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历程及启示.pdf
3页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 年第 10 期同任何事物一样, 称霸全球的美国文化产业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纵观美国历史, 其文化产业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20世纪2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 第二阶段从二战后到冷战结束; 第三阶段从冷战结束到现在第一阶段: 美国文化产业异军突起第一个阶段是美国文化产业萌芽并独立发展壮大的时期之所以将 20 世纪 20 年代作为研究美国文化产业的起点, 是因为在这一时期随着无 线电、 放映机等新技术的发展和成熟, 美国文化产业中的一些重要分支,例如广播业、 电影业等开始萌芽并迅速成长起来1920年11月, 美国第一家广播电台 KDKA 开始运营, 播出了哈定与考克斯竞选总统的结果此后,无线电广播迅速成长为一个新兴的赚钱行业据统计, 美国国内电台数从 1922 年 1 月的 30 座增加到 1923 年 3 月的 556座收音机数目也从1921年的5万台猛增到1922年的60万台以上20世纪20年代对美国人来说, 看电影成为一项重要活动在这 10 年中, 美国全国约有 2 万家电影院开张1927 年,有声电影的出现将更多的人吸引进来。
甚至 1929 年的经济大萧条也没能影响电影事业的发展, 反而促使更多人进入电影 院去寻找慰藉到1930年, 电影观众人数创下了历史纪录——每周 9000 万名消费者美国电影业正式形成了八大电影公司一统天下的格局20世纪30年代初, 度过经济危机的美国迎来了好莱坞长达 20 年的黄金时代随着显像管等技术的一步步成熟发展, 电视业也开始逐步萌芽发展起来1938年,在美国, 电视机已经可以在百货公司买到随后, 联邦通讯委员会批准18家电视台从1941年7月1日起投入商业运营在第一个阶段, 美国文化产业的各个主要分 支都形成发展起来但它们的形成和发展基本处于一种自发、 独立的状态, 其发展推动力主要来自国内, 发展的规模和体系也主要限于国内美国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历程及启示□ 张慧娟缺少了这样一个过程, 电影的艺术生态环境就会变得单一、 贫乏, 我们电影呈现出来的人生就必然也是一个单调的人生, 而不是丰沛的人生实际上, 人生的复杂性、 丰富性、 微妙性和曲折性, 要远远超出创作者在书斋里的向壁虚构一方面, 我们承认, 生活永远大于电影; 另一方面, 我们也努力地让电影企图超越生活电影艺术正是在这种张力之下获得一种不断整合资源、 不断提升和超越自身的力量。
现代大都市中的各种生态, 来自五湖四海的各类人, 来源于不同方向的各种压力, 快速的生活节奏, 激烈的生存竞争, 导致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自己来自于生存方面、 竞争方面、 心灵方面诸多的问题然而, 面对这样一种时代的症候, 中国的电影有没有出现足够的具有人道主义关怀的银幕呈现?我以为没有如此尴尬的缺席与失语, 只能表明创作者发现生活、 捕捉生活以及表达生活的 能力可能存在很大的问题因为, 对丰沛的人生的呈现离不开电影创作者独特的发现和独特的认 知如果大家陈陈相因, 丰沛的人生是难以展现出来的费孝通先生谈到文化自觉时, 提出了著名的 “十六个字” 原则, 即 “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 所谓 “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 , 就是我们既要焕发自身独到的美感, 也要努力呈现我们自己所发现的美感; 对于被人焕发和发现的美感, 我们也要真心拥戴, 去认同、 去和谐相处这对于中国的电影创作者来说, 可以说是一种有益的启发作者: 国家广电总局电影管理局副局长)热点聚焦29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 年第 10 期文化产业之所以如此迅速地发展,其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点:首先,科技进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复制技术和传播媒介的发展, 使文化产品的大规模复制和流通成为可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种类及领域持续拓展, 成本不断降低, 从而成为推动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巨大动力其次, 美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推动经济结构的更新换代, 促进了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美国产业结构在19世纪后期经历了一个历史性转化,从农业国转化为典型的工业国二战之后, 美国又开始了第二次转化, 从以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向以第三产业即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化, 劳动力开始向第三产业大转移隶属于第三产业的文化产业是这次美国产业结构大转化中的重要受益者, 获得了飞速发展所必需的大量劳动力和资本再次, 国内消费结构的变化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催化剂随着美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收入状况和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战后的1946 年, 美国恩格尔系数下降到 35.27%, 表明人们的基本生活费用所占比例已经比较低, 许多人将更多的闲暇和金钱用于精神消费, 从而导致文化娱乐等行业迅速发展第二阶段: 美国的强势经济促使文化产 业独霸全球二战后到冷战结束, 是美国文化产业在世界冷战大背景下逐步发展壮大、 独霸全球的阶段。
20 世纪 50 年代计算机的发明带来了传播媒介的 第三次革命, 成为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转折点计算机、 通信卫星、 微电子、 光纤通信、 激光、 数码等信息技术在这40年间获得重大发展, 带来的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成为美国文化产业飞速发 展的巨大动力这一时期, 美国文化产业的各个分支都获得了巨大发展, 总体实力在全球遥遥领先, 尤其是电视业的蓬勃发展格外引人瞩目在 1952 年的美国总统竞选中, 电视成了美国政治进程中的主宰力量政治集团利用电视为竞选宣传造势, 广大 民众通过电视透析总统候选人在这一年, 美国建立了四大电视网, 34%以上即 1500 万个家庭拥有电视机到20世纪50年代末, 这一数字迅速扩大到 86%, 成为世界上电视普及率最高的国家1962 年, 美国发射第一颗电视通讯卫星, 把美国电视节目扩大到全球范围, 不断向北美、 拉美及西欧等地输出电视剧这一时期美国文化产业大发展有两大因素第一个因素是东西方冷战的政治大格局在美、苏对峙的半个世纪中, 美国的文化产业被打上了深 刻 的 意 识 形 态 烙 印 1953 年 , 美 国 新 闻 署(USIA) 成立, 其主要职能就是对外宣传美国的价值观, 反击苏联的意识形态宣传。
