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笔记:1.小学华文综合课程.doc
6页1PISMP副修(第 3学期)华文笔记BCN3108 :小学华语综合课程Pengajian Kurikulum Bahasa Cina Sekolah Rendah目标:1.看看他国,想想我国2.解读课标3.落实课标4.比较新旧课标序 课题 上课 自习 课1 小学华文课程的目标与结构a. 小学综合课程(KBSR) 定义 任务与作用 基本模式 范围与特征 课程目标b. 小学华文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的内容 总目标与课程目标 预期学习成果 教材范围3 2KBSR:《小学华文课程大纲》:简称《大纲》,内容包括: 总目标:指出学生在修完小学华文课程后所应达到的指标 教学目标:对总目标作进一步的说明 教学内容:列出听说技能、阅读技能和书写技能的预期学习成果,划定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范畴,概括地阐述语文教材的内容范围KSSR:《小学华文课程标准》:简称《标准》 确保所有学生达到所定下的标准 明确定下可测量的知识、技能与道德价值 以五个模组方式进行教学,涵盖九个主题 实行校本评价:通过有效的评价,提高教育效率 解决辍学问题看看他国,想想我国】中国新课程标准(2011 年版)内容解读 1《标准》主要涵盖以下内容:一是课程理念,二是课程目标,三是实施建议。
一、2011 年版稿对课程理念的修改(略)(一) 关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二) 关于“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的理念1 取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解读,68-110 页2(三) 关于“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四) 关于“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理念二、在教学实践中准确把握课程理念(略)(一) 处理好工具性与人文性(见附件 1)的关系,牢牢把握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二) 处理好教育学的关系,坚持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三) 处理好两种学习方式的关系,积极推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四) 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三、关于课程目标(一)把握课程目标的基本内容课程目标是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也是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需要教师切实把握1.了解课程总目标这部分强调了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特点:“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课程目标一共有如下十条:1.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2.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3. 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4.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5. 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6. 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 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7.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8.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9.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聆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2.把握学段目标与内容教师的教学,应以学段目标为基本依据因此,把握学段目标和内容,是教师学习课程标准的重中之重修改后的学段目标,与原来的相比,总体结构、基本内容未变,但具体要求有一些变化1)关于识字写字识字写字仍然是低段的教学重点,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对识字写字量降低了要求,而对写字质量提高了要求3如低段识字要求的变化:原课标:认识常用汉字 1600-1800个,其中 800-1000会写。
2011年版课标:认识常用汉字 1600个左右,其中 800个左右会写显然,要求比原来降低了近 200个汉字,这有利于减轻低年级学生识字的负担但 2011年版课标在写字的习惯、美观等方面,均提高了要求如中高学段的写字,均增加了如下要求:“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高段还增加了“力求美观”的要求课标在“教学建议”中还提出每天的语文课要安排 10分钟练字,做到随堂练、天天练可见,写字练字是修改课标强调的一个重点2)关于阅读(略)(3)关于习作(略)(4)关于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略)【基本模式】大纲 标准分成课程大纲与课程说明规定各项语文技能的预期学习成果拟定各项听说读写的语文教学活动针对教材范围、教学活动和教学法做一些建议规定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范围以综合教学的方式进行小学标准课程”把教育的各个主要层面归纳为互补互利的六个领域:(一)交际综合运用语文技能,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交际二)精神、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宗教、信仰、态度和道德价值并加以实践三)人文掌握有关社区、国家和全球的社会与环境知识并加以实践四)科学与工艺 掌握科学知识与技能,培养科学的态度 掌握教学知识与技能 掌握工艺知识与技能。
五)体育与美育 发展体育与卫生,达致个人和谐 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和鉴赏力,发展个人潜能六)自我完善通过课内与课外的活动,培养领导能力,发展个性4我国的华文课程我国教育部约 10年调整一次课程课程包括:1983年“小学新课程”(Kurikulum Baru Sekolah Rendah)1993年“小学综合课程”(Kurikulum Bersepadu Sekolah Rendah)2003年“小学综合课程修订”(Semakan Kurikulum Bersepadu Sekolah Rendah)2011年“小学标准课程”(Kurikulum Standard Sekolah Rendah)1. 小学华文课程的目标与结构【国家教育哲理】在马来西亚,教育是一项持续性的事业,它致力于全面及综合地发展个人之潜质在信奉及遵从上苍的基础上,塑造一个在智力、情感、心理与生理方面都能平衡与和谐的人其目标与生理方面都能平衡与和谐的人其目标在于造就具有丰富的学识、积极的态度、崇高的品德、责任感,并有能力达致个人幸福的大马公民,从而为家庭、社会与国家的和谐与繁荣作出贡献小学综合课程最终理念是塑造在智力、情感、心理和生理都能平衡与和谐的人。
