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乱反正,激浊扬清.pdf
4页拨乱反正,激浊扬清——诸葛亮法治思想与依法治国沂南二中李家涛一、诸葛亮的法治思想与产生背景 1、产生背景 诸葛亮治理蜀国刑政严峻, 这与其严明的军法是一脉相承的,因为诸葛亮首 先是一个军事家,其次才是一个国家丞相但是他的严厉法治思想是有其客观 历史背景的刘备入蜀之前,蜀地由刘璋统治,刘璋承袭其父刘焉位而为益州 牧 《三国志 ?刘二牧传》说这个人“明断少”, “才非人雄,而居土乱世,负乘 致寇 ”诸葛亮初出茅庐的隆中决策中,就说“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 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这些都说明在刘璋统治下的蜀地因为刘璋的 昏庸无能而非常混乱,那么刘备入驻后诸葛亮实施严峻的刑法是势在必行的 《蜀记》的一段对话说得更清楚:亮刑法峻急,法正谏曰:“昔高祖入关, 约法三章,秦民知德今君假借威力,跨据一州,初有其国,未垂惠抚,且客 主之义,宜相降下,愿缓刑驰禁,以慰其望亮答曰:“君知其一,不知其二 秦以误道,政苛民怨,匹夫大呼,天下土崩,高祖因之,可以弘济刘璋暗弱, 自焉以来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互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蜀土人士, 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渐以凌替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
所以致弊,实由于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 荣恩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要,于斯而著诸葛亮手下的官吏法正建议诸葛 亮学习刘邦的安抚政策,诸葛亮回应说治理国家应审时度势,随机应变,从他 们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诸葛亮采取严峻的刑法治理国家是顺应时势需要,没有机 械的照抄照搬,也是符合当时民意的 2、诸葛亮的法治思想 ⑴执法严明、赏罚必信 在执法过程中,坚持公平无私,反对“法开二门” ,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诸葛亮公开宣称自己“吾心如秤,能为人作轻重”,并力主做到“进有厚赏,退 有严刑,赏不逾时,刑不择贵” ,不因为身份地位的不同而曲法徇情众所周知 的失街亭斩马谡事件,就是诸葛亮严格执法不徇私情的典型事例,尤其是经过 《三国演义》的具体生动的描写渲染之后,诸葛亮的执法严厉更是世人皆知, 流传千古其它如诛刘封、杀彭羕、斩马谡、黜寒敏、罢廖立,废李严等,是 他敢于不避皇亲国戚、亲随故旧、托孤重臣的具体范例值得注意的是,这些 被处罚的人,其罪行或过失,都是言之凿凿,确有事证的为了整顿吏治,纠 正官场的腐败现象,诸葛亮一方面叫李严、法正、刘巴、伊籍等人,订出《蜀 科》 ; 另一方面亲自制定检察官吏的守则。
据 《三国志 ?蜀志?诸葛亮传》 注引《魏 氏春秋》说:“亮作《八务》、 《七戒》、 《六恐》、 《五惧》 ,皆有条章,以训厉臣 子 ”他曾明确的表示: “教令为先,诛罚为后 ”(《诸葛亮集 ?文集?教令》 )即 先公布律令,然后依法以定赏罚,绳之以法,执法如山只要赏罚分明,就能 “不令而制”,做到“王道平平” ⑵诸葛亮不仅执法严苛,他自己也是守法、廉洁的典范,他以身作则、克己奉公,成为中国历史上清正廉洁、鞠躬尽瘁的典型代表《三国志》中记载诸葛 亮《自表后主》一文中说: “成都有桑八百株 , 薄田十五顷 , 子弟衣食 , 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 , 无别调度 , 随身衣食 , 悉仰于官 , 不别治生 , 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 , 不使内有余帛 , 外有赢财 , 以负陛下这算是开启了中国官员财产申报的先河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尤其是领导带头廉洁, 下面的小“公务员”更是无人敢顶 风而上如西蜀官员董和“躬串以俭, 恶衣蔬食” , 为官“二十余年 , 死之日家无 儋石之财”邓芝“不治私产 , 妻子不免饥寒 , 死之日家无余财” 另一位重臣费 炜“雅性谦素 , 家无积财 , 儿子皆令布衣素食 , 出入不从车骑 , 无异凡人”。
总之一 句话, 因为西蜀的“总理”诸葛亮特别廉洁, 所以大臣也都集体很廉洁 ⑶儒法合一,不搞株连,注重教化 秦朝的陈胜吴广起义,按照司马迁的说法是,二世元年,朝廷征发百姓戍 守渔阳有九百人因为天降大雨而滞留在大泽乡,陈胜和吴广也在这支队伍中 而按照秦朝的法律,失期当斩陈胜和吴广为了求生,于是决计造反,从而掀 起了波澜壮阔的反秦起义浪潮因为迟到而被杀头,即使最懦弱的人也要起来 反抗了,更不用说族诛连坐之类的刑罚因而秦朝的灭亡与其实施过于严苛失 去理性的刑法有密切的联系诸葛亮显然是深知这一点的,因而他在实施严峻 的刑法时,绝不搞族诛连坐等丧失理性又丧失人性的刑罚如他在斩马谡之后 对其亲属的照顾 诸葛亮重视实法治的具体落实“决狱” ,他说“忠直可使理狱, 廉平可使赏罚”强调决狱行刑要慎重,既不冤枉好人,也不放掉坏人在刑罚 中讲求人道,纵观诸葛亮用法,虽“竣急”而不残酷,对李平、廖立等人的处 理就是最好的例证这样既避免了像秦朝那样从严峻刑法走向暴政,同时又避 免了儒家的一味靠道德约束甚至“刑不上大夫, 礼不下庶人”的不公平 “法律” , 在法家的峻法和儒家的仁政之间寻得一个平衡,这是诸葛亮法治思想的一个重 要特色。
