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类节目如何通过摄像更好的表达.doc
14页学士学位论文题 目 民生类节目如何通过摄像更好的表达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2012年 月 日摘 要近年来,无论是广播还是电视,都出现了民生节目遍地开花的繁荣景象所谓民生新闻,就是采用平民的视角,站在百姓的立场,播报平民百姓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所以,许多电台的民生节目都侧重于为百姓排忧解难、提供有效服务,内容涉及范围极广对于电台民生服务节目来说,它的人文关怀应该体现在视角上的“百姓关心”、内容上的“衣食住行”、语言上的“亲切热情”本文主要从民生类节目的内涵出发,全面分析民生类节目形成背景和特点,了解民生类节目在制作中存在的误区,并针对这一现象提出民生类节目需在摄像的技术和方法上加以突破,从而提升民生节目的质量水平 关键词:民生节目;摄像;表达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hether radio or TV, there are people's livelihood programs blossom everywhere flourishing. The so-called journalism for people's livelihood, i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civilians, standing in the position of the people, the popular TV show ordinary people, so, many of the station's programs are focused on people's livelihood for the people of custom, providing effective service, which involve range. The people's livelihood for radio service programs for, its humanistic care should be reflected in the perspective of "people care about," content "decent lives", language on the "kind enthusiasm".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meaning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 programs, and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The people's livelihood programs forming background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understand the people's livelihood programs in the production existence of the error, aiming at this phenomenon to people's livelihood programs should be put forward in video technology and methods to research, and improve the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of the quality of programs level.KEY WORDS: The people's livelihood programs; Camera; expression目 录前言 1一、民生节目的定义 1二、民生类节目形成背景和特点 1(一)民生节目的形成背景 1(二)民生节目的特点 1三、民生类节目在制作中存在的误区 1(一)媒体的定位狭窄 1(二)民生热”导致方言类新闻节目盛行 1(三)节目内容重复,同质化现象严重 1(四)无谓炒作,使其偏离新闻本质 1四、民生类节目的摄像的技术和方法 1(一)基本拍摄要求 1(二)注意个体拍摄,从个体见主题 1(三)详细记录事件全过程,深刻挖掘事件本质 1(四)抓住细节,体现精神本质 1五、总结 1致谢 1参考文献 1民生类节目如何通过摄像更好的表达前 言近年来,电视民生节目的蓬勃发展成为电视传媒界少有的热闹景象,关注人民生计 , 关心市民生活的电视民生节目风行全国 " 从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安徽电视台的《第一时间》到湖南经视的《都市一时间》、北京电视台的《第七日》 , 从河南电视台的《民生大参考》、杭州电视台的《阿六头说新闻》到吉林电视台的《守望都市》、海南电视台的《直播海南》等 , 全国各地电视台纷纷推出自己的电视民生栏目。
民生节目放弃了传统节目中的说教的生硬、呆板,以鲜明的地方性和生动的趣味性吸引着当今受众的眼球民生节目坚持平民观点,关注民生民情,为百姓排忧解难,将话语权更多的交给平民百姓,符合了传媒的平民化趋势但是,民生新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之下,为了迎合受众,过多报道生活中既无积极意义又无价值的一些琐事,甚至还有一些低俗的、不健康的内容充斥到此类节目新闻中因此,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一、民生节目的定义“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而《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话语语境中显然渗透着一种大众情怀民生节目从广义上来说属于社会类的节目,但在内容上却是以民生的视野、民生的态度、民生的情感来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态,从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河南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的《民生大参考》到山东电视台公共频道的《民生直通车》、成都电视台的《成都全接触》,民生类节目可谓是“遍地开花”,在电视新闻界掀起了一股热潮,被学者称为“电视节目的第三次革命” 何谓“民生节目”,目前并没有明确的定义,综合业界和学界对民生节目的几种观点,可以将“民生节目”理解为: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民生、民情、民意”为主要关注点,以城市百姓“身边事、麻烦事、稀奇事、关心事”为主要报道题材,通过记者现场调查、跟踪报道、嵌入式体验等灵活多样的方法采编制作,注重节目的实用价值、娱乐价值、情感价值的电视节目。
