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语文阅读理解的知识点(可编辑).docx
10页关于语文阅读理解的知识点 阅读理解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作答,既要体现个性和独特见解,又要较好地忠实于的主张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语文阅读理解的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语文阅读理解的知识点 解题步骤: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主要题型及其解题方法: 一、题型:段意、主要内容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二、选择或概括文章的中心(有很多的问答题都是根据中心解答的) 例如:谈谈你的收获;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有什么启发 有些文章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到中心句。
写人的,主要是写主人公的某些优秀品质; 写景主要体现景的美丽可爱 写物比较复杂一点,单纯写物,就是表达对物的喜欢; 借物喻人和借物喻理的文章,在此类文章的结尾部分,仔细地揣摩,看它那些带有议论性的话,如果有写人的成分,那就是借物喻人;如果有说理的意思,那么一定就是借物喻理 三、理解句子的含义 所谓的含义就是蕴含在文章里面的意思,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来的,要通过我们仔细的揣摩,采取一找二写的方法来完成句子的意思有明暗两种明的就是在文章结束那些议论性的话,你把它拿过来,稍加整理,也能回答暗的难度大一点,必须在通晓全文的基础之上,把文章中一些重要的事件所反映的思想感情等的关键词摘录出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总起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起下文 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篇末点题;照应开头 五、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用: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常见修饰句子的方法 1)比喻句:常用的比喻词有“好像”“犹如”“仿佛”等,有的比喻句用“成了”“变成”“是”等代替比喻词,如: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比喻句的特点是:本体和喻体有些相似,并且本体和喻体是不同类的所以有比喻词的句子不一定就是比喻句,如:小花长得好像她妈妈X)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像人一样如:青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此句用“告诉”“快乐”等写人的词语来写小动物 3)夸张:故意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地描述如:(夸大)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缩小)在巴掌大的牢房里,他照样锻炼 4)排比:把意思相联、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大体相等、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排列在一起如: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天山南北,传到白山黑水之间,传到大河长江之南,使全国的人民心一齐欢跃起来 5)设问:自问自答如: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 6)反问:无疑而问,问而不答,答案暗含在问话中如: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7)疑问:提出问题如:今天你去图书馆看书吗? 举例 比喻句:碧绿的海面,像丝绸一样柔和,微荡着涟漪,真美! 拟人句:太阳揭开云被,露出金色的微笑,慈祥地注视着大地 排比句:青蛙叫起来,无边的田野如沸如腾,如鼓角齐鸣,如风潮迸涌 反问句:光是学习优秀,就能算得上“三好学生”吗? 夸张句:桂花十里飘香。
设问句:小明为班级做贡献,是为了老师表扬吗?不是的,他是诚心诚意为班级做贡献 六、联系上下问解释词语的意思: 方法1、顾名思义,采用扩充关键字的意思,然后连接成一句话 方法2、找近义词的方法,注意要能替代到文中,仍保持通顺 方法3、结合这个词所描述的对象具体描述 七、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并列:一面……一面…………一会儿……一会儿…………既……又…… 2、递进:不仅……而且…………不但……还…………连……也…… 3、选择:不是……就是…………或是……或是…………宁可……也不…… 4、转折:尽管……可是……虽然……但是…………却…………然而…… 5、假设:如果……就……假使……便……要是……那么…… 6、条件: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不管……也…… 7、因果:因为……所以……由于……因此……既然……那么…… 八、选择恰当的字词 1、仔细阅读字词所在的句子,了解句意,揣摩的写作目的 2、认真分辨两个词语的区别是什么,以1为依据作出选择 关于词语的基本知识 理解词语 1、先弄清词语中每个字的意思,再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来理解。
