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全生产管理新理念模板范本.docx
11页安全生产管理新理念 在社会大生产的过程中,伴随着人们的生产平安与健康意识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从最初的宿命思想到可控思想,从单独因素到系统因素,从单一关注伤亡到将健康与平安统一考虑,这都是不断进步的表现鉴于平安生产在社会化大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国外发达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普遍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模式和科学的运行机制,并落实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对促进平安生产整体水平的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理念不断深化人心,完善的平安生产管理格局基本形成,同时平安生产信息化建设也在逐步推动 第一节 国外平安生产管理理念和模式 一、国外平安生产管理理念 平安问题是伴随着社会生产的产生而产生和进展的,只要有生产,就会有担心全的因素,就会有杜绝损害、保障劳动者健康与平安的要求依据国外阅历,发达国家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时是事故高发期目前我国已进入这一时期,经济的高速进展与从业人员基本素养低、经济结构不合理的冲突非常突出,中国的平安生产管理进入高风险阶段2023年我国人均GDP为1703美元,2023年达到了2042美元依据“十一五”规划,按现行汇率计算,2010年我国GDP将达到3.2万亿美元,人均GDP将达到2400美元,其次产业仍是主体。
目前我国每年仅平安事故造成的损失初步测算每年1000亿元,加上间接损失达2000亿元,占GDP的2.5%发达国家的平安管理实践阅历证明,通过体系化管理,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风险识别、掌握与管理,实现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设备无故障,逐步达到人、机、环境的和谐统一,最终是可以实现本质平安的 平安生产管理理念是在社会大生产的过程中,伴随着人们的生产平安与健康意识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渐渐进展起来的,从最初的宿命思想到可控思想,从单独因素到系统因素,从单一关注伤亡到将健康与平安统一考虑,这都是不断进步的表现从事故学理论的产生、以及后来的风险掌握论,直到现在的平安哲学理论、平安规律科学、平安法学理论、平安信息理论、平安行为科学理论、平安心理学、平安经济理论、平安工程理论、平安仿生理论、平安文化理论、事故灾变理论等等,其他学科的理论不断与平安生产理念相结合,对现代平安与健康的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科技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平安系统工程 平安系统工程最早起源于航空部门,其次次世界大战后,简单的火箭导弹技术快速进展,同时在制作、维护、运用中发生的事故使人们熟悉到没有“系统平安”的系统是个无用的废物,因此,提出在系统的构思、设计、制作、使用、维护全过程中考虑到平安保障子系统的问题,形成“平安工程”的思想,逐步形成平安系统工程体系。
现代化大生产的细密分工使得人们必需建立一个生产系统才能使生产得以顺当进行,从而使生产具有系统性,随之生产事故也因此具备了系统性,也使生产事故的影响波及于整个生产系统以至于波及社会生产平安及生产事故的掌握管理必需由生产系统中平安保障子系统来负担,即必需从系统性这一点上来处理生产平安问题所谓系统性,是指生产系统的总体性打算生产平安的总体性,即对事故的总体掌握采纳四E科学,从法规(Enforcement)、工程(Engineering)、教育(Education) ,经济(Economic)方面入手系统性包括生产系统内外的各种关联性这些关联性包括了简单性、非线性、模糊性、随机性等特性这些关联性必需得到很好的协调,否则将产生内部或外部的冲突而发生事故 2、平安经济学 平安经济学是近几年进展起来的一门科学,是讨论生产平安中的经济关系、经济形式,分析并阐述平安生产投资、平安生产效益、平安生产事故损失的数量与变化,从而在人、财产、平安三方面取得最佳效益,讨论用经济手段调整与生产事故有关的各种关系及人的活动,从而对生产事故实现最优掌握 平安经济学将平安状态划分为肯定平安和相对平安。
肯定平安观认为:平安就是无事故,无危急但这种抱负状态是不存在的相对平安观认为:平安是指客体或系统对人类造成的可能的危害低于人类所能允许的承受限度的存在状态1998年,美国哈佛高校劳伦斯教授在稳定性和风险管理国际会议的论文观点认为:“平安就是被推断为不超过允许限度的危急性,也就是指没有受到损害或危害,或损坏概率低的通常术语即平安是相对危急而言,世界上没有肯定的平安平安即意味着人员和财产患病损失的可能性是可以接受的,若这种可能性超过了可以接受的水平即为担心全 平安经济学讨论的是事故发生、预警、预防中的经济关系,对生产事故的掌握有重要的意义从理论上讲,平安有两大经济功能:第一,平安能直接减轻或免除事故或危害大事给人、社会和自然造成的损害,实现爱护人类财宝、削减无益消耗和损失的功能;其次,平安能保障劳动条件和维护经济增值过程,实现其间接为社会增值的功能平安经济学讨论经济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发觉生产平安是有经济效益的这个效益包括企业自身平安生产所产出的效益以及对社会的平安作用而供应的社会效益生产平安的投入所产生的效益与产品产生利润的时间规律有所不同对产品而言,只要产品售出,利润即产生,而生产平安的投入一般分为投资无利期、微利期、持续强利期、利益萎缩期、失效期五个时期。
