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温州检测(答案).doc
9页1文化温州检测一、填空(一)永嘉诗韵(21 分)1.被称为中国“山水诗鼻祖”的是 东晋 (朝代)诗人 谢灵运 ,世称“ 谢康乐 ” 2.南宋时期温州诗人中被称为之“永嘉四灵”的诗人徐照、翁卷、徐玑、赵师秀其中以 赵师秀 的诗歌成就最高3.中国四大孤屿中被誉为“诗之岛”的是 江心屿 ,它一向有“ 瓯江蓬莱 ”之称4.谢灵运《登池上楼》诗中两句脍炙人口的名联“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5.描写江心屿的诗中,现存最早的是谢 灵 运的《登江中孤屿》26.徐霞客三游雁荡;朱自清二赏 梅雨潭 ,写下名篇《 绿 》 ;如今梅雨潭边有一座亭,名叫“ 自清亭 ”陶弘景(山中宰相)钟情 楠溪江 ,课文《 答谢中书书 》就是他隐居此地所写,大箬岩风景区的 陶公洞 就与他有关7.江心寺的寺院大门两边有一副为宋代 王十朋 撰写的“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的叠字联二)物用习俗(35 分)1、清代方鼎锐的《温州竹枝词》“江城烟柳趋新晴,结伴嬉春著屐行何用游山双不惜,棕鞋也似笋鞋轻 ”生动的反映了 当时温州百姓穿着棕鞋游山踏青的情景 32、温州著名的传统丝织品是 瓯绸 ,古代温州的有钱人喜欢用它做被面、衣服、镜罩等,把它看做是 身份地位 的象征。
3、 十字花绣 与万缕丝、彩边绣、钩针等技法结合起来,巧织出独具一格的 十字花台布 ,成为温州的一项传统工艺4、瓯菜的选料强调 鲜活生猛 ,口味以 清淡 为主传统特色菜有 三丝敲鱼 、 双味蝤蛑 (桃花扇贝 、鸡翅海参、 凤尾敲虾) 5、温州有风味独特的点心小吃,传统的如 汤圆 、馄饨 、松糕、鱼丸 6、温州百姓本着对生活的热爱,逢年过节都要制作当令的小吃,4如元宵节 炒槐豆 ,冬至吃汤圆 ,过年时 捣年糕 、 炊松糕 、 炒炒米 7、温州传统宴席分岁酒必须要有 年糕 ,寓意 “年年高” ;生日宴、寿宴一定要有 长面 ,寓意 “健康长寿“ ;最后的一道菜一定是 整条的鱼 ,寓意 ”有头有尾“、 ”年年有余“ 10、浙南民居在建造过程中,民俗活动十分隆重和讲究上梁时正梁上挂着 红灯笼 ,还有装了稻谷的红布囊 , 插着柏树枝的小瓷瓶 ,寓意 “五谷丰登“、 ”风调雨顺“ 、 ”松柏长青“ 竣工后,在新房的大门上要 钉五色布 ,表达人们对 平安幸福的向往之5情 。
11、廊桥就是有屋檐的桥,它的屋檐不但 可以保护木桥免受日照雨淋的侵袭,而且能起到风雨亭的作用较为有名的有 三魁薛宅桥 、 仙居桥 三)岁时习俗(29 分)1、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古老传统节日是 新春佳节 ,它的主旋律是 “辞旧迎新“ 2、温州人迎新春的习俗有 掸新;办年货;备新衣,含有 “送旧迎新“ ,穿大红衣服,象征吉祥 ;正月初一开门炮,象征 送旧迎新,接福 ,俗称 ”接年“ 所有这些民俗都表达了 温州人“丰衣足食”的愿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63、大年初一,有人把红糖元宝用红绳绑在万年青的树枝上,沿门挨户送吉利话,这叫 “送元宝“或”喊元宝“ 吃年糕,寓意 ”年年高“ ;吃汤圆,”团圆“ ;吃粽子,寓意怀念祖宗, 功名得中4、民间还有多种多样的闹新春文化娱乐活动,如新年鼓 、吹打乐 、 舞龙灯 、 跑马灯 5、历史上的拦街福高潮是 三月初三的“迎神赛会“ ,人们请出“温元神”偶像沿街巡游,举行 驱瘟逐疫 、 祈天求福保平安 的习俗仪式6、清明时节有 插柳踏青 、扫墓祭祖 、 迎城隍神 等活动77、清明节上坟扫墓祭奠先祖,坟头栽树,用红绿纸剪成钱的形状,编成长串挂在树上,叫“挂柳钱“ ;从坟外的空地上掘些泥土,加在坟上,叫”加土“;扫墓归来,折松枝,表示长寿 ,采映山红,表示子孙满堂 。
8、旧时清明时节,家家门上插柳 如今清明前后,继承过去的插柳习俗,发展成为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运动 四、赏析(15 分)1.读对联,完成以下两题 (10分)(1)说说对联中八个“朝”字和“长”字的读法 (写前 2 个)(4 分)z c z z c z c z 8云朝 朝 朝 朝 朝 朝 朝 朝 散 ,c z c c z c z c潮 长 长 长 长 长 长 长 长消(2) .说说江心寺对联的意思和妙处 (6 分)意思:云朵早晨会聚起来,每天早晨都会聚起来,会聚起来之后就飞散了潮水时常涨起来,常常涨起来,涨起来之后就消退下去妙处: 运用叠字,生动形象写出了浮云聚散,潮水涨落的奇异景象,令人浮想联翩2.结合《登池上楼》的诗意,说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一联的妙处 (5 分)妙处:此诗句作者准确抓住了初春时节景物变化,不但注意到了树木花草的变化,连冬去春来树9梢鸣鸟的悄然变化也捕捉到了这两句诗写出了作者卧病之后登楼临窗突然感受到的一种春色满园的喜悦,原先那种忧伤郁闷至此似乎一扫而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