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尝试用①-②消元,解方程组,比拟结果是否和用①+②得到的结果相同相同)归纳:两次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次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把这两次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就能消去这次未知数,得到一次一元一次方程这种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提问:1、上面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是用代入法简单,还是用加减法简单?(加减法)2、什么条件下可以用加减法进行消元?(某一次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3、什么条件下用加法、什么条件下用减法?(某次未知数的系数互为相反数时用加法,系数相等时用减法)【教法说明】这几次问题,可使学生明确使用加减法的条件,体会在某些条件下使用加减法的优越性。
4x+10y=3.6① 3x+2y=17①例1用加减法解方程组(1)(2)15x-10y=8 ②6x+2y=26②两次方程组未知数的系数有什么特点?((1)中y的系数互为相反数,(2)中y的系数相等)把这两次方程组怎样变更可以消去一次未知数?((1)用相加,(2)用相减)学生活动:回答问题后,独立完成例1,两次学生板演解:略???? 1、检验一下,所得结果是否正确?2、方程组(1)用①+②可以消掉y吗?(可以)方程组(2)是用①-②,还是用②-①计算比拟简单?(②-①简单)???? 方程组(3)把x=3代入①,y的值是多少?(4),是代入①计算简单还是代入②计算简单?(代入系数较简单的方程)练习:P103 3.(l)(2)分组练习,学生板演小结: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条件是某次未知数的系数绝对值相等3x+4y=16 ① 例2? 解方程组5x-6y=33 ②(1)上面的方程组是否符合用加减法消元的条件?(不符合)(2)如何转化可使某次未知数系数的绝对值相等?(①3或②2)归纳:如果两次方程中,未知数系数的绝对值都不相等,可以在方程两边部乘以同一次适当的数,使两次方程中有一次未知数的系数绝对值相等,然后再加减消元。
学生活动:独立解题,一名学生板演学生活动:总结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①变形,使某次未知数的系数绝对值相等②加减消元③解一元一次方程④代入得另一次未知数的值,从而得方程组的解 三、课堂练习 练习:P102? 1【教法说明】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地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并能在练习中摸索运算技巧,培养能力 四、总结? 1.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思要:消元2.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条件:某一未知数系数绝对值相等 3.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①变形,使某次未知数的系数绝对值相等 ?? ②加减消元 ③解一元一次方程 ④代入得另一次未知数的值,从而得方程组的解 五、作业??? P103 3.(3)(4) 六、教学反思第2篇:数学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下册《采松果》教学设计法库县双台子学校孙剑英教学目标:1、在《采松果》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2、探索并了解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体会加法的交换律3、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意识教学着重:学会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小棒、计数器、有算式的萝卜卡片若干次、小兔头饰若干 学具准备: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开火车游戏(大屏幕显示整十数相加减算式),学生口算并说出自己的算法 二、探索新知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大屏幕展示主题图,讲故事导入:冬天到了,松鼠妈妈为了教会自己的孩子生活,首先带领自己的孩子小松鼠去采松果准备过冬,大家看看小松鼠和妈妈分别采到了多少松果?听了这次故事,看了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完整的数学问题生1:松鼠妈妈采了25次松果,小松鼠采了4次松果,它们一共采了多少次松果? 生2:松鼠妈妈采了25次松果,小松鼠采了4次松果,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次松果?师:我们今天主要解决 “一共采了多少次松果?”和“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次松果”这两次问题,你们自己要解决哪次就解决哪次? 2.探索计算方法:2 1.师;请同桌的两位小朋友扮两只小松鼠,演一演采松果的过程要一要怎么算? 2.交流汇报:通过刚才的采松果活动,你知道“一共采了多少次松果?”该怎么算了吗?师:你是怎样要的?根据提出的问题列算式 生:我列的算式是25+4 3.小结: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知道,要求一共采了多少次松果只要把“松鼠妈妈采来的25次”和“小松鼠采的4次”合起来。
这就是我们学习的用加法解决现实问题师:第二次问题“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次?”怎样用算式表现? 生:我列的算式是25– 44.怎样计算25+4和25 – 4,在小组内交流算法(提示:可以用自己的学具小棒) 5. 交流反馈:请小组长汇报自己小组内的计算方法,并进行算法演示和讲解生1:我用5+4=9 20+9=29生2:我是用小棒一根一根数的生3:我是用计数器先拨25,再在次位上拨4就得296.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计算方法(可以用小棒一次一次数,也可以用计数器拨,还可以把两位数分成一次整十数和几,然后进行两次一位数的加法,再加上这次数三、深入练习,巩固新知1. 用所学的知识解决52页第1题和第2题教师激发引导: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数学问题,,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的知识解决吗?(独立思考,并解决这些问题2.反馈:你解决了哪些问题,说说自己的解决方法和理由 3. 试一试:(课本52页第3题),独立解答,同桌交流 4. 游戏:小兔拔萝卜出示卡片,请同学们戴上小兔头饰抢答,谁先答对卡片上的算式,请谁拔去一根萝卜,看谁拔得又快又多5. 要一要,填一填体会加法的交换律3 大屏幕展示:24+5=13+5=7+40=62+6=5+24=5+13=40+7=6+62=(1)先计算第1、2组题,找出上下对应的两题有什么联系?怎样才干很快填出得数?(2) 再计算后两组,发现了什么规律?然后仿照自己要一组算式,并计算。
四、课外延伸,继续探索 1. 口算:15+3=27 – 4=38 – 7=22+6= 2. 比大小:28()20+632+7()7+3246 – 4 ()40+613+6 ()2019 ()26 – 663 ()68 - 3 五、课堂小结,激励评价1.这节课大家表示得都非常棒,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教师引导学生小结: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在计算时要注意把两位数先看作整十数加一位数,再计算板书设计一共采了多少次松子?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次松果4第3篇:数学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学会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2、巩固“8”和“9”的加减法教学着重:巩固“8”和“9”的加减法教学准备:小图片教学时间:1-2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要玩猜谜语的游戏吗?生:(齐说)要师:“白衬衣,黑大褂,走起路来左右摆,雪窖冰天也不怕猜猜是什么动物?生:企鹅师:你们喜欢企鹅吗?生:喜欢师:知道企鹅生活在哪里吗?生:南极师:(出示挂图“美丽的南极”)今天,可爱的企鹅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要请你们去帮忙解决一些数学问题,谁愿意去呢?(评析 由谜语引入一开始就增加了课堂趣味性,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合作探索,自主学习1.师:比一比,看谁今天帮小企鹅解决的问题多挂图上左边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