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温病的治疗简单版PPT课件.ppt

63页
  • 卖家[上传人]:优***
  • 文档编号:133314875
  • 上传时间:2020-05-26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549KB
  • / 6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第六章温病的治疗 请单击播放 按ESC键退出 2 卫气营血治则 在卫汗之可也 到气才可清气 入营犹可透热转气 入血就恐耗血动血 直须凉血散血 三焦治则 治上焦如羽 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 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 非重不沉 3 一 温病治则及确立治法的依据 4 一 温病治则 卫气营血治则 在卫汗之可也 到气才可清气 入营犹可透热转气 入血就恐耗血动血 直须凉血散血 三焦治则 治上焦如羽 非轻不举 治中焦如衡 非平不安 治下焦如权 非重不沉 5 二 确立温病治法的依据 1 审查病邪性质 审因论治2 辨病机变化 因机施治3 针对特殊症状 神昏 开窍痉厥 息风斑疹 化斑透疹虚脱 固脱 6 三 确立温病治法的注意点 1 邪正关系 立足祛邪 注意扶正 2 整体局部关系 注重整体 着眼局部 3 病与证的关系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4 知常达变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温病用温药等 7 二 温病的主要治法 8 一 泄卫透表法 定义 驱除表邪 解除表证的治法 作用 疏泄腠理 透邪外出 开泄腠理开腠透邪疏解表邪透疹外达 9 主治 温病初起 温邪在表 风热袭于肺卫暑湿兼寒郁于肌表湿邪困遏肌表燥热犯于卫表 10 分类 1 疏风泄热 作用 疏散卫表风热之邪 辛凉解表 适应证 风热在表 卫分证 代表方 银翘散 桑菊饮运用要点 1 用药多轻清 2 表热重可加清热解毒药 3 表郁重可加辛温之品 4 咳重加化痰止咳药 11 2 透表清暑化湿 作用 外散表寒 清暑化湿适应证 夏月感受暑湿 复感寒邪 邪郁肌表 代表方 新加香薷饮 12 3 宣表化湿 作用 芳香宣透以疏化表湿 适应证 湿邪困遏肌表 代表方 藿朴夏苓汤 13 4 疏表润燥作用 用辛凉清润以疏解肺卫燥热病邪适应证 燥热之邪犯于肺卫 代表方 桑杏汤运用要点 1 辛凉与润燥合用 2 多配伍宣肺止咳 清润化痰 14 泄卫解表法运用注意点 1 应根据表邪性质不同而分别采用不同治法 2 注意患者体质和病邪兼夹 3 一般忌用辛温之品 对表郁较甚而无汗 恶寒甚者 可稍佐辛温之品 助其发散透邪 但过用辛温有助热化火之弊 4 温病初期 里热外发而无表证者 忌用解表法 5 温病表证 治宜辛凉开达 注重辛散 不可过分清凉 以防其凉遏凝滞 病邪不易外解 6 中病即止 15 二 清解气热法 定义 用寒凉药物解除气分邪热 又称清气法 作用 清热保津清泄气分邪热止渴除烦主治 表邪入里 气分无里热外发于气分 伏邪温病 形邪热营热转出气分湿热化燥 16 分类 1 轻清宣气 作用 轻清之品以宣畅气机 透热外达适应证 热郁胸膈 代表方 栀子豉汤加味运用要点 1 药用轻清 2 表未解 可佐透表药 如薄荷 牛蒡之属 17 2 辛寒清气 作用 以辛寒之品清泄气分邪热适应证 热炽阳明气分 代表方 白虎汤运用要点 1 白虎汤加减运用 加人参 加苍术 加桂枝 加薄荷 荷叶 新加白虎汤 暑盛加清暑药 18 3 清热泻火 作用 以苦寒清热解毒之品直清里热 泻火解毒 适应证 热在气分 郁而化火 代表方 黄芩汤加减 黄连解毒汤运用要点 1 药用苦寒 2 热盛津伤宜甘苦合化 19 清解气热法运用注意点 1 邪热已与有形实邪相结 不能单用本法 2 邪未入气分者一般不宜早用 3 湿邪未化者不宜滥用寒凉 4 素体阳虚者 用本法勿过剂 5 本法在具体运用时还应灵活化裁或配合他法 如有轻清透表 清热养阴 清热宣肺 清热解毒 清热攻下等 20 三 和解祛邪法 定义 以和解 分消 疏透祛除半表半里病邪 