当平安投入量为零时,无平安可言或完全处于自然状态投入量越大,平安度越高一般而言,平安投入量与平安程度的关系是非线性的,依据经济学中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当其他条件不变时,随着投入量的加大,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投入量所提高的平安度是递减的在平安经济学中为了考察生产平安与经济增益之间的关系,综合上述两层关系推出平安程度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生产事故产生损失,称之为负效益,生产平安使之避开损失,负效益的削减与效益的增加等效当平安程度为1时,即肯定平安,不存在生产事故损失当平安程度为0时,无丝毫平安可言,此时损失极大一般而言,损失额随平安程度的变化是指数型的,明显,要求的平安程度越高需要的经济投入越多,即平安标准越高,平安成本越高,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他们的关系是指数型的平安利润曲线表明,对一个生产系统而言,太低的平安度不仅带来对人和环境以及社会的损害,而且在经济上也是不合理的但追求极高的平安度,在经济上也是不合理的,由于此时的平安成本可能达到负担不起的水准上 依据抽样调查平安生产基本数据的讨论表明,我国在20世纪90年月的平安生产贡献率大约是3%而实际不同行业由于危急性及平安生产作用的不同,其经济的贡献也不一样,高危急行业则高达7%。
在平安经济学上,预防性的“投入产出比”高于事故整改的“产出比”,即1元事前预防=5元事后投资,这一平安经济的基本定量规律是指导平安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在工业实践中,还可以得到一个平安效益的“金字塔法则”,即设计时考虑1分的平安性,相当于加工和制造时的10分平安效果 3、行为平安理论 依据国外的专家对事故的统计表明,事故中98%的缘由是人为的,而只有2%的事故是自然的,即人的不正常行为,导致了事故的后果假如人们在生产中能够根据理性进行工作,排解利益和其他外界环境的干扰,人为的不利因素将会在事故中不复存在,生产平安就成为了现实平安监管监察部门若能把握职工及管理人员决策过程中的认知行为及其缘由的话,无疑是有利于实行主动的预防措施,从而提高预防的效果行为平安理论正是据此产生,它是生产平安实践进展的结果,是现代平安科学和心理学、决策科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交叉性、边缘性的新兴理论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讨论行为主体的熟悉行为和决策过程,并以这种对决策心理讨论的成果为依据去探讨人们行为的微观过程,从而能很好的解释平安事故的缘由所在 从生产事故统计可知,绝大多数的事故是人为造成的,而只有少量的事故是自然事故,所以平安的监督监察应加大对从业人员的行为进行监察,通过法律法规制定严格的约束人们行为的条款,规范人们的行为,使人们行为理性化操作。
建立平安教育培训体系,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素养,则是保障平安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4、事故致因理论 美国20世纪50年月统计,在75000件伤亡事故中,天灾占2%,即98%的可以预防的在可以防止的全部事故中,从人的系列分析,由于人为的担心全行为造成的全部事故占88%,与担心全行为无关的占12%;从物的系列分析,属于机械担心全状态和物质危害所造成的事故占78%日本1969年制造业歇工八天以上的事故中,因人担心全行为产生的占86%;因机械物质担心全状态产生的占14%日本1997年使制造工业歇工四天以上的104638件事故统计表明,从人的系列分析,属于担心全行为的为98910件,占94.5%;不属于担心全行为的占5.5%;从物的担心全状态分析,由于物的担心全状态而发生的事故为87317件,占83.5%,不属于担心全状态的占16.5%在人的连锁系列中,担心全行为是基于生理、心理和动作几个方面而产生的;后者又取决于遗传、社会环境人有行动自由性生产劳动易受环境条件所造成心理上的影响,因而易于发生误动作人同机器相比,因易于自由行动,故其牢靠性差但是,正由于人有行动自由性,才能使人具有乐观讨论平安生产手段的特有功能。
生产现场包含着来自人和物两方面的多种隐患,为确保平安作业,就必需分析和查清隐患,并加以消退,将事故毁灭在发生之前,做到预防为主在多数状况下,由于企业管理不善,使工人缺乏教育和训练或者机械设备缺乏维护、检修以及平安装置不完备,导致了人的担心全行为或物的担心全状态人的担心全行为和物的担心全状态的产生和进展,是受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同时人与物两因素又互为因果如有时设备的担心全状态导致人的担心全行为,而人的担心全行为又促进设备消失担心全状态但从构成伤亡事故的人与物两方面来看,人的失误占肯定的地位,即使某类伤亡事故完全来自于机械或物质的危害,但机械还是由人设计和操纵的,物也是由人支配的从设计开头,经过现场的种种加工程序,直到使用的整个过程中,各阶段都可能产生担心全状态事故发生的缘由有:设计上的缺陷:设计中产生的事故隐患;制造上的缺陷:包括使用材料的缺陷及加工方法、工艺和技能上的缺陷;修理、保养和使用上的缺陷:机械系统随着时间的连续,产生磨损、耗伤、腐蚀等故障,致使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增高;使用时超过机械的定额负荷,操作技术不娴熟以及缺乏平安作业的技巧等都能导致担心全状态,增长了机械伤人的可能性。
人和物轨迹相交的时间和地点,就是发生伤亡事故的“时空”若排解了机械设备或处理危急物质过程中的人的隐患,消退了人的疏忽,则两个连锁系列进行的方向发生了转变,事故系列的连锁中断,两系列运动轨迹则不能相交,危急就不会消失,即可达到平安生产从这一意义上说,构建人力资源保障体系,加强人的教育培训,提高人的素养,是消退和削减人的担心全行为的直接有效方法;建立平安装备保障体系,对危急和重要装备进行平安认证以及加强在用设备的管理,是消退物的担心全状态的有效措施 由此可见,事故是多重缘由打算的,任何特定事故都具有若干大事和状况联合存在或同时发生的特点构成事故最基本因素有人、物、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事故不是在真空之中,它总是与某种自然环境、劳动条件、社会因素以及各级管理机构等有关诸因素紧密相联系的这些因素以及它们之间全部的简单相互关系,都是值得仔细讨论的 二、国外平安生产管理模式 鉴于平安生产在社会化大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国外发达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普遍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模式和科学的运行机制,并的确加大资金保障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