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侵华日军在东北遗留毒弹问题及建立处理毒弹应急机构的现时需要.docx
19页论侵华日军在东北遗留毒弹问题及建立处理毒弹应急机构的现时需要 金润锦Key:国际公约;遗留毒弹;伤人事件;隐患;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应急机构;沟通交流:K265 :A :1009 — 2234(2021)05 — 0101 — 06日本境内的制造毒剂的大久野岛在战争期间研究并制造生产了大量的毒剂,装填炮弹后源源不断的输入到中国战争期间,位于齐齐哈尔的516及位于哈尔滨的731两个臭名昭著的恶魔部队,相互勾结,研制实验生化武器,在研究过程中灭绝人性的使用活体做为实验材料,而且残害手无寸铁的中国百姓,突破人类的道德底线战后又将大量的生化武器遗留在东北,毒弹泄露伤害事件的发生,令受害者及其家庭痛苦终生,血淋淋的伤害事件,让人触目惊心战后随着遗留毒弹时有伤害事件的发生,我国做出了各种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对于战败时遗弃化学武器的事实日本政府一直竭力掩盖,日军秘密遗弃的化学武器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和环境的破坏,日本却没有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从20世纪80年代,随着对日军化学战研究的深入,日本政府对化学战的责任承担问题突显,在无可辩驳的事实面前,日本政府无法抵赖、无处遁逃。
1993年,世界各国签署了新的《禁止化学武器公约》,中国和日本都是签约成员国按照规定,日本对半个世纪前战争结束时遗弃在中国领土上的化学武器即毒气武器有销毁的义务和责任日本政府承认在中国遗留毒弹的事实,也在进行遗留毒弹的善后工作,但探查源头不深入,工作进展缓慢,不尽人意时至今日,日遗留毒弹的处理远没有结束对于在中国遗留毒弹的确切资料,日本政府始终没有积极查找求证,这使得遗留毒弹的问题始终悬而未绝,像根巨刺一样横亘嗓口,令国人无法安心敦促、配合、协助日本政府处理销毁的同时,中国着手建立配套的毒弹处理应急机构是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并发动各界力量,扩大相关宣教教育的力量,继续关注、研究、探索、求证,不遗忘,不懈怠,不放弃,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及环境安全而努力一、日本违背《日内瓦议定书》国际公约的“明知故犯” 对于化学武器的危害性和危险性,人们其实是早有认识的因为在战争中,使用化学武器所造成的伤害远比常规武器严重,特别是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因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化学武器的使用,1920年1月“国际联盟”应运产生,1925年6月17日通过《禁止在战争中使用窒息性、毒性或其他气体和细菌作战方法的议定书》,简称《日内瓦议定书》,日本是签字国之一。
所以对于日本在侵华战争中使用毒气武器的行为,是绝对的“明知故犯”毒剂的研制生产是违背国际公约的,日本深知这一情况,所以日本的化学研制及化学战极其隐秘,是日军中的绝密,战败后又秘密处理二战期间侵华日军在中国进行化学战的罪责,战后审判中并没有得到相应的追究,而对战败时遗弃化学武器的事实日本政府也一直竭力掩盖,逃避责任通过我国政府相关部门、筚路蓝缕开拓局面的历史研究学者、社会团体、日本民间憎恨战争、热爱和平人士、以及一些良心发现的曾参加侵华战争的日本老兵的不懈的努力,剥丝抽茧,拨开云雾见天日曾经的事实点滴、捡拾考证、揭露化学战真相的丰硕成果及战后遗留毒弹事件的发生,日军研制使用化学武器的事实被逐渐认证,日本政府妄图抵赖的无耻嘴脸无情掀开,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违背、践踏国际公约,研制使用生化武器,昭然若揭二、侵华日军在东北遗留毒弹不争的事实(一)日本背弃公约研制化学武器欧洲战场上的化学武器威力,引起了日军的极大兴趣与关注1918年4月,日军成立“临时毒气调查委员会”(1918-1919)这是日军对化学武器的的调查初始阶段从一开始就是在军部的直接控制下,并且是得到了天皇的认可筹备及建立“陆军科学研究所”(1921-1931)是日本化学武器的正式开发阶段,以及在“陆军第六技术研究所”(1931-1945)下的各种化学武器的制式化及应用。
