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诗经最重要艺术特色.pdf
6页1 / 6 诗经最主要的艺术特色:它们从各个方面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对于周人的建国经过、周初的经济制度和生产情况,某些重大的政治历史事件,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对于人民所遭受的疾苦,西周后期以迄春秋的政治混乱局面、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行为,尤有深刻的揭露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需要,分别采取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语言朴素优美,韵律和谐写景抒情都赋予艺术感染力对后代文学有深远影响《采薇》运用的艺术手法:表现手法上的赋比兴如《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3 章法上的重复叠句,反复咏叹,增强了诗的音乐感,使情感得到尽情抒发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4 语言上的双声叠韵和叠字叠句的形式,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以及诗歌的感染力如《采薇》 :叠字如 “ 烈烈” 写心如火灼; “ 业业 ” 、“ 骙骙 ” 、“ 翼翼 ” 写马的高大、雄壮、整齐;“ 依依 ” 写柳枝的迎风摇曳;“ 霏霏 ” 写雪花的漫天飞舞叠词如“ 采薇采薇 ” 、“ 曰归曰归 ” ,重复歌唱,以加重语气,加强感情的表达诗歌前三节的语句有一些相同或相似,句型重复,只在句子的个别出换几个字,这种手法叫“ 重章叠句 ” 。
这种艺术手法的作用:内容上,通过反复可以更加深刻地表达战士戍边远离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流逝,时序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音节和结构上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效果,再加上叠音词,一唱三叹,音节和谐,体现了诗歌的音乐美,有利于情感的抒发第二部分写了战车、战马、象弭、鱼服等细节,又用了“ 四牧业业 ” 、“ 四牧骙骙 ” 、“ 四牧翼翼 ” 等叠音词,用赋的手法,极写战马之强壮,步伐之整齐,装备之精良传达出抒情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高昂的斗志,必胜的信念和饱满的爱国热情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盛开的棠棣花,给血与火交织的战场平添了一份优美,一缕柔情,折射出士兵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向上的情怀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句历来为人称颂的诗句,几千年来激荡着读者的心,清人王夫之这样评价“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这四句包含了两个情景交融的画面,以景显情,韵味无穷,非常经典《采薇》最好的句子是哪两句,好在哪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来我思雨雪霏霏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昔:指出征时依依:茂盛貌一说,依恋貌思:语末助词。
