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我爱这土地教学案例.pdf

8页
  • 卖家[上传人]:wm****3
  • 文档编号:46843618
  • 上传时间:2018-06-28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90.99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我爱这土地 我爱这土地 目标解析 目标解析 知识与能力 1.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本诗的节奏,理解体味本诗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 2.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及巧妙的抒情方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与节奏美,通过小组品读欣赏诗歌的意境美,通过讨论析读理解诗歌 的表现方法和真挚深沉的情感 2.通过自主拓展阅读,进一步理解、感悟诗歌的意象及作品巧妙的抒情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存亡的关头,为祖国献身的思想和对祖国的无限挚爱之情培养学生的 爱国主义思想 重点 1.感受诗歌的节奏,理解诗歌的意象,感悟诗歌的意蕴 2.赏析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诗句,理解诗歌巧妙的抒情方式 难点 通过诗歌的意象理解诗人抒发的情感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情境导入 1.课堂调查: (1)你喜欢读诗吗? (2)你喜欢读哪些诗? 喜欢读诗的同学举手表示,并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诗歌如古体诗(唐诗、宋词)、现代诗(舒婷、席慕荣、 汪国真……) 2.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自己平时是怎读诗的? 根据调查结果,随机导入如学生喜 欢读诗, ’那按学生读诗的方法进人学习。

      如读诗学生不多, 那从这首诗开始,引导学生读诗、爱诗、写诗 3.我们今天来学习一首现代诗《我爱这土地》 ,作者艾青板书课题) 有感情地朗读诗题: “我爱这 土地” 二、诱思导学 1.简介作者: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 、 《向太阳》 、 《归 来的歌》等早期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抗战 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昂扬后期作品感情深沉,富于哲理 认真交流倾听,筛选记忆重要信息特别是有关作者诗作风格的信息2.指导朗读 (1)指导学生吸收诗歌的主要信息,感知诗作的基本内容 请几位同学各抒已见,结合作者简,提出朗诵的方法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应该用怎样的语 气、语调来朗诵这首诗? 朗读感知 (1)自由朗读,感知诗歌内容,把握朗读节奏、语气、语调 各抒已见,结合作者简介确定诗歌朗读激昂悲壮基调 几位同学分别朗诵,不断完善朗诵效果 (2)指导学生朗诵诗歌:请同学们根据讨论的节奏、语调、语气朗诵诗歌 这首诗格调昂扬,感情深沉应该用激昂悲壮的语调读出昂扬、深沉的语气。

      朗诵,齐读诗歌 i 注 意节奏、 语气、语调 3.品味诗情 在朗诵中同学们感受到了潜涌在这首诗文字之下的深沉的情怀请概括说明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 的感情?哪些诗句表现了这一情感? (要求学生必须用诗歌中的诗句来 说明观点) 品味诗句,概括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要点: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三、析读意象 1.带着诗作所表达的情感朗读诗歌,解读诗歌的主要内容 再读诗歌,大体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 2.请学生把理解诗意过程中存有疑惑或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提出来, 互相探讨理解 把理解中的问题提出来, .学生之间互相探讨解答 3.由问题的探讨聚焦主要意象:土地、河流、风和黎明象征了什么?诗人对这些意象的描写,蕴含了 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意象:就是渗透着作者情感与情思的事物)指导学生结合诗歌的时代背 景理解几种意象的象征意义 结合诗歌的时代背景,理解土地、河流、风、黎明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 要点: 土地象征着历经磨难而又充满希望的祖国; 河流和风象征着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黎 明”可以看作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的象征 4.齐读课文。

      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三、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朗诵了诗歌,感知了诗歌表达的对历经磨难而又充满希望的祖国无限的热爱同时 理解诗中土地、河流、风和黎明这几种意象的象征意义让我们完整地感知了诗意、诗情,理解了诗 歌的创作动力 四、课堂作业 1.请用楷书抄写课文 2.诗歌创作的年代是 1938 年 11 月 17 日,当时中国处于什么时期? 3.诗中的土地、河流、风和黎明象征了什么? 4、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有什么 作用? 5 如果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你会选用什么事物来表达情感?为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探究主旨 1.赏析诗句 请学生再读诗歌,品味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词句指导学生深入挖掘诗歌所表达的深层意蕴(从词语 的表达效果分析,特别要结合时代背景解) A.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B.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C.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细细品读诗歌,以小组形式分析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抓住重点词句深入挖掘分析要点: A. “嘶哑”纯粹是抗战初期悲壮的时代氛围对诗人的影响所致,也是这位“悲哀诗人”的特殊气质 和个性的深情流露。

      B. “悲愤、激怒”都渲染了抗战时期的时代特点,表达了诗人缠绵而深沉的感情 C.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将死这种本属自然被动的结局,也写成了主动咱勺追求,更加真切地 表现了诗人的献身精神,使诗的境界更为深邃博大 D. “眼里常含泪水”这一情状,托出了他那颗真挚的心 2.探究主旨:诗人为什么会有这么炽烈的为祖国而献身的爱国热情?请. 读诗歌《给战斗者》(节选)和《假使我们不去战斗》 ,理解当时的时代特征,用诗中的诗句来解读诗 人的爱国热情 从整首诗的意蕴来思考结合补充资料,体会作者在当时背景下的爱国热情 3.大声朗读《给战斗者》 、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感受诗歌所抒发的在抗日战争时期那种悲愤深沉的 爱国激情 酝酿感情,朗诵诗歌 二、拓展运用(约 分钟 1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再读课文,品味揣摩诗歌巧妙的抒情方式指导学生从诗的感情发展及以“鸟’i 虚拟方面来思考 问题请几名学生发言谈自己对诗抒情方式的感悟,抓住要点引导学生分析 1.朗读揣摩 要点: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唱的是“鸟” ,同时也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的是鸟,也是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使诗的境界更为深邃博大。

