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白人物传记1000字.doc
20页word资料可编辑修改——欢迎下载 李白人物传记1000字 篇一:关于李白的作文人物素材 了解李白生平及其诗句 李白( 701 — 762 )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先世于隋时因罪徙居中亚白于武后长安元年 (701) 出生在安西都护府碎叶城(今苏联吉尔吉斯加盟共和国托克马克城),约五岁时,随父迁居蜀中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 李白 少年时期 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十岁诵诗书,观百家,作诗赋,学剑术,爱好十分广泛十五岁左右就写得一手出色的好文章二十岁以后,在蜀中漫游,饱览了四川的壮丽景色,接触了社会生活,开阔了视野,培养了热爱祖国的思想和豪放爽朗、酷爱自由的性格,也种下了游仙出世的消极思想的根苗 开元十四年 ( 726) ,二十六岁的李白便“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以安陆(今属湖北)为中心的十六年的大漫游,历两湖、江浙、河南、山西等地区,足迹踏遍近半个中国这一时期的诗歌多描写自然山水和漫游生活,作品有《丁都护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越中览古》《春夜洛城闻笛》等,风格已经成熟 天宝元年 (742) ,四十二岁的李白由友人推荐,应诏赴京,供奉翰林。
被召之初,李白异常兴奋,写下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这样的诗句,以为将会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是现实无情地粉碎了他的幻想当时的唐玄宗昏庸腐朽,纵情声色,不理朝政,诗人“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志愿无法实现,结果反被排挤,怀着失望与悲愤的心情离开了长安,结束了这前后不满两年的帝京生活这一时期虽不长,但诗人接触到宫廷生活的内幕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写下了不少抨击现实的诗歌,如《古风》的一部分,《行路难》《梁甫吟》等,这些诗,鞭挞了权贵,表现诗人不愿同流合污的思想品德和反抗精神 天宝三年 (744) 春,李白离开长安,怀着理想幻灭的痛苦与悲愤,开始了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历时十一年,“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但对国事仍然非常关心,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重新得到朝廷的任用天宝三年秋,在洛阳和汴州分别遇见了杜甫和高适,三人便结伴同行,畅游了梁园和济南等地,李杜从此便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杜甫《与李十二同寻范十隐居》)这一时期,是诗人创作最丰富的时期,代表作品有:《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北风行》《梁园吟》等等。
深刻地揭露现实和强烈的反抗精神是这个时期作品的显著特色 天宝十四载 (755) ,安史乱起,李白怀着消除叛乱、恢复国家统一和安定的志愿,参加了永王李璘的队伍,不料永王和肃宗争夺帝位,肃宗消灭了李璘的队伍,李白获罪,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县一带),诗人含不白之冤,发出无声的垂泣:“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江夏别宋之悌》)幸好,中途遇大赦,得以放还《朝发白帝城》一诗就记述了当时的心情 上元二年 (761) ,已六十一岁的李白,听说太尉李光弼率兵追击史朝义,决定投军,但行到金陵因病折回,“天夺壮士心,长吁别吴京”(《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翼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 宝应元年 (762) 十一月 ,病死在他的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家中,终年六十二岁 李白在政治上虽未能实现理想,但在诗歌创作中却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继承并发扬了自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把浪漫主义精神和创作方法推向了新的高峰 李白的诗纵放自如,想落天外,上天入地,真幻参杂奇特的夸张,瑰丽的色彩,神话故事,轶闻传说,熔铸于诗篇中然而他的诗句又如出水芙蓉,不假雕饰。
构成其飘逸豪放、雄奇洒脱的艺术风格他最擅长七言歌行和绝句他的绝句被后人奉为唐人绝句的典范杜甫对李白极为倾服,对他的诗歌曾给予极高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十二白二十韵》) 李白写出了好多好多飘飘欲仙的诗句,至今脍炙人口,无人超越下面是写我们的文章精选诗句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2、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3、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4、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 5、大鹏一日同风起,博摇直上九万里 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8、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9、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10、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1、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12、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1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4、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15、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李白的诗波澜壮阔,九曲回肠,神韵昭昭,以其独特的浪漫诗情独领中国诗坛夜空因明月而生辉,诗坛因李白而辉煌 李白的诗分为三个大类,一是抒热爱自然之情怀,讴歌大好河山;二是表达豪情壮志,抒发远大的人生理想;三是“玲珑”美诗,把景物的“灵魂”写得活灵活现而这三个方面是互相连带的,很难在一首诗或者一句诗中分开 李白乘诗而翔,投入生活的激流而又超越苦难的忧患,有着远大的理想和高远的人生豪情而又不脱离社会的羁绊,在高昂奋进的精神状态中诉诸人生价值,以富于展望的智慧给我们建起来一个宏伟的精神殿堂 诗魂(原创) 偶然间读到了李白的诗,感觉只有喜欢,喜欢,喜欢?? 