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辛词风比较谈.pdf
5页苏轼和辛弃疾同属豪放派词人,虽同为豪放,但在词坛中却各领风骚,平分秋色下面就让我从苏轼和辛弃疾的生平、际遇、经历和个性等角度,对他们在词风上的自我形象、艺术风格、思想感情等方面进行比较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他的家庭富有文学传统,祖父苏序好读书,善作诗父亲苏洵是古文名家,曾对苏轼及其弟苏辙悉心教导母亲程氏有知识且深明大义, 曾为幼年的苏轼讲述《后汉书 ?范滂传》 ,以古代志士的事迹勉励儿子苏轼学识渊博,思想通达,在北宋三教合一的思想氛围中如鱼得水苏轼对儒、道、释三种思想都欣然接受,而且认为它们本来就是相通的,这种以儒学体系为根本而浸染释道的思想是苏轼人生观的哲学基础苏轼拥护儒家反世济民的政治思想,22 岁中进士, 26 岁又中制科优入三等他为人坦荡,讲究风节,有志于改革朝政,且勇于进言由于注重政策的实际效果, 他在王安石行新法时持反对态度,而当司马光废除新法时又持不同己见,结果多次受到排斥打击 但只要环境允许,苏轼总是尽力有所作为然而苏轼的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职,未能充分发挥他的政治才干44 岁时遭遇“乌台诗案”,险遭不测,晚年更被一贬再贬, 直到调往荒远的海南, 与黎族人民一起过着艰苦的生活。
苏轼对苦难并非麻木不仁,对加诸其身的迫害也不是逆来顺受,而是以一种全新的人生态度来对待接踵而至的不幸,把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以及禅宗的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有机结合起来, 从而做到了蔑视丑恶, 消解痛苦这种超然物外的乐观、 豁达的精神 因而苏轼在逆境中照样能保持沉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活力辛弃疾 (公元 1140—1207),字幼安,自号稼轩,山东历城人他是智勇双全的英雄,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貌因生长于金人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时年22 岁的辛弃疾揭竿而起,聚众两千人竖起抗金旗帜,投奔耿京部下反金辛弃疾深谋远虑,智略超群, 26 岁上奏《美芹十论》,31 岁进献《九议》,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还具有随机应变的实干才能,并创建威震金兵的“飞虎军”,辛弃疾凭借他的智勇和胆略深受人民拥护,不失为一个有清醒政治头脑忧国忧民的好官半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诩的辛弃疾,南归后本来希望尽展其雄才将晚,挥拥万夫,横戈杀敌然而,自隆兴元年,符离之役失败后,南宋王朝一战丧胆,甘心向金朝俯首称臣,纳贡求和,使得英雄志士请缨无路。
报国无门而身为归正人的辛弃疾,更受到歧视而不被信任从 29 岁到 42 岁,13年间调换 14任官职,使他无法在职任上有大的建树和作为 辛弃疾积极进取的精神, 抗战复国的政治主张本来就与当时只求苟安的政治环境相冲突,而他的傲岸不屈,刚正独立的个性更使他常常遭人嫉恨谗害和排挤42岁的壮年即被弹劾罢职,闲居江西上饶带湖十年,52岁起复福建提刑,三年后又被诬陷落职,再度赋闲八年后,辛弃疾出山,但未受重用,68 岁时含恨而死从上面苏辛二人生平及创作道路来看,苏轼和辛弃疾都有一颗豁达的心胸,远大的抱负,崇高的理想,并且始终为之努力奋斗二者一生经历都颇为坎坷,壮志难酬二者都是政治上没有太大建树(当然与自身才华无关),可二者在文学创作上却有巨大的成就苏轼一人改变了词为艳科的藩篱,开创豪放词风,使词的意境更为广阔,而辛弃疾将豪放词风发扬光大并自成一家,开启了南宋辛派词人的先驱以诗为词”的手法是苏轼词风变革的主要武器在形式上无论是词的表现手法艺术技巧还是语言音律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增强了词这一派诗体的表现功能所谓“以诗为词”是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这在苏词中较成功的表现在用题序和典故两个方面辛弃疾在苏轼“以诗为词”的基础上,进而“以文为词”,即将古文词赋中常用的章法和议论、对话等手法移植于词。
以文为词,既是方法的革新,也是语言的变革稼轩独创性地用散文中的语汇入词,信手拈来,如从己出不仅赋予古代语言以新的生命力,而且空前的扩大丰富了词的语汇稼轩词真正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语不可用,合乎规范而又极尽自由的艺术境地苏词风格多样,开创了豪放派词风例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其次,在词的内容上,苏轼塑造英雄形象,寄托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怀,表述自己的人生体验,抒发自我的人生理想,描绘自然风格,寄托遥深的咏物词, 言情友情悼词的首创 而辛弃疾抒写爱国主义精神,展示英雄自我形象,追忆当年虎啸风生的战斗生活,抒发自己抗金北伐,表达壮志难酬的满腔悲愤,抒写英雄失败的无限焦虑,不满南宋朝廷的招安政策, 批判社会的黑暗腐朽, 描绘农村生活与田园风光,表现闲适心境和隐逸情趣的作品再者,苏轼首先在观念上破除了诗庄词媚的观念,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 因此他常常将诗与词相提并论,由于他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这就为词向诗靠拢, 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沟通渗透, 提供了理论依据。
