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例一类切口感染调查分析25890.pdf
10页关于**科 3 例Ⅰ类切口感染调查分析 院感科于 4 月 23 日 11:50 接**科主任称科室近期内连续出现 3 例Ⅰ类切口愈合问题,院感科高度重视,立即到**科调查这 3 例病人的基本情况,并于14:30 在**科由**院长的主持下,召开由医疗、护理、院感、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 微生物室、 **科全体工作人员参加的此次 3 例切口愈合问题的调查、 分析经过院感科、**科、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微生物室等部门的联合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3 例病人基本情况的追踪,具体情况见下表: 床号及住院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诊 断 及 手术方式 手术时间 NNIS 评分 手术人员 手术间 感染日期及部位 主管医 生 病 原学 检查 切口类型 手术持续时间 ASA评分 25 191660 ** 男 38 右 髋 臼 骨折 术 后 骨愈合 内 固 定 取除术 4月17日 Ⅰ 2小时9分 1 主刀: *** 一助:** 器械:** 3间 4 月20日 深部切口 医师:** 金 黄色 葡萄 球菌 36 189290 ** 男 56 右 锁 骨 粉碎性骨折 切 开 复 位内固定术 4月15日 Ⅰ 1小3分 1 主刀:** 一助:** 器械:** 4间 4 月22日 浅部切口 医师:** 金 黄色 葡萄 球菌 +15 191793 ** 男 49 右 膝 关 节囊肿 囊 肿 切 除术 4月19日 Ⅰ 30分钟 1 主刀: *** 一助:** 4间 4 月21日 表浅切口 医师:** 无 细菌 生长 经过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对照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中的 SSI:1.切 口浅部组织感染: 手术后 30 天以内发生的仅累计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①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②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③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2.切口深部组织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 30 天内、有植入者手术后 1 年以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的感染,且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①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腔隙部分;②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有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 同时,患者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 包括局部发热,肿胀及疼痛;③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探查、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切口深部组织脓肿或者其他感染证据这 3 例病人的切口感染诊断成立 虽然这 3 例手术都在手术室的 3、4 间进行,但手术日期并不在同一天,手术室和院感科已经对在 3、4 间手术室进行的其他手术进行追踪调查,包括和这3 例手术前后时间做的手术,均无感染现象发生具体手术见下表: 科别 姓名及住院号 床号 手术日期 手术间 手术名称 术后情况 外一 **191668 58 4 月 18 日 3 间 右下肢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剥脱术 病人已经治愈出院 外一 **188071 33 4 月 18 日 3 间 左跟部皮肤缺损清创,游离皮片植皮术, 左大腿取皮术 病人目前在院接受治疗,切口无异常 外一 **190032 14 4 月 15 日 4 间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病人目前在院接受术 治疗,切口无异常 外一 **191691 +6 4 月 19 日 4 间 左手中指中节肿瘤切除术,植皮术 病人目前在院接受治疗,切口无异常 外一 **190091 56 4 月 19 日 4 间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石膏外固定术 