根据 1996年教育法令,在华文小学,华文不仅是一个科目,同时也是教学媒介语只有真正把华文学好,才能有效地学习其他科目,体现《国家教育哲理》的精神因此,小学华文课程,除了进行语文技能的训练外,也着重信息的掌握、品德的陶冶和文化的传承《小学华文课程大纲》(2003 年版)定义、任务与作用【总目标】小学华文课程的总目标在于使学生能充分掌握听、说、读、写的技能,准确地应用规范的华文来思考、学习、交际、处理信息和创作同时,借着语文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培养审美情趣、爱国情操,促进文化的承传,达致全民团结教学目标】修完小学课程后,学生应能:1. 在日常交往中与人融洽相处,有礼貌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在讨论中跟别人达成共识,以解决问题2. 专注、耐心地听话,以获取信息,针对课题发问,流畅地叙事说理,发表意见3. 掌握各种阅读技巧,从各种媒体获取信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54. 具有自行阅读、独立思考与欣赏文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5. 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各种媒体,有效地使用各类卡、表格和应用文与人互通信息6. 掌握书写技巧,以达到书写毛笔字、进行设计、改写图表和创作各种文章的目的。
7. 提升道德观念和培养国民意识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反映我国的客观情况,以加强学生对本身的文化和价值观的认识;同时配合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为学生面向未来的世界做好初步的准备为使学生的智力、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能健全平衡地发展,本课程也着重思维的训练和个人潜能的开发,强调提升学生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团结友爱的精神因此,语文教材须跟着时代的步伐作出适当的调整,思维技巧、学习技能、环保意识、情商管理、文化教育和其他各科知识的认识,须在教材中加以配合,为学生升上中学做好准备,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小学华文课程大纲根据学生应掌握的预期学习成果而编订,因此,学生在学习中须达到的预期学习成果是以听、说、读、写四个语文技能为基础语文技能语文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只有充分掌握语文技能,才能提升语文应用在人际关系、信息处理和美学鉴赏等方面的能力听话教学听 话 教 学 的 目 的 是 使 学 生 能 听 准 字 音 , 理 解 字 义 ; 听 话 时 要 专 注 、 耐 心 , 听懂各 类 说 话 的 内 容 , 抓 住 中 心 和 要 点 , 具 有 初 步 的 分 析 能 力 。
说话教学说话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准确地叙事说理、表情达意,做到口齿清楚、语调适当、措辞得体、语言流畅、条理分明、态度自然有礼阅读教学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掌握语音的规律和各种阅读方法,熟练地使用工具书及其他媒体以协助理解、欣赏和分析各类教材书写教学书写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以规范的词语和优美通畅的文句写作、改写图表,并设计各类卡和表格,做到内容具体充实、中心明确、结构完整、没有错别字预期学习成果预期学习成果以教学目标为根据,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达到的指标,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指南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和进行,须以预期学习成果为依据学生以掌握听、说、读、写的语文技能为基础,同时也综合语文基础知识,并通过适当的教材来达致教学目标思考:6仔细阅读《小学华文课程大纲》(2003 版),看看听说教学、阅读教学及书写教学的各项预期学习成果想一想,这些预期学习成果能否带领学生达致“总目标”语文基础知识语文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语、熟语、句子类型、修辞、标点符号和词汇其目的是使学生能有系统地学习语文借着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能掌握语文的内在规律,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进而提高应用语文的能力教材范围华文课程的教材范围包括各类的知识、道德观念、国民意识、社会文化的信息和思维技能、信息通讯技术、学习技能、未来研究技能和多元智能等实用技能,以便为学生升上中学作好准备,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也在教材中强调道德观念,国民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小结:《小学华文课程大纲》由教育部课程发展中心所编制,对华语教学具有指导作用它对华语学科的教学性质、目标、教学内容等作了原则性的规定,是编写教材和教科书的指南,教学组织和进行教学的准绳,评审和检查教学质量的依据和标准,也是考试的依据小学课程除了进行语文技能的训练外,也着重智力的开发、资讯的掌握、品德的陶冶和文化的传承请您想一想,我们要如何贯彻此任务呢?【课】1. 试说明小学教师要如何进行教学以达致小学华语学科的教学目标2. 掌握小学新课程的概念后,分析和说明各学年的教学重点、语文技能3. 试举例说明应用各机能:听说读写的教学建议 参 考 书 目 】欲更深入了解有关小学华语综合课程,你可以参考:马来西亚教育部《小学华文课程大纲》,吉隆坡:课程发展司,2003马来西亚教育部《小学华文课程说明》(第一至第六学年),吉隆坡:语文出版局,2010黄 先 炳 《 小 学 华 文 教 学 法 》 , 吉 隆 坡 : 开 放 大 学 , 2012章维新《小学华语教学法》,雪兰莪:艺青出版社,2003罗华炎《实用小学华语教学法》,雪兰莪:博文出版社,2005。
马来西亚教育部《小学华文课程大纲》,吉隆坡:课程发展司,2003马来西亚教育部《小学华文课程说明》(第一至第六学年),吉隆坡:语文出版局,2010章维新《小学华语教学法》,雪兰莪:艺青出版社,2003罗华炎《实用小学华语教学法》,雪兰莪:博文出版社,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