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理】江西省景德镇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22页1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江一中 2015-2016 学年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一.选择题(40 分)分) ((1-5 单选,单选,6-10 为多选题)为多选题)1.下列物体中,不能看作质点的是( )A.计算从北京开往上海的途中,与上海距离时的火车B.研究航天飞机相对地球的飞行周期时,绕地球飞行的航天飞机C.沿地面翻滚前进的体操运动员D.比较两辆行驶中的车的快慢2.物体 M 从 A 运动到 B,前半程平均速度为 v1,后半程平均速度为 v2,那么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B.C.D.3.如图所示,物块 A 放在直角三角形斜面体 B 上面,B 放在弹簧上面并紧挨着竖直粗糙墙壁,处于静止状态.现用力 F 沿斜面向上推 A,A、B 仍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 之间的摩擦力大小可能不变B.A、B 之间的摩擦力一定变小C.B 受到的弹簧弹力一定变小D.B 与墙之间可能没有摩擦力24.一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从开始运动起,通过连续三段位移所经历的时间依次为 T、2T、3T,则这三段位移的大小之比为( )A.1:2:3 B.1:3:5 C.1:4:9 D.1:8:275.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在 t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 s,它在中间位置 处的速度为 v1,在中间时刻 时的速度为 v2,则 v1和 v2的关系为( )A.当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1>v2,当物体作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v2B.当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1<v2,当物体作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v2C.不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都有 v1<v2D.不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都有 v1>v26.若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当加速度减小时,则( )A.汽车的速度也减小B.汽车的速度仍在增大C.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静止D.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的速度达到最大7.如图所示为一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V﹣t 图线,根据图线作出的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物体始终沿正方向运动B.物体先沿负方向运动,在 t=2s 后速度开始沿正方向运动C.在 t=2s 前物体位于出发点负方向上,在 t=2s 后位于出发点正方向上D.在 t=2s 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38.如图所示,木块 A 和 B 接触面水平,在水平力 F 作用下,木块 A、B 保持静止,则木块 B 受力的个数可能是( )A.3 个 B.4 个 C.5 个 D.6 个9.两个中间有孔的质量为 M 的小球 A,B 用一轻弹簧相连,套在一水平光滑横杆上,两个小球下面分别连一轻弹簧.两轻弹簧下端系在一质量为 m 的小球 C 上,如图所示.已知三根轻弹簧的劲度系数都为 k,三根轻弹簧刚好构成一等边三角形.则( )A.水平横杆对质量为 M 的小球的支持力为 Mg+ mgB.连接质量为 m 小球的轻弹簧的弹力为C.连接质量为 m 小球的轻弹簧的伸长量为D.套在水平光滑横杆上的轻弹簧的形变量为10.a、b 两物体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它们的 v﹣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 加速时,物体 a 的加速度大于物体 b 的加速度B.2s 时,a、b 两物体相距最远4C.6s 时,物体 a 在物体 b 的前方D.4s 时,a、b 两物体速度相等,相距 9 m二、实验题(二、实验题(18 分)分).11.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主要步骤是:A.在桌面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B.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 A 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C.用两个弹簧秤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 O.记下 O 点的位置,读出两个弹簧秤的示数;D.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只弹簧秤的拉力 F1和 F2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 F;E.只用一只弹簧秤,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弹簧秤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 F 的图示;F.比较力 F′和 F 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得出结论.上述步骤中:(1)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 和 ;(2)遗漏的内容分别是 和 .12.小车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是经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的一段,计数点序号(按打点顺序计数)是 1、2、3、4…,已知交流电的频率为 50Hz,纸带上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打印点.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 m/s2,小车做 (填“匀速”、 “匀加速”或“匀减速”) .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3.为了测量一个高楼的高度,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一根长为 l 的绳两端各拴一重球,一人站在楼顶上,手执上端的重球无初速度的释放使其自由下落,另一人在楼下测量两球落地的时间差△t,即可根据 l、△t、g 得出高楼的高度(不计空气阻力) .5①从原理上讲,这个方案是否正确 ,理由: .