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初一语文第三单元备课.doc

18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541342644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13.50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初一语文第三单元备课教材分析:本单元的诗文多为名家名篇,选材大多与自然有关,有的意境优美,有的富有诗情画意,还有的以洗练的语言或深刻的思想,博大的胸怀见长《春》用精炼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江南大地的旖旎春光,表达了对春天的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济南的冬天》准确勾勒出冬天的济南的特点,表达了老舍先生对济南的热爱《海滨仲夏夜》描绘了夏日海滨优美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劳动者的热爱《秋天》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特有的景色,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奔落的雪原》描绘了举世闻名的尼亚加拉大瀑布,歌颂了大自然的摄取壮美作者在文中表达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感悟值的我们特别注意《古代诗歌五首》需要我们在反复的诵读中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一、 单元目标:知识与能力:1、 了解本单元 每篇文章的出处、作者及相关的文学常识,特别是朱自清和老舍的相关常识和作品2、 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注重品味语言,准确把握景物的特征3、 体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4、 通过富有感情的美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培养美的情趣,养成好的语感情感与态度: 反复诵读课文,整体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歌颂和赞美之情;培养亲和自然、热爱自然的审美情趣,在大自然中,陶冶美好的情操。

      二、 教学设想;1、 因为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优美的散文和诗歌,所以要加强朗读教学,通过朗读来理解、体味、感悟课文2、 本单元的课文虽以景物描写为主题,但每篇又各有其特点,因此,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3、 围绕本单元的教学重点,重点讲授《春》《济南的冬天》、其余三篇课文结合〈〈同步训练〉〉视为训练材料,让学生在课内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和给文章做批注的习惯,4、 《春》教学建议:本文是抒情散文,要求学生从课文出发,采用边看、边问、边想、边读、边写看:看课文,从中发现问题问:指出问题想:思考并回答教师精心设置的问题读:读顺、读流畅,读出感情写:通过本文的学习,教师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写片断 《济南的冬天》教学建议:教学本文,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前一课学了《春》,学生对描写景物运用生动的词语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有所体会阅读这篇课文,宜引导学生自己理解,并可做些提示:写出了作者的真切感受《海滨仲夏夜》教学建议:1、 以自主、学习、探究的学习方式完成课文的解读2、 指导学生流利,饱含感情的诵读散文,把握弄清文中五幅画面的内容及特征《秋天》教学建议: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并背诵《秋天》〈〈奔落的雪原〉〉教学建议:1.多媒体展示有关尼亚加拉瀑布的图片资料2.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加以适当的点拨《〈诗歌五首》教学建议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想像、联想能力。

      综合性学习和作文教学建议: 活动内容:热爱自然,欣赏自然融入真情实感的作文 活动过程:1、 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春〉〉、〈〈济南的冬天〉〉、〈〈海滨仲夏夜〉〉和〈〈奔落的瀑布〉〉等,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来描绘景色,学习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通过联想和想像,加深对自然的理解,实现与自然的沟通2、 通过“认养”树木、草地,培养学生与大自然进行对话,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环境的责任感3、 根据自己的所观,所想,所感,写一篇情景交融的写景散文4、 一周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评,教师帮助修改,小组选出优秀作文张贴《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识记  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  用等修辞手法2.理解  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3.应用  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4.综合  通过学习本文,能够基本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将情感寓于 写景之中,活用各种修辞手 法                                二..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本文,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点。

