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11.学习环境的规划与运用.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5821883
  • 上传时间:2017-11-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5.99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学习环境的规划与运用》重点章节第二章 学习的本质在了解环境的魔力后,我们便要来探讨,如何提供学前阶段的幼儿一个能助其身心健全发展的理想环境,如何让每一个孩子在进入一个环境后,就能如鱼得水般与之结为一体,让他深刻体会,这里是专门为他准备的地方!一、他每天能够在这个环境里1.能依自已的兴趣、能力与发展阶段,主动找寻最需要的东西(刺激) ,从容学习2.拥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充分发挥自我3.从亲身经验、探索事物中获得成就感4.愉快的学习与成长,不用担心会遭受斥责或赶不上别人5.学习自律、担负责任,培养独立自主的人格6.减少负向行为,导向正向行为7.与他人分享经验、和谐互动8.觉得被爱、肯定自已也接纳他人二、为师者也能在这个环境里1.充分了解、体验幼儿的特质,进而观察、欣赏幼儿2.认清自我角色、发挥专业精神3.有效管理教室,与幼儿维持良性互动要达到这样的境界的先决条件是,老师须了解人类发展的本质及三至六岁幼儿的身心特点,进而掌握对学习的基本信念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让环境发挥其潜移默化的教学魔力三、发展的基本模式根据许多医学与心理学先进的观察与研究可得知,虽然每个人的发展步调与特质都不相同,但依循固定、有规律的进行模式,而且这种模式是不受后天经验影响而改变的,这些模式是:(一)发展是连续的人从在子宫内开始,一直到生命终止,他的各部位器官与能力都一直以不同的速率不断地发展。

      其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不是跳跃式地有时长、有时短,也不是突发的如:牙齿、语言的发展,我们常以为婴儿生齿是一日之间就冒出来,或突然就会叫爸爸、妈妈了实际上牙齿在冒出来前,就在下颚内“酝酿”了好久,而幼儿在开口说话前,也是经过一段极漫长的观察、模仿、刺激与发声练习的二)从整合到分化每种行为能力最初都是“粗枝大叶” 、一片混沌的,而后经生理的成熟与环境刺激的交相作用,才得以“精细分工” 例如:幼儿最初拿笔是以拳握方式,并以整只手臂力量运笔,而后才学会灵活运用拇指、食指与中指相互协调夹笔,然后靠手腕运笔再如:婴儿常会将四只脚的动物都认作是同一种,而后才学会分辨猫、狗、羊等 (三)发展速率有快有慢发展虽是连续的,但各部位的成长以至心智能力的发展速率却是有快有慢的,而且有阶段性的例如:脑神经与脑组织的发展在儿童期发展最快,而内脏器官在儿童期成长缓慢,一直到青年期才快速成长。

      又如想像、创造能力在儿童期便快速成长,至青年期达高峰,而逻辑推理能力在儿童期则呈缓慢发展状四)阶段成熟性各种行为能力的发展过程都可以由几个“阶段”组成,每个阶段都有其重要的“发展工作” ,待发展成熟后,才得以进入下个阶段继续成长换句话说,后面的发展阶段的好坏是建立在前一个阶段之上的而且各阶段发展顺序是一定的,每个人都照着一定的模式成长,不可能前后颠倒或跳过某一个阶段如:婴儿从头部举直→俯卧抬头→翻身→坐起→爬行→站立→行走的发展,其中如果有某一阶段出了问题,接下来的阶段便无法完成同样的,当幼儿的手指肌肉、手眼协调等精细动作能力的发展没有成熟前,他是无法拿笔写字的五)个别差异性虽说发展模式是固定的,但每个人却又会因遗传因子与生成环境的差异,而各有特质这种个别差异广泛显现于人的身体、智能、兴趣、情绪与人格各方面,也可以说世上没有两个人是完全一模一样的四、幼儿的本质幼儿期无论在身体、语言、人格、智能及社会性发展上,都正处于非常时期,发展快速其重要性就如房子的基石一样,基石若未打好,那房子就随时有倾斜、倒塌的危险,一般而言,幼儿期与人生其他阶段的不同在于:(1)生理特征幼儿的身体除了内脏器官与触觉发展较慢外,其他如骨骼、脑部、大小肌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牙齿等都处于急速成长。

