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士入寺须知.doc
12页居士入寺须知(礼仪)古人云“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足”因不懂待人处事,就往往会在社会上吃亏,难以立足,从而岂能成大器?俗语说“不学规矩,不成方圆”佛门言“佛弟子不学威仪(规矩),不成法器(佛门龙象)”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理太虚大师也曾说过“仰止于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佛法不是空谈理论,是要实践去做的,行为若要合乎规矩,合乎节度,就一定要在学礼仪的基础上产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若能够在身、口、意上有所改造,止恶向善,则有规有矩的仪态与道德行为,体用达到一致所谓生于内,形诸外,这种规矩是内心修养所表露出来的气质及内涵别人看到便会生起一种欢喜心,所以我们通过居士礼仪就会体会到佛法的甚深微妙,慢慢减少过失无明,渐渐的积累功德,增长福慧,最后必能达到究竟清净安乐一、拜佛、问讯与上香规矩进寺之前先要端正衣冠,收摄身心进入寺院后,先礼佛,再去拜见出家师父在佛殿、经堂看到佛像,不论是木雕、铜铸、纸绘、绸、绢画,皆需衣着整齐,向佛菩萨像恭敬礼拜若有急务亦须问讯,以示尊敬居士在大殿礼佛,要注意在什么地方拜才恰当,大殿正中有主垫,那是专供住持大和尚拜佛的,大家千万不能在这个拜垫拜。
主垫后通常有三个拜垫,是做法事时,供斋主用的(见图),通常可以在东单或西单拜拜佛只要心诚,在哪里拜都一样,不一定要行到最前或正中央拜若非集体法会,最好随地而拜(所谓五体投地,以后会讲到)此外,若有人在拜佛时,切勿在他面前面其横过,即打扰他人礼佛,也是对佛不恭敬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如何礼佛、问讯和上香:① (1)拜佛先合掌;直立合掌当胸如捧水,脚要前八后二,就是左右两脚的距离,前面(脚指部他)距离约八寸,后面(脚跟部分)距离约二寸,形成[八]字形,即前八后二② 先慢慢弯腰,屈膝靠近拜垫边,头亦开始向下叩③ 将右掌按在拜垫中央为第一掌④ 次将左掌按拜垫左前方(较右掌前一掌)为第二掌,同时将身蹲下⑤ 再将右手移至右前方使两掌相齐为半掌合为两掌半⑥ 将身体向前,爬在拜垫上,将将头放在两掌中间,同是将掌心向上翻转,意思是用手心接佛的足,以示极度的尊敬⑦ 起立时,两掌掌心翻向下右手退半掌回到拜垫中央,把找手提起来合掌式回胸前,用右掌用力把身体撑起,然后两掌合拢若[五体投地]是不拜垫,额头、双手、双膝、人体五个要点,直接拜在地上,无论拜多少次,脚都不要移动位置2)问讯先合掌,当腰弯至最低但不过膝盖时,比手作弥陀印(将右掌贴左掌上,拇指尖两对)起立时,挺腰举手,做毗卢遮那佛手印(即以两手中指,无名指,小指互抱,食指极大拇指均各竖起相对。
注意手印与眉齐高,不要点到额头,眼望向手印,不用垂头,最后放下双手,合掌不论佛殿内供有多少尊佛像,通常礼佛三拜即可,个人修行则听其意愿若殿内大众已集合时,合掌问讯后随众站立即可,不必礼拜若出家众正在礼佛,居士不得在法师前面礼,亦不得与法师并排礼,应当在法师后面礼佛有人礼佛时,不得从其前直穿而过切记:不可评论佛像是否庄严,看见佛像置于不洁之处.应当捧持移置净处若见有人对佛像不恭敬时,宜私下善言相劝燃香供佛亦需如法,香炉内若是点着香,便不需再插若是带香上殿,则可放下,让僧侣做早晚课时代为插上,这样功德较大千万不要把香东插西插,插满一大炉,搞得乌烟障气,而且东拜西注,求的都是世间俗事,那就真的失去供佛、供菩萨的意义了插香要诚心香代表自己的[心香],表敬意,插一枝香表示一心一意供佛,没有忘念,没有分别心,没有染污插三枝香亦有表法,例如供养佛、法僧三宝或勤修戒、定、慧三学亦可发愿,愿断一切愿作一切善、愿渡一切众生插一枝香发一个心愿)上香的方法:上香时,1、先拿起一枝或三枝香点燃,点后,马上把香头竖向上2、用另一手把火轻轻扇熄,切记不要用口吹或把香挥动使火熄灭3、用左右手食指及中指(第二、二指)把香杆夹着,用左右手的大拇指承托着(顶着)香脚,然后双手将香平举至眉齐,观想佛菩萨显现在我们的眼前,接受香供养。