目前民生节目的主要内容有:1、“就业是民生之本”就是说“就业”是人民生存和生活的根本就是要大力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抓好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实行“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使人人有活干,有饭吃2“教育是民生之基”就是说“教育”是强国富民的基础,要努力提高国民素质,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投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解决进城务工子弟上学难等问题,让孩子们都能无忧无虑地读书,让家长们不再为学费发愁3、“分配是民生之源”就是说“分配”是人民休养生息的源泉就是“改革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通过“扩中、提低、限高”,缩小贫富差距,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分配格局,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过上好日子4、“分配是民生之源”就是说“分配”是人民休养生息的源泉就是“改革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通过“扩中、提低、限高”,缩小贫富差距,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分配格局,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过上好日子。
二、 民生类节目形成背景和特点(一)、民生节目的形成背景1、“人本思想”推动了民生新闻的发展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媒体对于“话语权”和“喉舌”作用的片面理解,往往以“领导者”的姿态向受众灌输严肃的新闻信息,这种“媒体本位”的思想往往关注了“国计”而忽略了“民生”,因此忽略了寻常百姓 2、社会的发展和百姓生活的需要在社会超速运转的大环境之下,一系列的社会心理问题浮现出来,而市井议题便作为缓解传统社会转型之痛的良药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通过新闻媒介了解与自身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甚至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信息,从而使紧张的社会心理得以舒缓而这种市井议题最大的好处便是告诉每一个受众:“我”就是其中一员,并时刻受到关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疏离的人际关系通过这种方式得到补偿,于是,民生新闻作为传播市井议题的直接媒介便应运而生 3、媒体推行“平民化”“本土化”策略大多地方媒体为了站稳脚跟都在运作过程中积极的推行“本土化”和“平民化”策略,实行这种策略最常用的手段便是大力推出市井议题上个世纪《新民晚报》老总赵超构就提出了“软些、软些、再软些”,当时虽未获得广泛回应,但在之后的“南京零距离”“1860新闻眼”节目中却大行其道。
于是媒体意识到,在市场竞争、争取受众的过程中,只有更加关注民生才能收到老百姓的青睐,其公信力和号召力才能得以加强二)、民生节目的特点1、视角定位“平民化”无论是民生新闻还是民生服务节目,它所需要的主持人都不是正襟危坐的新闻主播,而是像邻居、朋友一样用平常化的语言接听热线,聊着身边的事、周围的人,具有“平民视角”的特色另外,听众直接参与到节目中与主持人交流,这其实也是民生主持人视角定位“平民化”的一种体现无论是记录他们的困难与需求,还是听取他们对新闻事件、生活百态的看法,这种把话语权适当地交给听众的节目形式,本身就是电台民生新闻服务节目的一大特色2、内容上的贴近性就地方台民生节目而言,接近性堪称其灵魂民生节目报道的主角是普通民众,报道的范围是本地街头,寻常巷陌地方台少有遇到惊天动地的事情,更多的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如果不在地域上、利益上或心理上选择与受众接近的题材,听众不爱听,节目就没有生命力,更谈不上市场竞争力现在,民生状态的新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重视,许多过去浅尝辄止或不敢涉足的"新闻禁区" 也越来越多地成为了民生节目的" 活水" 源头和不断的深层挖掘的目标所在3、表达方式“个性化”人们喜欢有特色的节目, 也喜欢有风格的节目主持人。
民生新闻和传统的新闻相比更加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强调以一种平视生活的视角来传播新闻, 这就要求我们主持人的语言应该更加亲切、平和,这样才能做到语言特点和节目特点相呼应4、公众情绪的调节剂百姓利益无小事受众通过关注新闻媒介的报道,解决了问题,当然可以提高媒体的公信力;即便解决不了,主持人亲切的话语也可以抚慰听众情绪,起到疏通、引导的积极舆论作用,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但是,我们在发挥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作用的同时,也应该意识到新闻媒体不是政府部门,不是执法单位,许多问题牵扯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不是政府部门和执法单位短时间内能顺利解决的这些事儿往往积存了部分社会负面情绪,如果不及时引导,可能会变成社会问题许多问题如果新闻媒体能关注一下,发挥新闻舆论协调社会情绪的能力,就有可能疏导拥堵情绪、化解社会矛盾、缓和干群关系三、 民生类节目在制作中存在的误区(一)媒体的定位狭窄 “国计”和“民生”永远是民生节目中的两个永恒不变的热点国计”和“民生”是两个相辅相成的两方面,绝非两不相干但是许多民生节目的定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