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西红色村镇旅游规划探究.docx
16页粤西红色村镇旅游规划探究 李炎升摘 要:利用实地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对粤西红色乡村——柑村村的建设发展进行了研究考察,经过调查分析发现,该村经济基础薄弱,多以农业、养殖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劳动力流动频繁,存在经济发展势头弱化、收入水平偏低和文化素质不高等问题在柑村村正式成为广东省首批“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的背景下,以当地长期以来忽视的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充分挖掘红色资源,打造现代乡村红色旅游示范基地,以推动柑村村经济文化良性发展,是打破革命老区中农村发展困境的主要选项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柑村村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诸如红色文化宣传力度薄弱,红色资源保护缺失,乡村空心化现象明显,基础设施匮乏等针对柑村村在建设红色旅游乡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系统具体的对策与建议,并就当地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打造红色旅游乡村做出符合实际的规划定位,力求明晰在推进红色旅游乡村建设过程中的基本方向与路径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旅游规划;乡村振兴:F592.7:A:1008-4428(2019)04-0063-04一、 引言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为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报告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2017年12月,广东省正式启动“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目前全省各地区已陆续开展该工程项目建设为进一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明确要求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现代农村在这一背景下,重点考察了粤西南路革命策源地——化州市笪桥镇柑村村,作为当年红色革命老区,柑村村拥有丰硕的红色文化资源与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但同样面临着广大农村地区发展的主要问题,在柑村村被选为广东省首批“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这一有利契机下,如何保护与开发村内的红色资源,规划本村发展方向与路径,是柑村村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分析,相关的红色旅游开发理论可以为我们提供较好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在相关的基础研究领域,刘建平强调发展乡村旅游要突出红色本质,重视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张洁则尝试建立起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为评价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基础架构;华杰认为,在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上,应当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类型乡村旅游模式的策略;在景观生态规划研究方面,李涛在红色旅游区规划中提出一线、一带、一链模式;王晖从生态经济、生态伦理、生态文化等视角探讨了红色旅游生态化问题;李竹则对红色旅游、红色旅游共生及红色旅游绩效展开系统的研究述评;在旅游机制与效应视角下,肖广州从空间链、产品链、协作链、价值链维度探索乡村旅游扶贫过程中形成的旅游扶贫机制;刘锋华,秦丹基于全域旅游视角下提出提升红色乡村旅游系统的吸引力,拓宽红色乡村旅游的共生空间,是确保红色乡村旅游实现全域旅游效应的关键。
此外,部分学者分别对红色资源相对集中的延安、遵义、凉山、井冈山、梅州等地展开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就粤西地区的红色乡村建设發展而言,目前还缺少相关方面的研究因此针对粤西地区化州市柑村村如何发展红色旅游,从而带动三产融合发展成为主要创新点行文围绕南路革命老区红色资源的规划开发,就柑村村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动红色旅游基地建设进行阐述,分别从优势、劣势等重点层面提出相关策略与建议,旨在为号召社会各界切实了解、重视、抢救和保护柑村村在过去艰苦卓绝的斗争中留下的宝贵革命红色文化,将红色资源开发与乡村谋求更多发展支点有机结合,打造一批具有深厚红色底蕴、产业链条完善、经济健康有序的精准扶贫示范村,以点带面,示范推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建言献策二、 南路革命策源地—柑村村概况(一)南路革命基本情况南路,即广东南路,是抗战期间在粤西、桂东地区形成的革命斗争区的统称在地理意义上,包括现今广东省境内的吴川、廉江、茂名、信宜、阳江等12个地级市,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北海、钦州、防城等5个县市区1948年后,南路发展成为粤桂边区,该革命老区的武装斗争集中在高州、雷州等地,是华南地区武装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粤西地区的革命斗争史上发挥着独特的历史作用。
二)柑村村概况1. 地理区位柑村村位于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笪桥镇西南,东邻吴川西北部,西及西南与廉江东南部接壤,为三市交会处,属丘陵地带村辖8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890户,人口约4514人,其中叶氏居多;全村总面积约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75亩(1亩≈0.0667公顷,下同);村年平均气温为24.39℃,年降雨量约为1890毫米,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2. 经济状况柑村村的主要经济作物有甘蔗、香蕉、辣椒、四季豆、透明包菜、干梅子、橘子;矿产资源主要包括高岭石、黄河矿、石灰石、铁钒土、钛铁等;现有主要代表村企——柑村爆竹厂目前处于停产状态;村内青壮年劳动力以外出务工为主,村内常住人口多为老年人、儿童、妇女和年纪较大的闲散劳动力,是粤西地区一个典型的留守偏僻乡村,空心化现象明显以柑村村为代表的粤西广大农村地区现阶段人口素质整体偏低,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基础薄弱,这是粤西地区农村的基本现状3. 土地利用现状柑村村总面积约7.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4275亩,林地面积约2500亩柑村村生态环境优良宜居,无较大工业污染,土地保护完整全村890户4514人共计建有民房1000多栋,新建226栋村内有村委办公楼、柑村小学、柑村革命历史纪念馆、柑村革命烈士陵园、叶氏宗祠、在建文化广场等。