诸葛亮执法严厉,对于违法犯罪的人决不姑息,但他更重视的是违法预防 他预防犯罪的方法就是发展经济和加强教育经济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水平高 了,违法犯罪的几率就会下降蜀汉在诸葛亮的治理之下,“田畴辟,仓禀实, 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由刘璋父子治下的“肌膏草野”,到 刘禅降晋时仍然“百姓布野,余粮栖亩”, “锦、绮、彩、绢各二十万匹” 同时 他还特别重视教育教化因为他深知,法律毕竟不是万能的,良好的教育教化 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措施这一点与孟子的思想不谋而合孟子就曾讲过他 的治理国家的招数:“五亩之宅, 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 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概括起来就是两条, 一是发展经济,增加国民收入;二是搞好教育,提高国民素质这些思想理念 在当时是极为超前的 二、诸葛亮法治思想的现实意义 诸葛亮依法治国的史实证明,真正做到依法治国,公平执法,法律面前人 人平等,才能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如 果有法不依,执法不公,权大于法,搞变通,打折扣,以言代法,以权压法, 视法律为儿戏,藐视、践踏法律,依法治国就会变成依法治民,难以实现社会 公平。
1、当前社会现状决定了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当前我国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转型阶段,意识形态领域、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都存在一定的混乱状态王思聪语言门、毕福剑视频门等社会影响较大的 事件充分表明当今社会道德的滑坡,信仰的缺失,涉黄涉暴的网络语言和视频 比比皆是,意识形态领域亟需净化动辄上千万上亿元的赃款,屡屡见诸媒体 报道的豆腐渣工程,担负着国家安全的军队却已不再是净土;黑恶势力在部分 地区的横行;千疮百孔的山体,脏污的河流,以破坏环境牺牲子孙后代利益为 代价的畸形经济发展大行其道这些都成为实现伟大中华复兴之梦的绊脚石, 既会阻碍社会公平,也会阻碍经济发展,要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 定、长治久安、经济发展,必须依法治国,再也不能因权废法、因人废法因 为法律是全民认同的准绳,坚持依法治国,公平执法,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经济发展才会顺畅,国家和民族才有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实现伟大的中华民 族复兴之梦 党的十八大会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思想,既是为了清除复兴之路上 的绊脚石,也是基于当前广泛存在于各领域内的问题和现状,具有重大意义和 迫切性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 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 进依法治国,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要恪守以民为 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 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 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 对性、有效性,增强执法的透明度,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 机制 各级领导干部要学习诸葛亮正人先正己的精神,带头遵守法律, 带头依法办 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当前大力推 进的房产登记制度和官员财产登记制度,以及十八大之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始的 “打虎”行动,就是使司法逐步走向透明和公平的有效手段,也彰显了这一届 国家领导人依法治国的决心和力度是前所未有的,这对于树立党的威信,增强 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信任度,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依法治国和发展经济相辅相成 依法治国是深化改革发展经济的重要保障,而改革创新,实现国富民强也会 促进依法治国因此在依法治国的同时要大力发展经济,搞好教育,提高国民 素质新一届政府领导人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发展经济着力于长远,摒弃了 没有发展潜力的传统产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经济,而代之以具有可持续 发展的巨大潜力的新能源。
工业 4.0 规划使中国制造已经从最初的物美价廉和高 耗低效发展到了现在的高铁、核反应堆及海工装备等具有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 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组建亚投行,通过这些具有前瞻意识的重要举措,将 构建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 家长治久安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 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党和国家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 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才能保证国家强大,人民幸福,才能保 证国家内部不出问题,才能有更强大的力量面对来自国际的各种挑战值此特 殊历史时期,希望诸葛亮的法治思想能够给予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以重要的启发和借鉴 李家涛男中学语文高级教师13255499537 ljt196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