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2019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学案3.doc
4页第一单元3 大堰河——我的保姆问题导学1.大堰河是一个怎样的人?试作简要的分析概括2.这首诗成功地塑造了保姆大堰河这一勤劳纯朴的劳动妇女形象 诗人是如何刻画“大堰河”这一形象的?3.这首诗形式上自由奔放,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自主探究在阶级斗争的年代里, 文学作品往往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来解读, 而在今天这个各种文学思潮繁荣的新时代,我们还能不能用这种方法来解读这首诗歌呢?思维激 活:诗人倾吐对大堰河的爱是同对黑暗社会“这不公道的世界”的恨联系在一起的诗人是用血和泪“写着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文法导析1.在繁杂的细节中提炼单纯的人物形象这首诗几乎通篇用日常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大量细节构成一幅幅画面, 由诗人饱含深情的笔墨, 把它们化成叙事性的诗句,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和情感冲击力例如诗的第 4 节,诗人连用 8 个排比句,每一句都是大堰河一个日常生活的描述意象, 集中塑造了大堰河这位勤劳、善良、朴实、贫苦的农村妇女形象诗的第 8 节,通过几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真切地表现了她对乳儿的感情:切糖、贴画、赞儿及富有浪漫色彩的梦这几个感人的细节,充分表现了大堰河美丽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正是这样伟大、 无私的保姆——母亲, 才使诗人情不自禁地唱出爱的赞歌。
所以,如果没有细节描写,就不会有如此强烈的感染力,诗人的情感也就无从表达2.多样的修辞手法( 1)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诗人感情的节奏和旋律总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 本诗运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 把诗人的感情表现得相当充分、有力 如第 4 节中的 8 个排比句,第 7 节中的 6 个排比句, 有力地传达了诗人对大堰河真挚的爱 第 1 节的首尾两句, 反复吟咏“大堰河, 是我的保姆”,表现了诗人对大堰河特有的深情 第 3 节,首尾句反复写道“大堰河, 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有力地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思念之情第 4、 6、 7、 8、 10、 11 节,都采用开头和结尾诗句反复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2)对比手法为了表现诗人爱憎分明的感情,本诗多处采用对比的写法如第 4、6 节的对比这两节,把两个家庭的生活状况进行对比描写, 虽然没有发什么议论, 但诗人的感情倾向不言自明此外, 如美丽的梦境和凄惨的死亡、 生前的辛勤操劳和死后的凄苦悲凉,这些都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气氛以及对主题的表达技法导练导练目标《大堰河——我的保姆》 这首诗内容凝练,形式整齐,倾吐了作者对大堰河的爱, 强化了抒情效果。
请以“勤学苦练与成功的关系”为话题, 运用排比手法写一个片段来进行事例论证素材积淀话题集锦( 1)在追述大堰河平凡的生与死中,表现她的纯朴与善良诗人仿佛感触到乳母“厚大的手掌”抚摩自己的温暖, 对大堰河含辛茹苦地养育自己的感激之情渗透在字里行间 地主的儿子(艾青) ,奴隶般的母亲(大堰河) ,却演绎着世间最为感人的亲情故事这则素材可应用 于____________ 等话题中 2)诗人出生在中国农村的土地上,长在大堰河的怀抱中她的乳汁——她用她的血肉酿成的生命之泉,不仅养育了诗人的身体,也养育了诗人的感情她养育了诗人,也养育了诗人的诗——她的遭遇, 她的性格,她的品德, 她的情操,她的举手投足,都成为诗人及其诗的营养一个普通的女性,造就了一个伟大的诗人这则素材可应用于 ____________ 等话题中佳作片段昨天校门口,站着一位青年和他的父亲没有寒暄, 没有宽慰,没有拥抱,没有一句话青年直视着父亲: 父亲的皱纹又深了, 黑发中又添了些灰白 青年眼睛里滚着泪水, 压抑着在模糊中, 父亲那冷漠的眼神里也有些光亮; 颤抖的手伸向自己的儿子,停在半空中, 又缩了回来 父亲向门口指了指, 又转过身。
青年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 接近拐角, 父亲定住了,回过头,瞥了一眼,看到儿子青年也注视着他的父亲,压抑不住的泪水终于流淌下来沉默中,心中是那么温暖,一步、两步、三步 今天有 一个孩子在写着沉默的父爱,心中充满感激与骄傲我的父亲,他的感情如绵细的秋雨, 柔和的春风,没有大起大落, 只是淡泊沉默罢了 ”沉默的父爱——我很感激它选自《沉默的父爱》 )答案: [ 问题导学 ]1.提示: 这首抒情诗的突出特点,是成功地塑造了保姆大堰河这一勤劳纯朴的劳动妇女形象诗人精微细腻地描写了大堰河在地狱般的环境里无言地进行着几乎无休止的各种劳动的情形 一连串的排比句式, 像一组特写镜头, 逼真地描绘了她劳作的情形 她的含笑劳作,正是她那爱人胜过爱己的宽厚品格的写照, 也包含着她对苦难中的卑微生活暂时感到满足的心理真实生动地刻画了她勤劳纯朴的形象和宽厚善良的品格诗人还着力描写了大堰河美丽丰富的内心世界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 抚摸我”, 充分 展示出大堰河对诗人慈母般的爱 大堰河就连做梦, 也同自己乳儿的“幸福”连在一起,可她又只能把自己对乳儿的一往情深的母爱,永远埋藏在梦境里诗中大堰河形象的意义在于作者绝不仅仅是对大堰河个人的讴歌与赞美, 他是把大堰河作为旧中国千千万万劳动 妇女的化身来歌颂的,歌颂她们勤劳、宽厚、善良的崇高品格。
