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渔歌子教学设计[5].docx
4页渔歌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认识“塞”“蓑”“箬”“笠”四个生字、会写“塞”“鹭”“笠”2. 通过插图认识“箬笠”“ 蓑衣”,体会词的内容3.有感情地朗读诗词,熟读成诵并能有感情地背诵诗词4.引导学生对词中所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体会词人的内心世界教学重点:读出诗词韵味,并能有感情地背诵诗词教学难点:体会诗词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引读: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中描绘了山川美景,山川美景中又包涵着人生百态,诗人的气节志向,诗中有诗人的喜怒哀乐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唐代词人张志和的一首词,看看它又写了什么?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这首词的词牌名叫——《渔歌子》(板书课题)生读课题,师指导“子”的读音2.复习词的概念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特殊形式,可以配上乐曲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叫长短句词有各种不同的词牌名,比如:“忆江南”、“渔歌子” ,还有“江城子” 、“西江月”、“浣溪纱”、 “菩萨蛮”等词牌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过渡: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田园景色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初读诗词,读准字音1.师配乐范读2.学生自由读一读,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或难理解的词句3.学习生字这里有一个多音字,你发现了吗?并给这两个音各组一个词?(“塞”sài,还读sāi和sè)4.PPT出示:“西塞、箬笠、蓑衣”三个带生字的词语师提醒学生“箬笠”两个字都是竹字头,指的是头上戴的用竹制成的帽子蓑衣”的“蓑”是草字头,因为“蓑衣”是用草编织的PPT出示“箬笠”“蓑衣”的图片5.指名朗读6.齐读三、再读诗词,读出节奏1.生自由华节奏线2.男、女比赛朗读PPT出示诗歌节奏四、品读诗词,想象画面1.过渡:读得多动听啊!好的诗词就像一首歌!其实,好的诗词啊,还是一幅画!说说这首词描写了哪些景物? (白鹭、西塞山、桃花、流水、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2.师引读:你看,短短27个字的一首词,诗人就给我们描绘了那么多景象!完全就是一幅画啊!3.师配乐引导学生想象:(音乐响起)同学们请你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眼前的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你看到的西塞山,它有着怎样的颜色?它有多高?白鹭飞翔,你看到了它的姿态和神情了吗?你听到它的声音了吗?桃花的颜色又是怎样的?它开得怎么样?也许,还有些桃花随着风儿在舞蹈呢!你听到流水的声音了吗?水底的鳜鱼,你看到了吗?还有那坐在船头的渔翁!还有斜风、还有细雨!这么多美丽的景象,我相信你一定看到了!慢慢地睁开眼睛,来,把你刚才看到的最美的景象,或者听到的最美的声音告诉大家。
4.指名学生回答:让我们抬头往前面看,你一定看到了—— 5.学生带着感情再来美美地朗读这幅图画一样的词6.指名读,读出诗歌韵味7.齐读五、品析词句,读出意境过渡:词中的渔翁也跟你们一样被这样的美景打动了1.课件出示插图:同学们猜猜图中的这位渔翁会是谁呢?(生:张志和)(1)教师引读:志和呀,志和,都起风了,下雨了,你为什么不回去呢?(生:因为这里的景太美了过渡:这样的美景摆在眼前,张志和怎么舍得回去呀?所以他写道:(PPT出示诗句并引读: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2)教师引问:不须归,在这儿是不愿归哪儿?(不回家)这“不须归”仅仅是不想回家吗?读诗歌,只想象还不够,如果我们了解词人的生平经历,相信会有更深的理解,大家对张志和又有哪些了解?2.学生交流3.师介绍词人张志和博学多才,早在16岁就深受皇帝赏识,“志和”这个名字是皇帝御赐的,可这样一个本该前途无量的才子,却遭诬陷贬官,从此远离官场,过起隐居垂钓的生活)(1)教师引问:现在你还认为他“不须归”只是不愿回家吗?(不愿做官)(2)教师引读:做官穿的是绫罗绸缎,而现在他头上戴的是——(青箬笠),身上穿的是——(绿蓑衣),志和呀,志和,你为什么要舍弃华丽的官帽、官服,而选择了箬笠、蓑衣呢?(我们不妨去诗词中找找)4.品味词句,体会词人心境(1)教师引问:春天百花盛开,你看,梨花风起,樱花烂漫,为什么词人偏偏不写,唯独钟爱桃花?桃花流水到底有着怎样的含义?山中问答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那不是人间啊,那是——(世外桃源)因此‘桃花流水’意味着‘世外桃源’,这在暗示着你这西塞山前原来是一个什么?”(世外桃源)(2)小结:跟浑浊的官场相比,这里没有勾心斗角,没有担惊受怕,这里会让词人真正感受到轻松自在不管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还是悠闲自在的白鹭都是词人闲适自在的心境啊!所以词人才能乐于清贫,才能“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5.教师导学:据他的好朋友颜真卿记载:张志和是直钩垂钓,不设鱼饵的,会钓到鱼吗?可是张志和却说自己钓到了很多,他钓到了什么?(悠然自得的生活;自由自在的生活)6.教师小结:渔翁之意不在钓,在于山水之乐,享受着悠然自得的生活才是张志和“不须归”的真正理由啊离开了浑浊的官场,享受着自由,张志和又是多么欣喜啊,此时的他,不正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吗?于是,他挥笔写下这首词7.全班再次诵读诗词六、指导背诵 1.指名背诵 2.全班齐背板书设计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景: 情 悠闲自得的生活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