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响淋巴瘤病理诊断的临床因素分析.docx
5页影响淋巴瘤病理诊断的临床因素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影响淋巴瘤病理诊断的临床因素,为提升淋巴瘤划着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间收治的淋巴瘤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将200例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治疗史、影像学资料、病理检查结果等资料充分收集,对已存有病理诊断结果的患者,根据患者近期临床病症表现、影像学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的临床诊断结果与现有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结果:影响淋巴瘤病理诊断的临床因素为取材方式、肿瘤类型、病理类型等,结内淋巴瘤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诊断可靠性分别为85%和81%,明显高于结外淋巴瘤和非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72%和60%,切除的病理诊断可靠性最高,为70%(140/200)结论:临床结合病理,才能提高准确率关键词:影响;淋巴瘤;病理诊断;临床因素临床上,有相当比重的淋巴瘤并不会出现典型性病理特征,医护人员很容易将其与其他种类肿瘤混肴判断因此,恶性淋巴瘤属于病理诊断中较困难的一种[1]目前,有不少从病理诊断角度出发的淋巴瘤鉴别文献,但是临床角度的鉴别文献却较为少见,我院针对此种情况,特开展本次研究1基本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间收治的淋巴瘤患者200例开展本次研究。
其中有男性患者130例,女性患者70例,年龄分布在33岁到78岁,平均年龄为(40.14.5)岁经术后病理诊断,200例患者中有非霍奇金淋巴瘤189例,霍奇金淋巴瘤11例,所有患者均自主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2排除标准本次研究排除不能接受研究后随访患者、多次密集住院治疗患者、不能完全判定临床诊断或病理诊断准确性的患者、非自愿参与研究患者1.3研究办法医护人员将上述200例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治疗史、影像学资料、病理检查结果等资料充分收集,对已存有病理诊断结果的患者,根据患者近期临床病症表现、影像学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的临床诊断结果与现有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判断病理诊断和临床诊断之间是否一致对存在差异的案例,将患者资料调出,并报病理科进行复查,如再次复查结果仍存在差异,则选送其他权威三甲医院病理科综合会诊,分析多家病理诊断意见对200例患者均提供6个月的治疗随访,根据患者治疗效果、病情变化做出最终诊断,再次就临床诊断和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进行分析,并就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差异原因进行分析1.4观察指标通过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之间的可靠性高低进行分析判断,并对病理诊断和临床诊断之间存在的差异原因评价。
1.5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应用 SPSS l9.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使用X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影响临床诊断一致性的因素肿瘤类型:结内淋巴瘤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诊断可靠性分别为85%和81%,明显高于结外淋巴瘤和非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72%和60%;取材方式:切除的病理诊断可靠性最高,为70%(140/200),其次为切取,为60%(120/200)、骨髓活检结合流式细胞,为51%(102/200)、鼻咽镜,为29%(58/200)、肠胃镜,为11%(22/200)不同的肿瘤类型和取材方式之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 11例不一致病例分析本次研究抽取的200例病理诊断为淋巴瘤的案例中,有11例患者病理诊断结果与临床诊断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有7例患者是在病理诊断后接受治疗,另4例患者为临床诊断淋巴瘤,其具体治疗方案已经上报医务管理部门审批后,与患者及家属仔细沟通再执行,详见表1表1 11例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存在差异的病例部位穿刺活检次数最终诊断病理诊断/临床诊断鼻2鼻腔NK/T细胞淋巴瘤临床诊断鼻3鼻腔NK/T细胞淋巴瘤临床诊断鼻3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病理诊断鼻咽2鼻咽淋巴瘤临床诊断鼻咽3鼻咽NK/T细胞淋巴瘤病理诊断胃2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临床诊断胃2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病理诊断胃5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病理诊断腋下2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病理诊断颈3霍奇金淋巴瘤病理诊断颈3非霍奇金淋巴瘤病理诊断在临床与病理诊断不一致病例中,结内淋巴瘤患者穿刺活检结果最初考虑的是淋巴出现反应性增生,但是触诊发现淋巴结质地较韧,而影像学诊断表示其他部位可见淋巴结重大,抗炎治疗无效,存在淋巴瘤可能。
而结外淋巴瘤中,鼻腔位置的淋巴瘤患者长期处于抗生素治疗无效、影像学明显见鼻腔有肿物;鼻咽患者中,可见鼻咽镜有明显隆起病变,而咽后淋巴结重大;胃部患者中,可见胃壁增厚,胃壁表面出现糜烂,而患者临床症状与胃炎、胃癌不符,考虑淋巴瘤可能性较大3探讨对淋巴瘤的诊断,并不能直接以病理诊断作为评定标准,毕竟坏死性淋巴结炎症也可能会在病理诊断上与淋巴瘤混肴,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能够为最后确诊提供关键参考依据自08年起,WTO组织就明确要求对淋巴瘤的诊断一定要结合临床、免疫类型和分子遗传学等综合判断本次研究中,我院出现11例临床诊断和病理诊断不一致的案例,主要是集中于临床怀疑淋巴瘤,而病理诊断为炎症反应,对上述11例患者均进行免疫组化,甚至有2例患者送检权威三甲医院综合会诊,但仍未明确判断分析误诊和漏诊原因主要是取材方式和患者肿瘤位置、病理分析类型临床对淋巴瘤诊断较难,如单一根据临床诊断或病理诊断进行判断,难免不出现误诊或漏诊,延误患者治疗因此,在对淋巴瘤患者诊断中,一定要将临床和病理相结合,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参考文献[1]陈文俊,宋耕,李泽清,等.影响淋巴瘤病理诊断的临床因素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6,20(7):721-723[2]顾史洋,邹善华,王伟光,等.伴PET/CT骨髓弥漫性糖代谢增高的淋巴瘤患者骨髓浸润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癌症杂志,2015,25(10):796-801.[3]柴晓菲,孙淼淼,张建波,等.生发中心与非生发中心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0):20-21.-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