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用文写作_法律文书教学课件.ppt
24页应用文写作 第五章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 上诉状 • 答辩状 • 反诉状 • 申诉状 • 行政复议申请书 • 仲裁文书 • 公证书 应用文写作 法律文书 第一节 起诉状 • 一、概述 •(一) 起诉状的概念 •起诉状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公民、法人及其他社会组织对于与自身有 直接利害关系的权利和义务方面的争执,或者其他纠纷,向应当作为 第一审受理本案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法律文书 •(二)起诉状的种类 •起诉状根据其所适用的不同性质的诉讼程序,可分为:民事起诉状、 刑事自诉状和行政起诉状 • •(三)起诉状的结构 •起诉状一般分三部分:首部、正文和尾部首部包括标题和当事人情 况,正文包括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尾部为落款 、附项、日期等内容 应用文写作 法律文书 第一节 起诉状 二、民事起诉状 (一)民事起诉状概念 •民事起诉状是原告人向人民法院控告被告人并提出民事诉讼请求,请求人民法 院作出公正裁判的法律文书 (二)起诉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08条规定,民事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必须有民事权益或者其他民事纠纷才能写诉状 •(2)原告必须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3)有明确的被告 •(4)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5)诉讼必须向应当作为第一审受理本案的人民法院提起 (三)结构 •1首部 (1)标题一律写“起诉状”或“民事起诉状”(2)当事人基本情况 •2正文 (1)诉讼请求 (2)事实和理由 (3)证据及其来源 •3尾部 应用文写作 法律文书 第一节 起诉状 • 三、刑事自诉状 (一)概念 •刑事自诉状是指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控诉,控告被 告人侵犯其人身权利或其他合法权益的犯罪行为,要求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 的法律文书 (二)适用案件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可以使用刑事自诉状的自诉案件包括以下三类 •(1)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2)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3)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 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三)自诉条件 (四)结构 •1首部 •(1)标题写明“刑事自诉状”(2)当事人基本情况 •2正文 •(1)案由2)诉讼请求3)事实与理由(4)证据和证据来源, •3尾部 应用文写作 法律文书 第一节 起诉状 四、行政起诉状 (一)概念 •行政起诉状是行政行为相对人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或要求行 政机关为一定的行政行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一种法律文书。
它是 行政行为相对人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指控有关行政机关的法律文书 同时,也是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引起行政诉讼程序的依据 (二)起诉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41条规定提起诉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4)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三)结构 •1首部 •2正文 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两项 •3尾部 应用文写作 法律文书 第二节 上诉状 一、上诉状概述 (一)上诉状概念 •上诉状是民事案件、刑事案件或行政案件中有权提出上诉的当事人, 或者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一审人民法院的审判或裁定,在法 定上诉期内,向原审法院的上一级法院要求撤销、变更原裁判所提交 的法律文书 • (二)上诉的条件 •(1)必须是有权提起上诉的人有权提起上诉的人是一审案件中的 原告、被告和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2)必须在规定的上诉期限内提出 (三)上诉状的结构 •1首部 首部包括标题和当事人基本情况 •2正文 包括案由、上诉请求和上诉理由。
•3尾部 写明致送法院、上诉人名称、上诉日期及附项等 应用文写作 法律文书 第二节 上诉状 二、民事上诉状 (一)概念及作用 •民事上诉状是民事诉讼当事人向第二审人民法院提交的请求依法撤销 或变更原审裁判的法律文书 •它既是民事诉讼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作出的一审裁判的“声明”,也是 第二审人民法院开始第二审程序的依据 (二)结构 •1首部 •2正文 •(1)上诉请求 •(2)上诉理由 •(3)列举有关证据材料,以便二审人民法院查证核实 •3尾部 (三)注意事项 •1论证的针对性 •2阐述的完整性 应用文写作 法律文书 第二节 上诉状 • 三、行政上诉状 •(一)概念及作用 •行政上诉状是行政诉讼的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作出的未生效的第一审 行政判决、裁定,在法定期限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交的请求重新审 理、并撤销或变更原审裁判的法律文书 •行政上诉状既是行政诉讼当事人声明上诉的诉讼文书,也是第二审人 民法院适用《行政诉讼法》中规定的第二审程序对行政案件进行上诉 审理的依据 •(二)上诉条件 •1当事人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 •2对象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 •3时间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 •4方式原则上采取书面的方式 •(三)结构 •行政上诉状的结构和书写内容、要求与民事上诉状相同。