到 1970 年, 其下辖的重要机构美国之音电台通过92个发射台、以40种语言向世界广播, 估计听众人数达4300万人之多另外, 它还在70个国家开办了新闻图书 馆和阅览室, 分发新闻稿、 影片、 杂志和小册子整体来说, 冷战时期美国文化产业突出了意识形态性, 国家在这一领域加大了扶持和干预的力度,凸显了文化产业的对外扩张性第二个因素是新自由主义的勃兴20 世纪70 年代初, 以两次石油危机为导火索, 引发了资本主义世界新一轮的经济危机面对滞胀的困境, 凯恩斯主义束手无策, 新自由主义重新回归到人们的视线当中共和党人里根当选总统之后, 更是将新自由主义理念全面贯彻到政治经济政策中这一点对于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重视市场经济、 强调自由贸易、 减少政府干预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一方面促进了美国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另一方面加剧了美国文化企业的兼并和垄断冷战和新自由主义这两个不太相关、 甚至在政策导向上还有些矛盾的因素联手将美国文化产业的垄断和扩张性凸显出来难怪20世纪七八十年代,“文化帝国主义” 的概念和口号在拉美、 亚非和欧洲相当流行, 文化霸 权和文化输出的指责声不断指向美国。
第三阶段: 美国身不由己地加入多元文 化竞争的行列从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 冷战结束到现 在是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全球化、多元化和网络化是这个阶段的关键词从 20 世 纪90年代起, 美国掀起了网络化浪潮具有瞬即性、 交互性、 生动性等优点的网络, 作为新的传播热点聚焦30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 年第 10 期工具迅速遍及全球网络业的迅速崛起, 对美国文化产业的传统格局造成了严重的冲击这个冲击的效应是: 一方面造成一些传统文化产业的下滑和萎缩以报业为例, 美国报纸销量不断下滑1990 年, 美国日报总销量为 6232 万份, 1994 年下滑到 5931 万份, 1998 年跌到 5618 万份, 到 2000 年美国日报总销量只有 5577 万份另一方面, 网络业的冲击,推动了传统文化产业的更新换代报业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既然无法击败对手, 就与对手联手美国各大报纸先后加入网络, 创办了各自的电子报由于美国占领了数字信息技术的高地, 因此美国文化产业能够继续在世界领跑以出版业为例, 美国出版物历经印刷型、 微缩型、 视听型、 电子 型的发展历程, 自始至终都引领着全球出版业的发展潮流。
网络技术、 信息革命对不断加速的全球化进程火上加薪全球化的加剧, 引发许多国家对文化安全的担忧他们担心强势文化会威胁其他文 化的生存, 全球化会带来文化的同质化一方面是出于文化安全领域的考虑, 另一方面是由于文化产业展现出的巨大经济潜力, 使许多国家不约而同地将视线转向了文化产业的发展英国、 韩国、 日本等国家的文化产业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迅速崛起, 在全球文化产业的角逐中占领了一席之地全球文化产业进入了多元竞争的时代美国尽管在这场角逐中遥遥领先, 但其独霸全球的梦想已经一去不复返启示当然, 美国毫无疑问仍然是文化产业领域的巨人回顾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 对我们认识当前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格局和今后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美国的发展轨迹中,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首先, 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趋势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也必须适应这个趋势, 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要格外关注文化产业领域的对外贸易交流, 不断完善我国的文化政策与法律, 力求与国际接轨 其次, 信息技术的发展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巨大动力我国应当加强这个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技研发, 占领信息技术的制高点, 才能在今后的发展中不被动挨打。
再次, 当前世界文化产业的多元化格局, 为我国的文化产业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我国应当牢牢抓住这个发展契机, 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 积极参与到世界文化产业的竞争中去同时, 我们一定要重视国家的文化安全, 绝不能麻痹大意西方大国一直声称他们没有文化政策, 是所谓的 “无为而治” 但纵观其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 我们不难发现, 美国政府就一直奉行着十分强势的文化政策其最主要的原则就是: 对内放手, 对外扩张对内, 美国不主张政府过多干预文化产业的发展, 力求给其自由的发展空间; 对外, 美国动用政治、 经济, 乃至军事的影响力不遗 余力地向其他国家推销其价值观和文化产品对于这一点, 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不能被所谓 “无为而治” 、“自由贸易” 的口号所迷惑作者: 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副教授)(本栏责任编辑李红)热点聚焦知识链接:文化产业, 这一术语产生于20世纪初最初出现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 《启蒙辩证法》 一书之中它的英语名称为 Culture Industry, 可以译为文化工业, 也可以译为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特殊的经济形态, 影响了人们对文化产业的本质把握, 不同国家从不同角度看文化产业有不同的理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如下: 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 生产、 再生产、 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