      2培养锻炼学 生的朗读能力、观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  力和审美能力,养成自学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三.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本文,领略春天的美引导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热爱生   活的意识要让孩子们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  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拥抱大自然 教学方法教师重点讲读一两段作为示范,帮助学生理解描写的对象、描写的顺序、描写的方法、描写的语言,在这个基础上,指导学生独立分析,锻炼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2.难点:结合课文实例,讲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在《初春小雨》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那么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 (板书课题、作者) 二、题目解说     这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概念,本文却赋予了它以感情和生命作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抒写出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首春的赞歌 三、知识回顾(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9-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   四、范读、疏通字词     1.教师范读     2.学生齐读     3.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水涨(zhǎng)  捉迷藏(cáng)  酝酿(yùnniàng)  应和(hè)  薄(bó)烟   黄晕(yùn)       蓑(suō)衣  巢(cháo)   五、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结合课后练习一,让学生读课文,分别找出盼春、绘春、赞春的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     盼春          第二部分(第2-7段):   绘春          第三部分(第8-10段): 赞春       2.默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     3.找出本文的比喻句、拟人句 六、布置作业     要求课后反复朗读,达到熟练程度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 二、讲读示范    (引导学生领会用词的准确、生动和抓住景物特征细致描绘的特点)     1.讲读第一部分:盼春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近”(拟人)    (2)“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     ---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反复)     (3)轻声读第1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2.讲读第二部分(第2、3、4、5节):绘春    (齐读第2、3、4、5节,分析讨论按顺序说明描写的对象;说说描写的角度与方法;哪些词用得很有表现力?)    (1)总括轮廓     春终于盼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

      作者先粗笔勾勒,用“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总提一笔,然后通过远近不同的三种事物---山、水、太阳,描绘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2)春草图     春草图,着力描写春草勃发的景色这里有草的动态:“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质地:“嫩嫩的”;色泽:“绿绿的”;旺盛的长势:“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从不同的角度刻画春天绿草如茵的情景,与夏草的茂盛、秋草的枯黄形成鲜明的对比接着写人在草地上的活动与感受,从侧面揭示了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3)春花图 春花图,着力描写春花竞放作者选择开花时节相仿而花色各异的桃、杏、梨作为描写对象,先用拟人写出它们的争相盛开,再通过三个比喻---“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写出花朵的繁茂,花色的娇艳;它们争春比美,互不相让接着,作者由群花的争芳吐艳展开联想,联想到秋天的果实累累,同时又由花香引出蜂闹蝶飞,用成千成百的蜜蜂的嗡响和大大小小蝴蝶的飞舞称托春花的万紫千红、香味浓郁,进一步渲染出百花争春的气氛最后,作者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从树上的花写到无数的散在草丛里的野花,它们虽然不像桃花、杏花、梨花那样如火如霞如雪,却也明艳照人,别有一番情趣。

       (4)春风图 春风图,着力描写春风的和暖与清新吹面不寒”“像母亲的手”,通过触觉写它的和煦、轻柔;微微润湿的空气中混合着“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和“各种花的香”,通过嗅觉写出了春风带给人的特有的清新;呼朋引伴的鸟儿唱出宛转的曲子,牛背上牧童吹着嘹亮的短笛,通过视觉和听觉绘出了一副明快优美、赏心悦目的美好画面在这幅图中,作者从触觉、嗅觉、听觉、视觉等方面,把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描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三课时 一、齐读课文,回顾上节课所讲内容    二、独立分析,教师点拨     1.讲读第二部分(第6、7节):绘春    (1)春雨图     春雨图,着力描写春雨的细密轻柔、润泽万物春雨的特征是,一多二细先说雨多、雨细,一连用了三个比喻,“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这三个比喻非常贴切,不仅展示了雨的特点,而且能唤起读者对春雨的喜爱然后顺着春雨写雨中的树叶儿和小草,“绿的发亮”的树叶,“青得逼你的眼”的小草,无一不带着雨中植物的主要特征接着又把视线转移到人间,先写“傍晚时候”的景象,用“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安静而和平”的气氛;接着写行人,写农民,都不忘是在春雨之中,或“撑起伞慢慢走着”,安宁、悠闲,或 “披着蓑戴着笠”,带有浓烈的江南地方色彩;最后再写“在雨里静默着”的房屋,与傍晚的宁静气氛互相照应。

      这一段写出了春雨的特征,写出了春雨之中特有的景象,那一片细雨绵绵的春光,那一派清亮温馨的景色,那一种和平安静的氛围,都描绘得出神入化    (2)迎春图     迎春图,着力写春早人勤文章由“天上的风筝”引出地上迎春的孩子,进而带出“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一片欢腾的景象,构成一幅春意盎然的图画然后作者巧妙地点出寓意:“‘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前四幅画面主要写春天的自然美,这一幅由景及人,颂扬了像春那样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2.讲读第三部分:赞春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一遍)     结尾三个句子,不仅比喻巧,意义深,而且分行排列,先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