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襄阳县鹿门风景名胜区旅游总体规划.pdf
37页襄阳县鹿门风景名胜区旅游总体规划第一篇规划提示一 规划范围与时段本次规划主要以襄阳县鹿门风景名胜区管辖范围为主,包括东津镇、王河乡和张湾桥南办事处共计338平方公里的空间范围规划时段划分为:近期: 2001 — 2005 年;中期: 2006 — 2010 年;远期: 2011 — 2015 年二 规划主要文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1985年 6月7 日) ;国家建设部:《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1987 年 8月) ;国家旅游局、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1990,1997 年修订稿);湖北省林业厅文件: 《关于林业部批复九峰等四处森林公园更改名称的通知》(1992) ;襄樊市林业局林业勘察设计队、襄阳县林业局、襄阳县鹿门寺林场等: 《鹿门寺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说明书》 (1992年 8 月) ;武汉大学建筑学系、武汉大学建筑设计所:《鹿门寺风景区总体规划》 (1993 年 11 月) ;鹿门寺风景区管理委员会有关文件规划文本三 规划主要技术内容本次规划结合甲方要求和对实地的踏勘结果,规划分为规划总论、专题研究和规划系列图件三大部分,详细的内容分列如下:1.规划总论风景区旅游产业发展战略鹿门风景区产业转换与聚落体系总体规划鹿门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鹿门风景区旅游形象设计和促销方案2.专题规划鹿门寺风景总体规划王河现代农业示范及观光园区发展规划吕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老营民俗风景区旅游建设规划鹿门风景区绿色旅游通道建设规划3.规划系列图件1) 鹿门风景区区位图2) 鹿门风景区空间联系图3) 鹿门风景区现状图4) 鹿门风景区文物分布图5) 鹿门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图6) 鹿门风景区旅游功能结构图7) 鹿门风景区道路规划图8) 鹿门风景区游线组织图襄阳县鹿门风景名胜区旅游总体规划9) 鹿门风景区城镇体系规划图10)鹿门风景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图11)鹿门寺景区现状图12)鹿门寺景区总体规划图13)鹿门寺景区景点建设图14)鹿门风景区旅游通道建设图15)鹿门风景区道路景观建设图(一)16)鹿门风景区道路景观建设图(二)17)鹿门风景区道路景观建设图(三)四 规划总体框架与技术框架1. 规划总体框架规划区旅游基础评估市场需求市场供给发展战略的拟订专题规划内容的拟订规划文本2.规划技术框架风景区市场需求变化分析游 客 规 模游 客 结 构客源市场需求类型观 光 游 览娱 乐 休 闲养 生 保 健农 野 情 趣变化趋势(规划) 、影响因素分析客源市场预测分析对供给的需求政策建议与时序安排襄阳县鹿门风景名胜区旅游总体规划第二篇规划总论第一章鹿门风景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一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原则1.总原则落实县委、县政府“以农业为基础、以旅游商贸为龙头,推动工业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发展战略,使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资源的开发起到带动农业、工业和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