作用 透解邪热 疏泄分消 宣通气机 主治 邪郁少阳 痰湿中阻半表半里证邪留三焦 痰湿内阻 邪伏膜原 湿热秽浊郁滞 21 分类 1 清泄少阳作用 清泄半表半里之邪热 兼以化痰和胃 适应证 邪郁少阳 兼痰湿 代表方剂 蒿芩清胆汤 运用要点 1 与小柴胡汤区别 2 视热与湿之偏重而加减 22 2 分消走泄 作用 以宣气化湿之品以宣展气机 泄化三焦邪热痰湿 适应证 热邪夹痰湿阻遏三焦 气化失司 代表方 温胆汤加减 运用要点 1 分消 杏仁开上 厚朴宣中 茯苓导下 2 热势盛者加清热之品 23 3 开达膜原 作用 以疏利透达之品开达募原的湿热秽浊之邪 适应证 邪伏膜原 代表方剂 雷氏宣透膜原法 运用要点 1 用药偏温燥 2 辨证要点在湿浊偏甚 24 和解祛邪法运用注意点 1 本法清热之力较弱 里热盛而无湿者不宜 2 分消走泄及开达膜原主在疏化湿浊 如湿已化热 热象较著及热盛津伤者不宜用 25 四 祛湿清热法 定义 以芳化 苦燥 淡渗等法祛除湿邪 清解邪热以祛除湿热之邪 作用 宣通气机化湿泄浊运脾和胃通利水道主治 湿遏卫气 湿热蕴阻气分 湿热蕴中 湿热阻下等湿热病证 26 分类 1 宣气化湿 作用 宣通气机 透化湿热之邪 适应证 湿遏卫气 气机不畅 湿重热轻者 代表方 三仁汤 运用要点 1 注重宣开肺气 流气化湿 2 不可误用汗法 27 2 燥湿泄热 作用 辛开苦降以祛中焦湿热 适应证 湿热遏伏中焦 代表方 王氏连朴饮 运用要点 1 辛温与苦寒并用 2 权衡湿与热之偏重用药 28 3 分利湿邪 作用 用淡渗之品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去 适应证 湿热郁阻下焦 代表方 茯苓皮汤 运用要点 1 本法还可用于湿邪在上中焦者 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2 小便短少不能一概用淡渗 29 祛湿清热法运用注意点 1 对湿热之邪的治疗 权衡湿与热之侧重及邪在部位 2 湿已化燥者不可滥用法湿 3 平素阴虚者慎用 阴不足不可利湿 4 对温病中出现的小便不利 不能一味用淡渗之品以分利 30 五 通下逐邪法 定义 通过攻逐泻下 通导里实邪热 作用 通导大便祛除里实结热泻下邪热荡除积滞通瘀破结主治 热结肠腑有形实邪内结湿热积滞交结于胃肠瘀血邪热互结于下焦 31 分类 1 通腑泄热 作用 用苦寒攻下剂攻逐肠腑实热燥结 适应证 热结阳明 代表方 调胃承气汤 大承气汤 运用要点 主用大黄 吴又可 三承气功效俱在大黄 余皆治标之品也 32 2 导滞通便 作用 导泄肠腑湿热积滞 泻下郁热疏通肠道气机 适应证 湿热积滞交结肠胃 代表方 枳实导滞汤 运用要点 1 轻法频下 2 配合清化药 33 3 增液通下 作用 泻下肠腑热结 滋养阴液 适应证 肠腑热结而阴液亏虚 代表方剂 增液承气汤 运用要点 本法为通下与养阴之合法 34 4 通瘀破结 作用 以活血通瘀攻下剂破散下焦蓄结之瘀热 适应证 热瘀互结 蓄于下焦 代表方 桃仁承气汤 运用要点 避免温燥之品 选用丹皮 赤芍 丹参 桃仁 水蛭等 35 通下逐邪法运用注意点 1 里未成实或里无郁热积滞者不可用 2 再次用下者应慎重 3 体虚用攻下 当攻补兼施 4 根据兼夹之之邪的不同而灵活变化 有攻下宣肺 攻下清泄小肠 攻下开窍 攻下清泄阳明等法 5 津枯肠燥之便秘不能用苦寒攻下 36 六 清营凉血法 定义 通过清营泄热 凉血解毒 滋养阴液 通络散血以清解营血分邪热的治法 作用 清营 清营泄热 滋养营阴凉血 凉血清火解毒 散血养阴主治 营热炽盛热入营血证热损营阴热盛动血气营 血 两燔 37 分类 1 清营泄热 作用 在清解营分邪热剂中伍以轻清透泄之品 以清解营分邪热 适应证 热入营分 代表方 清营汤 运用要点 透热转气 38 2 凉血散血 作用 凉血散血 清热解毒 滋养阴血 适应证 热入血分 热瘀交结 迫血妄行 代表方 犀角地黄汤 运用要点 1 凉血不忘散血 此药不宜早投 2 斑疹不可用提透 只宜 清化 39 3 气营 血 两清 作用 清解气营或气血之邪热 适应证 气营两燔或气血两燔证 代表方 加减玉女煎 化斑汤 清瘟败毒饮运用要点 明确病机重点之在气 营 血 40 清营凉血法运用注意点 1 未入营血分者一般不宜早用本法 2 有湿邪者应慎用 必要时与祛湿药合用 3 热入营血分而气分邪热仍盛者 必须兼清气分之热 4 