霏霏:雪大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诗经里一个著名的句子,它象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在一年的当儿,他经历了什么已经尽在不言中了我们可以想象, 他的妻子在家等着他我们可以想象他的恋人在故乡等着他即便是一年中受尽苦难,也要等到相见的一天大雪中有一个人在独行,远处有一盏灯在为他亮着那是他全部希望所在,是他活着的动力为了杨柳依依,他可以忍受雨雪霏霏整篇充满着人性的美古代人的交通不便,造就了人们思维的发达,把人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运用了 “ 以哀景写乐 ” 手法,这是指诗歌创作中的情景反衬手法,这种手法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效果,那就是“ 一倍增其哀乐 ” 运用对比的方式将时序之“ 今—— 昔” ,物候之 “ 柳—— 雪” ,人生之 “ 往—— 来” 剪接融汇,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典型画面短短4 句诗,看似平淡,娓娓道来,却充满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同一个“ 我” ,但有 “ 今昔 ” 之分,同一条路,却有“ 杨柳依依 ” 与“ 雨雪霏霏 ” 之别,而这一切都在这一“ 往” 一“ 来” 的人生变化中生成《秦晋肴之战》中有几个主要人物?他们的性格特征是什么?蹇叔: 忠直耿介,见识深远。
在文中表现的十分充分他是秦国的一位老臣,早在秦穆公即位的时候,他就担任士大夫他出谋划策,一心一意为国效力,深受人们的尊重因此秦穆公收到杞子从郑国发出密报的时候,首先“访诸蹇叔”,可见蹇叔受到国君的信赖但他并不是一个随风倒的人物,他不迁就国君的错误意见,而以国家的利益为重,直言劝谏,希望穆公打消远征的意图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这话说的很委婉,意思却一点也不含混,不主张出兵显而易见这句话又说的很稳重,很符合他的元老身份从中可看出他目光深远,料事如神师劳力竭”分析的入情入理,被后来的事实证明完全正确可见蹇叔是个经验丰富的政治家那一心想当霸主的秦穆公拒绝接受他的劝告,固执己见当即“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没因国君拒谏,就对国家大事撒手不管他先是哭送孟明等,说:“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师入也”他意识到悲剧的不可避免但他仍然希望以哭为诫,使穆公回心转意可以说是谋国虑长,情深意笃当遭受穆公“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的责骂之后,他又用哭送自己儿子的举动,表示对自己观点的坚持,仍然不放弃劝阻出兵的最后一点希望他对晋国地形了如指掌,对战争的结局预料如神,表明他富有地理、军事方面的知识,是个智谋过人之士。
从文章第二部分起,也就是秦国军队向东进发之后,蹇叔没再出场可交战各方的情况和事态发展的描写,都证明了他的预见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文章开头是从正面、从实处塑造蹇叔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6 页2 / 6 形象的话,那下面的文章就是从侧面、从虚处继续描写他的深谋远虑,使蹇叔形象更加丰满,更加完美秦穆公: 跟蹇叔关系很密切,也只在文章的首尾出现,着墨不算很多这是个利令智昏、刚愎自用,失败之后方知悔过、吸取教训的,主观武断、勇于认错的统治者形象呼之欲出:你看,他早已打定主意袭击郑国,可是偏要征求老臣的意见,做作样子,想以此显示自己的正确没料到蹇叔反对他的意见,因此他十分恼火,“公辞焉”,把他极端固执的神态用冷竣的笔墨描画了出来他对老臣的咒骂,暴露出统治者蛮横霸道,薄义寡恩的嘴脸当然作品并没有用凝固不变的观点、手法来刻画人物,而是在事件的发展中,表示人物思想的多面性文章末尾他“乡师而哭”,不撤孟明的职,自己承担了战败的责任,说:“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可见他还是有勇气认错的不责怪臣下,当然也是为了让他们更好的为自己卖命。