2.技术原则风景与环境资源保护原则;体现地方特色原则;景观美化原则;双重理念原则;兼顾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可持续发展原则3.管理与政策原则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型原则;坚持“产品第一,质量第一,特色第一”的原则;坚持“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一起上,自力更生和利用外资一起上”的原则;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规划文本二旅游产业供给规划1.形成多功能的旅游供给结构旅游供给结构中,主要包括酒店住宿、信息服务、景区建设等多方面内容该内容在技术规划中都有所体现建议将鹿门宾馆划归鹿门风景名胜区管辖,形成接待服务中心,同时扩大鹿门宾馆的营业范围,形成包括住宿餐饮、娱乐休闲和信息服务等多功能的旅游综合接待体2.供给空间布局空间布局上可以概括为:一个龙头,两翼展开,主辅景区相呼应一个龙头:鹿门寺国家森林公园;两大侧翼:现代农业示范区(吕寨新型农村社区)和老营民俗风景区;三大板块:鹿门寺旅游产业板块、王河现代农业产业板块和东津高科技工业园区三 规划总体思路与定位突出生态与文化两大主题,以挖掘当地文化与地方精神为基点,以农业和森林风景资源为基础,以旅游产品开发为核心,旅游接待设施为支撑,开发以观光旅游和康体娱乐活动为主体的旅游活动项目,配合以民俗文化,结合农业和林业产业化,将鹿门风景名胜区建设成具有规模效应的大型综合旅游目的地。
四规划目标与指标襄阳县鹿门风景名胜区旅游总体规划1.发展总目标将鹿门寺建设成为襄樊市的“后花园”,使风景区成为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农业和工业生产同步发展的综合性经济特区2.规划分目标具有良好的景观欣赏价值和合理的功能格局的生态系统;具有产生良好经济效益的旅游接待设施和旅游娱乐活动项目;带动当地居民的社会观念变革,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构筑统一的政府管理模式和现代企业制度,使政府的管理与企业的经营和谐统一3.规划的阶段性旅游发展指标预测2005 年:接待总人次 50 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0 100 = 5000 万元人民币;2010 年:接待总人次 80 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80 150 = 1.2 亿元人民币;2015 年:接待总人次 150 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50 200 = 3 亿元人民币五分期建设规划近期( 2001-2005 年):旅游开发初步阶段,在完善鹿门寺景区建设的同时,主要对风景名胜区内进行功能分区和用地结构的调整、旅游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林区火警设施配置等,以基础层次的观光旅游服务设施和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农产品)开发起步,强调根据当前财力物力的可能性进行落实。
县委县政府要制订合理的管理方式,通过建规划文本立鹿门风景名胜区独立的财税体制、在用地政策上实行灵活、优惠的办法等,给予鹿门风景区行政上的高度自主的管理权,制订一系列关于风景区项目投资的优惠政策, 使鹿门风景区通过地方政府和企业两方面的积极开发而得以启动中期( 2006-2010 年):旅游开发配套发展阶段,加强技术和基础服务设施的配套,由中低档向高、中、低档合理的结构发展,改善景区的市场消费结构,加强环境建设和旅游服务质量的管理,使景区形成高质量的自然生态环境远期( 2011-2015 年):旅游开发提高和完善阶段,逐步形成风景名胜区完整的景点体系、服务设施体系和基础设施体系,重点建设高档次的别墅度假休闲区和会议展览中心,使鹿门风景区成为湖北省乃至全国的旅游胜地六 旅游产业发展的环境建设方案1.旅游环境保护措施管理方式旅游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工作采取 “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景区卫生加强景区环境卫生管理, 减少建筑污染, 切实改善旅游区的厕所状况环保意识加强宣传,提高游客、 旅游业从业人员和社会各方面的旅游环境保护意识绿化旅游景点的绿地建设与旅游通道的绿化美化襄阳县鹿门风景名胜区旅游总体规划2.软环境建设基本措施强化社区旅游服务功能;加强旅游安全感知环境建设;提高本地居民好客度;强化从业人员服务意识;优化旅游市场秩序。