邪热入营血阶段病情较危重 如发生神昏 痉厥者 可与开窍 息风法合用 41 七 开窍醒神法 定义 开通心窍以苏醒神志 作用 清泄心包邪热开通心窍芳香透络苏醒神志涤痰化络开闭通窍主治 热闭 热入心包神志异常痰蒙 湿热酿痰蒙蔽心包 42 分类 1 清心开窍 作用 清解心热 透络开窍 适应证 热入心包 代表方 安宫牛黄丸 或至宝丹 紫雪丹运用要点 区别 三宝 43 2 豁痰开窍 作用 以清化湿热痰浊之品 宣通窍闭 促进神志清醒 适应证 湿热郁蒸 酿生痰浊 蒙蔽机窍 代表方剂 菖蒲郁金汤 运用要点 区别湿痰与热之侧重 44 开窍醒神法运用注意点 1 如未出现神志异常症状 一般不宜投用 2 如属心阳外脱而神昏者 不可用本法 3 开窍法一般只能暂用而不宜久用 神志恢复正常则不再用 4 对神昏之治重在祛除引起神志异常的原因 不可单凭本法 45 清心开窍法与豁痰开窍法的鉴别 清心开窍豁痰开窍病机热闭心包湿热酿痰蒙蔽心包发热身热灼手身热不扬证候神昏谵语或昏蒙间有谵语昏愦苔脉舌绛 脉细数苔黄腻 脉濡数治法清心开窍豁痰开窍方药安宫牛黄丸 至宝丹 紫雪丹菖蒲郁金汤 46 八 息风止痉法 定义 平息肝风而制止痉厥的治法 作用 凉肝息风 清 平肝息风滋阴息风 滋 主治 热盛动风 实证 虚风内动 虚证 47 分类 1 凉肝息风 作用 清热凉肝以息风止痉 适应证 热盛动风证 代表方 羚角钩藤汤运用要点 1 主用凉肝之品 2 注意配合通络之药 3 重视祛除动风之因 4 每与开窍法配合 48 2 滋阴息风 作用 填补真阴以平息肝风 适应证 虚风内动证 代表方 大定风珠 运用要点 1 主用滋潜之品 2 每与益气固脱药相配合 49 凉肝息风法与滋阴息风法的鉴别凉肝息风滋阴息风症状手足抽搐 来势急骤手足蠕动甚或瘛疭 频繁有力 牙关紧闭来势较缓 口角颤动 颈项强直 角弓反张心中憺憺大动 两目上视全身身热 肢冷 昏谵 低热 颧红 消瘦 症状舌红绛 脉弦数有力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 口干舌燥 耳聋 舌干绛而痿 脉虚细病机邪热炽盛 燔灼筋脉热邪久留 肝肾阴损 热盛动风筋脉失养病程极期后期治法凉肝息风滋阴息风方药羚角钩藤汤大定风珠 50 九 滋阴生津法 定义 用养阴生津药以滋补阴液 作用 实其阴以补其不足 补水以制火 沃焦救焚 养阴以助透邪 养阴以润下 补阴以敛阳主治 肺胃阴伤 肠液不足 肝肾阴伤等阴伤证 51 分类 1 滋养肺胃 作用 以甘凉濡润之品滋养肺胃阴液 适应证 温病后期肺胃阴伤而邪热不甚 代表方剂 沙参麦冬汤 益胃汤 运用要点 1 主用甘寒法 2 宜用甘寒者多忌用苦寒 3 注意气机之通畅 避免滋腻之弊 52 2 增液润肠 作用 用甘寒 咸寒之品滋润肠液 以通导大便 适应证 津枯肠燥便秘证 代表方 增液汤 运用要点 注意是否兼有腑实 如有则配合攻下 53 3 填补真阴 作用 用甘寒 咸寒 酸寒之品 填补肝肾阴液 又称 滋补肝肾 适应证 温病后期肝肾真阴耗伤 代表方 加减复脉汤 运用要点 肝肾阴伤其阴伤程度较重 多选咸寒滋腻重浊之品 54 滋阴生津法运用注意点 1 邪热等病邪仍盛者不宜单用本法 2 有湿邪者应慎用 如阴伤而兼有湿邪 应化湿不伤阴 滋阴不碍湿 3 体质偏于阳虚或脾虚便溏者慎用本法 以免更加损伤阳气 有碍脾运 55 十 固正救脱法 定义 通过大补元气 护阴敛液以固敛气阴或阳气 救治脱证的一种治法 作用 大补元气救逆固脱收敛津气回阳救逆主治 正气外脱津气欲脱阳气暴脱 56 分类 1 益气敛阴 作用 益气生津 敛汗固脱 适应证 津气欲脱证 代表方 生脉散 运用要点 重在益气和敛阴 57 2 回阳固脱 作用 峻补阳气 救治厥脱 适应证 阳气暴脱证 代表方 参附龙牡汤 运用要点 主以温阳 佐以固摄 58 固正救脱法运用注意点 1 用药应快速及时 2 根据病情轻重而适当掌握给药次数 间隔时间 用药剂量 并随时根据病情变化作相应的调整 3 在正气欲脱的同时又见神昏等邪闭心包的症状 称为内闭外脱 治当固脱与开窍并用 4 脱证纠正后注意有无邪热复炽 根据具体情况辨证论治 59 十一 外治法 1 洗浴法2 灌肠法3 敷药法4 搐鼻法 60 复习思考题 61 长氏 女 22岁 温病发疹 误用辛温发表 议辛凉达表 芳香透络 银花 连翘 薄荷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