      就诗的感 情发展而言,前八句充分地积蓄感情,把涓涓细流汇聚到感情的水库 里而最后两句便是感情的闸门轰然打开,洪流冲激而下 2.诗情空间 指导学生以“假如我是……”开头写一段诗,注意分节和分行,尽可能 用一些意象来表达情感 展开想像与联想,以“假如我是……”开头,写一段诗要用意象创设意境,表情达意 3.速背课文 指导学生寻找背诵思路,快速背诵 课文 寻找背诵思路:全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进而续写歌唱的内容(生前), 死后魂归大地,最后由鸟代之以诗人形象 j 诗意层层递进 三、本课小节 本课我们主要从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诗句, 探讨了诗人对祖国无限热爱的精神实质, 阅读 《给战斗者》 、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两首诗,更加深了我们对这种情感的认知与体验 四、板书设计参考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匐匍地/活着/也是死呀! 假如……歌唱——|在斗争里,胜利/或者死…… \战士底坟场/会比奴隶底国家/要温暖,要明亮 本课总结 诗歌作为抒情的艺术,需要不断地强化自己的感情,以便久久地拨响读者的心弦所以本课的教学 应强化诵读——不同层面的诵读,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味揣摩诗句的表达效果,探讨诗歌独 特的意象创设的意境氛围,理解诗人巧妙的抒情方式。

      阅读课外诗歌《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 《给战斗 者》 ,加深了对课本诗歌的思想内核的理解,进一步感受到诗歌的感染力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这首诗作于抗日战争时期,这一时期有很多作家写出脍炙人口的诗作,请同学们课外阅读一些这一 时期的作品,认识学习诗歌中意象的使用与表达作用 《孟子二章《孟子二章 》》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义重于生” ,反对见利忘义;使学生正确理解“与民同乐” ,增强热爱劳动人民 的思想感情 2.学习比喻和对比写法,领会其妙处 3.掌握文言词语“欲、患、蹴、屑、由、宫、向、身、举、疾、蹙、王,甚、今、以、其、诸,得、直、田,可得、有以、何以”等 4.背诵《鱼我所欲也》 【教学重点】 1.《鱼我所欲也》是如何论证的 2.文章采用引喻写法究竟有什么好处 3. “独乐乐……不若与众”的比喻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 《庄暴见孟子》的中心论点是“与民同乐”还是“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5.联系《鱼我所欲也》讨论归纳对比的好处及孟子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 疑难字词释义 2. 常见词汇 3. 常见句式 【教学方法】 诵读、讲解法 【教学课时】 4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 概述这二章的思想内容,而后提到孔子的继承人——亚圣孟轲 二、孟子简介二、孟子简介(详细资料参见附录材料) 孟子(约前 372~前 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早年丧父,幼年受母亲教诲(“孟母三迁”故事出自《烈女传·母仪篇》可证)长大后受业于子思(即孔?,孔子之孙)的门人,治儒术,通《五经》,尤长于《诗》《书》曾游说梁惠玉,不成功又人齐,见齐宣王,一度充当“客卿”,颇受尊重但当时各国国君用兵争强,以权谋为先,对孟子的“王道”主张,都以为“迂阔而远于事情(实际情况)”,不予采纳以后孟子返回家乡,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 《孟子》一书,《汉书·艺文志》著录十一篇,现存七篇,跟《论语》一样,也是用语录体写的,但体式有所不同.有些章论述当代的某些重要问题,篇幅比较长,论证也很充分,已经具有议论文的规模,不过仍在章首冠以“孟子曰”一语,《鱼我所欲也》即属于这一类;对话体也有很大的发展,增加了反复辩难的内容,《庄暴见孟子》则属于这一类 孟子长于言辞,在辩论中经常设譬,以小喻大,逻辑性很强,有极大的说服力;其文气势磅礴,笔带锋芒,又富于鼓动性,对后世散文有很大的影响 三、疏通文意,注意重点词汇和句式三、疏通文意,注意重点词汇和句式 (1)词语 〔欲)①希望、想要(得到) 〔今)①现在 [甚〕①厉害、严重③十分,很 〔疾〕①憎恨。

      ②急速 (以上是练习中规定的词,以下是补充的 [苟〕①苟且例:.故不为苟得也例: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 [加]①更加例:而山不加增②增益、好处例:万钟于我何加焉 〔奉〕①奉养例:妻妾之奉②遵奉:例:近者奉辞伐罪例:相如奉壁奏 秦王 〔犹〕①犹如例:今之乐犹古之乐也②尚、还例:犹且从师而问焉 [举] ①全、都例:举欣欣然有喜色引申为“尽”,例:杀人如不能举②荐举、 选举例:是以众议举宠以为督 (2)常见词汇(以下例句,课后补写) [无他〕没有什么,没有别的例: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庶几()差不多例:则齐其庶几乎? [有以〕有……来例:暴未有以对也 [不可得兼〕不能同时得到 [舍生而取义] 舍弃生命,坚持正义 [由是] 如是,由此例: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3)常见句式 〔莫甚于……] 没有什么超过……的例:使人之所恶臭甚于死者 [有甚于……〕有超过……的例:所欲有甚于生者 [今……于此] 假如例:今王田猎于此 [直……耳〕只是……罢了例:直好世俗之乐耳 〔……何如〕……怎么样例:好乐何如? 〔此之谓……〕 这叫做……例:此之谓失其本心 四、作四、作 业业 熟读《鱼我所欲也》 ,力求背诵 附录:附录: 简介】 (约前372—前289) 战国时儒家学者。

      姬姓,孟孙氏,名孟轲,字子舆鲁国邹(山东 邹。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