      分化的关键期,促使他们不停地想寻找机会,刺激这些机能不断“演练” ,增加灵敏度以达到成熟阶段而这便是幼儿不停地想听、想说、想看、想闻、想尝、想摸,总是坐不住、无法安静的主要原因之一二)思考特征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不同成长阶段的人对同一个问题或事物会有不同的看法或了解方式,而且每个人的认知能力的发展都会历经四个主要阶段才得以成熟每个阶段又都各有其思考特征三至六岁的幼儿正处于所谓“前运算阶段” 这个时期幼儿在思考活动上,会有下列特征:自我中心性幼儿只能从自身的立场或单一观点来观察或了解人、事、物,他无法从他人的立场或多重角度来考虑问题例如,同样一件物品,让他从不同方向观看时,他会以为是不同的东西,他总认为月亮跟着他走,他也无法像成人一样理解或体会他人的想法与感受,这也是造成幼儿间高频率吵架、打闹事件的原因之一,而年龄愈小的,就愈不接受轮流、等待或共用等这些成人社会的安排惟实思考性幼儿无法思考、理解抽象的概念或不眼前的事物,他必须凭借自己身体的直接操作和知觉经验来了解事物或解决问题例如,他可以从学校走回家,但却无法描述(说清楚)这条路是如何走的直觉判断幼儿常会依据事物的表象来判断或解决问题,缺乏逻辑推理能力。

      他们会从一个特有概念直接跳接(联想)另一个概念,或认为同一时间发生的事,其间必有因果关系例如,有人不管是吃点心或午餐时,就想到“吃完”后要“午睡”的不愉快经验,因而拒绝食用或吵闹不休这个时期的幼儿也常常只能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物的某一细节上,无法联结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例如:画妈妈时,常常很夸张的描绘嘴巴、发型等某一部位,而仿画□、△时,常是歪歪斜斜,比例不对,甚至会突显某一个角三)情绪、行为特征1.喜欢探索新事物、充满想像力由于正处于生理的急速成长期,但又受限于自我中心及惟实思考方式,幼儿的心里总是塞满了一大堆问题,新奇的事物也总能抓住他的视线,因而,他们会不时东摸西摸,还会问个不停而当幼儿自身无法理解所看到、所听到的事物或自觉无法控制、掌握世界时,他就会天马行空地“胡思乱想”或虚构一些人物、怪物,进入自己的想像世界2. 情绪不稳定幼儿期也正处于社会化关键期,许多心理、情绪反应都属于分化与未分化状态中,再加上其特有的思考方式,使得幼儿很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煽动、暗示)而表现不稳定的情绪行为如产生注意力短暂,易分心,使性子,前一分钟哭后一分钟笑,争抢,打闹等等令大人头疼的行为3.爱模仿、可塑性强但也正因为幼儿的身心状态未完全分化(尚未定型) ,易受外界所控制、影响,使得他们极爱模仿周围的人与事(尤其是经常出现在他生活中的父母与老师) ,也最容易接受指导(可塑性强) 。

      五、学习的基本信念老师若能完全体会和认识人类发展的本质,并同意幼儿具有异于成人的生理、思考与行为特征,就会知道传统的以集体、分科、按课程大纲、进度上课、教师权威导向、灌输、注重测试成绩等否定个人存在价值的教学方式是极不适合幼儿的,在史蒂芬所著《开放的教育》一书中,曾举出一些开放教育学者对学习的基本信念,这些信念包括: (一)学习是始于出生,且连续不断的从发展的连续性与婴幼儿的生理特征可知,人在子宫里就已开始“认识”环境(子宫) ,对刺激作反应胎儿成长到第二十八个星期时,其神经、循环等身体重要系统都已发展出来许多研究显示在第二十八至四十个星期间,胎儿便能够辨别甜、酸、苦、咸等味道,能对亮光及声音作反应,眼睛能短暂地跟随物体移动,饥饿时会哭由这些灵敏的反应可知,当母体环境不正常时,如酗酒、不当药物、传染病、常处于愤怒、焦虑的情绪状态等,将可能引起神经或内分泌系统产生不良化学物质,从而导致胎儿处于激动状态,甚至产生畸形儿或流产现象。