4. 柑村革命历史文化柑村村是粤西南路革命的主要策源地之一,是著名的粤西革命老区从1940年至1949年,柑村村先后有35人加入中国共产党,115人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500多人参加农会,300多人参加妇女会,200余人参军参战,1000多人参加革命活动,为中国革命事业培养、输送了一批年轻有为的干部从1940年柑村村青年叶卓琼(叶超)、叶秀森、叶翘森参加中国共产党起,到1941年中共南路特委先后派共产党员赵世尧、邓小筠、朱兰清、罗明、张平、吴瑶玉、罗英等到柑村橘山小学以教师身份秘密开展革命活动直至新中国成立,柑村村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革命斗争,宣传抗日救国;秘密组织抗日联防队,抗击日寇和国民党顽固派其间涌现出许许多多革命先辈,他们不畏艰险,举行武装起义与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固派做坚决斗争,并建立当地民主革命政权,为粤西地区南路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建立不朽功勋5. 柑村村可开发资源概况根据实地调查统计,柑村村红色村镇规划建设区拥有旅游资源隶属6大主类、7个亚类、12个基本类型从具体门类来看,柑村村是粤西地区典型的红色资源集聚地,以革命遗迹遗址、革命人物事迹、红色建筑与设施为主要旅游资源;从空间分布上来看,红色文化资源分布较为集中,革命文化广场位于柑村村委会办公楼正前方,左侧分别是叶氏宗祠、柑村革命烈士陵园;柑村小学位于柑村村委会东南方向,直线距离200米左右。
三、 柑村村发展红色乡村旅游优势分析(一)生态环境良好柑村村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夏长冬短,气候温和,阳光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1870.1小时,年平均温度在22.2℃—23.9℃之间,年平均降雨量在1890毫米左右;村内地形平坦,以低矮丘陵和平地为主;植被茂密,覆盖率较高优越的自然环境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鱼、虾、蟹、蛙类品种繁多,多种野生昆虫、鸟类在此栖息,富有生机与活力加之村内没有重化工业的生产污染,空气质量良好,这是发展旅游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二)红色资源丰富柑村村是粤西著名的红色革命老区,是化州最早举行抗日武装起义的地方,也是南路革命的策源地回顾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各个革命斗争时期,柑村村为培养输送革命干部和粤西地区的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的代表性人物包括1947年化县第一任县长叶卓琼、新四团团长叶宗屿(牺牲时23岁)、教导员叶琼森、17团副团长叶车养(牺牲时21岁)、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叶秀森、供给处长叶汉、第三野战军某部处长叶翘森、化南区委书记叶启发,化茂边区委书记兼大队教导员叶宜劲等新中国成立后,该村8个自然村均被列为革命老区村庄,有革命烈士29名,其中全国英烈3名,是茂名地区革命烈士最多的村庄。
村中保留了当年开展革命的主要活动基地——柑村橘山小学,且该小学的图书馆中保有记录当年柑村革命历史的丰富史料与文献,并建立了抗日英雄纪念碑、革命烈士陵园、革命历史纪念馆、柑村革命文化广场,重建了叶氏宗祠革命据点遗址等总体而言,柑村村的红色资源种类多样且集中分布三)“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契机2017年,经过多方评审与筛选,柑村村顺利成为广东省打造“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的首批60个村庄之一该示范工程计划在整个广东省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文化宣教区,其中包括了对破损严重的革命遗址遗迹展开修复与保护工作;收集整理散落在民間的革命史料与烈士遗物,研究革命历史;反哺革命老区人民,助力民生兜底等主要内容该工程启动后,柑村村先后获得省委组织部从省管党费划拨专项资金500万元财政支持和由茂名市、化州市两级财政和市管党费中配套479.99万建设资金扶持,同时该建设工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获得了各方社会力量的资助现阶段柑村村的相关配套设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按照工程建设计划,将重点建设柑村村革命文化广场、革命烈士陵园修护、革命英雄纪念碑等工程,同时完善柑村革命历史纪念馆的硬件设施并加强革命烈士故居的修复工作。
可以预期,整个柑村村建设的主体工程完工后,将极大改善该村的革命历史遗迹等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现状与条件,在为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下基础的同时,重新唤起当地村民对革命文化的重视与认知,并推动柑村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基于此,“红色村”这一党建示范工程建设无疑是推动柑村村走红色旅游发展道路、实现本村振兴的强心剂四、 柑村村发展红色乡村旅游劣势分析(一)空心化现象明显人口素质整体偏低、经济基础薄弱是柑村村乃至广大粤西地区农村的基本现状,探讨柑村村的发展问题无法回避这一现状在走访该村的过程中,发现村内大多数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情况十分普遍,多数农户家庭留守群体以老人、妇女和儿童为主,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老人、妇女基本从事农业生产活动;部分家庭青壮年夫妇已搬迁至城市居住,有的家庭甚至举家搬迁;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现象十分普遍,可以说该村是典型的空心化乡村实际上,这一现实状况广泛存在于我国的农村地区,单一且薄弱的产业结构注定无力留住本地区的主要劳动力,而这也带来了一个深层问题——人才匮乏柑村村发展乡村红色旅游业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专业的红色旅游项目管理与服务人才,这直接关系到后续柑村村旅游运营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二)基础设施条件落后道路交通方面,目前村内只有一条硬化的主干道,且由于民房建筑密度较大,住房集聚区内道路狭窄潮湿,在多雨时节,由于缺乏完善的排水管道等设施,道路积水严重且泥泞不堪,给村民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此外,村内通往笪桥镇上的硬化道路也尚在建设当中,目前还没有开通到笪桥镇等其他地方的公交线路,村民的日常出行多以电动车、摩托和私家车等出行工具为主;公共卫生方面,当前只有位于村庄入口处一个垃圾集中点,村内田地、道路两旁垃圾堆积严重;网络建设方面,网络覆盖率普遍不高,仅有百家用户接通了网络,当然这与目前村内常住的群体多以老年人为主密切相关;游客接待方面,由于目前该村处于初步建设阶段,尚没有民宿、宾馆等基本接待设施,走访过程中也没有发现相关的餐饮店等,只有3-5家分散在村中的小型商店总体来看,该村的基础设施完善程度比较低,发展红色旅游的基础设施尚需加紧建设三)宣传力度薄弱,知名度不高。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