病人目前在院接受治疗,切口无异常 消毒供应中心对 3 例手术使用的器械及同批次灭菌的器械进行追踪,具体情况如下: 床号、姓名 使用灭菌包品名 灭菌日期 失效日期 灭菌锅次 包装者代号 25、** 住院号:00191660 大包 13-4-13 13-4-20 1-2 6 器械一 13-4-14 13-4-21 1-2 7/9 平镊 13-4-15 13-4-22 1-2 7/2 剖腹单 13-4-15 13-4-22 1-3 6 衣服 13-4-15 13-4-22 1-3 6 髋骨取 13-4-16 13-4-23 1-3 8 +15 床:** 住院号:00191793 衣服 13-4-18 13-4-25 1-2 6 剖腹单 13-4-18 13-4-25 1-2 6 平镊 13-4-18 13-4-25 1-3 10/9 器械二 13-4-17 13-4-24 1-3 4/10 36 床:** 住院号:00189290 器械二 13-4-9 13-4-16 1-2 7/2 衣服 13-4-12 13-4-19 1-2 8 锁骨器械 13-4-14 13-4-21 1-2 7 剖腹单 13-4-12 13-4-19 1-2 8 大包 13-4-12 13-4-19 1-3 8 平镊 13-4-12 13-4-19 1-2 10/9 灭菌日期 灭菌灭菌器械包品名、数量 使用科室 锅次 13-4-3 1-3 大包 4、衣服 10、剖腹单 4、骨科布包 3、五官科布包 2、外科布包 5、布包 5、器械一 2、平镊 2 手术室 门妇平镊 1、门妇手术衣 1 门妇 拆线包 1 急症 13-4-6 1-2 清创包 1 急症 拆线包 3 急诊 换药碗 1 外一 刮宫包 7,、门妇平镊 1 门妇 气切护理包 4 ICU 外科包 8 急诊、外三、五官、手术室 儿科器械包 7 儿科 产房器械包 2 产房 口腔器械 62 口腔科 器械一 1、平镊 1、普外一 1、接生包 1 瘘管包 1、电钻 1、喉镜(中)1、衣服 6、剖腹单 5、大包 6 手术室 13-4-6 1-3 拆线包 2 急诊 外科包 1 外二 刮宫包 9 门妇 13-4-7 1-3 拆线包 4 急诊 外科包 2 急诊、手术室 换药碗 2 外一、妇产科 刮宫包 2 门妇 大包 2、外科布包 4、衣服 5、器械一 1、腹手术室 腔镜 1、平镊 2、 13-4-9 1-2 清创包 5 急诊、外三、五官 外科包 1 急诊 拆线包 3 急诊 刮宫包 9、门妇平镊 1 门妇 儿科器械包 6 儿科 产房器械包 2 产房 口腔器械 117 口腔科 大包 4、衣服 7、剖腹单 4、外科布包 2、骨科布包 4、五官科布包 1 器械一 2、器械二1、平镊 3 手术室 13-4-10 1-2 清创包 1 急诊 拆线包 3 急诊 外科包 5 急诊、五官、手术室 刮宫包 8 门妇 儿科器械包 8 儿科 产房器械包 2 产房 口腔器械 63 口腔科 大包 3、衣服 4、剖腹单 6、外科布包 3、器械一 2、普外三 1,器械二 2、平镊 5 手术室 13-4-12 1-2 清创包 2 急诊、五官 拆线 2 急诊 气切护理包 4 ICU 外科包 2 急诊、五官 刮宫包 5、门妇平镊 1 门妇 儿科器械包 4 儿科 口腔器械 58 口腔科 大包 5、衣服 5、剖腹单 5、器械一 2、器械二 2、平镊 4 手术室 13-4-13 1-2 清创包 4 急诊、外三、五官 拆线包 2 急诊 换药碗 1 外一 外科包 3 急诊、手术室、五官 刮宫包 10 门妇平镊 1 门妇 器械一 2、平镊 2、腹腔镜 1、骨科 6 手术室 儿科器械包 6 儿科 产房器械包 3 产房 口腔器械 37 口腔科 13-4-14 1-2 清创包 4 急诊、外三、五官 拆线包 2 急诊 外科包 8 急诊、外三、五官、手术室 刮宫包 6、门妇平镊 1 门妇 大包 3、 衣服 3、 外科布包 6、 五官科布包 3、布类包 5、器械一 3、平镊 3、接生包 3、骨科器械包 6 手术室 口腔器械 58 口腔科 儿科器械包 6 儿科 产房器械包 4 产房 13-4-15 1-2 清创包 3 外三、急诊 拆线包 1 急诊 外科包 5 急诊、五官、外二 刮宫包 3 门妇 器械包一 2、器械二 1、平镊 2、器械三 1、腹腔镜 1、接生包 1、大包 4、衣服 5、剖腹单 3、五官科布包 3、骨科布类包 4 手术室 儿科器械包 4 儿科 口腔器械 96 口腔科 13-4-15 1-3 清创包 2 五官、急诊 外科包 2 急诊、五官 大包 7、衣服 7、剖腹单 7、布类包 2、器械二 2、器械一 1、平镊 4、骨科器械包 2、电钻 1、灯炳 1 手术室 13-4-16 1-3 清创包 4 急诊、外三、五官 拆线包 1 急诊 刮宫包 4 门妇 器械一 2、器械二 2、平镊 7,普外二 1、上颌窦包 1、痔疮包 1、电钻 1、盆子 2、大力剪 1、大包 3、衣服 3、剖腹单 3、外科布包2、五官科布包 2、布类包 6 手术室 13-4-17 1-3 换药碗 1 外一 拆线包 2 急诊 刮宫包 4 门妇 器械一 1、器械二 3、器械三 1、平镊 4,底弯 1、瘘管包 1、大包 6、衣服 15、剖腹单6、外科布包 6、骨科布包 5、布类包 4 手术室 13-4-18 1-2 清创包 3 急诊、五官 气切护理包 3 ICU 外科包 6 急诊、手术室、外二、五官 换药碗 1 外一 刮宫包 4、门妇平镊 1、手术衣 1 门妇 口腔器械 39 口腔科 器械二 