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南平市域城镇体系规划.doc

140页
  • 卖家[上传人]:豆浆
  • 文档编号:30775590
  • 上传时间:2018-02-0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39MB
  • / 14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南平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前言南平市规划局组织重庆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福建师范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所编制南平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规划编制工作 2002 年 4 月开始,2002 年 9 月形成评审稿,2002 年 11 月完成送审稿2003 年 7 月,南平市人大组织编制组,到各县市人大和政府部门征求意见同年 11 月16~18 日,福建省建设厅组织专家组评审论证按照各部门的意见和专家组的技术审查意见,编制组认真修改,完成规划成果在此之前,为编制“十五”计划及长远规划,南平市委、市政府已进行了南平市发展战略的研究、建设生态城市的研究等,以及各有关部门分别制定相应的专项规划,为城镇体系规划提供了极其丰富、非常实用的素材城镇体系规划更多地是从空间角度加以落实、加以协调、加以引导为此,编制组对上述工作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规划编制单位:重庆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厦门分院院 长:何继光 高级规划师副院长:郑灵飞 注册规划师总 工:李圣文 教授级规划师项目负责人:郑灵飞编制人员:何继光 郑灵飞 李圣文 黄钿福建师范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所所 长:李永实 教授副所长:伍世代 副教授编制人员:李永实 伍世代 刘恭祥 王晓文 张善金 刘喜波 赵小芳第一章 基本概况一、地理位置南平市位于福建省北部、武夷山脉东南坡、闽江上游,故俗称“闽北” 。

      东与宁德市交界,南与三明市相邻,西与江西省接壤,东北与浙江省毗连界于北纬26º14′~28º02′、东经 117º12′~119º12′之间代管省辖邵武、武夷山、建阳、建瓯四市,辖延平区及顺昌、光泽、政和、浦城、松溪五县2000 年末,总人口 304.08 万人,土地总面积 26280.54 平方千米,是福建省面积最大的设区城市二、历史沿革南平是中国南方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早在 4000 多年前,古闽越先民就在这块土地上开疆拓土、繁衍生息,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闽越文化秦汉时期是闽越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代曾出现过李纲、宋慈、朱熹、杨时等一大批著名历史人物素称“闽北邹鲁” 南宋时成为理学的中心,称为“道南理窟” 从历史沿革上看,秦代隶闽中郡汉时,初属闽越国,后为侯官地建安初年(196~199 年)分侯官地置建安(今建瓯) 、南平(今延平) 、汉兴(今浦城) 、侯官(今福州)等 5 县,成为福建历史上最早的县级行政建置三国时期,南平为东吴辖地吴永安三年(260 年)以会稽南部置建安郡,是福建历史上第一个郡,郡治建安下辖 10 县,即建安、建平(今建阳) 、吴兴(今浦城) 、东平( 今松溪) 、将乐、昭武(今邵武) 、绥安(今建宁、泰宁) 、南平、侯官、东安(今同安、南安一带) 。

      唐武德四年(621 年) ,改建安郡为建州,治建安五代时期析建州地置剑州,治所延平,辖延平、剑浦、富沙三县,成为南平境内第二个州级建置北宋置邵武军,辖邵武、归化(今泰宁) 、建宁三县,是南平境内第三个独立行政区此后,元为建宁路、延平路、邵武路;并与福州等地一起称福建行省明清为建宁府、延平府、邵武府民国初期曾改称北路道、建安道,后各县直属省建国初,分设南平专员公署和建阳专员公署1956 年合并为南平专区,专署驻地南平1970 年专员公署迁至建阳,1989 年建阳地区行政公署迁回南平,称南平行政公署1995年撤消南平地区,设立地级南平市(原县级南平市改为延平区)至今其中,1983 年邵武县改市、1989 年崇安县改制武夷山市、1993 年建瓯县改市、1994 年建阳县改市三、资源特点(一)热量资源南平市地处亚热带,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冬短夏长年均气温 17~19℃,秋温高于春温;年均日照 1700~2000 小时,春季日照少、夏季日照多;无霜期为 227~315 天由于市域内地形起伏变化,热量资源在垂直方向的变化非常显著二)水资源南平市年均降水量 1750~1900mm,北部高山、半高山地区在 1800~2000mm 之间,是全省最大的降水中心之一。

      降水主要集中在 4~6 月,约占全年降水的三分之一南平市境内河流众多,福建最大的河流——闽江干流横贯其中,闽江三大支流中的建溪、富屯溪两大溪流及支流遍布全市,有“一江三溪七十二支流”之称河网密度平均达0.18 公里/平方公里,流域面积在 100 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 70 条水资源非常丰富,水资源总量 272.62 亿立方米,人均 8938 立方米、亩均 8600 立方米;分别为全省人均水平的 2.61 倍、亩均水平的 13.41 倍和全国人均水平的 4 倍、亩均水平的 44 倍由于地处山区,水能资源丰富水能理论蕴藏量 387.4 万千瓦,可开发水力资源 150 万千瓦,现已开发 66.33 万千瓦,开发率仅为 44.2%,还有较大的开发潜力主要河流有建溪、富屯溪、沙溪和闽江干流南平段降水是区内河流的主要补给,因而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比较明显春、夏、秋、冬径流量分别约占年径流总量的36%、39%、14%和 11%表 1-1 南平市主要河流概况河流 长度(km) 流域面积(km2) 年平均流量 (m3/s) 年径流量(亿 m3)建溪 294.7 16396 579 164西溪※ 285 13733 482.8 152闽江干流 70 3235 1430 450※西溪为富屯溪与沙溪在南平境内汇合而成。