他懂得要想用人,必得人心晋国 先轸 的形象他是在晋文公得到国位之前,跟着流亡在外的一位忠心耿耿的贤士在晋楚城濮之战的争霸中,他作为决策的人物,帮助晋文公下了作战的决心,并率领晋军英勇奋战,夺取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晋文公死后,襄公即位,他作为一个元老重臣,对国家的和战大计,颇有发言权他认为秦穆公不听贤者之言,劳师袭郑,是天奉我的好时机,“奉不可失,敌不可纵”,“必伐秦师”,他和自己一样忠心耿耿地为国效劳的栾枝激烈争论他俩是老同事了在这场争论中,先轸占了上峰,从而促使晋国军队投入战斗,大败秦军于殽先轸与栾枝的争论,表现出他的善辩能断,敢说敢为,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对强秦的无理痛恨和关心国事的精神晋军活捉了秦国的孟明等三帅,却被晋文公之妻、襄公之母文嬴用巧妙的言词对儿子连哄带骗的做了一番工作之后,放走了文章写到先轸的反映非常生动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隳军实而长寇讎,亡无日矣不顾而唾”这实在是绘声绘色的描写,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在“释囚”问题上,先轸与晋襄公看法不同,先轸竭力反对释囚,写他在君王面前有四敢:一敢问秦囚, 二敢对君发怒, 三敢骂暴君“隳军实而长寇讎”,四敢“不顾而唾”。
通过这一问、一怒、一骂、一唾四个细节,使先轸那耿直、暴烈的性格跃然纸上我们看,新君襄公是唯命是听和被先轸入朝时问的尴尬相,被作者刻画的活灵活现,而先轸的凛然正气和刚直倔犟的性格暴露无疑是啊,战士们在战场上拼死拼活博斗,才把秦军的统帅抓到手,而妇人只需一句话把他们放走了,这不是毁自己的战果,长敌人的志气吗?“亡无日矣”的长叹,体现出先轸对国事的关心,对襄公把囚犯放走的极度不满一个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赳赳武夫形象似乎就站立在我们的面前不顾而唾”的动作描写,也很符合先轸这样一个劳苦功高的元老的身份虽是细节,但反映出他恨恨难消的情感和刚烈率直的性格郑商人 弦高的形象作者刻画的非常成功弦高既不是谋士,也不是武将,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商人,但他有谋士之志,有武将之勇,更有一颗爱国之心因而在文中所描写的众多人物中,他的形象更引人瞩目在到周都城做买卖的路上,他无意中碰到了来偷袭自己国家的秦国军队,怎么办?他急中生智,偷装成郑国的使者,把自己做买卖的牛、熟牛皮,献给秦军的统帅,作为犒师之资,然后来一番颇为动听的、实际上含有警告之意的言辞,与秦军统帅周旋,拖延时间于此同时,他派人“遽告于郑”,让国内知道情况,及早做好防禦的准备工作。
文中有关弦高犒师,缓敌报警的描写,不过六十几个字,却生动地再现出一个聪明机智、随机应变、胆大心细、长于言辞的爱国商人形象弦高犒师”(表机智)也成为人们历来传颂的佳话此外, 王孙满的年幼聪颖;杞子、逄孙、 扬孙等的鲁莽少谋;阳处父“ 释左骖 ” ,以诱敌上岸的机智,孟明的警惕和急于复仇的心理等,在文中虽着墨不多,但都刻画的淋漓生色,给人留下十分难忘的印象《秦晋肴之战》用了哪些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秦晋肴之战》中有三段精彩的外交辞令,分析之《冯谖客孟尝君》中的“三窟”是什么1、焚烧债券,收买齐地民心:孟尝君市义于薛得到封地薛城人民的拥护2、说梁礼聘,让齐再次重用:复位于齐获贤才名声3、宗庙建薛,可以高枕无忧立宗庙于薛使齐王不能等闲视之《冯谖客孟尝君》刻画了冯怎样的形象?礼贤下士、胸怀宽广、足智多谋、不卑不亢、一位深谋远虑、具有远见卓识而性格不羁的战国奇士的风采策士中的一个典型愿为知己效力,富有远见卓识,能审时度势冯谖是战国策士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形象他的三次弹铗而歌表明他了解自己的价值所在,一旦孟尝君满足了他的要求,他就视为知己,并愿意全力报效焚券市义和狡兔三窟的故事,表明了他具有过人的眼光和才干,能深谋远虑,审时度势,利用诸侯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为孟尝君巩固其在齐国的地位。
《冯谖客孟尝君》中刻画冯形象时候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有何作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6 页3 / 6 主要通过行为(弹铗歌唱等)、语言(具体对话)和事件(薛地收债、帮助孟尝君恢复相位、在薛地建立宗庙巩固孟尝君地位等)表现出了冯谖善于观察、有谋略的智慧形象先抑后扬、侧面映衬、对比反衬在《冯谖客孟尝君》一文中,用先抑后扬、侧面映衬、对比反衬这样的手法来刻画冯谖,其作用在于:说明冯谖的才华深藏不露,目光远大,绝非泛泛之辈,同时也是对身为“ 战国四公子 ” ,声称 “ 礼贤下士 ” 的孟尝君却也无可避免地存在“ 看人下菜碟 ” 行为一种委婉的批评《非攻》如何运用比喻与排比的手法或者说,采用了什么手法?《养生主》的主旨是什么?从《养生主》当中得到什么启示?《湘夫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抒发人物情感?越鸟巢南枝胡马依北风分析这两句的比兴意义《李将军列传》记载了李广一生中的哪几次战役?此文章是如何塑造李广形象的?上郡之战 : 突出李广 “ 善射 ” 本领和临危不惧、从容镇定的大将风度;雁门之战 : 显示其机智和应变才能;右北平之战 : 凸现其胆识和神威;卫青袭击单于之战: 则重点叙述李广遭遇的坎坷。
