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设计.doc
4页《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设计一、 教材及学情简析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4章第2节,主要包括“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和“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两部分内容,主要阐明了基因在生物体内究竟是如何起作用的本节内容将基因、蛋白质、性状这三者综合起来整体考虑,既是对前三章的进一步深入,也为后面三章的学习打基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通过此前的学习,对生物性状的遗传、基因的表达等知识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但是并不清楚基因究竟是如何起作用的,因而对此具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材料、获取信息、推理归纳的能力,这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二、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并解释中心法则 (2)举例说明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分析相关实验证据,让学生亲身感受科学发展的过程 (2)分析现象和证据,归纳遗传现象背后隐藏的规律 (3)学习对遗传现象提出假说并能作出合理解释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同科学研究是不断继承、修正和发展的 (2)激发探索生命奥秘的向往之情,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心法则(2)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2.教学难点 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四、教学策略 1.引导学生动手画遗传信息传递途径,帮助其理解中心法则;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并动手修改中心法则图示,帮助其理解中心法则的发展。
2.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分析理解遗传现象后隐藏的本质原因,突破“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这一教学难点 3.通过“人的身高”这一学生感兴趣的事例,说明在自然界中,不仅存在单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而且存在多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以及环境对形状的影响等 4.进行技能训练,训练学生思维表达能力,强化对性状调控因素的理解五、教学实施程序内容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课展示课本“问题探讨”,设问:同一株水毛茛上裸露在空气中的叶和浸泡在水里的叶的基因是否相同?这两种叶形有何差异?为何会有差异?基因是如何控制生物性状的?观察水毛茛图片,分析叶形差异,思考问题形成思维冲突,激活学习兴趣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引导学生简要回顾DNA复制以及基因表达(转录、翻译)的基本过程,分析其中遗传信息的传递1.中心法则的提出展示科学家克里克在蛋白质合成过程完全弄清楚之前,于1957年提出的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即“中心法则”:2.中心法则的发展引导学生阅读P.69的三则资料,设问:①材料1和材料2分别说明遗传信息能如何传递?②上述证据对传统的中心法则有何影响?是否推翻了传统的中心法则?③材料3说明遗传信息能如何传递?(指出遗传信息也有可能从蛋白质流向蛋白质,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用箭头和文字绘出相应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观察并体会克里克中心法则的具体内容,并与自己画出的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做比较阅读教材资料,分析并回答问题。
绘图,尝试修改传统中心法则图解,并展示通过复习做好学习新知的知识准备在与科学家的比较中加深理解、品味成功培养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是不断继承、修正和发展的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创设情景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简要介绍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及其症状,并展示:【创设情景2】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70有关内容,并展示图4-9“囊性纤维病的病因图解”小结设问】①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和囊性纤维病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 ②血红蛋白和CFTR蛋白是否是基因表达的直接产物? ③你认为基因是如何决定上述性状的?【归纳】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创设情景3】豌豆的圆粒与皱粒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69有关内容学生概括后展示:【创设情景4】白化病简要介绍白化病及其症状,并展示:【小结设问】①影响豌豆粒形和导致白化病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 ②淀粉和黑色素是否是基因表达直接产物? ③你认为基因是如何决定上述性状的?【归纳】基因可还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间接)创设情景5】人的身高这一性状不能明显地区分为相对性状,而是表现出从低到高的连续变化。
人的身高可能由多个基因决定,其中每个基因对身高都有一定的作用在这些基因中,虽然每一个基因的作用比较小,是微效的,但是多个基因加起来,就可以形成明显的累加效应,即人的身高是由多个微效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设问】①假定人的身高由三对基因(AA'、BB'、CC')共同决定,且每一对基因中的A、B、C都能使人的身体增加一定的高度,并且A、B、C这三个基因的作用相等,那么最高个体、最矮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是什么?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身高如何?②人的身高除了受多对基因的控制,是否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③如何理解同一水毛茛上两种叶形差异?【归纳】基因与性状间并非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形成错综复杂的网络,精细地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观察分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尝试思考其中基因、蛋白质、性状的关系阅读、分析,并尝试思考其中基因、蛋白质、性状的关系思考讨论,学生代表发言回答有关问题阅读课本,简要概括豌豆圆粒与皱粒的原因进一步理解豌豆圆粒与皱粒的原因,尝试思考其中基因、蛋白质、性状的关系观察分析白化病的病因,尝试思考其中基因、蛋白质、性状的关系。
思考讨论,学生代表发言回答有关问题根据信息思考作答:(AABBCC; A'A'B'B'D'D';介于最高与最矮之间)(营养条件、体育锻炼等因素)(环境因素)(此环节适当调整教材中知识呈现的顺序,有利于学生的认知)通过创设两则相似情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并初步落实教学目标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推理分析并形成结论,升华教学目标通过创设两则相似情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并初步落实教学目标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推理分析并形成结论,升华教学目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帮助学生认识到生物性状往往是内因(基因)与外因(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呼应开篇强化认知巩固作业1. 指导学生完成“技能训练”2.课后阅读P.70小字部分,了解细胞质基因提出假说,得出结论升华知识提升能力六、板书设计 一、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 二、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 1.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囊性纤维病 直接途径:基因 蛋白质结构 生物性状 豌豆的圆粒与皱粒 白化病 间接途径:基因 酶的合成 细胞代谢 生物性状2.基因与性状的对应关系:----并非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单基因、多基因、环境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