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级上册美术导学案-第9课 诗情画意2-人教版.docx
4页五年级上册美术导学案-第9课 诗情画意2-人教版一、教材内容1. 课程主题本课程主题为诗情画意2在第8课了解了中国画中花鸟的表现方法,了解梅花的造型和线条 填色的表现方法,学习怎样通过构思、手法和色彩的运用等,写意表现了梅花而这次学习要学习大自然中重要的一个构成部分——山,学习山水画的画法2. 知识目标• 了解中国山水画在表现山的描绘方面的特点• 了解山的构成要素、画山的基本步骤• 学会在水墨色彩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色彩表现方法,表现不同季节山的颜色• 掌握直线、曲线、变粗变细等线条的描绘方法,实现山的构图、注重景深3. 过程步骤• 第1步:了解山的形影与气势• 第2步:学习山的构成要素、画法• 第3步:认识中国画中山水画表现山的特点• 第4步:学会在水墨色彩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色彩表现方法,表现不同季节山的颜色• 第5步:掌握直线、曲线、变粗变细等线条的描绘方法,实现山的构图、注重景深4.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学习山的表现方法,可以更好的把握中国画的意境和表现方法,认识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众山之父母山之大者是也的崇高同时,通过本课的学习和实践,学生能够初步掌握简单的山水画表现技法5. 教学难点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山水画可能是比较陌生的,因此在课程中进行较多的案例分析以及实际的练习操作,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操作提出问题,较好的掌握山水画的投影与比例。
二、知识点分析1. 中国山水画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特有品类之一,表现的对象是山水和自然景观,包括山、水、云、雾、日月星辰等景观山水画取材广泛,表现手法多样,为中国画中数量最多的画类之一中国山水画独具中国语境,是中国文人意境的完美呈现中国山水画画家常用纸墨进行表现,也使用彩绘和线描等技法,多功能色彩的交错,可以产生视觉上的动态效果和意蕴2. 山的构成要素山由山顶、山腰、山麓、山顶之背、山前平地等部位组成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常常通过山腰两侧的相互承接达到视觉上的联通,以表现山的连绵起伏和叠嶂重峦的景象3. 山的画法山画法是山水画中重要的一部分学习山水画中的山画法,主要学习山形、山势的表现方法以及正面显露山的画法和缩写山的画法山的形态有险峭、平展、开扇形等在表现山的形态时,一般采用勾勒轮廓线并进行填充办法三、课堂实践1. 创作设想1. 通过寻找不同季节展示的山的照片或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山在不同季节的变化,思考差异和异同之处2. 在练习之前,需要给学生讲解山的主要构成要素和构图方法,说明山包含山顶、山腰、山麓、山顶之背、山前平地等部位3. 强调线,既要让线条明显,有一定的节律,有步步推进的节奏感,也要让线条婉转。
线条的细节处理等不容忽略可以参照教材中师范画的线条过度细腻的处理方式4.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妙笔,增添画作的意境2. 教师示范:使用干头笔,在画布上轻轻勾勒出山的主体形状,然后通过逐渐加深笔画,强化山势3. 学生实践:1. 让学生用练字纸照着教师的画法模仿2. 逐渐增加难度,让学生尝试不同的山的构图方式,如曲线山顶,平面山腰等3. 结合讲解的线条色彩表现手法,让学生在练习中将感性的表现方式转化成有理的表现工具四、提升与拓展1. 提升1. 在之前的课程学习中了解过花鸟画,可以从不同的绘画形式中比较,分析相同或不同的地方,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点2. 回顾文言文学习中美景描写的方法手法,思考其和中国画的联系3. 可以提出问题和讨论,比如对于山的表现起到什么作用?中国画山水画表现的重点是什么?4. 讨论书法与山水画之间的关系,借助笔画、结构等方面的材料,探析中文书法和中国画的重合点2. 拓展1. 结合自然地理,比如本地区的山,如何体现它的特色和美景?2. 了解其他国家的山水画,如日本、西方国家等,思考不同国家的山水画所侧重的方面,比较其异同之处3. 了解更为复杂的山水画的表现方法,观察一些大师的山水画或相关资料,思考复杂的表现如何可以帮助我们创作出更生动、更丰富的画作。
五、学习感悟本节课通过对中国山水画和山的学习,使学生增加了对中国画的基本理解,增长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同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充分体会中国画的艺术魅力和过程在学习中,较好的发扬了想象力、创造力、审美能力等多方面,通过小步的实践积累,让学生更好地对山水画有了深入的认识,并在实践中体现出创新性这样的课程让学生不仅更好的领略到美术的愉悦,同时也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更好的发掘和开发学生的智慧和艺术天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