为了使词的美学品位真正能与诗并驾齐驱,苏轼还提出了词须“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针对不同于柳永词的“风味”而提出的其内涵包括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达的意境,词品应与人品相一致, 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在内容上进一步突出了晚唐以来“词为艳科”的藩篱,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 开拓词坛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 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变革为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例如《沁园春 ?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既表现了他“致君尧舜” 的人生理想和少年时代的意气风发豪迈自信的精神风貌, 也流露出中年经历仕途挫折之后复杂人生感慨而在《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表现了他希望驰骋疆场,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苏轼让充满进取精神,胸怀远大理想,富有激情和生命力的仁人志士昂首走入词的世界, 改变了词作原有的柔软情调。
而辛弃疾的词意境开阔,气势飞动, 形象鲜明与所要表达的悲凉雄壮情感基调相吻合稼轩词创造了战争军事活动的意象,他笔下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多了一种奔腾耸峙的气象,他所写的历史人物多属于金戈铁马的英雄,他所创造的自我形象也具有慷慨悲怆气概例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从全词看,壮烈和悲凉、理想和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作者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在梦中驰骋杀敌,在醒时发出悲叹这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民族的悲剧而作者的一腔忠愤,无论在醒时还是在醉里、梦中都不能忘怀,是他高昂而深沉的爱国之情、献身之志的生动体现苏辛词最大的不同则在于思想感情由于两人处于宋朝不同的历史阶段,诗歌所反映的思想特点就有一定的差异辛弃疾处于风雨飘摇,动荡不安的南宋时期,此时汉族人民饱受金国的璀璨蹂躏满怀一腔豪情壮志,文武双全的辛弃疾一直希望出击金兵,建功立业然而苛求苟安的南宋朝廷的畏手畏脚的行为与他的期待大相径庭,在这种不得志的情况下, 他把满腔的愤懑之情尽情的挥洒与众多词中,即使是温婉的小令也暗含着这种愁思如《青玉案?元夕》 ,看似在写与众不同的高洁的美人,时则借以表达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思想。
《摸鱼儿》也是以女性的口吻暗暗的劝诫当朝统治者,讽刺当朝得宠的小人可以说在辛及弃的大量词作中,处处充斥着报国无门,对得势小人不满,内心悲愤的思想情感然而他的愁思都只是一味的抒发,无处释怀,正如他在《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所说的:“而今识遍愁滋味,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这种忧思始终无法消释,淤积于心中,导致有些词中表现出来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消极心理苏词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则更为复杂在面对政途的不顺时, 他有着不同的表现 《浣溪沙》中“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溪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的词句洋溢着强烈积极的乐观精神,是苏轼与所处艰险环境之间的矛盾而激发出的耀眼的火花而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感慨自己不能同周瑜一样扭转时局,自我嘲讽“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这种悲情最终以杯酒“还酹江月”而解忧略含几分老庄的消极避世的思想但是,随着他人生经历的不断增多,胸襟因而更加的广阔, 逐渐的达到了一种宠辱不惊的精神状态,以一种更为平和的心态对待人生的波折 我认为在这方面, 苏词的思想境界要比辛词略高一筹东坡天趣独到处,殆成绝诣,而苦不经意,完璧甚少稼轩则沉着痛快,有辙可循,南宋诸公,无不传其衣钵,,[1]” ,总的来说,苏词与辛词的关系是开创者和发展者的关系,苏轼始终对辛弃疾词的创作起着或多或少的影响,辛弃疾则继续改进和完善。
他们对宋词的贡献没有高低之分, 同等重要,更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财富。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