如:“疾驰”,“疾”是“飞快”,“驰”是“奔跑”,“疾驰”就是“飞快奔跑”的意思 2、运用近义词或反义词来解释如:(近义)“焦急”就是“着急”的意思反义)“熟悉”就是“不陌生”的意思 3、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如《养花》一文,从“到院子里看花—回屋工作—再出去—再回屋”,就可以猜出“循环”是“不断重复”的意思 词的感情 色彩 褒义词:形容好的,如“顽强”; 贬义词:形容不好的,如“顽固”; 中性词:形容不好不坏,如“环视”“桌子” 常用关联词使用列举: 1)她(既)是个三好学生,(又)是个优秀队干 2)他(一边)听音乐,(一边)画画 3)(因为)今天是六一节,(所以)不用上学 4)武松(不但)勇敢,(而且)非常机智 5)小明(不仅)学习刻苦,(还)是个乐于助人的好学生 6)(只有)敢于向困难挑战的人,(才)能取得非凡的成功 7)(只要)你肯去钻研,(就)一定能克服这个困难 8)(无论)刮风下雨,我(都)按时到校 9)(虽然)今天放假,(但是)小花还是呆在家里认真学习 10)(如果)明天天气好,我们(就)去爬山。
11)(即使)你这次数学考了满分,(也)不能骄傲 12)凡卡心想:(与其)在城里受罪,(不如)回乡下爷爷那里 13)刘胡兰(宁可)牺牲自己,(也不)向敌人屈服 14)这道题(不是)你做对了,(而是)我做对了 15)他(一)读起书来(就)废寝忘食 九、选择正确的读音 一般出现的是多音字,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文章中的词语作出恰当的选择 十、标点符号的作用 1、——(破折号)的作用 ①解释说明;②话题的转换;③表示话语的中断;④时间或声音的延续 2、……(省略号)的作用 ①引文的省略;②列举的省略;③说话断断续续 3、“”(引号)的作用 ①直接引用②特殊含义③强调意思④特定称谓 标点符号的用法 1)句号():陈述句的末尾停顿用句号如:请你稍等一下2)问号(?):问句末尾的停顿3)感叹号(!):感叹句末尾的停顿如:这儿风景真美啊!4)逗号(,):一句话中间的一般性停顿如:他来了,又走了 5)分号(;):一个句子中,并列的分句之间用分号 如:池边还有小泉呢:有的像大鱼吐水,极轻快地上来一串水泡;有的像一串珍珠,冒到中途又歪下去了;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大水泡。
6)顿号(、):句子中并列关系的词语之间用顿号 如: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是我国的四大河流 7)冒号(:):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顿,提起下文,表示后面还有话要引起注意如:她说:“我明白了 8)引号(双引号“”单引号‘’)引号的三种用法: a)表示直接引用,引用别人的话或书刊等的话如:她说:“我明白了或:楼的前面挂着“镇隆中心小学”的牌子 b)表示强调,引起注意如: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c)表示意思否定如: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注:引号里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如:他问老师:“老师,‘置之不理’的‘理’字是什么意思?” 9)省略号(……):省略号有三种用法: a)表示引文内容的省略如:我读了“渔夫皱起眉……别等他们醒来”这一段,心里很感动 b)表示例举事物的省略如:动物园里有白熊、大象、猴子…… c)表示话没说完如:指导员伤心地说:“我没有把你们照顾好,你们都瘦得……” d)表示声音断断续续如:“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 10)书句号():表示书籍、报刊、文章、影视剧等的名称出现在一个句子中的时候,这些名称应用上书名号。
如:昨天,我读了《林海》这一课,还看了《惠州日报》和《西游记》 11)破折号(——):破折号有三种用法: a)表示解释说明如: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10月12日 b)表示意思的递进或转折如: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c)表示声音延长如:“嘟——”火车进站了 十一、给文章加上恰当的题目 1、根据文章的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加上简短的修饰语比较保险) 2、根据文章的中心,用中心词作为题目 十二、文章的写作顺序 1、时间先后顺序 2、地点变换的顺序 3、事情发展的顺序 4、按总后分、总分总、先分后总的的顺序 语文答题方法 1.六要素要用好 概括文章内容的时候,要用词语将六要素串联起来: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整合之后便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啦我们可以将这种归结为“六要素法” 2.注意关键词、句 首先要注意观察标题,标题是文章的题眼,有时候标题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这就叫做“标题扩充法”;其次要注意文章中的特殊句子,如开头、结尾、过渡句等等,这些句子常常与文章的中心内容相关。
3.概括内容要准确、精练 概括要点时切勿丢三落四、将关键点遗漏,更不能啰啰嗦嗦、毫无重点 纸条君给大家整理了一个概括整篇文章内容的答题格式,希望能帮助小纸条们哈~ 答题格式:本文讲述了/叙述了一个...........的故事(其中省略号的部分代表着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从而表达了.........(从而表达的部分基本都是本文的中心思想,大部分都是的内心情感) 阅读理解答题模板归纳 1分析句子作用 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