应用文写作 法律文书 第三节 答辩状 一、概念和种类 (一)概念 •答辩状是指民事、行政、刑事自诉案件的被告人、被上诉人或被申诉 人针对起诉状、上诉状或申诉状的内容,进行回答并提出反驳理由的 法律文书 (二)种类 •根据审判程序可分为一审答辩状、二审答辩状和申诉答辩状 •根据法律适用范围可分为民事答辩状、行政答辩状和刑事自诉答辩状 二、结构 •(一)首部 •(二)正文 •(三)尾部 三、注意事项 •制作答辩状,特别注意的是要有针对性:一是要有的放矢地予以说明 、反驳和答解;二是在答辩中同时阐明自己的观点、主张和根据;三 是依法论辩,不能无理狡辩,如果对方的指控或上诉的确有理,并有 事实根据,不应当一概否认,需要解释的可以作解释性说明 应用文写作 法律文书 第四节 反诉状 一、概念和特征 •(一)概念 •反诉,是被告的一项重要诉讼权利,它是被告用来保护自己合法权益 的一种特殊手段反诉状是民事案件、经济案件或刑事自诉案件的中 的被告人,在已经提起的第一审诉讼中,针对与原诉有联系的行为, 提起独立诉讼请求的书状 •(二)特征 •(1)民事案件、经济案件和刑事自诉案件中的被告人都有权提起反 诉,但刑事公诉案件的被告人不能提起反诉。
•(2)反诉必须针对原告提起,而不能对原告以外其他人提起 •(3)只能向审理本诉的法院提起 •(4)提起的时间,必须在本诉起诉之后至合议庭评议之前 •(5)反诉提出的问题必须与本诉有牵连 应用文写作 法律文书 第四节 反诉状 • 二、结构 •(一)首部 •(1)标题标题写明“民事反诉状”“行政反诉状”等 •(2)当事人情况 •(3)诉讼请 •(二)主体 •(1)事实及理由 •(2)法律根据 •(3)证据来源 •(三)尾部 •(1)致送机关 •(2)反诉人签章、成文时间 •(3)附件副本和证据、证人情况 应用文写作 法律文书 第五节 申诉状 一、概念与特点 •(一)概念 •申诉状是指诉讼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包括刑事被害人及其家属, 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等不服,向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 提出要求重新处理的申请而写的书状民事诉讼上的再审申请书,属 于申诉状范围 • •(二)特点 •(1)申诉和申请再审,是人民法院发现错案的重要途径;是引起审 判监督程序发生的依据;是申诉人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的一种补救措 施 •(2)申诉和申请再审,是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等法律 文书不服所提出的。
对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不服,是提起 上诉,而不是申诉或申请再审 •(3)申诉不受时间限制 应用文写作 法律文书 第五节 申诉状 二、结构 •申诉状和再审申请书的格式、项目、内容、写法和上诉状基本相同 一般由首部、主体、尾部三个部分组成: •(一)首部 •(1)标题写“申诉状”、“民事申诉状”或“民事再审申请书” •(2)申诉人基本情况 • •(二)主体 •(1)案由 •(2)请求事项 •(3)事实和理由 •(三)尾部 • 尾部包括致送法院名称、申诉人签名盖章、具状时间、附项 应用文写作 法律文书 第六节 行政复议申请书 一、概念和作用 • (一)行政复议申请书的概念 • 行政复议申请书,是申请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 国家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而请求重新审查所制作的 文书 • (二)行政复议申请书的作用 • 行政复议申请书是行政复议行为实施和作出决定的书面依 据,其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 • 1保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 2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应用文写作 法律文书 第六节 行政复议申请书 二、行政复议申请书的写作要求 •(一)把握行政解决的原则 •(二)符合申请复议的时限要求 (三)符合行政复议的规范程序 • 三、行政复议申请书的结构 •1标题 •要写明行政复议申请书,不能只写申请书,“行政复议”四字标明了申 请书的性质。
•2首部 •3正文 •主要是写明申请复议的要求和理由 •4尾部 •写明申请人和申请时间如有附件,可附在正文之后 应用文写作 法律文书 第七节 仲裁文书 一、仲裁概述 •(一)仲裁文书的概念 •仲裁是解决争议的重要方式,它是指争议双方在争议发生之前,或者 在争议发生之后达成协议,将争议自觉地交给第三者作出裁决,双方 有义务自觉履行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式 •仲裁裁决尽管不是国家裁判行为,但是同法院的终审判决一样有效 仲裁文书即是仲裁机关、仲裁当事人参与仲裁活动的文书资料 • •(二)仲裁与调解、诉讼的不同 •1仲裁和调解的区别主要在于法律效力不同 •2仲裁和诉讼的区别主要在于以下四个方面 •(1)管辖不同 •(2)审理不同 •(3)制度不同 •(4)境外执行不同 应用文写作 法律文书 第七节 仲裁文书 •(三)仲裁的适用范围 •我国《仲裁法》在第二条和第三条中规定了确定仲裁范围: •(1)平等主体之间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而婚姻、收养 、监护、继承这些具有人身权内容的纠纷,以及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 行政争议不能仲裁 •(2)仲裁法规定可以仲裁的合同等纠纷,不仅限于经济合同纠纷,还包括技 术合同、著作权合同、商标许可使用合同、房地产合同以及涉外经济合同和 海事、海商中的合同纠纷。
•(四)申请仲裁的条件 •1有仲裁协议 •2有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 •3仲裁事项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 •4在有效的诉讼时效期内 •5当事人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应提交下列文书 •(1)仲裁协议书 •(2)仲裁申请书 •(3)有关证据材料等 •申请人申请仲裁,需要预交一定的仲裁费用,仲裁费用原则上由有过错的当 事人承担 应用文写作 法律文书 第七节 仲裁文书 二、仲裁协议书 • (一)仲裁协议书的概念和效力 • 1仲裁协议书的概念 • 仲裁协议书是指当事人双方自愿将他们之间发生的或将要 发生的经济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提交仲裁委员会仲裁 的一种书面约定 • 2仲裁协议书的效力 • (1)是适用、申请和受理、仲裁的依据 • (2)排除了法院的管辖权 • (3)是取得司法支持和监督的依据 • (4)是外国承认和执行仲裁裁决的根据 应用文写作 法律文书 第七节 仲裁文书 (二)仲裁协议书的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