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级中国观后感1900字.docx
10页超级中国观后感1900字 《超级中国》观后感徐玲 12144670《超级中国》是韩国KBS电视台播出2015特别企划纪录片 通过政府官员、学者、企业家和普通民众的视野,分别从人口、经济、外交军事、土地、文化和政治等方面介绍了中国发展现状,观察中国为世界带来的变化,以让韩国更加了解中国作为一名中国人,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从别国的视角来正确认识自己的国家,以一个更客观的角度来发现自己国家的强大,以及不足 以下是我从人口和经济这两方面发表我自己的看法一.关于人口通过纪录片的第一集《十三亿人的力量》中可以看出,在制作方看来,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在国家的发展上占有绝对的优势,在这一点上我不得不承认,中国人一直都印证这毛主席说过的那句话“人多就是力量”,人多,便可以聚沙成塔,积水成渊但是温总理曾说过: 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十三亿,都会变成一个大问题; 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十三亿,都会变成一个小数目这就是人多的优势与劣势并存的最好的体现中国有13亿人口,虽然在中国共 产 党的领导下奋发图强,锐意创新,我们的经济总量确实在不断扩大,20xx年我国GDP首破60万亿,达到636463亿元,仅次于美国,这已是个相当了不起的突破,但是人均水平还是很低的。
截止到20xx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为136782万人,当将636463亿除以136782万时,人均GDP世界排名瞬间下跌至90名左右的,我们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按照世界银行有关标准,我们恐怕还有2亿左右的贫困人口可以从纪录片中看出,制片方单从人多的好处来分析了中国的国情,却对人多的弊端几乎没有提及因此,当我们在看的时候,不应该只看到中国人多的好处而沾沾自喜,也应该明确到同样因为人多,中国仍存在极大的贫富差距,医疗保障、教育、社会福利仍然不能很好的普及二.关于中国人的旅游消费在纪录片的第二集《钱的力量》中,大量地出现了中国人在韩国旅游,大肆消费的场面在我看来,我没有因为中国人的出手阔绰而感到骄傲,反而觉得有一点内心羞愧对于盲目的购物,以及对金钱毫不吝啬的行为我实在是不敢恭维他们有的出于面子,有的觉得划算,有的甚至觉得是一种享受,不管是本着什么样的目的,在外国人眼中,就是财大气粗的暴发户罢了其实,这也正是大多数外国人对中国游客的认识所以,我想通过影片,能让更多的中国人认识到中国游客在外国人眼中的形象,希望提高自己的素质,改善自己的价值观三.关于国家的经济实力随着中国经济实力持续而强劲的增长,中国对事关国家大政方略的财政投入能力空前提高,甚至让西方老牌发达国家瞠目。
但是,钱多了只意味着国家硬实力的增长,不意味着软实力有了相应提升,因为很多难题并不是只靠堆钱就可以解决以中国在非洲的投资为例,中国商人在国内直接用钱向官员买路的行为方式,在这里被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程度但是,非洲的政府对社会的治理能力和控制能力远无法与国内相比,钱只是摆平了官员却摆不平当地老百姓,当地部族游击队隔三岔五扔个炸弹或发一封恐吓信的事情经常发生而且,金钱开道的方式不但使这些官员的胃口越来越大,也让当地百姓对中国政府、中国企业的形象极为反感我的看法单靠金钱的力量,不但无法长期保有中国在境外的国家利益,甚至亦不能保有境内的平安稳定迷信金钱力量的民族,是落后和愚昧的民族无论是用于内政的安抚还是世界的拓展拥有经济和文化及意识形态双重优势的民族,才是真正强盛的民族,才是值得拜服的、有感召力的民族人无完人一个国家更是如此如今的中国就像一颗日渐崛起的巨星,她是如此的耀眼夺目,却依然存在着不足,我们应该以最客观的眼光去审视她的一切,并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她的成长会持续让世界叹服对于中韩关系的展望对于中韩关系,中韩两国应该立足当前,着眼于未来,继续总结中韩关系中成熟的可资借鉴的有益经验,同时要总结教训,正视两国关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逐步培育成熟的国内政治、媒体、社会舆论氛围,为中韩关系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发展环境。