毒剂的研制生产是违背国际公约的,日本深知这一情况,所以毒剂的研制基本是靠自己的力量在秘密地进行化学武器是装填了化学毒剂的武器,因此化学毒剂亦可称为化学武器的基础为了保守机密,所以日本军队在一般场合下用各种颜色代表毒剂,黄色是糜烂性毒剂的代号,对外称为“黄剂”;窒息性毒剂(光气),命名为“青一号”,用蓝色代表;全身中毒性毒剂(氢氰酸又称氰化氢、青酸),命名为“茶一号”,用茶色(即褐色)代表;喷嚏(呕吐)性毒剂(二苯氢砷),命名为“赤剂”催泪性毒剂,以绿色代表这些研制生产的毒剂进行装填制成毒气炮弹,由于需要保密,毒气炮弹的外部没有任何文字标识,只用色带标志毒气炮弹的称呼同化学毒剂的制式名称是一致的糜烂性毒剂装填的炮弹被称为“黄弹”装填窒息性光气的炮弹为“青白弹”装填了巨毒的氢氰酸炮弹称为“茶弹”装填了喷嚏性毒剂的炮弹是“赤弹”催泪性毒气弹则称为“绿弹”二)日本陆军、海军毒气生产基地从地图上消失的岛屿——大久野岛大久野岛位于有名的濑户内海之中,如今是著名的“国民休假村”然而在第二次世界期间,大久岛屿是极其秘密的孤岛,为严格地封锁消息,日本把大久野岛从地图上抹去1927年,根據日本陆军省的命令,在大久野岛上建立生产毒剂的工厂,这座岛屿在战时是一座庞大的毒剂生产制造基地。
目前掌握的资料,大久野岛在1931年至1945年8月,生产的各种毒剂为6616吨日本投降时,留在日本本土上的毒剂还有3647吨,因此至少3000吨以上的毒剂被用到各地的战场上日军海军的化学武器工厂——相模海军工厂日本军队的兵器制造一直分为陆军和海军两个系统,但陆军的化学战准备是主要的战争期间,设在大久野岛的毒气工厂的毒气总制造量占日本军队毒气总制造量的九成左右,其余部分则是海军系统的毒气工厂制造的相模海军工厂生产760吨,战后遗留在日本国土内的有268.4吨,送到战场上的毒剂近500吨大久野岛上的忠海兵器制造所和平冢家的相模海军工厂是战争时期日本军队制造化学毒剂的主要基地这两个工厂制造出来的化学毒剂,有一部分在本工厂被直接装填到化学武器如毒弹、毒筒中,有的被运送到专门的装填工厂装入化学武器中,也有的以罐装毒剂的形式运送到中国战场在美国军队的档案资料中,有关于日本军队将毒气武器装备关东军的部分记载,根据这个记载可以看出,关东军所配备的毒气武器数量很多,而且由于关东军在中国的东北地区除进行实验外,没有在战争中大量使用毒气武器,因此大量毒气武器是被遗留在中国东北的三)日军在黑龙江建立细菌及毒气研究实验基地很多人知道731细菌部队的名字,知道这一部队曾在中国东北进行过残无人道的活体实验,突破人类底线,刷新对人性残暴的认识。
更是由于哈尔滨侵华日军731部队罪证陈列馆,更多国内外人士对于日军在战争期间进行生化战的事实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时至今日,与731相比,依然很少人知道,在日本的关东军中,存在过一支以化学战的研究实验为目的的专门的化学部队,这支部队与731部队的罪恶本质相同,而且与731部队协同配合进行人体实验,它就是位于齐齐哈尔市的日本关东军化学部—516化学部队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扩大,1937年日本陆军在东北齐齐哈尔建立了关东军技术部,内中设有化学兵器班1939年正式成立关东军化学部,组建五一六部队五一六部队在日军的化学战系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把在日本化学武器生产与在中国战场上化学武器使用联系起来,与日军遗弃在中国的大量化学武器亦有密切关系一种被称作气体发生器的设备亦称为“死亡之箱”是这两支部队联系的主要媒介,把这两支恶魔部队的联系起来的不仅是这种设备,更重要的是这两支部队共同的目的——使用毒气进行人体实验七三一原队员越定男提供了重要证据,他在1993年10月10日向日本《战争责任研究》的编辑山口俊明介绍说:在七三一部队进行最多的是毒气实验……使用的毒气有芥子气、氢氰酸等,把“马路大”推送进去,毒气就喷出来,外面十多个人有的端着德国造的相机、摄像机拍摄,有的记时,有的记录。
