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5健康与社会现代健康观(李丽萍)课件.ppt

70页
  • 卖家[上传人]:F****n
  • 文档编号:88351777
  • 上传时间:2019-04-25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31MB
  • / 7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现代健康观,,汕头大学医学院 李丽萍 E-mail: lpli@,健康观,即人们对健康( Health )的看法 一般分为两种:,消极健康观 积极健康观,消极健康观,此定义的缺陷是: 仅从外表观察,忽视了生理、病理和心理方面更复杂的过程,属于生物医学模式 为狭隘、消极、低层次的健康观消极的健康观认为: “无病就是健康”积极健康观,世界卫生组织1948年对健康的定义:是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 健康定义的3个特征: 1、突破了“无病即健康”的观念 2、“健康”的范围从“生物人”扩大到“社会人” 3、从个体健康扩大到群体健康,以及人类生存空间的完美 强调了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要求人们主动协调人类机体与环境的关系,保持人的健康与社会环境和物质环境的高度统一无病 = 健康 结实的体格和完善的功能 并充分地发挥其作用 “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WHO:,,,健康概念的发展,健康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和权利,世界卫生组织1986年在《渥太华宪章》中重审: 应将健康看作日常生活的资源,而不是生活的目标健康是一个积极的概念,它不仅是个人身体素质的体现,也是社会和个人的资源。

      健康不仅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和权利,还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潜在动力健康疾病连续带 (health-disease continum, HDC),疾病(disease)是指个体表现出能被患者个人感知或他人观察、测量到的异常状态,即身体功能不正常状态 疾病与健康的概念是相对的 健康疾病连续带(HDC): 一个人从健康→疾病→健康可认为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没有明确界限 同样,一个群体从健康高分布→健康低分布→健康高分布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健康疾病连续带示意图,,,健康疾病连续带,从健康到疾病可以认为是一个连 续的过程,称其为健康疾病连续带 (Health-Disease Continuum, HDC)健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只有使健康经常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才能保持和促进健康健康 隐患 疾病(疾患) 表现出症状和体征 隐藏在身体内的疾病,,,,,,,,健康和隐患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共 存,而健康和疾病则不能共存 防患于未然是人们的经验和认 识的总结 预防疾病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疾病谱与疾病的“冰山现象”,疾病谱 (spectrum of disease),疾病从亚临床表现或先兆表现到临床表现和结局所呈现的所有表现形式称为疾病谱。

      每一个病人在不同疾病阶段表现为疾病谱中的一种形式疾病的“冰山现象” (iceberg phenomenon),是指在人群中,能发现的某种疾病或健康问题的典型患者仅占该病或健康问题所有表现形式的很少一部分,而多数处于疾病发生和发展时期的人仍然没有发现 犹如海水中的冰山,大部分淹没在水面以下了解健康问题群体现象的意义,使我们临床医生不仅可以“看到树木,也看到森林”; 评价人群健康的主要手段; 通过三间分布研究,可以帮助发现相关健康问题的危险因素以及流行规律,将为采取预防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因此,人的健康状况往往波动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过程中,其积极意义是要更全面地考虑到人们的生物、心理与社会因素对健康与疾病的作用,反映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符合现代整体医学模式,这一健康观也包括了综合性保健概念的三级预防健康概念模式,身體好、不生病,一般人,人體各器官系統發育良好, 體質健壯,功能正常,精神充 沛及具有良好 勞動效能的狀態,健康是指生理、精神和 社會上的完全良好的狀態 而不僅只是不生病,20世紀 80年代WHO,辭海 (1979 & 1989),生物—心理—社會 醫學模式,引申,健康概念的演变,历代人们(包括医学家在内)都只是认为健康就是躯体无疾病、无伤残和无不适症状。

      健康概念的演变:由过去单一的生理健康(一维)发展到生理、心理健康(二维)又发展到生理、心理、社会良好(三维),再发展到生理、心理、社会良好、道德完善(四维),这个四维健康新概念是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概括健康概念的演变,既然健康是多维的,疾病谱又越来越宽那么医疗模式必须与之相适应,这就是: 由单纯治疗疾病变为: 预防、保健、养生、 治疗、康复相结合的综 合医疗模式医学模式,是人类对健康观、疾病观、死亡观等重要医学观念的总体概括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是医学整体的思维方法和解释、处理医学问题的方式 是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 作用: 既表现了医学的总体结构特征,又指导医学实践的基本观点 既体现医学观,又体现方法论 既影响医学思维和行为,又与医学行为所产生的结果密切相关,医学模式的演变,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2、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3、机械论医学模式 4、生物(生态)医学模式 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模式的演变,,神灵主义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生态)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经验医学阶段,实验医学阶段,,现代医学阶段,生物医学模式:,,指不同学科分门别类地对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及生理、病理状态下的各种生命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揭示人体生命的奥秘和疾病的发生过程、原因,乃至机理。