四个战役写出了李广性格的主要方面同时,还穿插一些其他事件:对比李广与程不识不同的带兵方法,写出他治军宽缓而得力的特点;杀霸陵尉,表现他负能使气的性格;与望气者王朔的对话,又体现其对自身命运偃蹇的愤郁不平主要事件与将要事件,相互配合,既鲜明又完整地表现了李广的思想性格、生平际遇的特点和全貌总之,李广的性格特征是善察敌情、览危不惧、处变不惊、指挥若定;他总是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为平定外族侵略立下汗马功劳;他廉洁轻财务、爱护士卒、忠实诚信、口讷少言,虽屡建战功,却备受排挤压抑,尽管如此,李广仍转战疆场,为国效忠,表现出一代良将的高尚品德与宽阔的胸怀作者在艺术上如何刻画李广这一人物形象的:一、抓住富于特征的人物细节刻画人物性格,是《史记》人物传记所共有的一大长处《李将军列传》也不例外二、运用对比手法来烘托李广的形象,使这一人物在与别人的比较中显示出独特的风采一是与匈奴射雕者的对比二是与程不识的对比三是同部下吏士的对比四是与李蔡的对比《苏武传》塑造了苏武什么样的性格特点,通过什么来表现的左思的《咏史》有何现实意义它针对魏晋以来“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的腐败局面,以"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强烈对比,反映出寒门与士族的矛盾,暴露出门阀制度的腐朽与黑暗,又引用史实说明有才之士横造压抑乃古有之。
这样的诗歌 所评论的就不止是现实,而且包容了历史;所谴责的就不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社会的痼疾;所抒发的也不只是作者的个人怨恨,而是代表了古往今来寒士们的不平之鸣这首诗开端巧用比兴,然后用自然现象引入社会现实,最后援引史实进行说明,使史实与现实紧密结合,咏史实为咏怀,这是左思《咏史》成熟的重要标志诗一开头就用比兴的手法,以涧底松来比喻怀才不遇的寒士,以山上苗来比喻凭借门阀世代卿相的士族,深刻地揭露了西晋社会“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的畸形现象对扼杀人材的门阀制度发出了愤慨的抗议其态度之激烈、笔锋之尖锐,在整个西晋六朝都是不多的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这一艺术形象打动了不少后世文人《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两句出语精警,有什么样的效果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历来注家未对序文史事详加考核,都以为是讽张守珪而作其实,这是不符史实的此诗所刺对象应是受张守珪派遣、前往征讨奚、契丹的平卢讨击使、左骁卫将军安禄山这种对比,矛头所指十分明显,因而大大加强了讽刺的力量对比手法 ,以乐反衬悲 ,以富反衬贫 ,辛辣讽刺了 "不均 "这个现实 ,抨击了豪门望族的麻木和奢侈,写出强大反差。
这样严酷的事实对比,有力地揭露了汉军中将军和兵士的矛盾,暗示了必败的原因....... 这是对战争惨烈场面及军中统帅寻欢作乐场面的描写,放在一起是对比,也是讽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有何特色?(1)此诗层次分明,结构严谨2)善于借景抒情,景物描写清晰,饱含感情3)诗音韵和谐,一韵到底,极其流畅第一层为头两句,写自己登三山、望京邑第二层为中间六句,描写了登、望所见景色第三层为最后六句,直接抒写了去国怀乡之情谢朓的山水诗把描写景物和抒发感情自然地结合起来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描写了一幅绚丽多姿、生机盎然、明丽优美的春日晚景图像王粲在灞水边远望长安,像潘岳在河阳远望京县我在三山远望京邑阳光照耀着飞耸的屋檐,高高低低明艳一片残余的晚霞像绚丽的彩绸曳在天边,清澈的长江平静如一条白练春日的江洲上鸟语喧喧,芬芳的郊野上百花争艳离乡远去啊,我将久留外地,思念缠绵啊,就此结束了和故乡亲友的欢宴还乡之期遥遥无及,眼泪纷飞好比冬日的雪霰满怀深情遥望故乡,谁不黑发渐白两鬓斑斑!