因为中韩关系的良好健康发展,不仅符合双方的整体国家利益,而且有利于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中韩关系是东亚地区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对维护东亚地区,尤其是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过去的20年里,中韩关系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经历了诸多困难,未来的中韩关系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两国领导人高瞻远瞩,善于运用政治大智慧增进共识,巧妙化解矛盾和分歧,为中韩关系的平稳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总之,中韩两国领导人应该着眼长远,从地区和国际战略的高度为中韩关系赋予更新的战略内涵两国政府应该积极沟通,加强战略协调,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的框架下的中韩关系,并引导积极的中韩两国的民间社会舆论,以促进中韩两国关系的健康全面发展第二篇:《论中国》读后感 3500字《论中国》读后感说起基辛格,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在历史课本上毛主席与尼克松握手的那一张经典照片在当时震撼世界,这一历史性时刻的先遣队和推动者之中就包括亨利·基辛格由此,中美两个大国经过长达20多年的相互对峙后,终于走向了和解基辛格在 20xx年5月27日迎来了自己88岁的生日,其重磅大作《论中国》也在这一天在美国各大书店正式上市,引起各界普遍反响,并迅速荣登亚马逊排行榜前十。
今年10月,《论中国》简体中文版隆重上市,各大网站争相报道,不啻为十八大之年最值得关注的一部引进版著作作为公认的第一位叩动新中国门环的美国高官,作为过去40多年中出访中国50余次的资深外交家,有着“最了解中国的美国人”之称的基辛格,用世界视角、国际眼光,重新解读中国的过去和未来《论中国》这本书凝结了基辛格博士的战略理论以及对中国问题数十多年的研究成果,对每个曾经或正在关注中国命运的人,对每一个曾经或正在阅读中国历史的人,都值得一读 “世界之王”的陨落书的前半段,基辛格介绍了中华民族从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沦落为晚清时期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清以前的中国,国运昌盛,四夷咸付,是以中国人酿成了一种独特的中国自我意识至于愿与中国通商的周边国家,天朝皆视其为“蛮夷”,称通商为“朝贡”,以示承认中国的至尊地位中国“挟其独特的传统和千年养成的优越感”步入近代,清廷闭关锁国的政策使其对外国通商和技术革新漠不关心于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借助工业革命的洪流,西方超越了中国英国人用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自此,列强环伺仅仅10年,中国从辉煌中跌落,沦为殖民实力争夺的目标大国博弈“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这本书的下半部以更大篇幅讲解了基辛格眼中的当代中国外交史作者试图从“围棋”和“孙子兵法”出发,形象地阐述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 产 党领导人杰出的政治战略思想,读起来令人拍案叫绝,敬服不已基辛格甚至认为:“美国在亚洲的几场战争中受挫,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违背了孙子的规诫例如,19xx年8月23日,为了试探美国保卫台湾的承诺坚决的什么程度,也为了提升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对金门进行大规模炮击毛泽东解释说道,中国表明了军事决心后,将重启与美会谈,如此“既有行动场所又有谈判场所”基辛格把此解释为《孙子兵法》“斗中求存”古为今用,目的是化强敌为弱敌,进行进攻性威慑策略开始发展霸权主义的苏联早为毛主席所不喜,即便中苏还是盟友有趣的是,在炮击金门的3周前,赫鲁晓夫刚刚访问北京,致使艾森豪威尔指控苏联授意毛泽东这么干而在台湾问题上,毛泽东又利用赫鲁晓夫的左右为难诱使他发出核威胁,这个赫鲁晓夫自己都承认无意付诸实施的核威胁使苏联和美国关系限于紧张毛主席将赫鲁晓夫当成了棋子,当成了剧本里的一个演员,获得了宣传上的重大胜利,“底气十足”地重回中美大使级会谈于是,两位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毛泽东和赫鲁晓夫,高下立判。