      美国医学家Engle 首先指出生物医学模式的缺陷: “疾病完全可以用偏离正常的可测量生物变量来说明;在它的框架内没有给疾患的社会、心理和行为方面留下余地”Engle提出的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已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接受,这是医学发展历史的必然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20世纪50年代以后产生,70年代才被认识和提出 研究结果提示:社会、心理、生物、理化因素在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危险因素应包括社会文化因素和个人行为、性格、紧张状态等心理因素 1977年,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精神病学和内科学教授恩格尔(G.L. Engel)率先提出需要创立一种新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生物医学逐渐演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是医学发展的必然 该模式: 既将人看作“自然人”,又将人看作“社会人” 既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看作是一种生物学状态的变化,更看作是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性的变化 新模式的建立有助于解决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所难以解决的问题,以满足人类发展医学、防治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WHO 统计︰现代疾患人口,,WHO关于人体健康标志:,一、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二、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 三、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四、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各种变化; 五、对于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抵抗力; 六、体重适当、体型匀称,头、臂、臀比例协调; 七、眼睛明亮、反映敏锐,眼睑不发炎; 八、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齿龈色正常、无出血; 九、头发光泽、无头屑; 十、肌肉、皮肤富弹性,走路轻松WHO 提出的 健康定义和具体衡量标 志反映 了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 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是 人类健康观的重大发展健康概念与行为及观点的关系,1978年WHO(日內瓦会议)通过,2000 全民健康,Health For All,健康行动策略,预防性保健服務 (Preventive Health Service),保护健康 (Health Protection),健康生活之促进 (Health Promotion),,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环境因素:生物、物理、化学、社会、经 济、文化等 生活方式:营养、风俗习惯、嗜好、交通 工具、精神等。

      卫生服务:医疗卫生管理与设施 生物遗传:,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综合健康,健康决定因素(determinants of health),指决定个体和人群健康状态的因素 1974年加拿大卫生与福利部前部长Mare Lalonde发表一篇“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Health of Canadians”的著名报告,其中将影响健康的众多因素归纳为4类: 1、社会经济环境 2、物质环境 3、个人因素 4、卫生服务,1、社会经济环境,个人收入和社会地位 文化背景和社会支持网络 文化包括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它可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到人们的健康;社会支持网络是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形成的人际关系,研究发现:社会关系对健康的影响与危险因素同样重要 教育 文化程度增加了就业机会和收入的机会,并提高了人们控制生活条件和自我保健的能力 就业和工作条件,2、物质环境,包括: 生活和职业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 住房、工作场所的安全、社区和道路的设计,3、个人因素,健康的婴幼儿发育状态 个人的卫生习惯 吸烟、酗酒、不良饮食习惯、滥用药物等 个人的能力和技能 具有健康生活的知识、态度和行为 处理健康问题的技能 支持人们进行健康选择的社会支持环境 人类生物学特征和遗传因素 人类生物学特征是健康的基本决定因素 遗传因素影响不同个体的健康问题和疾病状况,4、卫生服务,健全的医疗机构 具备维持和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和损伤等功能健全的卫生机构 具有完备和质量保证的服务网络 具有一定的经济投入以及公平合理的卫生资源配置,确保健康的卫生措施,为了确保人类健康,需要政府部门制定并实施科学的、合理的公共卫生措施,旨在预防疾病、促进人群健康。

      公共卫生措施需要: 结合医学以外的各种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如环境科学、社会学、心理学、工程学、教育学、经济学、法学等; 还涉及有关的行政管理; 还需发动社会各方面各部门的力量,体现了“大卫生观念”确保健康的卫生措施,公共卫生措施考虑了人的一生五个生命阶段,即胎儿及婴儿、幼儿及儿童、青少年、成人和老年人,对不同年龄阶段所采取的措施有不同的重点,一般分为四大类措施: (1)预防性卫生服务 (2)保护健康 (3)促进健康 (4)卫生管理研究,(1)预防性卫生服务,包括: 计划生育 妇幼卫生 免疫接种 老年保健 提倡全科医疗服务等2)保护健康,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包括: 传染病和地方病的控制及监测 环境中有害因素的控制 职业安全与卫生 意外伤害的预防和急诊服务,(3)促进健康,通过健康教育,改变有害健康的个人不良卫生行为,实行自我保健,做到合理营养及合理生活规律,加强体育锻炼和体力适应4)卫生管理研究,①生命统计资料的收集、保管、分析和利用; ②卫生服务研究的技术及管理; ③卫生法规和卫生标准的制订; ④医学教育的改革及卫生人员的继续教育疾病的三级预防,疾病的预防包括: 阻止疾病的发生 疾病发生后阻止其发展以及疾病治疗过程的康复防残,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造成的健康危害 因此,疾病的预防工作可以针对疾病自然发展史的各个阶段,相对应地采取不同的措施,这就是疾病的三级预防。

      疾病的三级预防,三级预防是: 贯彻“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的具体体现 各类疾病的综合预防体系,疾病的三级预防,疾病自然发病的整个过程包括: 发病前期 发病期 发病后期 针对疾病自然史的各个阶段,在疾病的预防方面相对应地预防策略为: 一级预防(病因预防) 二级预防(临床前预防) 三级预防(临床预防),健康,三级预防措施,,潜在疾病,发病,一级预防(病因预防),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 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以控制、消灭健康危害因素,消除病因,使人群免受致病因素的危害作用,并对人群进行卫生宣传教育,采取各种促进健康的措施一级预防(病因预防),一级预防的基本内容: 消除病因 增进健康 主要措施包括: 自我保健与健康教育 环境保护和预防性监督 计划免疫与特殊预防,二级预防(临床前预防),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 又称临床前预防或“三早。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