2. 提示:( 1)动作描写,包括她的几乎无休止的劳动,如第 4 节中的八个“在你 之后”句式以及第 7 节中的六个“她含着笑 ”的句式等, 这些描写突出了她的勤劳, 而用“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 抚摸我”,更突出了她对乳儿的爱,她含笑劳作, 正是她那爱人胜过爱己的宽厚品格的写照 2)心理描写, 如第 8 节写大堰河的一个梦“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 / 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 / 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正因为大堰河已经把乳儿看成自己真正的儿子了,因而这些描写真实可信,同样也表达出了大堰河对乳儿慈母般的、质朴的、发自内心的爱 3)侧面烘托,如诗人回到“自己”的家后,吃、穿、住、用都有了极大的变化,两者优劣有天壤之别,但诗人却写道:“但,我是这般忸怩不安!因为我 /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诗人通过自己对“生我的父 母”的陌生,侧面烘托出“养我的保姆”的伟大总之,作者通过多种手法,或是再现大堰河的音容笑貌,或是突出大堰河的勤恳耐劳,或是叙述她对“我”的亲昵爱抚,成功地塑造了保姆大堰河这一勤劳纯朴的劳动妇女的形象3. 提示: 艾青的诗在形式上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即在奔放与约束之间取得协调,在参差与变化里取得一致, 在繁杂的细节中提炼出单纯的意象。
这首诗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 它在形式上不拘泥于外形的束缚, 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或字数、 行数的整齐划一, 但又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造成变化中的统一、参差中的和谐全诗 13 节,少则 4 行一节,多则 13行一节;少则每行 2 字,多则每行 22 个字全诗不押韵,但有许多节的首尾句相互重复,以确定基调与色彩, 中间几行大多采用排比句式, 且多长句, 以尽情抒发与描摹, 形成散文化的自由奔放形式[ 自主探究 ]提示: 观点一:我认为不能因为这种方 法过时就否定它首先,诗人创作这首诗的年代,也正是阶级意识非常鲜明的时代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 为了革命理想,抛弃自己富有的家庭,告别自己良好的出身,投身革命运动,站到被压迫者一边,为人民的解放而战斗,这是普遍的现象 艾青也属此列 他的诗中表现出来的阶级意识和阶级观念, 也是非常真诚的,不是空喊口号做出来的,是符合当时现实情况的因此, 适当地运用阶级分析法来解读这首诗也是需要的观点二: 我认为今天不宜再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解读这首诗 因为诗中写到, 诗人是吃了大堰河的奶长大的, 与大堰河有着割不断的母子情缘, 这种情缘是没有阶级的区别与界限的;诗人生活在大堰河家中, 与她的儿子们朝夕相处, 感情融洽深厚, 所以把她的儿子们称为“我的兄弟们”,这里只有浓厚的感情, 没有所谓的阶级意识和阶级观念。
虽然当今时代, 社会仍然存在着某些不公, 有一些弱势群体, 但这不是由阶级斗争造成的, 因此不宜再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来解读这首诗[ 技法导练 ]创意激活排比往往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用来叙述,可以把事物写得更细致、详尽;用来抒情,可以把感情抒发得更鲜明、强烈;用来说理,可以把道理讲得更充分、透彻 1)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坚韧和刚强, 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 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谁是最可爱的人》 )( 2)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收到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如:“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 3)运用排比说理, 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 比如:“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为人民服务》 )( 4)运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 洋溢如《我和书的故事》结尾一段:“我和书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为书而欢乐,为书而哀愁,为书而被处罚 ”既总结了全文,又抒发了和书之间的不解之缘恰当地运用排比才能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 周密地说明复杂的事理, 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运用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 不能生硬地拼凑排比的形式 形式多样的排比能增强节奏感和语势,深化中心运用排比手法要杜绝两种现象: 一是东拉西扯, 把意义不相关的内容拼凑在一起; 二是语意重复,言之无物这样罗列则失去了排比的意义范例展示勤学苦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不是这样吗?有勤, 才有了孔子“韦编三绝”的佳话, 也才有了世 界文化史上十大名人之一的美誉;有勤,才有了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壮举,也才有了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名著《红楼梦》 ;有勤,才有了祖逖“闻鸡起舞”的美谈,也才有了雄才大展、北伐报国的伟业;有勤,才有了张海迪“当代保尔”的称号,也才 有了“通五经、贯六艺”的这位当代青年学习的楷模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不也曾积数十年辛勤耕耘慨而叹道“一分辛苦一分才, 勤能补拙是良训”吗?由此可见, 碌碌无为与大有作为之间差的不就是一个“勤”吗?勤, 有如一架彩桥, 把人们从无知引向有知, 从有知引向有才,从有才引向有为 [ 素材积淀 ]话题集锦( 1)“母爱”“善良”“亲情”“美与丑”“学会感恩”( 2)“平凡与伟大”文本图解提示: 用最精练的语言把你当堂掌握的核心知识的精华部分和基本技能的要领部分写下来并进行识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