4、若是一枝香,便用左手插在香炉中央即可5、若是三枝香,先插中央的一枝,然后用左手插左边的一枝,右用插右边的一枝,三枝香中间约距一寸二左右,若香炉大,香亦粗大的话,香与香的间距可稍宽;相反,若香炉小,香细的话,香与香的之间的距离亦可缩短,总之要看情形而定插第一支香应默念“供养佛”,第二支香时默念“供养法”,第三支时默念“供养僧”将香插好后合掌、问讯即可供佛,除了用香之外,还可以灯、花、水、果……等等灯:表示光明及智慧花:表示相好庄严水:表示心水、净水;水净月现,心净佛现果:表示菩提之果一一现在供果是种下菩提之因,将来便结菩提之果以上的香、灯、花、水、果合称为五供养,加上茶、食、宝、珠、衣称十供养,还有百味供养等等并以身心恭敬礼拜供养佛二、存经、诵经与持经规矩佛法从恭敬中求,对法的尊重是开启智慧的根本诵经学法的目的,是为了开智慧,求解脱,故应该对佛经等佛所说法心存恭敬,如法供养,不可轻慢草率经书放置需轻拿轻放,排列整齐有序,不能与世俗典籍或杂物混杂,当敬法如敬佛团体诵读应随众,个人诵经以不妨碍他人为宜参加法会或早晚课诵,经本一定要用双手捧起无论何时诵读佛经,切不可卷执经本,或将佛经拿来随意折角、对折。
若是独处诵读,在诵佛经前,先要清洁案几,燃香端坐,不可交足前伸,亦不可边诵读边吃东西须严肃恭谨,如同佛就在眼前为我们说法一般读诵前要念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诵经前或诵经中途若有杂念妄想,最好先将经本合起来,静坐或起来拜佛,等心静下来再读诵读经要字字理会义解,与身心相应,不可有口无心诵读时若有条件最好用经架,上面加一条经帕阅读时打开,读诵完毕经本要用经帕盖上诵读佛经时切不可躺在床上或坐在床上也不可靠着墙壁、坐在摇椅上面晃荡,这都是轻慢放逸的表现桌上除了要读诵的经本、供佛的香炉,以及照明的灯具之外,不应该放水、水果、饼干或其它零食诵经中途若有人造访或问话时,应将经典合起,然后合掌答礼或起身迎客经典未合就对着经典谈论世俗话,或嬉笑怒骂,这是亵渎法宝的行为当然也不必因为经未诵毕有人打扰而心生烦恼中间停歇,应该用经书上所附的书签线作记号,若没有书签线,宜用书笺或干净的厚纸做记号最好不要用香枝或点过的线香“香脚”作记号,香或香脚的颜色可能会污染经书经书上面有灰尘,要用干净的纸张或布擦拭,不可用嘴去吹不要在经书上涂写、做记号不得用经本作垫子写字读经时或在诵经之处不能大笑,不可以随地吐痰或擤鼻涕。
打喷嚏时,要用手帕、衣袖或手遮住嘴巴,以避免吐沫污染经典经典破损,要想办法修补,使经本常保如新如实在无法修补时,可在大香炉或洁净处焚烧,将余灰置于清净之处,勿使人践踏到经书不要从页角翻,这会使书页折角,翻页时要轻巧,以免损坏早晚课诵拜佛时,经卷不能放在地上或蒲团上执经行走时,应整本捧起,一般以食指前伸,中指、无名指、小指微曲,中指托起经书下缘,食指贴在经本两侧拇指压住经本正面两手向上举齐胸,不可单手拿着经本前后甩动手捧经书不可向人礼拜,也不可以让出一只手向人问讯或打招呼持经本时,将经本端高齐眉,以示崇敬三、谒师、称呼与请益规矩初入客堂,先拜佛,然后顶礼知客师顶礼法师时•不要面对法师施礼,而应该面向佛像顶礼,顶礼时说:“弟子某某顶礼知客师三拜”,法师说“问讯”则问讯,说“一拜”则一拜,不可违逆师教执意三拜拜访师父时,到房间门口先弹指或敲门,得到师父的许可才可以进去若有门帘,出入时应该轻轻掀起•然后轻轻放下在师父面前要整肃威仪•不可轻慢唐突,亦不可嬉闹喧哗有疑惑向师长请教,必须起立路遇师长,要肃立道旁合掌致敬与师父距离不可太近不可在师父面前谈无益之事或说别人的是非过失在师父面前不得抓痒,若打哈欠或喷嚏应当以袖遮口。
