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围场满族传统舞蹈《萨满舞》挖掘、整理、保护及传承.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19759382
  • 上传时间:2022-06-2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3.03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围场满族传统舞蹈《萨满舞》挖掘、整理、保护及传承    张晓波Summary:围场(史称木兰围场)满族传统舞蹈《萨满舞》是对满族传统舞蹈挖掘、继承、发展、创新的成果之一木兰”系满语“哨鹿”之意围场就是行同狩猎的场所萨满”,满语,译为狂舞之人满族先世信奉萨满教,经常举行祭祀活动,特别是明末清初,满族崛起后更为流行起初是每年的春、秋、春节自发举行:春天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秋天答谢上仓的厚爱和恩赐,喜获丰收:春节祭祀祖宗,保佑合家平安、国泰民安跳萨满也称“萨吗”、“萨蛮舞”,舞姿豪放、矫健、粗犷,展现满族先民兴建八旗后英武、善骑射、能歌善舞的遗风同时激发挑战自然灾害、疾病,与其斗争萨满舞的雏形在满族人敬天地、祭祖先、迎福纳祥等活动中发展起来,成为满族人独特的传统文化活动,流传至今Key:满族 木兰围场 萨满舞围场满族传统舞蹈《萨满舞》挖掘清康熙二十年(1618年),康熙带领众臣第二次出巡塞外,一路行围来到兴安大岭(即今塞罕坝)蒙古诸部把塞罕坝一带牧场敬献给康熙,作为皇家猎苑从此中国历史上就出现了闻名遐迩的木兰围场自1618年起,皇帝到木兰围场秋狝都要设秋狝大典木兰秋狝,有一套严格周密细致的规定和程序,要举行娱乐庆祝活动,一般先由皇帝设宴款待蒙古族官员,并赐食物,盟长则代表所属各部在驻地向皇帝进宴,并表演民族传统节目。

      每次活动仪式异常隆重演兵习武前要举行盛大出征仪式,大军浩浩荡荡,威武雄壮,还用满族最隆重的仪式“跳萨满”来祈祝秋弥大军出征平安围场满族传统舞蹈《萨满舞》就是依据清兵出征、凯旋时欢送、欢迎的庆祝仪式活动挖掘、编创而成的满族传统舞蹈围场满族传统舞蹈《萨满舞》整理、保护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被人淡忘,政府亟需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族文化让当代人认识和了解祖先留下的文化,让下一代传承非遗文化木兰围场是一个多民族集聚的地方,其中少数民族以满族居多,“萨满舞”是满族重要的传统文化活动形式其分布在围场县围场镇及周边乡镇濒临失传的跳萨满对民族学、民俗学、考古学有深远价值为了加强对围场满族传统舞蹈《萨满舞》的保护、发展与传承,成立了科研领导小组,以围场县文化馆、文工团为基础,选择在音乐创作、舞蹈编排、服装制作等专业较强的团队,设立了围场满族传统舞蹈《萨满舞》专题研究室,根据挖掘整理的素材把跳萨满改编成庆祝丰收、祈求祥和的满族传统舞蹈《萨满舞》、给古老的跳萨满赋予了新的形式和内涵围场满族传统舞蹈《萨满舞》保护分三方面:一、服饰:服装、法冠、法器、腰铃的制作与创新。