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6 页4 / 6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描写了诗人即将离开京城建康(今江苏南京)的傍晚,登上三山回望京城的情景,抒发了眷恋京城之情作者选择富有时令和环境色彩的词语来描写,形象地显示了“ 余霞 ” 、“ 澄江” 的特色。
“ 喧鸟覆春洲 ” 的大意是:喧闹的群鸟覆盖了春天的小洲 杂英满芳甸 ” 的大意是说:杂花开满了芬芳的郊野这一层的六句,描写了一幅明艳壮阔的春晴晚景图良辰美景陈现眼前,令人陶醉和留恋《张中丞传后叙》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法1、叙议结合的 写作特色全文前半部侧重议论,驳斥了污蔑许远的错误论调,并补叙和赞扬了张巡 ,许远守城捍卫天下的事迹后半部分侧重叙事,着重记叙南霁云乞师于贺兰进明的英雄事迹然后补叙张巡,许远的轶事前后两部分相辅相成紧紧围绕赞美英雄,斥责小人的主题2、细节描写 对刻画人物的作用本文通过细节描写,将人物刻画得个个生动传神如写南霁云拨刀断指,抽矢射塔的细节,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人物的刚烈与嫉恶如仇的个性写张巡几乎全用细节,如读书尽卷不错一字,于嵩取架上书问巡,巡应对无错以及操笔立书,未尝起单等细节,极其生动地刻画了张巡们博文强记与文思敏捷的性格特征3、人物之间的相互映衬和衬托文中,张、许、南三个正面人物,相互映衬,各显个性,许远官职本在张巡之上,因巡贤能,授权于巡,自然其下,并最后一起守城而死这里既突出了许远的谦和让贤,又映衬出张巡的杰出才能,睢阳 城陷落后,敌人劝降南霁云张巡呼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将欲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这里一呼一答,既写出了张巡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又写出南霁云想保存实力,何机复仇的心理。
而且从他的答语中,可见张巡在部下眼中的崇高威望,两个相互映衬,更见英雄气概文中南霁云乞师于贺兰进明一段,是以反面人物贺兰进明的卑鄙无耻,衬托南霁云的忠肝义胆和刚烈性格,刻画人物极其传神Or 1 、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神气流注,章法浑成文章先议后叙,看来是两大部分,但毫无脱节之感,这首先是因为不管是叙述,还是议论都服务于赞美英雄,斥责小人的鲜明主题从整体上讲文章的前半部分侧重议论,但议论中带有叙事例如:“远虽村若不及巡者,⋯⋯与巡死先后异耳”这节文字主要对许远的高贵品质进行议论但也附带叙述了许远开门纳巡,授之柄而处其下的事迹把议论与叙述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再如“这诚畏死,何苦守尺雨寸之地⋯⋯以与赋抗而不降乎?”这一节文字主要针对“畏死”的论调进行驳斥,但又包含了对许远杀所爱的人充饥的事迹的叙述2 、描写人物,形象逼真,气韵生动,丰富饱满文中人物各有性格特征,南霁云的刚烈英武,张巡的从容不乱许远的宽厚谦逊,贺兰进明的卑劣无耻本文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具有以下特点:1) 通过若干精彩的场面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其中南霁云乞师贺兰进明的描写最脍炙人口,文中精心描写了南霁云慷慨陈辞、拔刀断指、抽矢射塔三个场面,歌颂其凛然正气,赞美其忠肝义胆。