要常请教师父经义,以求慧解师父的教诲训示应该随顺,不可违逆每次听完师父的开示,要顶礼谢恩如果被师父指责,不能起嗔恨心,应该好好反省,向师父软语忏悔不得踩踏师父的影子不可直呼法师名讳要询问出家人的尊称法号时一般可以这样问:“请问师父的德号上下?”“上下”是指法号中的两个字,比如一位出家人法号叫“了缘”,那么就是“上了下缘”不可问师父“您贵姓”,因为出家人皆以“释(即“释迦”)”为姓,习惯只以法号相称称呼法号时不可直呼其号,一般要称呼某某法师不得单称法名,对年长比丘当尊称作“长老”、“老法师”、“老和尚”、“上人”或“师父”、“法师”对年长比丘尼当尊称为“师太”、“尼师”、“法师”、“师父”等在师前,不可称“我”字当视关系而自称“后学”、“门生”、“晚学”、“末学”、“学人”或“弟子”、“学生”等,也不必称不慧、不才、不佞、小可等要见住持必需提前联系,自己联系或请客堂联系皆可,不可做不速之客若得到法师许可进入法师寮内,一切信件文书,概不许偷看,也不得到处乱翻与法师谈话要专心,不可打妄想法师饭时、眠时及洗漱时不应打扰男众居士不可一个人到比丘尼师父住处,女众居士也不可一个人去比丘师父住处,应该有两位以上一起去。
到了寺院,男居士不可以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和比丘尼师父谈话,女居士不可以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和比丘师父谈话到寺院道场,不应该胡乱走动到处窥视,即使房间的窗户没关好,也不可以探视要找某人,应该在客厅等候路途中、静坐、诵经、禅行、剃头时、以及洗澡、入厕、乘车船、眠卧等时,勿礼拜法师除诵经、生病、剃发、工作之外,不得见出家众经过而不起立示礼师父有呼唤时,应合掌答“阿弥陀佛”!不得与出家众结义为父母、兄弟、姊妹请开示,应预约时间师问话,当实答法师在与客人言谈时,不可冒失打岔,有事报告,当侧立静候招呼,不得轻率插嘴,若有重要急事,万不得已时,要先说声“对不起”然后再请示法师看经、写字及上课、休息时,不可与之谈话不得说出家众过失,亦不可任意评论或批评出家众四、大殿规矩进殿之前当先净身心,洗净双手进大殿不可以从门中央进入,除非门很小,只容许一个人走动较大的门,一定要靠左或靠右进入,靠右进入则右脚先跨进去,靠左进入则左脚先跨进去除佛经、佛像及供物之外,其余不可带入礼佛、诵经、添油、上香、打扫时才允许进入大殿,平时不应该到大殿游玩不得戴帽子入殿不要以佛殿为通道,任意穿行游走也不可以蹲在殿堂里说话,不要到处走动东张西望,礼佛后方能瞻仰圣容。
大殿内不可谈世俗言语,更不可大声喧哗除共修禅坐外,不可坐于殿内于佛殿内,不得支脚、倚壁、靠桌、托瓠叉腰站、更不可倚壁而立或涕唾污秽等,不可箕坐站立时应放掌或合掌站直,以示恭敬在大殿内尽量勿打呵欠、吐唾液等,迫不得已时,应退出殿外若在殿内打呵欠时应以袖掩口,吐唾液时用卫生纸包好放于口袋内在大殿内,不得随便擅自乱敲法器,因为法器为龙天之耳目进了大殿应该礼佛,如果我们在右边,就地在右边礼佛,在左方,就在左边礼佛,许多在家众有个错误的观念,以为不在中间拜,佛祖会看不到他,这是不对的参加法会诵经或早晚课诵时,拜佛必须听从悦众师父引磬的声音唱诵念经时不可错板拖腔,要符合法器节拍殿堂内立应以右手仰掌迭于左手之上,结弥陀印•手臂平放、双目平视,敛目收心绕佛时注意前后左右的距离,后面人的鼻子要对准前面人的脊缝,左右肩对肩,以保持队列齐整绕佛只能右绕,不可左旋•以示正道大众共修绕佛时,绕佛第一圈转角处须问讯,但不须住脚,只要双手结毗卢印,上举齐眉即可绕佛表示对佛恭敬,眼睛不可以东张西望,应直行念佛•眼睛平视正前方,绕三圈或七圈都可以带去供佛的香,或有剩余可以交给香灯师父,不可随意放在供桌上拜佛以后要按照顺序排班出殿,不能一哄而起作鸟兽而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