七 旅游产业的管理方案1.建立旅游信息系统2.实施监督机制3.建立统一的政府管理模式第二章鹿门风景区产业与聚落体系规划一产业结构规划1.总体设想以政策调整和体制重构的前提,通过挟位借势,目前的弱势工业和传统农业转换为以现代化农业、新型旅游业、特色工业和城郊型第三产业等 4 大产业为主的新型产业结构2.四大产业发展规划(1)现代化农业主攻设施农业,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塑造种—养—加—运—销一体化的农业生态化—商品化的生产体系规划文本设施农业集中于六两河大桥以南至东津镇、东津至老营、东津至吕寨、六两河至王河乡公路沿线地区畜牧业的布局:除农户小型饲养场分散布局外,在吕寨、老营、东津、王河乡及沿线设施农业集中地区布置若中大型生猪、鸡、鸭、饲养场,在六两河至东津至老营沿河布局几个水产业养殖基地;在大型饲养场附近布局农副产品加工厂( 包括净菜加工、各类菜、肉、果的深加工,如酱菜、肉类腌薰制、果菜汁加工等) 建立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最大中心布局于东津镇(农技站、科研所、实验引种基地、信息中心 ),在吕寨、王河、老营、六两河布置次级服务中心在六两河的鹿门风景区入口处布置一个大型农贸批发市场到2005 年,在东津附近的汉江大桥开通的情况下,可建设一个大型净菜直销市场,以满足襄樊城市部分蔬菜的需要。
2) 新型旅游业大力发展观光—— 参与型的休闲渡假旅游业规划和完善鹿门寺风景区的建设积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其他可以开发的旅游产品还有:射击、小型高尔夫、风味野餐、划艇比赛等3)特色工业现代化工业:高新技术工业、交通运输设备的零部件生产工业、生物制品工业、日用轻工业与农业开发有关的上下游工业:蔬菜清洗、初加工、包装工业、蔬菜深加工 ( 腌制)工业、畜产品和水产品初加工和深加工工业、粮食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机械修造业、设施农业所需材料制造业等襄阳县鹿门风景名胜区旅游总体规划工业建设重点安排在东津、老营、吕寨和六两河四个地方现代化工业应集中安排在东津镇,蔬菜初加工放在六两河、吕寨和老营,而深加工企业应重点放在吕寨、老营和东津三地4)郊区型第三产业蔬菜批发和交易业、蔬菜超市零售业、其他农产品批发零售业、农业科技、试验机构、农业技术培训教育业、房地产开发、农业配套物资销售、休闲娱乐业等东津发展重点是蔬菜、水产品的超市零售业、房地产业、科技和教育业、农用物资销售等六两河建立鄂西北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配套以冷库、冷藏运输车队及邮电金融业吕寨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原菜为主) 和农业科技服务中心鹿门寺和老营以旅游商品销售和房地产业为主。
先行发展原菜 (原水产品 )的批发、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和培训体系建设、特色旅游产品的销售等,逐步发展净菜( 净水产品、净肉产品 )的批发零售、大型房地产业等二聚落体系规划1.发展设想城市化水平:今后10 年内,达到 40% 左右2005 年至 2010 年,王河乡改乡为镇到 2010 年初步形成鹿门风景区内由建制镇— 集镇 — 中心村— 村组成的城乡一体化聚落体系镇和集镇拥有较为完善的公用、基础设施;中心村主要道路实现硬化,有新村建设规划,基本的给排水设施及20% 的农户安装规划文本镇内要有一定比例的绿地( 占镇区土地面积的10%-15%) 利用设施农业、旅游业开发的机遇和各类优惠政策,通过重点建设镇和集镇,推动乡村人口向各类聚落适度聚集,初步建成城乡一体化聚落体系2 .聚落体系发展规划首先发展建设沿六两河— 东津 — 鹿门寺及东津— 肖营 —吕寨两条公路沿线的城镇、集镇和中心村注重王河乡政府驻地的建设发展六两河— 王河乡驻地、王河乡— 吕寨 — 肖家岗、淳河店东西向等 3 条区内道路沿线的较大型聚落( 集镇、中心村 )在今后的发展中要注意通过在沿线地区适当发展非农产业吸引农村人口适度有序地向镇和集镇迁移。
今后 10 年内,在人口适度向较大聚落迁移的基础上形成如表2-1所示的等级规模结构表 2-1 鹿门风景区的聚落体系等级规模聚落类型1998 年( 万人) 2010 年(万人) 镇(1 ~2.5) 东津( 不足 1.0) 东津(2.5) 王河(1.5) 集镇(0.5 ~1.0) 王河( 不足 1.0) 吕寨、肖营、六两河、老营、鹿门寺中心村 (0.2 ~0.5) 吕寨、堰坡、老营、淳河堰坡、淳河、肖岗、孙王营、唐店、陈坡一般村 ( <0.2) 40 多个30 个左右3.聚落建筑风格本次规划的聚落主要分为城镇和乡村两大类襄阳县鹿门风景名胜区旅游总体规划城镇主要采取社区型发展模式,住宅采取湖北长江沿岸民居的基本特点,体量适中,与汉江的自然环境相协调东津镇要加强市政设施建设,为以后城镇规模的扩大打下基础建立必要的水电供应设施,保证垃圾处理和建筑环境绿化的继承与更替农村宅院依照湖北民间建筑“八大间”或称“四井口”布局其形制是“两厅六房围一井” ,即以天井为中心,上、下两大间,左右各三间,呈“井”字分布屋舍基本造型采用白墙、灰瓦、飞檐、斗拱在平面上采用对称的布局, 院落三面封闭, 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