②从实际测量来看,你估计最大的困难是 .三、计算题(三、计算题(42 分)分)14. (10 分) (2013 秋•安徽期末)如图所示,AO 是具有一定质量的均匀细杆,可绕 O 轴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细杆上的 P 点与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圆柱体接触,圆柱体靠在竖直的档板上而保持平衡.已知杆的倾角 θ=60°,球的重力大小为 G,竖直档板对球的压力大小为,各处的摩擦都不计,试回答下列问题:(1)作出圆柱体的受力分析图(2)通过计算求出圆柱体对均匀细杆 AO 的作用力的大小和水平地面对圆柱体作用力的大小.15. (10 分) (2008•蒙城县校级模拟)如图所示,在倾角为 θ 的光滑物块 P 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相连的物块 A、B;C 为一垂直固定在斜面上的挡板.P、C 总质量为M,A、B 质量均为 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k,系统静止于光滑水平面.现开始用一水平力F 从零开始增大作用于 P. (物块 A 一直没离开斜面,重力加速度为 g)求:(1)物块 B 刚要离开 C 时力 F.(2)从开始到此时物块 A 相对于斜面的位移 D.16. (10 分) (2011 秋•常德校级期中)据报道,一儿童玩耍时不慎从 45m 高的阳台上无初速度掉下,在他刚掉下时恰被楼下一社区管理人员发现,该人员迅速由静止冲向儿童下落处的正下方楼底,准备接住儿童.已知管理人员到楼底的距离为 18m,为确保能稳妥安全接住儿童,管理人员将尽力节约时间,但又必须保证接住儿童时没有水平方向的冲击.不6计空气阻力,将儿童和管理人员都看作质点,设管理人员奔跑过程中只做匀速或匀变速运动,g 取 10m/s2.(1)管理人员至少用多大的平均速度跑到楼底?(2)若管理人员在奔跑过程中做匀加速或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相等,且最大速度不超过 9m/s,求管理人员奔跑时加速度的大小需满足什么条件?17. (12 分) (2011•怀宁县校级模拟)如图所示,物体 A 通过定滑轮与动滑轮相连,物体B 和物体 C 挂在动滑轮上,使系统保持静止状态,现在同时释放三个物体,发现物体 A 保持静止不动.已知物体 A 的质量 mA=6kg,物体 B 的质量 mB=6kg,物体 C 的质量为多大?(重力加速度 g 取 10m/s2)7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江一中 2015-2016 学年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一.选择题(40 分)分) ((1-5 单选,单选,6-10 为多选题)为多选题)1.下列物体中,不能看作质点的是( )A.计算从北京开往上海的途中,与上海距离时的火车B.研究航天飞机相对地球的飞行周期时,绕地球飞行的航天飞机C.沿地面翻滚前进的体操运动员D.比较两辆行驶中的车的快慢考点:质点的认识.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根据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来判断即可.解答:解:A、计算从北京开往上海的途中,与上海距离时的火车时,火车与上海的距离比火车的长度大的多,此时火车的长度可以忽略,火车可以看成质点,故 A 错误.B、研究航天飞机相对地球的飞行周期时,航天飞机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故此时的航天飞机可看作质点.故 B 错误.C、研究沿地面翻滚前进的体操运动员时,要看运动员的动作,不能把他看作质点.故 C正确.D、比较两辆行驶中的车时,车的形状和大小对速度没有影响,故可以看成质点,故 D 错误.故选 C.点评:本题就是考查学生对质点概念的理解,是很基本的内容,必须要掌握住的,题目比较简单.2.物体 M 从 A 运动到 B,前半程平均速度为 v1,后半程平均速度为 v2,那么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B.8C.D.考点:平均速度.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求出全程的平均速度.解答:解:设全程位移为 s,则前半程运动的时间,后半程运动的时间,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故 D 正确,A、B、C 错误.故选 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平均速度的定义式,根据定义式求出平均速度.3.如图所示,物块 A 放在直角三角形斜面体 B 上面,B 放在弹簧上面并紧挨着竖直粗糙墙壁,处于静止状态.现用力 F 沿斜面向上推 A,A、B 仍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 之间的摩擦力大小可能不变B.A、B 之间的摩擦力一定变小C.B 受到的弹簧弹力一定变小D.B 与墙之间可能没有摩擦力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 专题:摩擦力专题.分析:隔离对 A 分析,通过 A 受力平衡判断 A、B 之间摩擦力的变化.通过对整体分析,抓住 AB 不动,弹簧的弹力不变,判断 B 与墙之间有无摩擦力.9解答:解:A、对 A,开始受重力、B 对 A 的支持力和静摩擦力平衡,当施加 F 后,仍然处于静止,开始 A 所受的静摩擦力大小为 mAgsinθ,若 F=2mAgsinθ,则 A、B 之间的摩擦力大小可能不变.故 A 正确,B 错误.C、对整体分析,由于 AB 不动,弹簧的形变量不变,则弹簧的弹力不变,开始弹簧的弹力等于 A、B 的总重力,施加 F 后,弹簧的弹力不变,总重力不变,根据平衡知,则 B 与墙之间一定有摩擦力.故 CD 错误.故选:A.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能够正确地进行受力分析,运用共点力平衡进行求解,以及掌握整体法和隔离法的运用.4.一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从开始运动起,通过连续三段位移所经历的时间依次为 T、2T、3T,则这三段位移的大小之比为( )A.1:2:3 B.1:3:5 C.1:4:9 D.1:8:27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要求连续的时间不等的三段时间内的位移之比,就要分别求出这三段时间内得位移,要求这三段位移,可以先求第一段的位移,再求前两段的位移,再求前三段的位移,前两段的位移减去第一段的位移,就等于第二段的位移,前三段的位移减去前两段的位移就等于第三段的位移;解答:解:根据 x= at2可得物体通过的第一段位移为:x1= a×12又前 3s 的位移减去前 1s 的位移就等于第二段的位移,故物体通过的第二段位移为:x2=又前 6s 的位移减去前 3s 的位移就等于第三段的位移,故物体通过的第三段位移为:x3=故位移比为:1:8:27故选: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并能灵活运用,基础题.105.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在 t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 s,它在中间位置 处的速度为 v1,在中间时刻 时的速度为 v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