19xx年越南得到苏联的支持,全面发动了侵略柬埔寨战争并占领柬全境,妄图永久占领老挝与柬埔寨,将其合并到越南的版图中以便建立“印度支那联邦”,实现其地区霸权的野心为了“遏制越南的野心,适当地给他们有限的教训”,19xx年2月17日,中国发动对越自卫反击战在战争之前,邓小平效仿当时的毛泽东高调出访美国,使外界认为这次行动得到了一个超级大国的同意,从而吓阻另一个超级大国插手干预接着,邓小平又出了一招妙棋:遍地落子他遍访缅甸、尼泊尔、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并在2月4日“在围棋棋盘上布下了最后一颗棋子——路径东京停留”,达到了将中国融入世界、孤立越慢的目的,为对越反击战取得舆论上的支持基辛格用《孙子兵法》和围棋解释中国领导人的精妙政策,匠心独运,别具一格,将复杂的军事和政治斗争化繁为简,让我们普通老百姓也能见识到大国博弈的神奇中国两代领导人运筹帷幄,神机妙算,巧妙地运用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在现代外交和战争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放眼世界,除了中国人,谁还能有这般才能?由此我们也认识到,政治不是儿戏咱们老百姓想当然的事件其实都包含着领导人激烈的政治博弈,因为他们必须为国家的长远考虑,思索如何才能为自己国家带来最大的利益。
我们唯有多读历史,汲取百家评论,才能体会其中的博大精深中美外交风云中国和美国,地广人稠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庞杂;一个发展迅猛,领先世界中美两国遥远的地区性差异加上截然不同的意识形态,注定难以相互包容因此,如何成功地发展两国的外交关系对所有领导人来说都是一大难题就我个人来说,我是始终将利益与意识形态明确区分的作为一个党员,我坚决维护社会主义制度;但是作为一个21世纪的青年,我也喜欢美国的电影,喜欢超级英雄,甚至还翻译过美剧和动画我认为,排除政治因素,这些都是全世界的财富在政策方面,中国领导人主张独立自主,不干涉他国内政,不向国外传播意识形态作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坚决拥护者,基辛格声称:“美国坚持通过施压和激励来实现价值观的普适性,也就是干涉别国的内政在外交上,中国含蓄而深刻,毛主席一句乍看之下令人摸不着头脑的话语往往包涵数层含义,往往令喜欢直来直去的美国人头痛不已他们经常煞费苦心,热烈讨论,方能解出此中曲直美利坚与共 产 党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如何从长期敌对转变为盟友的?答案是出于地缘政治考虑,共同反对苏修的霸权主义19xx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恢复,这是冷战时期改变世界格局的大胆举动,而在这之前,时为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秘密访问北京,为尼克松访华之行打前站。
因此,基辛格身为亲历者,他的描述无疑具有准确性,他所披露的细节也是其它历史书上绝对看不到的基辛格是著名的外交家,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他多次访华,有幸与中国的三代领导人交流切磋,对他们的理解是不同寻常的:他称毛泽东为“哲学王”,周恩来儒雅、随和,他还特别欣赏邓小平的实用、江泽民的灵活,认为这两人都在审时度势,为把中国带出备受孤立的国际环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奥巴马20xx年竞选团队亚裔事务顾问薛海培认为:“美国进入全民思考中国带来冲击的时刻想跟中国干仗的人并不多,更多的是对中国崛起的焦虑,这对美国民众影响很大世世代代生活在优越感之中的美国人第一次感到了威胁然而中国的崛起是必然的,美国无法忽视这个大国的存在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一个和平崛起的中国必然会对世界未来的格局和走向产生较大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正面的、积极的,在总体上是有利于国际社会和人类发展的美国需要一个强大的中国来共同维持世界的和平在今年的美国大选中,中国的崛起成为奥巴马和罗姆尼的独立辩题相比之下,奥巴马对华态度比较温和,而罗姆尼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十分激进事实上,美国大选的候选人为了拉选票,通常会在竞选中对中国强硬,但是上任之后马上变脸,开始缓和对华关系。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19xx年美国选举时,克林顿激烈谴责老布什的对华政策,他攻击老布什“纵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