诗是精灵,寄托人的向往;诗是梦幻,承载人的思念诗是自由的,它会张开它的翅膀翱翔在蔚蓝的记忆天空,在风中摇曳,像空中撒下的阵阵绚丽的烟花,飘忽盘旋的樱花和和风飞扬的柳絮它不拘束,它是自由的灵魂 喜欢读李白的诗,自然而然地喜欢上李白喜欢上他的清高,喜欢上他的狂傲,还有他的不羁,他的放荡,他的豪迈,他的超然,他的洒脱??总之,喜欢李白,就喜欢了他的一切,一切的一切 他是游侠,悄然穿梭于天地间,独来独往,浪荡不拘,一切随之自然。
来了又去,去了又来,他的双足踏便中国的土地一寸寸土,一条条河,都留下了游侠李白轻逸灵动的思绪,都记下了他对月长叹的悲慨身影 负酒而歌,仗剑而行,他的一生,本就是一首虚幻飘渺的诗浪荡江湖,行山踏水,把苍茫大地,自然造化,尽皆化进他的诗里于是,世界也有了情感,有了灵性,有了那踏尽天涯,天马行空的超脱与洒然于是,天下也便成了他的天下,他的心性,他的情结,便也成了万物的主宰 月光如水,银华如练,落花纷繁中留下他“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长吟;洇烟袅袅,雾霭纷纷,银雨萧然里传出他“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高歌遥望夜空,“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九重碧落又如何挡得住诗仙轻盈飘逸的脚步,亿万年的时空穿梭,那一轮白玉盘却依旧倚在苍穹,铭记着那个衣袂飘举的身影;垂钓碧溪,“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狂风巨浪在这浪子面前却如涓涓细流,收敛了张狂涛涛海水千年流,流不断对那对月抒怀,举酒自慰的身影的怀念一瞬,已千年 李白终究是不属于人世间的,他是天上的仙人,匆匆下凡走一遭,换不了的是他谪仙的豪气与傲骨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高傲;“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他不羁;“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他豪放;“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他的生命履历上挥满了神奇的色彩,他喜他所喜,悲他所悲,他走自己的路,笑傲人生,笑傲江湖力士脱靴,国舅研磨,醉态下他的傲世连千百年后的后人也为之倾倒,为之赞叹他将人生演绎得纷繁多彩,后人更是对他钦佩莫名而他,似乎要将自己的生命完全诗化,连结束都是如此诗意,抱月沉江,醉酒登仙李白啊,你可是倦了人间烦扰的生活,而欲回到天上再去做那来去无踪,自在逍遥的仙人了吗?可为什么,你留给世人的最后一个背影,都要让人如此萦心绕怀,追忆千年呢?世界刻录了你的身影,万年不灭,而你,在属于你的国度里,可也找到了你的快乐,万年不灭?! “龙泉皆锦带,为尔倾千觞李白,你可知,古曲谨为知音谈,美酒唯对至交饮高山流水,那是伯牙与钟子期相鸣相和,钟子期去后,伯牙毁琴,感叹天下从此更无知音而这个世界,从我降生以来就已觅不见你的身影,年年月圆,只能一人独醉而今月夜,引觞满酌,举杯邀月,遨游苍穹的你,可愿共饮杜康? 神交亦有幸,杯酒见我心太白啊太白,但愿梦中,我能与你相逢,携手共笑,浪迹天涯,何其幸也!纵使风尘满面鬓如霜,追随着你的脚步,亦不悔,亦无怨! 篇二:经典历史人物素材(李白) 经典历史人物素材——李白 一、李白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
生于中亚碎叶城(现吉 尔吉斯坦境内),后家迁绵州明县(现四川江油)少年时期就广学博览,“十岁观百家”、“十 五观奇书”、“好剑术”,自幼就有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自称其抱负是“申管晏之谈,谋帝王 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二十六岁时,出蜀远游,历访名山道 观,广泛结交和诗文投赠,并树立较高的声誉天宝元年(公元724年),被玄宗招至长安, 供奉翰林,后因受权贵谗毁,被迫离开京城安史之乱爆发后,应征加入永王李璘的幕府, 李璘被肃宗消灭后,受累入狱,欲流放到夜郎(现贵州桐梓),途中遇到大赦,重获自由,后 病逝于当涂(现安徽省)是唐代著名诗人,有《李太白集》 二、人物事略 1.好任侠, 喜纵横 李白少时, 好任侠, 且喜纵横常去家乡绵州附近的戴天山寻找道观的道士谈论道经他 与一位号为东岩子的隐者隐居于眠山, 潜心学习, 多年不进城市一心要建功立业, 喜谈王霸 之道 2.仗剑远游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 李白出蜀, 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 他乘舟沿江出峡, 渐行渐远 他决心去追求“神游八极之表”这样一个永生的、不朽的世界。
他寻找机会, 以求仕进从天 宝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李白又漫游梁宋、东去吴越、去幽燕(今北京一带)、走江南在 此次漫游期间, 李白因夫人许氏病亡, 又娶宗氏家庭多变, 国家多事, 李白一面求仙学道, 一 面企图为国建功, 对于国家安危, 颇多关切, 虽然仍事漫游, 已与过去有所不同 3.翰林供奉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 玄宗召李白进宫李白进宫朝见那天, 玄宗降辇步迎, “以七宝床 赐食于前, 亲手调羹” 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 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 胸有 成竹, 对答如流 玄宗大为赞赏, 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 职务是草拟文告, 陪侍皇帝左右玄 宗每有宴请或郊游, 必命李白侍从, 利用他敏捷的诗才, 赋诗纪实.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 同僚不胜艳羡, 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嫉恨之心与此同时, 李白放浪形骸的行为又被翰林学士 张坦所诽谤, 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