2) 从人物的言行中塑人物南霁云在贺兰宴会上的讲话:“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三个“食”字,顿为两层,显得强调有力,加上两个“虽⋯⋯不⋯⋯”句式连用,将南霁云时刻挂念着围城中父老和同伴们的心理,赤诚报国不图个人好处的品质,生动地刻画了出来3) 细节描写:“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体现出霁云刚烈无比的激愤难抑的感情,令人触目惊心3 、衬托手法塑造人物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6 页5 / 6 如:南霁云的忠肝义胆,磊落胸怀和刚烈英武,以贺兰进明可耻的居心和卑劣的行径作反衬张巡就义时从容镇定,视死如归,也是由其部下的痛苦哀恸的表情来衬托的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的表现,衬托出南霁云拔刀断指行为的壮烈感人柳宗元三戒 讲的什么内容,有什么特色:,《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这一组三篇寓言, 是作者贬谪永州时所写题名 “ 三戒 ” ,可能是取《论语》 “ 君子有三戒 ” 之意 文前的小序,已经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所在作者借麋、驴、鼠三种动物的可悲结局,对社会上那些倚仗人势、色厉内荏、擅威作福的人进行辛辣的讽刺,在当时很有现实的针对性和普遍意义。
三篇寓言主题统一而又各自独立,形象生动而又寓意深刻,篇幅短小,语言简炼而又刻划细致、传神,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柳毅传》主要人物形象分析1.龙女龙女是一个美丽善良而又不甘任人欺凌、敢于冲破封建礼教束缚、追求自由幸福的妇女形象龙女的不幸是 “ 父母配嫁 ” 这种封建包办婚姻造成的这种婚姻,使她毫无爱情可言,惯于“ 乐逸 ” 的丈夫还对她“ 日以厌薄 ” 她寄希望于公婆,使浪子回头,改邪归正,不料蛮横的公婆竟偏袒儿子,毁黜龙女龙女牧羊荒郊,悲苦无告,水深火热小说用龙女的悲惨命运谴责不合理的封建婚姻制度龙女可贵之处,是她在迫害面前决不逆来顺受哪怕有一线希望,也要脱离苦海她修书一封,藏于襦间,日夜盼望过路人为她捎信荒野之中,行人稀少,到洞庭去的行人更难相遇,但她坚忍不拔,盼星星,盼月亮,“ 心目断尽,无所知哀 ” ,然而决不绝望,日夜“ 凝听翔立 ” ,等候希望之光的闪现她拜托柳毅传书,深情地对柳毅说,事成之后, “ 当如亲戚耳 ” ,流露敬慕之情《柳毅传》全文还写龙女得救后再也不愿屈从父命,决意与她爱慕的柳毅结成夫妇可见龙女对爱情、自由、幸福的大胆追求2.柳毅柳毅确是 “ 义夫 ” ,一个侠义之士,他怀有强烈的正义感和同情心,急人之困,见义勇为,不避艰险,不负重托。
柳毅落第回乡,心情自然是失意郁闷的,自己也非常需要别人的抚慰,但是当他路见牧羊女,见她“ 蛾脸不舒,巾袖无光,凝听翔立,若有所伺” ,便主动上前询问,足见他对苦难者的同情与关怀听了龙女的泣诉和请求,他说: “ 闻子之说,气血俱动,恨无毛羽,不能奋飞是何可否之谓乎?” 足见他的爱心义胆,自身的挫折和失意全然置之度外,激于义愤,急人之急,慨然允诺,传书洞庭洞庭君和钱塘君都对他感恩戴德: “ 公,乃陌上人也,而能急之”“赖明君子信义昭彰,致达远冤 这两笔有力地烘托了他的美德柳毅为龙女传书,完全出于关爱,并无私心杂念后来钱塘君看他们俩十分般配,令其成婚,柳毅严辞峻拒,执意不从柳毅是正直无私、志坚品洁的正派儒生作品把柳毅塑造成为人格美的化身,与泾川次子构成美与丑的两极,向人们昭示,真正的爱情是两颗美好心灵的结合,而美好的心灵是在生活实践中发现的,爱情是在相互了解中建立起来的包办婚姻之所以往往酿成悲剧,就因为带有极大的盲目性,光讲门第,不察人品,遇到邪恶之徒,等于将女儿推进苦海3.钱塘君在钱塘君身上,作者寄托着人民的愿望和理想不合理的婚姻制度酿成了无数人间悲剧,只有彻底破坏旧秩序,才能为自由、幸福开辟道路。
要破坏旧的秩序,非有排山倒海的强大力量不可钱塘君,就是这种愿望和力量的化身钱塘君刚猛无畏,他有怒潮一般汹涌而暴烈的气概,他以无比强大的力量向天上地下的统治者挑战他曾与帝尧作对,使 “ 尧遭洪水九年 ” ,又 “ 与天将失意 ” ,“ 塞其五山 ” ,以致命运不济,遭受上帝惩处,丢官卸职,囚系在身即使如此,他不改本色,一听龙女受辱,怒不可遏,掣断金锁玉柱,“ 擘青天而飞去 ” ,大战泾阳,严惩恶人,拯救善良他以霹雳手段和怒潮声势横扫泾阳,痛快淋漓地施行报复这一切,作品写得有声有色,虎虎动人这样一个敢犯天颜、惩罚恶类的神灵,是被压迫人民理想的化身既然世道难以改变,人们就只能寄幻想于神通广大的神祗身上这个人物勇武侠义的行为,曲折地反映了人们强烈的反抗情绪和美好愿望他同龙女一样,不失为封建制度的叛逆者,在他身上闪耀着民主思想的光辉当然,这个人物也有粗暴卤莽的一面盛怒之下,他毫无策略地厮杀一气,扫荡一切,甚至胡来一通,反映了小生产者狭隘的复仇心理然而他有可亲可敬的一面见到柳毅,他谦逊有礼,坦诚地倾吐感激之情;对冒犯宾客的举动,他引咎自责;他的卤莽行径一经兄长指出,就知错认错总之,钱塘君是一个嫉恶如仇、可亲可敬的艺术形象《望海潮》描绘了怎样的杭州景象开头三句, 