2、平镊 6、鼻中隔包 1、内窥镜器械包 1、颅骨钻孔引流包 1、灯炳 1、洗耳球 1、双极电刀 1、大包 5、衣服 5、剖腹单5、外科布包 1、五官科布包 1, 手术室 儿科器械包 5 儿科 13-4-18 1-3 刮宫包 7 门妇 拆线包 3 急诊 器械一 3、器械二 2、普外一 1、腹腔镜 3、平镊 7、 子宫器械 1、 接生包 1、 喉镜片 (中)1、双极电刀 1、 大包 5、衣服 5、剖腹单 5、外科布包 3、骨科布包 2、五官科布包 2、布类包 6 手术室 消毒供应中心针对以上 3 例病人所使用的器械包的同锅次器械灭菌包查看: 每天由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对使用后的可重复使用器械进行回收后严格按操作流程及要求进行分类、清洗、消毒、保养检查包装后进行灭菌发放。
每天的B-D 试验、每锅的化学、物理及每周的生物监测均合格;到病房及门诊妇产科查询、了解目前没有因为使用以上锅次的器械包有不适来访的病人 微生物室的病源学的结果虽然 2 例都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且感染日期接近,但经过药敏对比,并不具有同源性的表现,其中一例结果为无细菌生长,虽然结果为无细菌生长,但该病人具有感染的临床表现,也应是切口感染,建议医生在采样过程中注意采样的方法,其中对于封闭性脓肿需注意:1、注射器穿刺抽取脓液2、若无法抽到脓液,应先皮下注射少量无菌生理盐水,再次穿刺抽吸脓液;若脓液过多,应先切开引流,在基底部或脓肿壁采集标本脓液的量以大于 1ml 为宜3、排除注射器内部及针头的气体,用无菌橡皮塞封闭针头送检;或直接打入血培养瓶中如是开放伤口则需:1、无菌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浅表部位,去除表面的渗出物和碎屑2、用拭子深入伤口的基底部或伤口-正常组织边缘部采集两个标本,分别用于培养和革兰氏染色 三间分布: 时间:感染日期分别为 4 月 20 日、21 日、22 日,为术后的 3 天、7 天、3天 空间:手术室的 3、4 间,感染病人均在**科,床位分别为 25 床、36 床、+15 床,床位分布较远。
人员:主刀医生(2 例相同)余助手、器械护士、管床医生、护士、包括陪护人员均不相同,同天在同一间手术室做手术的其他病人无感染表现,感染病人之间无共同性 截止 4 月 26 日,**科无新发切口感染,3 例感染病人中**、**经过加强换药及抗菌药物的使用切口已经开始愈合,**于 4 月 24 日在手术室腰硬联合麻醉下进行了感染伤口的清创缝合术及闭合负压引流术, 目前生命体征平稳 其他手术科室也无 SSI 的发生 结论: 通过三间调查及上述情况汇总,及对照院感暴发或疑似暴发的定义,目前**科的 3 例切口感染排除医院感染暴发,原因如下: 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 3 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目前同种同源不符合)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 3 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 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 或者 3 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目前共同感染源及感染途径不支持,主刀医生、助手、器械护士、管床医生、护士、包括陪护人员均不相同,同天在同一间手术室做手术的其他病人无感染表现、同批次灭菌的其他器械无不良反应) 院感科、手术室、**科从 23 日起,对科室强化院感管理,包括: 1.强化手卫生:包括六步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
包括接触患者前;进行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需注意的是:戴手套不能取代手卫生若符合上述手卫生指征且需戴手套时,则戴手套前或脱手套后,仍须执行手卫生在**科病区走廊放置快速手消毒剂,以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手卫生 2. 加强换药室的管理,做好清洁卫生工作,应该到换药室换药的患者必须到换药室进行, 医生在换药过程中注意手卫生、 无菌技术, 发现切口异常尽量送检 3.护士在进行术前皮肤准备时,一定要督促病人正确使用洗必泰清洁皮肤 4. 加强陪护工人的管理,尤其是同时陪护 2 个以上病人的工人,需加强手卫生 5. 手术室加强人员的管理,尤其是术中尽量避免人员的进出 6.**科、手术室全体工作人员加强对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措施的学习,尤其是术前皮肤正确的准备、外科手消毒、抗生素的正确使用、医生细则的操作、有效的止血、术中病人的保温、术后换药的手卫生及无菌技术 **医院感染管理科 2013 年 4 月 26 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