      全市现有小(二)型以上水库 441 座,总库容 76236 万 m3,兴利库容 59313 万 m3其中,大(二)型水库一座(总库容 10180 万 m3) ,中型水库 13 座(总库容 37543 万 m3) ,小(二)型水库 360 座(总库容 6775 万 m3) “九五”期间新建引提水工程 50 多处,全市农田灌溉面积达到 243.32 万亩,占现有耕地面积的 78.23%现有防洪堤总长 863.67km,其中十个城区防洪堤总长 82.13km三)森林资源全市林业用地 3259.3 万亩,占市域面积的 82.58%其中,有林地面积 2946.2 万亩,占全省有林地面积的四分之一;人均拥有林业用地 10.86 亩森林覆盖率 74.7%,绿化度93.1%,活立木蓄积量 1.8 亿立方米,约占全省活立木蓄积量的三分之一,为南方重点林区同时,南平还是全国竹林面积最大的地区之一,现有竹林 524 万亩其中,毛竹林 518 万亩,毛竹立竹 7.1 亿根,竹林面积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占全省的五分之二;丰产毛竹 42 万亩,占竹林面积的 8.02%国家林业部首批命名的全国十个“中国竹子之乡”中有两个在南平(建瓯、顺昌) 。

      同时,全市林区还是全国小区域单位面积上野生动植物种类数量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生物多样性、特异性和过渡性十分突出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 9 个,总面积 659.96 平方千米,占市域土地总面积的 2.5%各县(市、区)建有自然保护小区 1127 处,面积达810.73 平方千米其中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拥有“蛇的王国” 、 “鸟的乐园” 、 “昆虫的世界” 、“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 “全球多样性保护区”等美称四)土地资源南平市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山岭耸立、低山起伏、丘陵广布、河谷与盆地错综其间武夷山西北 28 千米处的黄岗山,海拔 2158 米,为华东第一高峰基岩多为片岩、片麻岩、花岗岩构成山地和丘陵面积约占市域总面积的 85%以上主要土壤类型有红壤(海拔 700 米以下) 、黄壤(海拔 700~1900 米) 、黄棕壤(海拔 1000~1300 米) 、山地草甸土(海拔 1500 米以上) 市域土地面积 26295 平方千米(3942.15 万亩) 根据土地详查情况,截止 1998 年底,南平市的土地利用现状如下(表 1-2) 其中,南平市的耕地面积占全省耕地面积的 19.21%,人均耕地面积 1.03 亩,为全省人均水平的 1.98 倍。

      这是南平市发展商品性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但从发展来看,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南平,实际可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趋势不容忽视,其人均耕地已比 1988 年减少了 0.4 亩,耕地资源的保护已成为南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南平的山林资源极其丰富,这也是南平未来经济结构调整的资源优势所在五)矿产资源南平市目前已发现四大类,48 种具有工业意义的矿产,已探明储量的有 41 种其中,大型矿床 11 处、中型矿床 17 处;铌钽矿、萤石矿储量居全国前列;花岗岩、硫铁矿、金矿等具有很高的开采价值有 12 种优势矿产的已探明保有储量和可望在近中期(2005 年前)探明开采储量,其潜在的初级产品经济总价值超过 1300 亿元(1997 年价格水平的静态值) 表 1-2 南平市土地利用状况(1998 年底)土地利用类型 土地利用类型 面积(万亩) 占地类面积的比 重(%) 占土地总面积的 比重(%)土地总面积 土地总面积 3942.15 100耕地 342 100灌溉水田 175.3 51.26望天田 150.7 44.06旱地 13.63 3.99耕地菜地 2.37 0.698.68园地 118.3 100果园 68.23 57.68桑园 0.16 0.13茶园 41.72 35.27园地其他园地 8.19 6.923林地 3144.23 100有林地 2659.4 84.58灌木林 15.77 0.5疏林地 18.51 0.59未成林造林地 440.2 14迹地 10.1 0.32苗圃 0.25 0.01牧草地 0.54 100突然草地 0.05 9.26林地人工草地 0.49 90.7479.76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61.63 100城市用地 2.53 4.11建制镇用地 4.42 7.17农村居民点用地 40.58 65.84独立工矿用地 10.54 17.1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特殊用地 3.56 5.781.56交通用地 32.88 100铁路 1.9 5.78公路 16.43 49.97农村道路 14.55 44.25交通用地港口码头  0.83水域 101.16 100河流水面 45.18 44.66湖泊水面  水库水面 5.06 5坑塘水面 5.11 5.05苇地 0.84 0.83水域滩涂 11.7 11.572.57沟渠 33.08 32.7水工建筑物 0.19 0.19未利用土地 141.41 100#荒草地 80.16 56.69沼泽地 0.06 0.04沙地 0.47 0.33裸土地 0.55 0.39裸岩、石砾 4.01 2.84田埂 56.13 39.69未利用土地其他 0.03 0.023.6注:土地面积数据来源于 2000 年南平市土地管理局详查资料。

      六)旅游资源南平市山川秀丽、历史悠久,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市域内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在全国面积最大(999.75 平方千米) 4 个省级风景名胜区(茫荡山、归宗岩、湛庐山、浮盖山) ,3 个省级自然保护区(万木林、茫荡山、将石) ,3 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村汉城遗址、宝山寺大殿、宋代古瓷窑) ,26 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表 1-3) 此外,还有邵武、建瓯、武夷山 3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 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延平峡阳镇)和 1 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浦城县水北街镇观前村) 表 1-3 南平市主要旅游资源级别 数量 地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1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重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 城村汉城遗址、宝山寺大殿、宋代古瓷窑省级风景名胜区 4 茫荡山、归宗岩、湛庐山、浮盖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3 万木林、茫荡山、将石省级重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6  (七)人力及社会文化资源2000 年末,南平市总人口 304.08 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 116 人各县(市、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