入手擒题, 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 揭示出所咏主题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钱塘,即杭州此处称“ 三吴都会 ” ,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其中“ 形胜 ” 、“ 繁华 ” 四字,为点睛之笔自“ 烟柳” 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 “ 烟柳画桥 ” ,写街巷河桥的美丽;“ 内帘翠幕 ” ,写居民住宅的雅致 参差十万人家 ” 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 参差 ” 为大约之义 “ 云树 ” 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6 页6 / 6 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一个“ 绕” 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 怒涛 ”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 天堑 ” ,原意为天然的深沟,这里移来形容钱塘江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描写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 市列 ” 三句,只抓住 “ 珠玑 ” 和“ 罗绮 ” 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珠玑、罗绮,又皆妇女服用之物,并暗示杭城声色之盛 竞豪奢 ” 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
下片重点描写西湖西湖,蓄洁停沉,圆若宝镜,至于宋初已十分秀丽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叠山,是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湖山之美,词人先用“ 清嘉 ”二字概括,接下去写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这两种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柳永这里以工整的一联,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对仗也很工稳,情韵亦自悠扬 泛夜 ”“弄情 ” ,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着一“ 泛” 字,表示那是在湖中的船上,“ 嬉嬉钓叟莲娃 ” ,是说吹羌笛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快乐 嬉嬉 ” 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接着词人写达官贵人在此游乐的场景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暄赫声势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这首词的结束语凤池,即凤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魏晋时中书省地近宫禁,因以为名。
好景 ”二字,将如上所写和不及写的,尽数包拢意谓当达官贵人们召还之日,合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一人间仙境以达官贵人的不思离去,烘托出西湖之美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6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