马路大”的表情时刻在变化,一会儿喷出泡沫,一会儿吐出血,而观察的人却毫不动生色地各大自做各自的事……我向这个实验室运“马路大”,看到的这种实验一年间总有百十回吧,所以毒气实验是经常进行的……(日本战败时)撤退时最要紧的是处理那些“马路大”,一个不留地全部杀害了,大部分是被毒气杀死的通过以上所述,我们能清晰的看出,从事化学武器研究的五一六部队和从事细菌武器研究的七三一部队是不折不扣的恶魔兄弟,不分主次四)日军泯灭人性的活体实验尽管日军对于毒气实验尤其是人体实验的情况严格保密,但是战后还是有许多证据暴露出来1983年庆应大学的教授松村高夫带领他的研究生在日本的旧书店找到了两份旧日本军队使用活人进行细菌实验和化学实验的报告其中一份专门的毒气实验报告名称是《因黄弹射击引起的皮肤伤害及一般临床的症状观察》,记载了1940年9月7日-10日由日军所进行的一次向人体发射芥子气毒弹实验向三个地点发射芥子气弹,每个地点都放置有着装、防护面具及防护环境各不相同的一组活人第一区域5个人,第二区域6个人,第三区域5个人,每一个人有一个三位数的编号,观察被炸地點各种人被害后的结果,这些人是日军俘虏的中国人这次实验是由一系列实验组成,除射击实验外,还包括原水实验,即强迫被实验人员饮用含有毒剂的水溶液,观察后果。
接种实验,即抽取实验人员身体中出现水疱中的液体强行注射到被实验人员的身上,观察结果实验报告有39页,这些报告是日本侵略者用刺刀蘸着中国人的鲜血写就的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的图书馆,有军医金原节三(1937年8月任日本陆军省医务局医事课员)的《陆军省业务日志摘录》,其中有重要的关于进行各种化学毒剂的人体实验资料其中一份署名为陆军科学研究所近藤军医中佐于1939年4月21日写的《在满州进行的特种实验的报告》中,叙述了由陆军科学研究所和关东军技术部化学兵器班(即后来的516部队)进行的芥子气、路易氏气、光气、氢氰酸等致死性毒瓦斯和喷嚏性、催泪性毒瓦斯的对人体的实验从实验结论中可以看出,如果没有人体实验是绝对不可能的1939年,日本广川书店出版了本名为《毒瓦斯及试验法》专著,作者是日本内务省防空研究所的内务技师、药学士汤川新太郎在这部专门讲述毒气问题的著作中,详细介绍了芥子气和路易氏气的性质和伤害情况,还附了18幅照片那些照片表现的是被毒气伤害后的人体各部位,有的是在染毒后发生水泡的情况,有的是在水泡破裂后皮肤溃烂的情况,也有治疗后留下的伤痕的情况这些照片显然证明是在进行毒气伤害的实验与照片对应,在书中附有一张图表,表示的是在“一个人的左右手同一部位分别滴上同量的芥子气和路易氏气”后的伤害情况,对该伤害观察了47天,图表则记录两处被害恢复的情况。
很明显这是人为的染毒实验,而被实验对象显而易见,是失去人身自由的俘虏一类人无论日军怎样抵赖,无论日本政府如何掩饰,在这些强有力证据的前面,显得是那样的可耻可笑,日军研究毒剂并用活体进行实验的事实开始暴露随着这些证据的暴露,及专家学者们的不懈探究,日本的化学战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并越来越清晰五)活体毒气实验过程为揭露七三一部队的内幕做过巨大努力和贡献的森村诚一在其著作《恶魔的饱食》中记载:当“马路大”被绑到柱子上时,就已经意识到即将到来的结果,因此都拼命猛烈地反抗担任警备任务的特别班的军人就用棍棒猛力殴打他们,直到把这些人绑到车上一次实验推进一个人,一天平均“消耗”四五个“马路大”实验的情景更是残忍的:被关在玻璃罩里的“马路大”瞪着愤怒的双眼,想挣扎着冲出来,但身体被牢牢地绑住而无能为力五一六部队的队员们接通电源,打开旋钮,安装在一旁设施中的风扇转动起来,烧瓶中的茶褐色青酸被加热,逐渐生成了气体毒气顺着管道进入关“马路大”的玻璃罩在产生毒气的设施中有一台由日本岛津制作所制造的毒气浓度计,随时记录毒气的浓度,可以从中得到使“马路大”致死的毒气的数值毒气进入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