      90年代初,在舞台上展示的“萨满舞”大萨满法冠以乌鸦图腾为主、手持“神刀”、身穿“五彩神衣短裙”、腰系“腰铃”因没有材质,用废弃子弹壳串联而成、脚穿“布鞋”,护法头带“头箍”、手持“神镲”、身穿“满族坎肩短裙”、脚穿“布鞋”,小萨满头带“头箍”,手持“满族吉祥鼓”,小萨满与大萨满只在法器和法冠上有区别,其余服饰相似2000年,代表河北省参加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表演项目,管凤英、张军莲老师和我再次对“萨满舞”的服装、法冠等进行更新,把舞蹈内容与清兵出征相结合,打造为清兵祈福、凯旋而归一种祭祀仪式大萨满与小萨满法冠以“红缨”为主,体现清朝军队威武,护法由“击镲”改为“满族霸王鞭”,彰显清军武器神威,“满族坎肩短裙”改为“兽皮坎肩”,恢复野性一面其他服饰按原始样式重新制作,腰铃用银色铁管串联而成2018年,在专题研究室王丽辉、黄守军、孙树军老师的协助下,我将围场满族传统舞蹈《萨满舞》服装、法冠等进行了重新定位,大萨满法冠以“神鸟乌鸦”为主、手持法器“萨满抓鼓”、身披“五彩神衣”、脚踏“五彩神靴”,护法法冠为“虎纹神箍”、手持法器“虎纹铜镜”、身穿“虎纹长款坎肩”、腰系“萨满腰铃”、脚踏“虎纹短靴”,小萨满法冠为“神羽战盔”、手持法器“萨满神鼓”、上穿“五彩战衣”、下穿“五彩战裙”、腰系“萨满腰铃”、脚踏“五彩短靴”。

      将原始、神秘、野性的三大特点展现的淋漓尽致二、法器、音乐:萨满舞离不开萨满鼓的伴奏,萨满鼓与腰铃是萨满舞中不可缺少的法器鼓与腰铃并用,通过速度的快慢、力度的轻重及加花等手段使其产生丰富多彩的变化,同时在音色、节奏的风格、节奏的对应、节奏的模仿上运用了高低、长短、强弱、急缓等表现手法,呈现出了色彩斑斓、绚丽多彩的节奏韵律美2016年,在围场满族传统舞蹈《萨满舞》专题研究室孙立新老师和我共同研究下,在原曲上取长补短,进行二次创作,重新选择二胡、四胡、唢呐、扬琴、大提琴、低音鼓等器乐,以号角声、人聲等高端软件合成,重新制作了音乐音乐和舞蹈体现了以祈福、祭拜、设伏、围猎、拜四方、演武、出征、凯旋、欢庆为一体的叙述场景三、动作:舞蹈动作的设计力求在表现形式和手法上出新,寻找美观的、简练的、明朗的手段,使观众一目了然在开场时以木兰秋狝官兵设伏围猎为素材,用了一些非常简单、质朴甚至粗野的动作.将动作特征放大成为舞蹈形态动作,使之规律化、组合化,线条流畅、有起有伏、有动有静在舞蹈整体的动作设计上,将动作的形与动的过程装饰成美观的舞姿与舞蹈流动,把生活动态与民间舞蹈素材相融合,在“腰铃舞”一段中,经过美化的舞蹈动作似设伏围猎、像雄鹰展翅、如万马驰骋、犹塞宴欢歌,使动作与音乐吻合,更具舞蹈化。

      围场满族传统舞蹈《萨满舞》传承根据围场县省级非遗满族舞蹈《萨满舞》保护、发展与传承的工作计划和实施内容,在围场县第一小学、龙吟幼儿园及旅游沿线各乡镇文艺骨干人员中全面推广,由于教授为儿童和年龄偏大的群体,我逐渐摸索出一套教学方法,“萨满快速表演5步法”如下:1、顺口溜 2、舞蹈锻炼相结合 3、分散教授4、分段讲解 5、集体表演把萨满舞的历史由来和发展传承以简单段落编成“顺口溜”交给孩子们如下:“萨满就是跳家神,满族人民敬天神,庆祝丰收求祥和,舞姿豪放吸引人五彩神衣身上穿,萨满神鼓手中端,敬天敬地敬祖先,保护发展别失传”读出来朗朗上口,让学习的舞者记得很清楚在动作编排上,根据全民健身的需求,把《萨满舞》的动作进行简化,保留标志性动作,在原地动作上加上跳跃动作,不但学习舞蹈经典动作又锻炼身体,舞蹈锻炼相结合通过以非遗进校园及文艺骨干培训等方式,对我县第一小学、龙吟幼儿园及旅游沿线乡镇的7000人次进行满族舞蹈《萨满舞》的细致讲解、培训与教学,经过四年的努力,已全部学会,为《萨满舞》的传承贡献了应有的力量围场满族传统舞蹈《萨满舞》在全国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中荣获银奖,2015年《萨满舞》被承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收入名录,2016年被河北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收入名录,现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