      因此,即使是胎儿期,就已和环境产生互动;每一成长阶段皆有其关键“作业”待完成;需不断接受刺激、累积经验,方能持续成长这点给老师的启示是,学习是随时在发生的,没有上课、下课之分同时更不能忽略或否认学习者过去的环境经验(幼儿不是一张白纸) 一个在家里从来不曾看过书的幼儿,老师若马上要求其看图说故事的话,他的不自在与挫折感是可预见的二)学习必须是学习者亲身体验正如皮亚杰认知学说所提出的论点,幼儿是用“行动”来思考,是靠“感官”来学习的 “知识”若不是经过幼儿的“亲身体验” ,就不能成为真的知识举例来说,让幼儿认识形状的方式,不是在黑板上画出△□○,然后对幼儿解释各种形状的特质,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们玩积木,在堆堆叠叠中,自然体验四四方方、有棱有角、长长的、弯弯的等具体形状特征亲身体验”的另一个意义是,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气质与行为方式,不会有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物具有相同的价值观或理解程度例如:有人喜欢静静地唱一首歌,有人喜欢连唱带跳,有人则不喜欢唱歌;同样一片拼图,不会有两个人以完全一样的方式来拼完老师若能了解这个学习本质,就会避免以灌输方式教导幼儿,更不会要求(期望)全班幼儿有同样的表现三)学习内容必须适合幼儿的发展程度根据阶段成熟论及“继续性”的发展原则,人类各项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是渐进且有系统性的,某一阶段未成熟前不可能跳跃到另一阶段;基础能力未发展成熟前是不可能掌握精细能力的。

      因此,规划任何学习活动时,应以学习者现阶段的能力或行为为基点,过与不及都无法引起学习动机,甚至造成学习者的挫败感例如,要求一个还不会使用剪刀的幼儿剪内环线或剪圆形时,便极可能使幼儿产生挫折感而失去兴趣所以课程进行不应死守课程纲要或进度而忽略了学生的反应,成了“反客为主” 四)学习是自发且有目的的基于每一阶段身心成长的需求,幼儿自会不断寻求外界刺激以满足这种需求,而且每个人又会因人格特质、兴趣、发展速率的不同,都会以自己的独特方式来达到目的因此,老师所要做的便是洞悉这些成长需求与个别差异性,提供环境刺激,引起他们的好奇心与学习动机如果环境无法与他们的成长需求相配合,使得他们的成长之路受阻,可能的结果是:师生不断发生摩擦、幼儿学习情绪低落、抗拒、破坏、退缩、与社会脱节等负面行为一再发生 或许老师们已开始想,要如何让幼儿实践这些学习信念呢?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才能符合每一位幼儿的身心需求?那我们得说,幼儿本位的个别化教学方式,恐怕是实践这些信念的唯一途径了。

      所谓个别化,并不是说形式上的一对一教学形态,而是讲求学生本位,打破任何统一的模式,能够随时给予幼儿多重选择机会,多条成长之路,以发挥最佳的学习效果要达成个别化的方式很多,例如:弹性的学制,过程性的评量,减少集体教学的时间……而开放的学习空间更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它可以增加学生和教材间、老师和学生间以及学生和学生间直接接触的机会第三章 如何规划学习区所谓“学习区(兴趣中心、角落) ”,是指有规划而且多样性的学习环境,幼儿能够在这里根据自已的兴趣、能力与发展阶段,有效地且有系统地完成某种学习活动或达成某一学习目标学习区的规划方式不下百种,但有其基本的步骤与原则,在此提供给老师们参考 一、拟定学习区的种类与大目标学习区的种类与范围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并无定论,但应以“全人教育”为原则,即满足幼儿认知、语言、大小肌肉、情绪与社会性发展需求老师可依据实际的空间条件(如:面积大小、格局、形状等) 、幼儿人数、年龄层、编班方。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